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博物馆的生态文明教育分析论文_张晓晓

自然博物馆的生态文明教育分析论文_张晓晓

天津自然博物馆 天津 30020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摘 要:自然博物馆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最佳场所。构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都要求大众关注生态文明。本文首先阐述了实时生态文明教育的必然性,然后细致讨论了运用自然博物馆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自然博物馆;生态文明;教育

一、自然博物馆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必然性

第一,自然博物馆的本质决定了它是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天然的和最好的社会教育基地。自然博物馆征集、保护、研究、传播的对象是天文、地理、植物、动物、古生物和人类学方面的具有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标本,这种内涵和本质决定了其天职主要是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以自然科学和人与自然发展作用史为基础的教育要求非常吻合。

第二,自然博物馆教育的社会化发展方向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虽落后于西方,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涨,中国的文化产业、教育产业迅速发展,全民知识素养普遍提高,终身教育意识增强,民众和国家对博物馆的关注度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一背景使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承载机构的自然博物馆拥有了更广大的教育发展空间,已成为为大众提供终身教育的重要社会教育基地。

二、自然博物馆的生态文明教育策略

1.联合教育

联合教育是指博物馆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联手, 探寻某些有意义的主题, 共同组织形式多样的科普和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如主动与宣传、教育、林业、环保、海洋、农业、旅游、科协等部门和社区联手, 开展各种活动。采用联合教育策略的优点是可以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借助各个职能部门的力量来加大宣传力度。宣传部门可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进行普及,所以大众会意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当碰到自然博物馆开展的教学活动时会及时给予关注和参与。教育部门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最佳主体,首先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具有很强的短时高效教学能力。其次教育部门直接教育的是学生,同时也会让学生将生态文明教育知识带回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生态文明教育进入每个家庭,那么就意味着生态保护意识覆盖到所有国民。林业、环保、海洋、农业是生态环境的主要保护和观察者,借助他们来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感受到生态环境的现存状态,从而提高其生态建设意识。旅游和社区是集中人群参与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最佳组织者,可以将生态文明教育和旅游放松以及社区文化活动建设有机结合,从而丰富生态文明教育的形式,同时扩大受教育者的队伍。而科协的参与可以提升生态文明教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为自然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的公信力提供保证。总之,联合教育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来共同打造高品质的生态文明教学课堂。

2.上门教育

上门教育是指自然类史博物馆将展览和科普活动送到公众家门口的一种主动服务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上门教育能够引起受教育群体的重视。在功利性心理的影响下,大部分组织机构不会主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一是教育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二是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与自身工作质量的提升没有直接关联。所以,要组织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者来提供上门教育。在组织上门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保证上门教育质量。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受教育人群所处的自然环境来开展相应的生态文明教育。这样可以让人意识到自己生存环境的变化和对自身健康的影响,还可以让其学以致用,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方法来避免对环境的破坏,采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来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二,要注意生态文明教育的方式。要根据受众年龄、知识背景和身体机能等差异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对于高龄受教育者要采用谈话和将生态环境破坏案例的方式来进行;对于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群则要通过宣传片和PPT来扩大生态环境教育的容量,同时加深教育内容的深度;对于某些残疾人要采用实地感受的方式来增强其直观认识。总之,上门教育要注意教学效率和教学技巧。

3.实景教育

实景教育是指利用自身的组织资源优势, 组织一定的观众群体, 前往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纪念地、文物保护点, 开展实地生态保护和生态道德教育活动。不少实景本身可谓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 极具教育意义。实景教育的优点是能够让人身历其境,对生态环境差异有直观感受,从而意识到生态教育的重要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在开展实景教育中,要主要以下几点。第一,实景教育可以分为免费和自费两种方式。免费的生态文明教育主要是针对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参观和感受,在教育中要侧重于生态破坏后对人类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自费的生态文明教育要与旅游业相结合,让受众意识到美好生态环境对健康治愈等的积极作用。通过两种对比来提高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视。总之,实景教育是让大众走进自然博物馆,亲自体验自然生态对人的影响,能够给参与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是指运用陈列展览平台, 积极搭建提供社会公众, 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当义务讲解员、当记者、当科普员、当志愿者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潜移默化地形成生态道德的好行为。实践教育的主要对象是社会各个行业的青年人。关注生态环境建设是党关注的问题,金山银山就是青山,由此可见生态环境对国家发展非常重要。青少年以自然博物馆生态文明教育为主题开展实践教育,其可以在调研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入剖析。实践教育的目的由两个,一是让实践者自己提升生态文明保护意识,二是借助其力量来发现和整理我国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因此,相关部门要对实践教育成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形成实践调研研讨会,为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结语

综上所述,联合教育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上门教育能够引起受教育群体的高度重视;实景教育可以增强受教育者的直观感受,从而让其意识到生态文明保护的重要性;实践教育可以让受教育群体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更深的认识,有利于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落实生态环保行为。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自然博物馆的作用,以此来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功能[J]. J.W.埃文斯,王海波.国际博物馆(中文版). 2016(Z1)

[2]“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标准的完善[J]. 吕军,郝静,马苗.东南文化. 2018(01)

[3]自然博物馆的生态文明教育[J]. 唐先华. 中国校外教育. 2014(31)

[4]博物馆陈列展览中通俗化与知识化的融合[J]. 李聪. 文物世界. 2018(01)

论文作者:张晓晓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  ;  ;  ;  ;  ;  ;  ;  

自然博物馆的生态文明教育分析论文_张晓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