俄罗斯再次闪耀“黄牌”_国外宏观论文

俄罗斯再次闪耀“黄牌”_国外宏观论文

俄罗斯再亮“黄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黄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变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7月7日,俄罗斯《独立报》首次传出有可能发生政变的消息。接着,7月10日该报刊登了总编辑特列基科夫的文章。他指出, 俄罗斯当前金融危机与政治危机都在加深,俄罗斯已处在社会爆炸的边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可能发生宫廷政变。为了防止这一事态出现,应立即成立权力高度集中的临时国务委员会。委员会有权撤换总理,并在三个月内进行总统和议会选举。

7月10日下午,叶利钦总统在接见国防部、内务部、联邦保卫局、 总统安全局等强力部门领导人时,严肃地宣读声明,宣布俄面临武装夺权的危险,并说:“俄罗斯有足够力量粉碎任何夺权和采取极端行动的计划。”这些情况表明,政变一说并非空穴来风,它反映了俄社会经济与政治形势确实出现了险情。

俄这次出现的严重政治危机,主要是由经济危机引起的。因此,要弄清楚俄今年以来整个形势日趋恶化的原因,需从其经济形势谈起。

经济出现险情:危机比肩继踵

经过1992年~1996年连续5年的严重经济危机之后, 俄罗斯经济在1997年出现了转机,GDP与工业产值分别增长0.4%与1.9%。 但这一增长势头很快消失。今年第一季度为零增长。7月10日, 俄总理在联邦委员会会议上说:自1998年以来,GDP下降了0.2%,工业产值下降了0.6%。1998年被叶利钦定为“经济增长年”,现已改为“反危机年”。经济形势恶化不止表现为再次陷入危机,更为严重的是,有些问题变得十分尖锐与危险。

金融危机频频出现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自1997年10月以来,俄金融市场出现多次大的动荡。今年5月27日,金融市场出现“黑色星期三”。这一天, 美元对卢布的汇率提高到1美元兑6.2010~6.2030 卢布, 超过了俄央行1998年外汇与卢布比价浮动走廊规定的最高限度6.1880卢布,并出现了国债收益率暴涨60%~80%和股票指数暴跌10.5%的形势。这迫使俄央行迅速作出决定,将主要利率提高2倍,即从原来的50%提高到150%。俄这次金融动荡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出现的第四次动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时隔不久,在6月28日以后的2周内,俄金融市场多次出现反复,如6月29日股市价格下跌6.11%,债券利率在7月3日上涨70 %的情况下再度扬升。

俄金融市场不断出现动荡。虽与某些突发性诱因有关,但主要还是不断恶化的经济与政局所致。一是国内外投资者对俄的经济发展态势越来越缺乏信心;二是出口形势大大恶化,头6个月下降7.5%。更为严重的是,进入1998年以来,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狂泻,而俄1/3的外汇收入是靠出口石油换取的,仅此一项俄就损失150亿美元。 三是财政问题越来越多。“黑色星期三”爆发后翌日,基里延科总理在一次谈话中说: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学会量财度日——国家收支不抵”;四是俄政府调控金融市场的能力越来越差。1997年7月1日的外汇储备为238亿美元,在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外汇储备不断减少, 到今年5月份已降至140亿美元,其中45亿美元为黄金。俄金融体系十分脆弱,不少银行资不抵债。现有的1800家商业银行中有一半资本在15万美元以下;五是俄自今年3月解散政府以来,政局一直动荡不定, 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在加剧。

预算危机最为突出

独立六年多来俄一直存在着大量的财政赤字。但今年的情况尤为严重,竟有一半以上的预算支出没有资金来源,这使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难以解决。如此严重的预算危机,除了经济不振与存在严重的偷漏税外,1998年有其特殊的因素:(1)接连不断的金融危机, 导致大量外资撤离。外国投资者为了避免风险,不时地抛售短期债券,去年12月底已撤走100亿美元,今年5月中旬的2天时间里又抽走140亿美元。外国资本的撤离还带动俄国内资本的外流。(2 )为了遏制外资抛售短期债券的势头,俄不得不提高其收益率。这势必大大增加国家预算的付息负担。(3)世界市场油价大跌,使俄预算收入大大减少。(4)3 月份俄政府更迭导致了无政府状态,仅24家大型公司在短短23天内,就至少造成30亿美元的税收损失。

债务危机迅速恶化

债务问题的尖锐性表现在:(1)债务关系错综复杂, 多年来三角债不仅没有解决,而且不断增加,到1997年底已达GDP的200%。(2 )俄政府所欠的债务急剧增加,这是目前最危险的事态。7月10日, 基里延科总理在议会上院发表讲话时透露,俄政府债务额已达到GDP的44 %,而在一个月以前还不到GDP的1/3。为稳定金融市场和偿还旧债, 政府不得不大量举借新债,这必然导致政府债务状况进一步恶化。(3 )债务危机沉重压迫预算。俄为了借到新债,必须提高其利率。据俄计算,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券获得的资金,每得到1卢布就要支付12卢布。 现在俄1/3的预算支出用于偿还债务,如果债务状况不改善,到2001年俄预算支出的70%将用于偿还债务。

投资危机加深

俄经济基本上仍是一种粗放型经济,因此,它要摆脱危机、稳定回升,很大程度上要靠投资来驱动。但这六年来,投资危机在整个经济危机中最为严重,1995年的投资额为1990年的25%,1996年比1995年下降18%,1997年比1996年又下降5%。 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金融市场不断动荡,卢布汇率大幅波动,大量外资撤离, 这一切都严重影响外资的引进和破坏投资环境。这对目前存在严重投资危机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政局十分严峻:社会各界矛头直指叶利钦

经济形势的严重恶化和3月份突然发生的政府变动, 打破了俄罗斯较长时期以来相对平静的政治局面,政局出现了大动荡。目前俄政局变化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矛头直指叶利钦总统本人。

“他走我们也走”——社会抗议活动升级

今年5月份以来,俄来自东南北三方的广大煤矿工人, 为抗议长期拖欠工资,封锁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等通往莫斯科的主要铁路干线。6月11日,他们又派代表在俄政府大厦门前静坐至今。7月8日,26个城市和17个州军工企业的3000名代表到国防部门前举行集会,要求补发已拖欠多年的工资。同日,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阿穆尔共青城等地军工企业工人也举行了集会和游行。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些抗议活动不仅行动更为激烈,而且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除要求补发工资外,还提出“总统和政府辞职”,“审判叶利钦”等政治口号。当警察劝静坐工人回家时,得到的回答是“他走(指叶利钦下台)我们也走”。

在这种背景下,从普通老百姓到各界政要,要求叶利钦提前两年结束任期宣布辞职的呼声不断。“亚博卢”集团领导人亚夫林斯基认为,叶利钦被迫辞职已为期不远。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近来俄罗斯一些联邦主体发表了要求叶利钦主动辞职的呼吁书,一些州也通过了类似的文件。最近又传出要政变的消息。

叶利钦身陷重围

俄罗斯舆论基金会6月28日公布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 由于叶利钦执政以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未解决,而且目前变得更加困难,叶利钦的声望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如果现在进行大选,只有4 %的俄罗斯人投他的票。最近一次民意测验表明,这个百分比已降到2%。

现在对叶利钦感到厌倦的不仅是普通老百姓,还包括一直支持他的民主派、一些知识分子和上层精英。俄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几年来,叶利钦对国家采取了不负责任的态度,在给国家造成损害。连现任总统办公室副主任也公开发表叶利钦不应竞选下届总统的反叶言论。

结局:叶利钦会垮台吗?

一些人已在谈论:在当前复杂的经济与政治形势下,俄罗斯社会会不会出现更大的动荡,甚至发生总崩溃,最后导致叶利钦辞职?在笔者看来,根据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可能性不大。

在经济问题中,最关键的是金融市场能否得到稳定。7月13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今明两年将向俄贷款226亿美元,其中1998年提供148亿美元。IMF决定向俄提供数额巨大的贷款,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俄政府增加外汇储备,稳定卢布。

与此同时,如果俄政府的稳定财政经济纲领得以实施,增收节支的政策能够有效推行,将可增收上千亿卢布与节支400亿卢布。 这将有利于减轻俄政府财政压力。

在IMF提供大量贷款与俄国内采取一些措施的条件下, 俄金融危机有可能得以缓解,有助于俄渡过目前的经济难关。

再从政治形势的发展来看,虽然叶利钦当前的处境不妙,但要迫使叶辞职也绝非易事。按俄现行宪法,要完成弹劾叶利钦总统的程序非常复杂,杜马、任何一个政党都难以单独解决这一问题,而只能等待叶本人作出辞职决定,但从叶本人的性格特点来讲,他不会轻易主动放弃权力。再说,目前军队和一些强力部门仍控制在叶利钦手里。还要看到,叶利钦是善于下险棋的人,是俄罗斯少有的多次“力挽狂澜”的政治拳击手。考虑到这些因素,如果在IMF的帮助下,经济形势有所好转, 叶渡过政治难关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最后要指出的是,IMF提供贷款, 有可能使俄避免出现灾难性后果,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俄经济问题。有人估计,IMF 的这笔贷款可使俄维持半年。俄罗斯报纸指出:“IMF的帮助只不过是片阿斯匹林, 它只能将发高烧的俄罗斯经济从40度降到38度,但却治不好它的病。”笔者认为,1998年俄经济已不可能达到政府原定的2%~3%的增长率,零增长就不错了,不排除出现1%~3%的负增长。对俄今后两年经济状况也难以乐观。政治日程的安排对其经济发展也极为不利:1999年底要进行议会选举,2000年中要进行总统选举,各派都将把注意力放在即将到来的选举大战上,届时,俄罗斯执政当局能有多少精力关注经济?!

标签:;  ;  ;  ;  ;  

俄罗斯再次闪耀“黄牌”_国外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