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意识: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_邓小平理论论文

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意识: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_邓小平理论论文

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坚定性论文,自觉性论文,五大论文,实事求是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这里所说的自觉性,是指进一步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大意义,使之成为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所说的坚定性,是指在这个问题上必须一如既往、毫不动摇。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关系到能否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能否正确认识和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一句话,关系到能否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大问题,因此,必然成为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重要方面。

一、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邓小平理论中,实事求是是和解放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以解放思想为鲜明特征的。因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背离实事求是,导致思想脱离实际,主观脱离客观,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的,主要是“左”的思想禁锢和长期的思想僵化。所以,要确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推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首先就必须解放思想,激励和推动人们从“左”的思想禁锢圈内,从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小生产的习惯势力以及“干和不干一个样”的平均主义中解放出来。正如邓小平所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因此,也可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何谓“精髓”?在这里主要是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是一般原则、一般方法,而是根本原则、根本方法,是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基本点。说“出发点”是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起点;说“基本点”是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邓小平理论方方面面的红线。

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相对于其他内容和原则首先确立,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前提条件。只要回顾新时期走过的道路,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从“左”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重新确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地位。然而,“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挠、干扰这一问题的解决。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批驳“两个凡是”,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我们纠正了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机械式、教条式的态度,科学地评价和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从而有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了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和形成。其次,党的思想路线历来是党的政治路线的基础。我们之所以坚决纠正“左”的错误,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之所以克服各种僵化思想和小生产意识的障碍,确立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确立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及一系列方针政策,归根结蒂也是由于有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这些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再有,邓小平曾说:“农村改革中的许多好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页)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大胆实践、勇于开拓,涌现出许多诸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经验、新作法,这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大量丰富生动的材料,而这又要归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支持和鼓励。由此可见,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推动,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当代具体实践相结合,不会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会有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因而也就不会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起点。

从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的方方面面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则是贯穿其中的红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是宽广的,因此,由实践升华、概括出来的邓小平理论也必然是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它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深刻印象。比如,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科学论述,既体现了我们老祖宗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反映了自己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而所有这一切,无一例外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结果。如果离开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些科学论断的提出、发展和实践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说邓小平理论涉及、论述的问题很多,但都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依据、为基础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所以成为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因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任何事物的观察与处理都涉及认识路线、思想路线。认识路线、思想路线的实质是从思想观念出发还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是按其固有规律运行的。思想观念是物质世界派生的,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从这点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强调从实际出发,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强调理论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一句话,强调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01页)不难看出,实事求是触及的是思维与存在、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这个哲学最基本的问题,言简意赅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正因为这个原因,邓小平同志说:“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邓小平同志始终把实事求是作为自己观察、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并以此为精髓,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二、关键是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面临的根本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说到底,全部实践和全部理论都是围绕弄清这个根本问题而展开的。如同党的十五大报告所指出:“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一个必须弄清的根本问题,不仅因为这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所面临的最大的历史性课题,而且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讲,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既无现成经验可以遵循,也无现成答案可以寻找,因此在探索中出现失误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而且,完全弄清一个问题也需要一个过程,也要经过从不清楚到清楚,从不完全清楚到比较完全清楚这样一些环节。从主观上讲,要提到两点:一是把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经验绝对化、神圣化,变成了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简单地机械照搬;一是以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一些有关社会主义的具体论述和设想以及个别结论,忽视了或无视中国的国情和条件。可以说,正是由于上述主客观原因,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和错误的观念。比如,把阶级斗争作为纲、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把发展生产力当作“唯生产力论”的修正主义来批判;所有制上主张“一大二公”,纯而又纯;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大锅饭;一些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个体、私营经济被作为资本主义的尾巴来铲除等等。显而易见,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不是从我们自己国情的实际出发,而是从外国的某种模式出发,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的。这种情况,不能不导致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上的失误和挫折,因此,也必然成为新时期开启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最为关注的一个根本问题。在这个根本问题上,重大的认识突破和理论成果,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很清楚,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搞社会主义是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重大问题。这是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的深化。这一理论的确立和发展,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最突出的成果。过去,我们曾依据本本和主观热情,盲目追求“一大二公三纯”,不切实际地企图很快进入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甚至幻想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结果导致许多“左”的政策和作法,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很大损失。一句话,“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客观分析我国的国情,作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明确了在这个历史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照搬外国模式,不能照抄书本结论,而只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走自己的路。既不能把现阶段必然出现的、应该允许存在的东西加以排斥,也不能超越现阶段,把将来才有可能办的事情拿到现在来做。我们以此为依据,确定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政策,以及其他一系列合乎我国国情、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方针政策。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所说:“这样做,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是在脚踏实地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广大人民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这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全局性问题,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同样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大成果。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我们轻视和忽视了发展生产力这个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甚至还把它作为“唯生产力论”的修正主义来批判。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纠正了“左”的思想,实事求是地承认我国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现实,并确立了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这是历史性的重大转折,同时也表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种种矛盾,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制约和决定着其他矛盾的解决。邓小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63、116页)尤其是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以说正是有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和对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的确立,才有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也才有了我们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和大好局面。而这一切,离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很难产生,也很难理解的。

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深入,这一观点逐步得到纠正。先是改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不提“为主”、“为辅”,这表明了认识的突破。后来,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认识又有了新的飞跃,明确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党的十五大报告,在总结近五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理论创新和发展,例如,提出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这在我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一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无疑是建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础上的。

总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从拨乱反正到全面改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20年的历史进程,可以说是始终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而展开的。这个历史进程的每一步都是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所导引、激励和推动。这个进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引下,不会中断,还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下去。

三、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的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成绩。然而,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面对改革的攻坚战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面对从来没遇到过的深层次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也是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实际上,党的十五大报告就是一篇很好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文献。它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回答了我们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由两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一方面,这是坚持邓小平理论的内在要求。邓小平理论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理论。说它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因为这一科学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样,植根于实践之中,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科学理论的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邓小平理论始终要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是一个不断运动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要实践在运动、在发展,就存在主观与客观、思想与实际相符合的问题,就存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必然成为坚持邓小平理论的内在要求。

另一方面,这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可以说我们已经找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然而这仅仅还是“开篇破题”,瞻望前景,任重道远。我们会不断地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对情况和问题的认识也需要不断地深化,不能停滞在某个阶段上。如果停滞下来,就会发生僵化,发生主观脱离客观、思想落后实际的问题。即使是原有的情况熟悉了,原有的问题解决了,还会有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产生,这是层出不穷的,因此始终要解放思想,始终要使主观思想跟上客观现实的发展,使认识合乎实际,也就是始终要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说:“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邓小平文选》第2 卷第128页)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我们仍然有许多未被认识或基本上未被认识的领域和规律,仍然有许多未知的“必然王国”,我们仍然有待于继续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跃进。仅就目前来讲,我们面前就有不少困扰我们前进的问题。例如,怎样使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怎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怎样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怎样解决职工下岗再就业问题?怎样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怎样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都存在,是无法回避的。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也有一个和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当然需要创造尽可能多的条件,但最关键的一条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动问题的成功解决,也才能在问题解决的同时,推动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这里有必要强调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解放思想从来都不是孤立的、空洞的,不是为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而是具有明确的原则、内容和目标,这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不是割裂的,是一致的,不是对立的。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忽视、无视解放思想的必要性、重要性,看不到目前还存在着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现象,曲解、误解社会主义的“左”的现象以及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因而对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等创新观点持怀疑、否定的态度,以致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敢开拓进取,结果贻误时机,阻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另一种是把解放思想理解成仅凭主观愿望、热情、意志办事,理解为随心所欲,不顾实际、不顾条件,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比如,提倡股份制经济,就说“一股就灵”,把股份制看成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哄而起,刮风,搞一刀切。又比如,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就以为公有制搞不好,没有希望,没有出路,不如搞个体、私营经济,于是就剩下一个“卖”字,不问情况,不加区别,一窝风地竞相出卖国有企业。这样的结果同样是贻误时机,阻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这两种倾向表现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都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这说明,全面、准确地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至关重要的,绝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彼此对立。

标签:;  ;  ;  ;  ;  ;  ;  ;  

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意识: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