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湖南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湖南论文,产业结构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区域经济活动中较长期存在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前,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滞后,加工工业过度膨胀,各地区相当大一部分企业亏损,经济效益低,所有这一切,都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有密切关系。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基本框架,其发展状况往往能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宏观管理水平,并且极大地影响着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湖南经济要进一步走上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使湖南的经济效益上一个新台阶,实现湖南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正确调整和进一步优化湖南的产业结构。
一、正确确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战略目标和重点
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经济增长的本质要求,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或不同时期,优化的重点应有所侧重。当产业结构中的技术构成水准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正常的需求结构变动时,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与重点应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而当产业结构本身不合理,即各产业及其内部比例不符合产业正常循环的要求,出现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现象时,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与重点应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即通过缓解结构性矛盾以提高结构效益,根据湖南产业结构的现状与特征,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战略目标与重点应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今后一个时期,湖南产业政策应着重实现的两个主要目标是:一要切实推进产业发展的集约化步伐,限制各地区的中低技术维持下的粗放经营方式的平衡扩张;二要集中力量调整好重大的产业比例关系,首先切实加强农业,重点发展交通运输和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作、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对经济增长带动性强的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基础行业,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二、正确处理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关系,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有效调整与优化
由于近期经济利益的驱动及竞争的压力。企业不愿投资于时间长、见效慢的基础设施及基础产业,而容易导致加工工业与基础工业的比例失调以及整个基础产业的严重滞后,因此要正确处理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关系。“九五”时期,湖南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要尽快缓解交通、通信、水利、能源、重要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瓶颈”制约,改善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农业的投入,努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使农产品数量、品种和质量上能满足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要;要根据湖南自然资源的优势,培植和壮大一批能够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例如,湖南有色金属矿藏较丰富,有色金属工业的比重较大,应继续壮大这一支柱产业,同时要进一步发展有色金属的深度加工产业;湖南具有以水稻为主的种植业优势和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优势,因而应该大力培育和发展以粮食、肉类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使食品工业能成为湖南的支柱产业,食品工业上去了,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农业这一基础产业的发展;对于湘西的中药资源优势,应大力开发和发展湖南的医药工业,使湖南的这一传统行业也成为支柱产业;苎麻也是湖南的资源优势,因此湖南纺织业应大力开发麻纺,形成拳头产品;同时还要进一步发展机电、建材、化工这些在湖南具有一定工业技术基础优势的产业;区域的一种优势可以有多种利用方式,其中每一种优势都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主导产业部门,但其中必有一些部门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区域长远目标的实现,对那些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行业,要促进其优先发展,即不仅要把有限的资金和物资投到上述那些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的相关行业,而且要投放到增益最大的行业,这样就可以逐步形成支柱产业、配套产业和基础产业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和相互推动的群体优势,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三、调整优化的基本方针和对策
1.合理调整三大产业结构。根据湖南经济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今后湖南产业结构和优化的基本方针应是:全面协调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不断优化升级,着力提高第一产业即农业的质量,稳步增加产量。第一产业发展要在保证粮棉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农业多种经营的综合发展,要由过去的以量取胜转移到以质取胜的轨道上来;要继续发展第二产业,加强基础工业优化存量,增强实力,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协调采掘、能源、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的发展,以新技术的应用为基础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群为先导,支柱产业和拳头产业为支撑,外向发展为目标的新型工业体系;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其中的新型服务业应该得到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以第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形成合理的规模的结构。要突出抓好交通、邮电、科技、教育等重点行业,特别是教育和科技。因为教育和科技影响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传统产业结构的联结方式,动摇传统支柱产业的地位,决定各产业的技术结构,决定产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进而制约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结构,而教育和科技又正是湖南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要继续发展商业、外贸和生活服务等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和资产评估、业务代理、行业协调等各种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规范和发展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并且要改革管理体制、加强政策引导,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加速实现第三产业由福利型、公益型、事业型向经营型的转变。
2.大力发展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1 )要继续把能源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以电力为重点,以煤炭为基础,开发与节能并重,使能源建设基本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煤炭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政策倾斜,在稳定国有煤矿生产能力的同时,促进乡镇集体矿的安全、改造、提高。要努力探明资源储量,做到采掘协调,增加煤炭工业发展后劲。要大力发展火电,配套开发水电,按照电源与电网同步建设的原则,抓紧核电起步,加快电力的发展。(2)交通运输业要着眼长远, 突出重点,加快电力工业发展,强化管理,提高综合运输能力。要力争在“九五”末初步形成内外畅通的以铁路为骨架、公路为网络、水运为纽带、民航为捷径的水陆空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3 )加快邮电通信业的建设。要集中资金和扩大利用外资,采用新技术和新装备,促进通信业高起点、高速度、大规模发展。到本世纪末,要使现有通信能力成倍增长,通信网更加安全、快捷、有效。(4)加快水利建设。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湖南旱涝灾害频繁,每年的山洪暴发和洞庭湖区水患,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带来巨大损失,因此,“九五”期间必须加快水利建设,切实有效地解决涝旱两大问题。
3.培育、改造、发展原材料和加工工业
随着能源等基础产业要增加投入、扩大能力外,对加工工业主要是通过改制、改组或改造,抓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抓技术引进的转化,促进工业发展。具体措施主要是(1 )培育和壮大五大支柱产业:一是以板、线、管材和有色金属深加工为主的冶金工业;二是以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电工、计算机和显示器为主的机电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4左右);三是以水泥、优质浮法玻璃、新型建筑材料为主的化学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3%,化肥、 农药居全国第2位);五是以名烟名酒和粮油、肉深加工产品为主的食品工业(要加强长沙、常德卷烟厂的技术进步,加快郴州粮食加工等一批食品项目的建设)。(2)改造提高三个传统行业:一是轻工行业, 要适应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和市场消费结构不断变化的要求,重点发展名优、特新产品,研制开发超前替代产品,扶持民族产品,地方传统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二是纺织行业,要重点开发麻纺系列产品,优化棉纺存量结构,扩大化纤原料及化纤生产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服装工业,提高服装加工质量;三是医药行业,重点是优化产品结构,把湘西等地区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变为中成药工业优势,(3 )巩固发展一批拳头产品。要按照市场竞争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生产批量大、经济效益好的原则,抓好家用电器、有色金属等拳头产品的重点扶持和开发,争取创造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名牌产品。一个地区的名牌产品多,就能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个地区的经济就能依靠名牌效应获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