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研究论文_郑成泰

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研究论文_郑成泰

摘要:目的:重点分析和探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研究。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到10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40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研究,以此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我院的相关职工和周边地区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针对组研究对象所呈现出的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症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对比。结果:两个组别之间的血浆促炎因子对比来看,观察组研究对象所呈现出的IL-α等浓度,要比对照做患者有十分明显的提升,(P<0.05)。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IL-6和年龄两者之间呈现出正比例的关系。针对观察组血浆促炎因子与PANSS各维度评分相关分析而言,有针对性的控制好氯丙嗪当量、年龄、性别、病程作协变量等相关内容之后,促炎因子与PANSS等相关维度的评分,都没有必然的联系,其相关性不够显著,没有相对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所呈现出的IL-6和年龄两者之间呈现出正比例的关系,与相应的临床症状也有着内在的联系。

关键词: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临床症状;相关研究

在我们这次研究中,有针对性的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到10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40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研究,重点分析和探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以及他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意义上的参考和借鉴。现在针对整个研究过程和相关内容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有针对性的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到10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40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研究,以此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我院的相关职工和周边地区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其中,在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6例,有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大的是72岁,年龄最小的是34岁,平均年龄是45.35岁,在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2例,有女性患者18例,年龄最大的是74岁,年龄最小的是36岁,平均年龄是47.13岁。其中入选观察组的患者与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等相关规定和内容有效吻合,进一步确认为精神分裂症。所入选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疾病状况等相关方面都没有本质的差异,不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分析对比。

1.2方法

1.2.1量表评定

结合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选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对于患者具体的精神状态和相关症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定和判断,其中,量表是由阳性分量表,阴性分量表以及一般精神病的症状分量表等相关内容有效组成,其中阳性分量表和阴性分量表都只有7个条目,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量表有16个条目,整个量表一共包括30个条目,每一个条目都结合具体的严重程度有针对性的分成7级评分,1级为无,7级为极重,如果在评判的过程中,分数体现的越高,就说明患者的病情越严重。其中,针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定的人员都具备精神科主治医生以上的职称,在相应的量表评定之前要针对相关人员和评定医师进行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使其掌握相关方面的技能技巧和注意事项。

1.2.2针对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浓度进行相对应的测定

针对所有研究对象,要求其入组之后的6:30AM~7:00AM,确保其空腹,然后有针对性的采集静脉血,剂量达到5mL,把患者的静脉血放到K2EDTA抗凝真空管内部经过相对应的沉淀,在4h内离心(3000g/min,10min),有针对性的把血浆分离出来,并且放到-80℃冰箱进行冷冻,留着备用,等待相对应的检测和观察。与此同时,有针对性的选用具备BD公司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的试剂盒,从根本上确保检测步骤更科学合理,严格规范,进一步结合试剂盒的具体说明来有序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同批次的测定全部要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同一个批号的试剂盒,批内差异<

5%,批间差异<7%。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全部有针对性的选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实施相对应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如果符合相对应的正态分布,要用(均数±标准差)代替,在针对人口学资料进行检验和比较的过程中选用独立样本t或χ2。如果相对应的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要用[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代表,针对两个组别之间研究对象的血浆促炎因子进行分析和对比,要有针对性的应用两个相对更加独立的样本非参数进行检验。两个组别研究对象的血浆促炎因子和具体年龄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关分析要选取

Spearman相关格式。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选用偏相关针对促炎因子与PANSS相关维度的评分的关联性进行有效分析,双侧检验,检验水准都为α=0.05。用p<0.05代表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个组别之间的血浆促炎因子对比

观察组研究对象所呈现出的IL-α等浓度,要比对照做患者有十分明显的提升,(P<0.05)。然而两个组别之间的IL-1β水平,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组别患者的年龄分别和促炎因子形象对应的分析和探讨,能够充分看出,只有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IL-6和年龄两者之间呈现出正比例的关系,

2.2观察组血浆促炎因子与PANSS各维度评分相关分析

有针对性的控制好氯丙嗪当量、年龄、性别、病程作协变量等相关内容之后,促炎因子与PANSS等相关维度的评分,都没有必然的联系,其相关性不够显著,没有相对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从医学的层面进行分析,通常我们所称之为的精神分裂症,主要指的是一种病因并没有明确结论的典型的异质性疾病,这种疾病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等都造成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之前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体现出,细胞因子与这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紧密联系。然而之前的研究和实验中更多研究的是急性期或者首发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此类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针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却鲜有相应的研究和报道。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通过我们这次研究,能够进一步显示出,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血浆IL-α水平,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提升,两组之间差异显著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这和之前的研究和报道在结果方面保持一致。同时也进一步显示出,稳定期精神分裂患者的免疫水平被充分激活,其细胞免疫极有可能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过程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参与。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IL-6和具体年龄呈现出正比例的关联性,所以两个组别之间所呈现出的差异要重新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在参与炎症反应的过程中,最主要细胞因子可能是IL-6。促炎因子的水平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有着至关重要的紧密联系。

4结论

总而言之,通过上文对于整个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分析研究,可以进一步表明,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所呈现出的IL-6和年龄两者之间呈现出正比例的关系,与相应的临床症状也有着内在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刘亮,贾福军,李恒芬,等.精神分裂症致炎性细胞因子、酪氨酸羟化酶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症状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

[2]颜涛,程超,王会霞,等.血清IL-α和IL-1β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检测及意义[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

[3]LvMH,TanYL,YanSX,etal.DecreasedserumTNF-ics:correlationwithpsychopathologyandcognition[J]chopharmacology,2015,232

[4]戴南,陈鹏,曾勇,等.以阳性、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蛋白因子水平与Panss评分的相关性[J]四川精神卫生,2016.29

论文作者:郑成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研究论文_郑成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