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论文_莫媚丹

浅谈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论文_莫媚丹

江门邦健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529000

【摘 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怎样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几年,关于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的报道层出不穷,并成为社会热点讨论话题。对于药品,除了应保证其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之外,还应尽量避免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问题。有相关报告表明,目前有因不合理用药致死的患者占全球比率已达1/7。在我国,据统计,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在总用药人数中的占比率也非常高,其中有1/4的患者都有过抗生素致病的经历。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安全用药

引言

在现代社会,安全用药成为了备受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国家相关部门对这一问题也较为重视。对用药问题提出要求并不仅是为了发挥药物的疾病治疗效果,还是为了避免药品不良反应问题的发生。所以,有效治疗、合理用药也是当前社会对药品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1]。药品工作者应当提高专业水平,系统地掌握当代药物、疾病知识和安全有效地用药的重要性,为患者用药提供帮助和指导,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但目前现实用药问题无论是患者自身还是药品工作者,都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1、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1.1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概念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是我国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4年3月发布的一项文件,其中对于药品的不良反应作出以下定义,即:所谓药品的不良反应,指的是以正常的用法用量来使用合格的药品之后产生的不符合用药目的的意外或有害反应,简称ADR(Adverse drug reactions)。这里提到的“合格”和“正常”都属于相对概念。作为我国药品标准法典,“中国药典”之所以会以五年为一个周期进行修订,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对于剂量也会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对比PDR来说,JNC-7当中对很多抗高血压药的剂量都进行了下调。

1.2药品的不良反应的特点

药品的不良反应体现出特异性、普遍性、长期性、滞后性、可控性和可塑性等几个特点。具体来说,药品的特异性指的是因具体药物和个人体质的不同,药品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不良反应;普遍性就是我们常说的“是药三分毒”;药品的长期性说的是有些不良反应比较少见,潜伏期也非常久,可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才会被发现;药品的滞后性是说药品在上市之前进行的实验受多方面因素(人员、病情、年龄、患病时间等)的影响,结果可能不够全面,变量是需要过程的,可能是数月、也可能是数十年;不良反应的可控性特点指的是如果国家、社会相关部门以及新闻媒体等组织对这一问题进行大力普及、推广宣传,可以有效地控制ADR问题,使这一问题出现的频率得到有效降低;可塑性特点指的是可以灵活调整,旧药新用、创新药品。

2、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

在现代社会,不合理用药引发的各种人体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医源性、药源性事件频发。对于多数人来说,用药成本过高也为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医疗压力,这是当前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的问题。目前来说,药物不良反应也成了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原因。我国也普遍存在抗生素滥用的问题,这不仅造成患者的医药成本大幅提高,还经常会为患者的身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按现状来说,无论是药店工作人员还是患者自身,很多人对于抗生素都没有正确的认识与理解,盲目地使用抗生素,容易引发感染问题。以呼吸道感染为例,该病多是病毒所致,而患者多数会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2]。药品滥用最终将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被提高、抗生素失效等一系列的问题。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药物不良反应问题

3.1药物因素

药物方面的因素首先有药理作用问题,在某一药物对人体的器官组织有多项作用时,排除一项治疗作用,其余基本上都是副作用,这就是不良反应。举例来说,在用阿托品来治疗胃肠疼痛时,也会引发散瞳、口干等不良反应,这种作用和不良反应是一个概念。其次,药物杂质也包括在药物因素之内,具体就是药物在生产加工期间会产生药物中间体与分解产物,从而让人产生不良反应。以青酶噻唑酸为例,该药在生产发酵时需要经历青霉素降解这一步,再加上药物本身化学稳定性不足,存储过程中药物的有效成分会分解出一些有毒物质,从而将使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3.2机体因素和其他因素

人的机体有个体差异性,比如敏感性、个体特异质反应等都可能会引发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样的用药剂量,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反应,有些人也可能会出现毒性反应。机体因素还包括人的遗传、种族因素;而有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因敏感性、个体特异性所致;也有因遗传引起,不同种族的人对某一药品也有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代谢程度。其他因素则包括长期用药、不合理用药、减药或停药、合并用药等多种因素。长期用药更容易引发不良反应,甚至可能会引发蓄积作用并中毒;不合理用药就是滥用、误用药品等;减药与停药也会带来不良反应,以严重皮疹为例,停药或过度减药可能会引发反跳现象;合并用药就是多种药物混用,混用的药品越多,越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4、合理用药的实现方式

要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应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系统知识理论为前提,科学、安全地使用药物。合理用药有以下几项要求,首先是不可盲目相信药品广告,很多药品的广告都会夸大其词,但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不予解释,容易误导消费者;其次是不可一味地追求进口药、新药、贵药,而是应以效果为主;另外一点是要按照规定的剂量、用法来用药,不可自行决定如何用药;最后一点是消费者应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用药以后如果产生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停药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对于药品的不良反应,应思考其形成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另外,我们在保管药品时也要注意存放要求,从多个方面进行管控,尽可能地抑制药品不良反应问题。

5、结语

总体上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也更为重视,控制药品不良反应问题也是当今社会各界人士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国家也在积极建立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更好地控制药品不良反应问题,防止人们遭受更多伤害。人们也应当对这一问题有正确认识,秉持“无病不用药,有病合理用药”的心态,充分认识药品不良反应问题,正确、合理、安全地用药,提高用药水平,保证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孙丽霞,曹荣. 药师合理用药干预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17(4)224-224.

[2]宋捷,邱峰,蒙龙. 应对全球患者安全挑战之用药安全的切入点及思考[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8,20(5):329-329.

论文作者:莫媚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浅谈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论文_莫媚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