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联动电除颤机对急诊患者心肺复苏救治的疗效观察论文_徐珊珊,张萌,于文波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急诊科 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

【摘 要】目的 观察应用心肺复苏联动电除颤机(AutoPulse CPR)在急诊科患者抢救中实施心肺复苏的治疗体会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69例因心搏骤停进入急诊科抢救的患者分为心肺复苏联动电除颤机治疗组(35例),和单用徒手CPR及除颤器治疗对照组(34例)。观察两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后复苏成功率,入院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及心排血量、射血分数、NIHSS评分水平。结果 治疗组给予心肺复苏联动电除颤机治疗后复苏成功率、入院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心排血量、射血分数、NIHSS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肺复苏联动电除颤机对急诊患者心肺复苏救治的疗效确切,能够提高心脏停跳患者的入院和出院生存率。

【关键词】急诊科;心肺复苏;心肺复苏联动电除颤机;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605.9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4-161-02

心脏停搏是在急诊科中比较常见的危重症之一[1],若对患者不及时的进行救治,患者的病死率极高。心肺复苏(CPR)是一种抢救CA患者的有效措施。2010年由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LCOR)发布的最新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中重点提出: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在除颤电击前和电击后都非常重要[2]。新指南明确提出越早期越高质量的CPR与尽早除颤将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救治效果。在心脏停跳期间,有效的胸外按压能为全身重要脏器如脑供血供氧,以保护脑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使抢救成活的病人没有脑神经系统后遗症、重返社会和工作岗位[3]。因此本实验测定应用心肺复苏联动电除颤机(AutoPulse CPR)在急诊科患者抢救中实施心肺复苏的治疗中患者血中心脏灌注压、NIHSS评分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急诊科确诊为心脏停搏患者69 例,病因:猝死21例,冠心病17例,颅脑外伤9例,复合伤7 例,溺水4 例,输液反应3例,电击伤2 例,农药中毒4例,一氧,化碳中毒1 例,原因不明1 例。其中男36例。女33例,年龄19-81 岁,平均(47.6±18.3)岁,心博骤停时间为2-45 min.

1.2 急救方法

所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联合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医护人员先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检测与评估,具体内容包括有呼吸频率、心跳以及脉搏等,确诊其为心脏骤停后实施心肺复苏。对照组按照美国心肺复苏指南2010 年标准实施徒手胸外的心脏按压,治疗组直接给予心肺复苏联动电除颤机(AutoPulse CPR),使用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待器械连接完毕后维持人工与机械同期。若患者存在心室颤动现象,及时进行电击除颤,然后通过静脉通路给予升血压、肾上腺素以及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不间断监测患者的脉搏、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若患者头部受外伤,用冰帽进行外敷,避免进一步的脑组织受损。持续抢救时长达半小时后,若患者开始自主呼吸、自主心律以及恢复意识等则为抢救成功,患者存活,否则,抢救失败,终止心肺复苏。

1. 3 评价指标

急救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机械通气时可达到95%以上的血氧饱和度;急救后通过心电图显示其恢复自主心律且有规律性;急救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较好,出现瞳孔反应。

1.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入院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入院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存活率结果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1 2.4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表4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 ±s) (P<0.01)

3讨论

在急诊患者救治过程中,持续的高质量的CPR,最短的除颤间隔时间成了所有参与急救的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4]。在国内急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心肺复苏主要依靠人工完成,长时间的轮换按压,消耗巨大的体力,无法保证连续、有效的按压质量。这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都是制约入院生存率和出院生存率的关键因素。缺乏心肺复苏设备以及高级的复苏除颤联动装置,已经严重不能满足急诊学科的发展需求,需观察复苏效果的同时再手动决定除颤的时机,这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都是制约入院生存率和出院生存率的关键因素[5]。而按压中同步除颤已经是急诊心肺复苏的重要课题。这要求机械按压的同时通过仪器捕捉除颤的最佳时机,除颤的同时不必停止心肺复苏按压。具有全自动心肺复苏机的使用大大提升了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6]。全自动立体式按压联动电除颤技术突破了其他心肺复苏设备和传统手工按压因按压位置局限造成的心脏和脑血流灌注量低,达到其他设备和人手按压无法达到的心脏、脑和外周血流量,能达到正常人体生理水平[7],有效提高病人生存率和保护脑神经系统功能完整性,且进行工作中的实时通讯,使机械按压与除颤治疗能够实现,在最佳的按压时间点进行除颤,提高除颤和复苏的成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Vidal S,Richebe P,Barandon L,et al.Evaluation of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diogenic shock in conjunction with acute renal failure after cardiac surgery[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9,36(3):572-579.

[2] 张文武,主编,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6.

[3]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69.

[4] Ko JS,Jeong MH,Lee MG,et al.Left ventricular dyssynchron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a powerful indicator of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J].Korean Circ J,2009,39(6):236-242.

[5] Clerico A,lervasi G,Mariani G..Pathophysiologic relevance of measuring the plasma leveral of cardiac natriuretic peptide hormones in humans[J].Horm Metab Res,2009,39(7):875-878.

[6] Dhillon OS,Narayan HK,Quinn PA,et al.Interleukin 33 and ST2 in 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comparison with 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 Risk Scoring and NT-proBNP[J].Am Heart J,2011,161(6):1163-1170.

[7] Weir RA,Murphy CA,Petrie CJ,et al.Monocyte chemoattratant protein-1:a dichotomous roal in cardiac remodeling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man[J].Cytokine,2015,50(2):158-162.

通讯作者:王宇新

论文作者:徐珊珊,张萌,于文波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3

标签:;  ;  ;  ;  ;  ;  ;  ;  

心肺复苏联动电除颤机对急诊患者心肺复苏救治的疗效观察论文_徐珊珊,张萌,于文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