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江苏南京 211500)
【摘要】目的:对比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检验患者静脉血、末梢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色素、血小板的含量,观察比较二者检验的临床效果。结果:静脉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色素的含量明显少于末梢血,血小板含量明显高于末梢血,二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末梢血的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更加客观、真实的体现患者情况,应尽量采用静脉血予以血常规检验。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静脉血;末梢血;临床效果
在临床疾病诊断中,血常规检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措施。现今,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末梢血检验方式较为常用[1]。在以往基层医院血常规检验中,主要采用末梢血检验方式,但其易受到抗凝剂种类、人为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检验结果误差较大。而随着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运用,静脉血检验方式得到了全面推广。为了进一步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本文主要对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25例,男35例;年龄在18-61岁之间,平均为(39.8±8.7)岁。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设备
采用血液全自动分析仪及配套试剂予以检验,主要有溶血素、清洗液、稀释液。
1.2.2 样本采集
于隔夜空腹超过8h的清晨取患者肘部静脉血1mL,同时取无名指末梢血20μL。将采集的静脉血放入硅化塑料管当中,添加30μL浓度是150g/L的EDTA-K2;将末梢血放入硅化塑料管当中,添加1.6mL稀释液混匀。完成质控后,根据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血样检验,静脉血给予全血样品模式检测,末梢血给予预稀释样本模式检验,于0.5-4.0h内完成检验。
1.3 观察指标
检验并且记录患者静脉血、末梢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色素、血小板的含量。
1.4 统计分析
将观察数据导入SPSS 19.0版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用()的形式表示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色素、血小板的含量,并对数据进行检验,如果P<0.05,表示二者检验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静脉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色素的含量明显少于末梢血,血小板含量明显高于末梢血,二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静脉血与末梢血的检验结果对比()
3.讨论
在临床检验中,血常规检验是一种基础的血液检查与化验手段,也是患者体检的必查项目。通过血常规检验,能够了解血细胞细量及血细胞形态变化与分布,进而为疾病诊断提供可靠参考。对于末梢血检验而言,其疼痛感较轻,更易被患者接受。有关文献报道[2],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检验结果更加准确,明显优于末梢血。
静脉血主要来自静脉,不包含组织液,与机体循环血液一致,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能够予以大量采集,且重复性良好。末梢血采集涵盖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及细胞组织液,不能体现机体循环血液,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倘若采血不顺,还会增加采血时间,且易混入一些组织液,对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因为取血量少,导致无法重复检验。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静脉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色素的含量明显少于末梢血,血小板含量明显高于末梢血,二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与有关文献报道[3]十分相似,充分说明,静脉血检验优势更加突出,能够更好的反映机体循环血液组织的实际情况,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总而言之,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末梢血的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更加客观、真实的体现患者情况,应尽量采用静脉血予以血常规检验。
参考文献:
[1] 范丽娜,文蔚.140例血常规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4):501-502.
[2] 刘烨.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92):24-24,26.
[3] 林萍,余建华.静脉血与末梢血用于血液常规检验时检测结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5,11(22):3448-3450.
论文作者:胡根绣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末梢论文; 静脉血论文; 血常规论文; 血色素论文; 患者论文; 红细胞论文; 白细胞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