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智慧的内涵及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涵论文,集体论文,智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Web 2.0的核心要素,集体智慧在产业界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如Linux、MySQL Database和Firefox Browser等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开发;Wikipedia、百度知道等网络百科的流行;社会化标注等Web 2.0工具的广泛使用以及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管理的威客模式的提出。即使是传统企业,也开始探讨如何利用集体智慧来促进企业在创新、决策等方面的表现。如宝洁公司超过60%的产品创新中都运用了客户等外部参与者的智慧,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1]。在Web 2.0环境下,大量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具备不同知识和能力的个体以松散、自愿、开放的形式集合成集体,并通过集体成员间的交流与互动,产生增值信息价值,形成超越单个个体智慧简单加总的集体智慧,为企业创新、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理念,是信息技术发展、个体全球化的一种必然产物。
同样,由于在当代企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集体智慧一出现,就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许多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但令人遗憾的是,鲜有学者对关于集体智慧的研究做出系统回顾和整合,导致现有研究过于“分散化”。为此,本文在对集体智慧的内涵进行梳理和定位的基础上,分析和提炼了其组成和形成过程,重点回顾了已有关于集体智慧的研究,并提出集体智慧研究的理论框架,力求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发展方向。
1 集体智慧的内涵与形成过程
1.1 集体智慧的内涵
集体智慧并不是新鲜事物,人们很早就开始通过合作来完成复杂事件。只是在传统的合作中,集体是由一定数量的参与者,在知晓彼此身份的情况下,以层级式的组织结构、针对确定问题而组成的,并且具有个体参与成本高、信息不易保留、异步性差等问题。本文所指的集体智慧援引并补充了麻省理工学院集体智慧研究中心的定义,认为集体智慧是通过网络将大量松散的个人、现代企业和组织集合在一起,通过集体成员间的互动或集体行为所产生的高于个体所拥有的能够迅速、灵活、正确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集体智慧在英文里有着较多类似的概念,如collective intelligence、general intelligence、collective knowledge、collective wisdom、collaborative intelligence、wisdom of crowds、online brainstorming等,这些概念实际都表达了相同的内涵。从实际应用角度而言,集体智慧的应用涵盖了产品创新、决策支持、知识管理、促进合作、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学习等多个领域。从学术研究角度而言,集体智慧研究涉及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大众行为学、法律等多个学科和领域[2]。
1.2 集体智慧的结构和形成
基于集体智慧的定义,本文认为集体智慧的构成包括3个主要要素:集体智慧平台系统、用户个体智慧和用户间互动智慧。集体智慧平台系统是指允许用户自由参与及编写的网络平台,如维基百科、网络社区等;用户个体智慧是指用户自己拥有的,并且在集体智慧平台上将其贡献出来的知识和信息;用户间互动智慧是指不同用户在对同一问题或观点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增值智慧。其中,用户间的互动可以分为合作和竞争两种形式。合作即为用户间通过相互补充的方式生成集体智慧;竞争则是通过集体投票等方式从用户提供的解决方案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最佳答案。
集体智慧的形成经历3个阶段(见图1)。集体智慧的形成离不开大量个体智慧的贡献,因此,集体智慧形成的第1阶段就是吸引和激励分散的个体更多地参与集体智慧平台系统,并分享其拥有的知识和经验;在第2阶段中,通过用户间的互动和交流,使用户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从而丰富信息的内容,改进信息的质量,形成超越个体智慧简单累加的集体智慧;第3阶段,集体智慧被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并保存以便搜索和推荐。从整个过程可知,集体智慧不是个体智慧的简单加和,而是通过大量的个体交流互动行为产生的新的智慧。
图1 集体智慧的形成
2 集体智慧的研究现状
2.1 集体智慧的优越性研究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出集体智慧的以下3个优越性:
(1)准确性 GILES[3]通过研究发现英文维基百科内容的正确率堪比《不列颠百科全书》。NOLL等[4]的研究比较了运用集体智慧的社会化标签与作者元数据(标题、关键词等)进行内容标注的准确性,结果发现社会化标签比单个个体定义元数据更具有优越性,而且社会化标签往往蕴含了原文中没有直接表达的内容。此外,集体智慧的准确性还体现在决策、预测中。SUROWIECKI[5]通过多案例分析发现,运用集体智慧所做的决策,通常优于任何一个集体的成员、甚至行业专家单独所做的决策。WAGNER等[6]采用仿真的方法将集体智慧与个人智慧或专家智慧进行了对比。结果证明,当群体满足成员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信息、观点存在多样性的前提时,运用集体智慧进行预测,其结果确实优于个人,并且能够达到与专家预测同样优秀的水平。
(2)动态性 成员实时地参与可以提高集体智慧的水平,保持与客观现实一致的动态性特征。SOLACHIDIS等[7]描述了获取、分享和再利用参与者和社区知识的新方法,指出自动的集体智慧能够整合多媒体和社会因素并具有动态性,是更加有效的知识管理手段。
(3)完备性 集体智慧来自于大量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具备不同知识和能力的个体,因而具有完备性。如WAGNER[8]通过对维基百科个案研究认为,由于维基百科模式的集体智慧平台具有分布式知识管理的优越性,从而提高了知识生产的效率,带来了很多益处。
需要指出的是,理论研究不应只停留在集体智慧的优越性“是什么”的问题上,而应该继续挖掘“怎么样”的问题,即怎么样才能让集体智慧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并让这些优越性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才能有效地运用理论研究更好地指导实践。
2.2 集体智慧的影响因素研究
很多学者的研究都关注了集体智慧的影响因素。结合上文所提出的集体智慧的组成,从3个方面总结和讨论现有关于集体智慧影响因素的研究。
2.2.1 个体智慧贡献的影响因素研究
对个体智慧贡献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个体动机和个体属性两个方面。
(1)个体动机主要集中于声望、互惠准则、信任、承诺、感知、成员间关系和回报等方面 例如,WASKO等[9]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对电子网络实践平台内影响个体知识贡献的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该研究从结构资本、认知资本、关系资本3个维度来理解和分析组织内个体知识贡献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获得更多专业相关的声望是参与者参与电子网络实践平台的主要动机;通过互动所建立的平台成员间的社会关系正向影响个体贡献知识的数量。WIERTZ等[10]对上述研究进行了扩展,比较了在线社区中承诺和互惠对个体知识贡献影响的区别,并将感知信息价值、成员关系、在线交互倾向作为调节变量纳入模型中。研究发现,用户的在线交互倾向、承诺、感知信息价值对个人知识共享有很强的驱动作用;而互惠因素虽不能直接影响个体的贡献行为,但能增加用户的在线交互倾向,从而间接影响个体知识的贡献。沿着这一研究主线,CHIU等[11]将社会资本理论与社会认知理论相结合,提出个体对贡献信息可能产生的社区相关的结果的预期正向影响其在虚拟社区中的行为。另外,社区成员关系、互惠准则和自我情感评价能增加个体贡献的数量但不能提高个体贡献知识的质量,这与WASKO等的研究结论略有不同;成员间的信任并不影响个体贡献知识的数量,但能提高个体贡献知识的质量。同样,HSU等[12]对结果期望采用不同的测度方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得到的结论与CHIU等的研究相反:自身的结果期望会显著影响个体的贡献行为,而对社区可能产生结果的期望则不能产生影响。这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索结果期望和个体贡献行为间的关系。此外,STILES等[13]以开源社区为研究背景,经过统计分析认为影响个体参与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个人目标。USOR0等[14]研究在虚拟社区环境下信任的不同组成对个体知识贡献的影响,借鉴前人对信任组成的研究,从基于能力、正直和仁慈3个维度考察并发现其都与知识共享行为有很强的正向关系。另外,还有学者关注个人奖赏对个体知识贡献的影响。FAHEY等[15]的研究认为,对个人贡献行为进行有形奖赏会造成社区成员关系破裂,改变个体贡献行为的目的,并且破坏成员间的信任。
(2)个体属性主要集中于用户属性、资历、语言、兴趣以及观念等方面 JEPPESEN等[16]运用统计分析、访谈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用户属性、声望机制和用户资历3个方面研究了影响在线社区成员个体贡献的因素,认为参与个体知识贡献的用户多为拥有共同兴趣的爱好者而非专业人士;物质奖赏和用户间的同辈认可对于个体贡献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企业的认可会显著正向影响用户个体贡献的积极性,且用户在虚拟社区内的资历也对个体贡献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CHIU等[11]认为,使用相同语言不影响个体贡献知识的数量,但能提高个体贡献知识的质量。ARDICHVILI等[17]通过与俄罗斯、中国、巴西的虚拟社区成员深度访谈,发现集体主义观念注重程度、竞争程度、好面子、组别差异的态度、对权利地位的态度以及沟通模式的差异都对个体参与虚拟社区贡献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综上,大部分学者在对影响个体贡献的因素研究时,依据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从信任、互惠准则、成员间关系等个体动机因素和用户属性、资历、语言等个体属性因素两个视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个体行为常常受到环境的影响。在个体贡献影响因素的研究中缺乏网络环境或虚拟社区特征本身的考虑,忽视了个体所在环境对个体智慧贡献的影响。
2.2.2 集体智慧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将拥有不同知识和大量信息的个体和计算机有效地组织起来,使其综合能力和智慧高于任何个人、计算机或者其他团体和组织,是集体智慧研究的重点和核心[18]。因此,许多研究对集体智慧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这些探讨主要集中群体层面。
(1)群体层面 SUROWIECKI[5]在2004年提出,形成一个“聪明”的集体需要满足4个条件:集体成员观点的多样、成员见解独立、决策权分散和良好的信息整合机制。MALONE等[19]试图跟踪和挖掘集体智慧的内在影响因素,认为集体的目标、参与人员、参与人员的动机以及集体成员的组织结构是决定集体智慧水平的关键因素。SOLACHIDIS等[7]认为,集体智慧区别于传统知识分享和管理,由个体智慧、媒介智慧、集体智慧、社交智慧、组织智慧5个不同层次的智慧相互结合、自动生成的,并且优于各层次智慧的简单加总。特别地,WOOLLEY等[20]提出了“集体智商”的概念,即不同的集体会有不同水平的能力和表现,“集体智商”与集体成员的平均智商和个体最大智商无关,但与集体成员的平均社会敏感性显著相关。这一研究结果的出现为集体智慧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一些学者的研究也对上述理论进行了验证。WAGNER等[6]认为,群体成员具备某些有效的能力和信息是形成高集体智商的先决条件,此外,群体的规模对集体智商有显著影响。SINGH等[21]的研究结果表明,建立集体行为规范可以有效提高集体表现,但集体组织结构(松散或层级)对集体智慧水平的影响较为复杂,与集体规模和个体差异程度有关。
(2)个体层面 SCARLAT等[22]认为,个体愿意和拥有较高声望、相同智商水平的人交互,由此将产生更高水平的集体智慧。FURTADO等[23]开发了维基犯罪这个利用集体智慧收集犯罪信息的平台系统,研究并建立了一个基于信任繁殖的声望模型和算法来协调用户匿名参与和信息可靠性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了平台信息质量。LEE等[24]则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影响社会化标签进行内容标注效果的因素,发现用户使用社会化标签的频率、对社会化标签系统的熟悉程度都与标签内容的有效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现有研究主要从群体和个体两个层面对集体智慧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构建出了影响因素的完整框架,但是存在对理论概念模型的数据验证不充分的问题。许多学者基于现实案例分析提出影响集体智慧形成的因素的理论概念模型包括成员多样性、成员特征、个体参与动机、集体的组织结构、成员互动产生的社交网络等,而在后续对理论概念模型的具体因素进行验证时,仅定量地分析和验证了成员多样性、观点分散、个别成员特征对集体智慧水平的影响,对于集体组织结构仅得出对集体智慧水平影响较为复杂的宽泛结论,这导致对集体智慧形成过程的理解不清,需要进一步探讨集体智慧的涌现机制。此外,目前研究还停留在挖掘各影响因素对集体智慧水平的影响,对要素间的影响关系和交互作用的探讨也显不足。
2.2.3 集体智慧平台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学者对于集体智慧平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平台算法、系统设计、网页设计技术因素以及平台发展动力来源的改进、发展等几个方面。LUO等[25]在社区和智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智慧的研究概念模型,并从动态视角描述了社区智慧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随着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对现有集体智慧平台系统进行了改进。YANG[26]设计构建了一个在线频繁询问系统作为知识分享的平台。平台通过增加系统内成员的交流和互动,提高成员对平台信息中同义词和歧义的理解和学习,从而提高成员知识分享和知识学习的效果。LYKOURENTZOU等[27]提出一个将机器学习智能和个体智慧相结合的集体智慧自我管理平台系统——CorpWiki。该系统的核心是设计了一个新的基于前馈神经网络的同辈专家配对算法。通过这一算法,当用户添加新内容时,系统会自动在社区成员范围内搜索最适合的同辈专家作为“评阅人”,对添加内容的质量进行判定和修改,从而提高平台内信息的质量。
值得关注的是,GHOLAMI等[28]则从终端用户的视角研究了Web 2.0工具特征对集体智慧形成的影响。从网页设计的导航性、实用性、灵活性和用户偏好4个方面,考察信息技术因素对集体智慧质量的影响。通过对回归模型和方差的分析,认为用户偏好、工具的导航性、实用性、灵活性对形成高水平集体智慧的影响依次减弱。卢志国等[29]认为,通过构建新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可以促进集体智慧的提升。这都为集体智慧平台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KITTUR等[30]以维基百科为例,运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集体智慧平台系统发展中的主要推动力的来源,认为在集体智慧平台系统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推动力由少数“精英用户”到众多“普通用户”的转变。
综上,集体智慧平台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技术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集体智慧平台将在系统设计、算法和网页设计技术上产生越来越多的改进,不断促进集体智慧优越性的发挥。
2.3 集体智慧的应用研究
集体智慧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创新、决策及知识管理3个方面。创新出现在方案的提出过程中,决策用于方案的评估和选择,知识管理则贯穿知识的收集、储存、更新和应用整个过程。集体智慧的应用研究与现实案例较多,下文只做简单陈述。
(1)集体智慧的创新应用 PANCHAL[31]研究了群体合作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建立了基于代理人的模型,对产品开发流程进行仿真,从中得到参与者的演进、激励,产品特征及生产模式等对群体合作应用的影响;BAUMOEL等[32]开发了利用集体智慧来有效判断顾客需求的系统,从而设计新产品和服务;BRABHAM[33]探讨了利用集体智慧在城市管理中扩大民众参与的问题,认为众包是一种适合公共规划项目的模式;LEE等[34]研究了集体智慧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应用集体智慧平台进行创新的步骤和实现方法,通过具体案例验证应用集体智慧进行产品设计创新可以增加创新方案,同时提高设计人员个人绩效和在设计过程中的创造性。
(2)集体智慧的决策应用 BONABEAU[35]提出集体智慧的应用,将企业决策带入了一个全新的Decisions 2.0时代。作者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认为应用集体智慧具有参与人员和群体广泛、决策过程中允许方案的添加整合、参与人员自组织的特点,因此可以促进企业的决策制定和评估的效果。但也存在管理者控制力丧失、集体智慧和专家个体智慧的对抗与选择、激励人员的参与行为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3)集体智慧的知识管理应用 BOTHOS等[36]开发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信息聚合市场平台,用于企业的创意管理。通过平台的应用和测试,认为此平台是用于创意提出和评估的有效工具,能够削减成本和时间且易于使用。GREGG[37]设计了一个集体智慧专业教学系统原型。该系统具有针对具体的目标教学、增加用户个人价值、促进数据获得和整合、增加教学资源的流动性等优点。
目前,集体智慧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其实际应用和发展。虽然有部分学者通过对具体应用案例分析,总结了集体智慧在企业应用中的缺点和局限,探讨了企业应用集体智慧所需进行的改变和准备,并提出了企业扁平化、开放化,以促进知识的自由流通等建议[28],但对集体智慧应用的研究还较为表面,绝大部分研究都停留在应用领域的描述和设想。
2.4 集体智慧研究的理论框架
综上,对集体智慧的研究虽然已经较为丰富,但对集体智慧内在机理和模式的理论研究还不透彻,多数研究仍然停留在变量关系的验证上。同时,集体智慧应用的环境因素的探索还非常缺乏,尤其是文化与法律这两个与集体智慧息息相关的因素。基于对现有文献的回顾和整理,本文提出如下理论框架(见图2)。
图2 理论框架
3 总结与研究展望
本文在对集体智慧的定义、组成及形成过程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回顾和整合了已有关于集体智慧的研究,提出集体智慧研究的理论框架,明晰了已有研究的贡献和不足,并指出如下几个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1)集体智慧的特征研究 在国内外众多对集体智慧的研究中,鲜有学者从根本上系统地分析集体智慧的特征和产生模式。而集体智慧形成过程和存在环境都与传统的群组合作有很大不同,如参与成本低且数量庞大、组织结构松散、成员身份隐匿、产生的知识具有非私有性以及集体成员间较强的交互性和社会性等。这些独有的特征决定了集体智慧的创造优势,影响着集体智慧应用的成败和广泛性。加强集体智慧特征的基础研究,能从根本上加深对集体智慧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集体智慧模式的探索。
(2)从网络技术有效性角度研究影响个体智慧贡献的因素 现有关于个体知识贡献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从认知心理学角度,以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期望价值理论等为基础,研究个体内在因素和外部激励对个体贡献行为的影响,很少有学者关注网络技术这个影响个体智慧贡献意愿的重要因素。以媒介丰富度理论、社会存在感理论等信息系统领域的理论为基础,从信息技术角度探索和验证个体智慧贡献行为的影响因素是未来的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3)影响个体持续参与智慧贡献的因素研究 从对集体智慧的具体研究内容来看,由于集体智慧来源于个体智慧的贡献和成员间的互动,因此对个体贡献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受到了许多学者的重视,且自成体系,发展迅速。但随着虚拟社区、网络百科等集体智慧平台的快速发展,同质性的平台系统大量存在,如何吸引个体持续地忠诚于某一平台,并贡献个体智慧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影响个体持续参与的因素研究较少。此外,虽然有部分研究探讨了金钱激励、虚拟货币激励等激励机制是否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却鲜有研究涉及具体的激励机制、激励模型和激励效果。这些研究对集体智慧平台长期生存、运作和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集体智慧形成过程及影响机理的研究 从影响集体智慧水平的因素研究可以看出,如何从大量的个体智慧和互动智慧中提取产生高质量的集体智慧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目前,有学者试图挖掘集体智慧的组成,从根本上系统地发现影响集体智慧水平的因素;有的学者通过实验和实证的方法,试图从现象和行为归纳、总结在集体智慧形成过程中产生作用的因素;还有学者通过仿真的方法,模拟集体智慧的形成过程,试图发现和探索一些新的规律和理论。但这些研究仍然是表面性的探索,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其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特别是对集体智慧的涌现机制研究还很缺乏,有待未来研究做出进一步探讨。
(5)集体智慧应用的环境问题研究 集体智慧运用过程中的法律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具体包括集体智慧知识产权所属问题、个体参与智慧贡献过程中的欺骗约束问题以及集体智慧运用过程中侵权究责问题等。随着电子信息时代带来的信息快速扩散,急需新的法律法规来保护、规范个体和企业的行为,这也是保证和促进集体智慧的广泛应用的重要条件。
文化对集体智慧产生、应用的影响同样重要。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个体行为的显著影响已经在管理领域得到广泛的认可,同样在个体参与集体智慧的创造过程中,也会受到文化的影响。但在网络的背景下,文化的作用将对个体参与集体智慧创造的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有待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