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讨会综述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浙江省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讨会综述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浙江省商业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省论文,研讨会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商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浙江省商业管理办公室、商业经济学会、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商业企业家联合会、商业文化研究会联合召开的“浙江省商业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研讨会”,于1996年7月30~31日在新昌县举行,参加会议的32人,收到论文26篇,在会上交流发言的15人。

讨论会开得认真、热烈,联系实际,畅谈了各自的观点与实践,交流了做法与经验。会上交流的一些观点、做法、经验,提出的一些建设性意见,对推动我省流通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指导意义和积极作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对集约经营的认识和理解

一种认为,原意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采用新的技术,精耕细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办法来提高产品总量的一种方法。其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上来。但对宏观、中观、微观经济各层面的要求是不同的。

一种认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是主要依靠提高生产(经营)要素质量,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求得的经济增长。实际经济运行中,要素投入的增加和要素质量的提高是相伴发生的,不可能截然分开。

一种认为,集约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以提高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益来实现的经济增长,是一种投入少、产出多、消耗低、质量高、效益好的增长方式。商业企业要改变过去靠增加投入、铺摊子搞设施、粗放管理的方式,转变为结构优化、规模经营、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出效益的增长方式。

二、商业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种认为,从现状看,商业企业存在着“五重五轻”:重投入、轻产出,重经营、轻管理,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外延扩张、轻技术进步。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低,效益下滑,亏损严重。并列举许多事例,说明非转不可。商业要发展“三大”,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和价格机制,出路也只有转。宏观形势好,经济增长,商品供需平衡或供大于求,买方市场和多渠道流通的格局已不可逆转,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企业要想真发展,必须抓紧转,早转早主动。

一种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扩大对外开放的迫切要求,并以数据、事例证明,传统的粗放经营已难以为继了。

一种认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是权宜之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并以企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予以论证。

三、进一步深化商业改革,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提、关键

许多作者指出,十多年来,商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应充分肯定。但从总体上看,进展不快,步子不大,改制、改组、重塑体制、调整组织结构力度不大。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看起来似乎已有多种,但未形成主流形式。对中央“抓大放小”方针的贯彻落实,对诸城经验的学习借鉴,大多还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有影响的动作。按照产业政策,商品流通是竞争性行业,除了关系国计民生的极少数商品应由国家(国有商业)经营外,其余商品都要放开经营;浙江的国有商业,能真正称得上大型的只有极少数,搞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对它们不是都适宜的。这些企业,除了必须保留若干家国有国营用作示范之外,绝大部分可以放开放活,改为多种公有制形式,如集体性质的合股、合伙、合作商业、多个股东参与的有限责任公司,其中,股份合作制商业是较为现实的理想选择,更适合于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实际,因此,可以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商业,我省八十年代中期就在湖州诞生了,证明是成功的,在全国属首创。但因为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还跟不上,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情况,没有在省内全面推广。现在,诸城有了较为完善的经验,中央领导同志予以肯定,我省应积极行动,将股份合作制商业,定为我省国有小商业企业改革的主流形式,全面推进。

有的作者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从全国总体而言的,不是要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地方都一个样。市县之间、县与县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差别,应当允许从当地实际出发,国有商业、公有制商业的比重可以多一点、也可少一点,不能“一刀切”,死扣百分比。一般县(市)只要保留少数几家国有商业就可以了,少数县甚至可以不必保留国有商业。现在国有商业的组织结构,仍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状况,每个县(市)都保留着七八个传统的批发公司,而且大多是亏损的。对这种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组织结构,现在已到了非作重大调整不可的时候了,要通过改革、改组、改造、联合、兼并、拍卖、连锁、破产等多种办法,对传统的批发结构作出重大调整。

四、商业企业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一)转变传统观念,更新发展思路。要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集约经营的发展思路真正成为广大员工自觉行动的指针;二要有计划地、长期不断地培训经营者、劳动者;三要调整考核业绩的指标。

(二)加强宏观调控,减少盲目投入。不少作者指出,就全省总体而言,商业网点还可适当发展,但就某些大中城市和部分县(市)而言,现在大型商场(厦)和各类商品市场、高档宾馆已有过剩现象,布局失衡,应予调整。对商业网点和市场的建设,政府应明确一个部门为主管理,订出发展规划和目标,定出具体的布局,定期发布上、缓、停的信息,制订出鼓励、抑制、不准的相应政策;建议计经委、规划、城建、土管、工商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把关,正确掌握好开、关的红、绿灯。

(三)扶强扶优,培育发展大型商贸集团。不少作者指出,浙江的大中城市和部分县城,虽然有一定规模的商场(厦)数量已不少,如杭州市年销售在500万元以上的商家已有495家,年销售亿元以上的14家,超过10亿元的仅1家,几十亿、几百亿的还未出现,而且大多无明显特色,经营雷同。这样半大不小的商场,很难获得理想的规模效益。因此,拟采取扶强、扶优的种种措施,培育发展少数几家单体是“航空母舰”型的、群体是“联合舰队”型的大型商贸集团。一是政府授权实力强、优势大的国有商业企业,经营国有资产,以资产为纽带,建立大型商贸集团,并完善母子公司的体制;二是打破地区地域界限,鼓励县市之间、系统内外联合、联营、兼并、收购、参股、控股,建立紧密的资产关系和业务关系;三是通过资产、股权转让等形式,吸收各种经济成份的中小企业加入到大集团中来。

(四)发展以连锁为重点的现代经营形式。作者们普遍认为,发展连锁经营,逐步实现连锁化、集团化,是形成“联合舰队”型商贸集团的有效途径之一,应当积极提倡,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发展连锁经营,一要坚持“为民、便民、利民”的宗旨,以连锁超市、便民店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粮油”、“菜蓝子”、“农资”三大行业的连锁,同时发展餐饮业、服务业连锁;二要以专卖店为突破口,引进国外著名连锁集团或买下特许销售权,实行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连锁;三要以大公司、大商店为依托,收购、兼并、吸收同类中小企业加盟,形成大型连锁集团,实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连锁经营的起点要高,运作要规范,并运用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其它现代经营形式,如商品配售中心、购物中心、仓储式销售、代理制、总经销、总代理、特约经销等,都各有优势,均可根据实际适当选用。

(五)实施名牌、品牌战略,营造企业的经营个性和特色。流通企业,无论是零售还是批发,普遍存在着经营趋同化的弊病,千店一面,没有各自的个性和特色,“上帝”对它没有“印象”,没有知名度,销售扩不大,规模上不去。不少企业经营结构不合理,经营几千几万种商品,眉毛胡须一把抓,没有重点,没有特点。我省少数企业,如嘉兴五芳斋粽子公司、杭州南方包子公司等,就凭一只粽子、一只包子,使企业发展壮大,使产品和销售网络扩展到市外、省外乃至国外。在实行品牌策略时,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如某一类甚至一种产品的“产销一体化”、“销售一条龙”策略、“外向型”策略等。实行品牌战略后,如经营得法,经久不衰,便会逐步形成各自的个性和特色。我国历史上的许多名店、名品、老字号,都是通过实施品牌战略逐步形成的。

(六)积极应用现代管理思想的方式,强化内部管理。不少作者指出,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环节。要围绕人、财、物、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进行改革,挖掘潜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要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向管理要效益。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是永无止境的。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精神,克服大手大脚花钱,杜绝“跑、冒、滴、漏”。

(七)以人为本,科教兴商。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和基础,具有长远、持续和决定性作用。企业要重视有形资产、实物资产的作用,也要重视无形资产的作用。特别是决策要科学化、民主化,决不能由少数人拍拍脑袋作重大决策。对此,有的作者提出,要重视企业领导人的作用,确立思想资产价值的观点,是有道理的。要对经营者、劳动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再教育、轮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素质,并实行终身教育制;要加大投入,强化技术开发和推广,以提高流通速度,降低流通成本,确保流通质量;以改善流通服务为目标,积极应用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现代技术,广泛应用即时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电子订货系统、商品存量控制系统、大吨位汽车等新型传导和运输方式;积极开展与商流相关的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对肉、禽、蛋、水产、蔬菜、水果等副食品进行深加工,发展小包装食品、便民菜、小包装净菜、软罐食品等,提高附加值,便民购买,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形成合理的生产经营规模。

五、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体制与机制的关系,即转体制与转增长方式的关系。转体制是前提,是调整生产关系;转增长方式是关键,是为提高生产力水平。所以,要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二是粗放与集约、外延与内涵的关系。经济增长向集约经营、内涵挖潜、科学管理转变,这是方向,必须坚持,并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尽早转上轨道。但中国计划经济时间长、经济基础弱、科技水平低、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且流通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在坚持向集约经营转变的同时,要从中国和我省的实际出发,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过早、过快抛弃必要的外延扩张和必不可少的粗放经营。例如,必要的商业网点和设施还要建,特别是新建住宅区和城乡结合部;网点的规模、档次、现代化水平,要适合国情、省情和当地实际,并不一律都是越大、越洋、越现代化越好,所以在转的过程中,特别是前期,还要集约与粗放、内涵与外延结合,不宜过早放弃必不可少的粗放经营和外延扩张。

三是负债经营和不负债经营的关系。做生意是为了赚钱、赚大钱。自己有资本,不必举债去做生意,当然最理想。但起始阶段能不举债的很少,大多要靠举点债才能开张。特别是国有商业,自有资金很少,所以前几年曾提出敢于举债、敢于负债经营的口号。但近几年常批评国有商业的负债率过高,有的甚至达90%。对此,有的作者认为,对敢于负债经营的思想、精神不能批,要批的是不顾实际乱举债、造成资不抵债的思想和行为。企业发展,负债搞经营设施的新建、扩建、更新、改造要量力而行,规模适当,投入产出有效益的适度负债还是需要的。从总体上说,只要资债相抵不亏、有盈利就是成功的。目前负债率偏高,要降下来,是应该的,但不可能降到没有负债。特别是做大生意,还是要有敢于负债经营的思想和精神。

四是传统业务与开拓经营的关系。要坚持主业必保、开拓必搞的原则。国有商业对工业品和食品、副食品、饮食服务的经营,具有较强的传统优势,要继续坚持并不断拓展新的门类、市场,明确目标,调整结构,突出强项,抓住骨干商品、拳头商品和新兴商品的经营,形成更大的优势;同时开拓经营也要积极搞,如粮油物资、兴办实业、发展外贸、创办市场、房产地产、物业管理等都可涉足,要进市场、去农村、到集镇,努力寻找需求,挖掘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是经营与管理的关系。经营出效益,管理也同样出效益,如果没有科学的、严格的管理,那未经营的效益会被吞噬,流失殆尽。因此,既要重经营,更要重管理,而且要从粗放型、经验型管理向现代化的科学管理转变。

会上还有不少作者介绍了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做法和实践经验,很可贵,有启发,可供借鉴。

(执笔:方佐行)

标签:;  ;  ;  ;  ;  ;  

浙江省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讨会综述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