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局直小学教师
课标要求及分析: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与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一、数与代数(二)数的运算8.能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本节课与有余数除法有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5的内容,是在刚刚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遵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结果”的思路,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后学会抓“最多”和“至少”等关键词理解题意;在自主探究中通过多种不同表征方式理解“进1”的道理,在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进一法”;在回顾反思中渗透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学中注重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 “进一法”和“舍余法” ,并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情分析:
优势: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能力,他们在前面已经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因此列式和计算对他们来说来难度不大。
劣势:由于他们年龄小,还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余数”的取舍问题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这就需要通过操作、讨论、合作交流、对比等数学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和设问启发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
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填空
(1)13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 )盘,还剩( )个。
(2)32颗珠子,每6颗穿成一串,可以穿成( )串,还剩( )颗。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点评:有余数的除法是本课解决问题的基础,以旧引新进行导入,不仅巩固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又为新课铺垫,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租船处: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今天一群小朋友也来到了这里游玩。可他们遇到了困难,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吗?(同时课件出示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审题交流:
(1)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你知道了什么?在这些信息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每条船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坐满了是4人 ,不能再坐人了,不然会很危险。)
(3)“至少要租多少条船”什么意思?(租的船要最少。)追问:怎样才能做到租的船最少呢?(每条船上坐的人要最多,也就是坐4个人。)
【点评:联系实际,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创设情境。以一种寻求帮助的语气求助于学生,激发学生帮助他人的热情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二)自主探究,讨论辨析,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找到不同解法的学生为进行下一步的交流做准备。)
2、汇报、交流,用不同的方式感受“进一法”。
(1)画图表示:
5+1=6(条)
(2)用数表示:4,4,4,4,4,2,要租“5+1=6(条)”船。
(3)列式表示:22÷4=5(条)……2(人)5+1=6(条)
3.比较辨析,理解“进一法”。
(1)讨论辨析
①有些同学认为租5条船就够了,你怎么想?(引导学生把画图与算式结合起来分析)
②余下来的2人怎么安排?
小结:刚才的几位说的很好,即使剩余2个同学也不能把他们丢下,我们应该再为他们租一条船。
(2)比较优化
同学们,在以上的几种解题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好在哪?(列算式解答好,尤其人数很多时,用画图或写数再数的方法都比较麻烦。)
(三)验证结果,梳理强化,总结方法。
1、想一想: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乘法验证:5条船最多只能坐20人,22人坐不下,6条船最多坐24人,22能坐下,解答正确。
2、追问:如果是21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23人呢?
3、总结:
(1)问:解决了租船问题,你有什么发现呢?
(2)小结:面对这种有余数的除法,要保证所有同学都有船划,就要为余下的2人(不足4人)也租一条船,所以真正的答案要比商大1。板书:商+1→“进一法”
【点评:教学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学生为本,构建数学知识。学生通过画、写、算、比,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寻求答案,并进行汇集,数形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进1”的道理。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对比辨析,全面理解
师:很快吃午饭的时间到了,大家上岸吃自己带的食物,可小丽同学没带,她要到路边的超市买吃的。她遇到了什么难题呢?(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做一做”的第2题 第一问。)
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1)弄清题意。
(2)独立解答,学生板演。
(3)汇报交流。 思考:
?余下的1元,还够再买一个面包吗? ?解决了购物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4)小结,理解“舍余法”.
这种有余数的除法,算出来的商就是答案。因为剩下的钱不够再买一个的,所以后面的余数不用考虑。这种方法叫“舍余法 ”。板书:商→“舍余法”
对比:
?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刚才解决的问题,你发现这两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刚才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现在余下“1元”, 怎么不增加1个面包呢?
总结:生活中,遇到余数的问题,什么时候需要加“1”,什么时候不加“1”呢?
【点评: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异同,通过比较突出实际情况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体验到帮助他人和获得成功的快乐。】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填空
(1)13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至少要( )个盘子才能全部装完。(注意:这里商与余数的单位都是“个”,表示的事物却不同。)
(2)32颗珠子,每6颗穿成一个,可以穿成( )串。
2、师:同学们喜欢不喜欢读书?(喜欢)现在让我们看看有关书、本的一些问题。
(1)李老师带了40元钱去买日记本,每本6元钱,李老师能买几本同样的日记本?
(2) 一本故事书42页,小明每天读5页,他8天能读完吗?
【点评:在练习中使学生加深了对生活中的余数现象的再认识。能针对不同问题情境采用不同的方法,同一问题从乘、除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同学们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它的用途可真大啊!计算结果有的时候需要把商加“1”,有时候需要舍掉余数,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的取舍。
【点评: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升学生的认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租船问题:(商+1→“进一法”)购物问题: (商→“舍余法”)
23÷4=5(条)……3(人) 10÷3=3(个)……1(元)
5+1=6(条)
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 答:最多能买3个。
【点评:采用并列式板书,规范完整,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
总体点评: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本课中,教师能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以“教材资源”和“生成资源”展开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活化的活动情境。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 “租船活动”“购物活动”等情境,营造了愉悦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二) 尊重学生差异,为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平台。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思维方式多样化,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征租船的条数,然后在相互交流中,数形结合,使他们明确用算式解答时“进1”的道理。
(三)让学生在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认识。学生在独立思考、交流汇报中展示自己的想法、见解,并且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学习,更好地理解“进1法”和“舍余法”,使学生的认识渐趋完善和深化。同时在巩固应用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这节课从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写、画、算、比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构建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文作者:李延军 张继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余数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除法论文; 学生论文; 最多论文; 情境论文; 方法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