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或保存羊膜移植治疗的临床价值评述论文_文译

益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或保存羊膜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治疗,观察Ⅰ组患者给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观察Ⅱ组患者给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保存羊膜移植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观察其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和复发情况。同时比较两组观察组患者的羊膜溶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在复发率方面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创面愈合时间的比较观察Ⅱ组更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Ⅰ组患者羊膜溶解稍慢,有轻微异物感。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或者保存羊膜移植治疗都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且术后均无显著不良反发生,但保存羊膜溶解吸收相对较快,异物感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翼状胬肉切除;生物羊膜;保存羊膜;临床价值

翼状胬肉属于眼科常见病,临床治疗以翼状胬肉切除术为主,随着羊膜的广泛应用,通过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1]。本文就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或保存羊膜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间在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150例(181眼)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均为50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38例(47眼),女12例(13眼),年龄在41岁到59岁之间,平均(50.1±2.3)岁。胬肉侵入角膜缘内的范围在1.5mm-5.7mm之间,平均(3.1±0.8)mm。其中7例为复发性翼状胬肉。

观察Ⅰ组患者中,男40例(48眼),女10例(12眼),年龄在43岁到61岁之间,平均(51.4±2.1)岁。胬肉侵入角膜缘内的范围在1.4mm-5.9mm之间,平均(3.1±1.1)mm。其中8例为复发性翼状胬肉。

观察Ⅱ组患者中,男39例(48眼),女11例(13眼),年龄在40岁到60岁之间,平均(50.8±2.5)岁。胬肉侵入角膜缘内的范围在1.7mm-6.0mm之间,平均(3.2±1.2)mm。其中7例为复发性翼状胬肉。

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发病次数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治疗,先经胬肉体部球结膜下注射利多卡因(浓度为2%)行常规浸润麻醉,然后按照胬肉头部开始,依次对患者的翼状胬肉、增生性结膜和筋膜组织实施分离与切除操作,筋膜、受累内直肌等要求完全切除,烧灼止血。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先对角膜、巩膜表面的增生组织进行清理,刮除干净,然后在巩膜表面覆盖羊膜(注意区分其正反面),观察Ⅰ组患者覆盖生物羊膜,观察Ⅱ组患者覆盖保存羊膜,将羊膜下的积液进行清理,使其保持平整,将羊膜与相邻的结膜进行间断性缝合,要求羊膜部分能将内侧角膜缘组织充分覆盖。生物羊膜直接购买,保存羊膜则是从我院剖宫产产妇胎盘中获得,所以需要对产妇的健康情况,是否合并传染性疾病等情况进行评估之后方可决定是否采集,从健康胎盘上剥离得到的羊膜经修剪、脱水后置于密封纯甘油液中保存,在-20℃环境下放置,使用前需经复温处理和反复冲洗,消毒。

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以纱布覆盖术眼,防止发生感染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患者两周后拆线,以术区光滑,结膜平整,无感染充血情况,角膜创面上皮覆盖为痊愈;以患者术区结膜存在局部充血,且有组织增厚,角膜缘内存在带血管膜样组织生长的情况为复发[2]。

分别观察三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和复发情况。同时比较两组观察组患者的羊膜溶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并做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在复发率方面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创面愈合时间的比较观察Ⅱ组更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翼状胬肉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分子因素、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有关,尤其在户外工作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研究认为,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在于角膜缘干细胞发生破坏引起角结膜屏障功能损伤,随着病情的进展,细胞增生变得活跃,结缔组织发生重塑形,并有血管化情况的发生[3],胬肉侵入角膜缘,轻者造成眼部发红、干涩,影响其外观,重症则使视力下降,影响正常生活。翼状胬肉的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传统的药物治疗、冷凝、激光、放疗等都无法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手术治疗仍是最有效的方法。

本文比较了单纯翼状胬肉切除、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胬肉切除联合保存羊膜移植治疗的效果,显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在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复发率降低等方面都有更好的效果,翼状胬肉切除后,使用羊膜覆盖的优势在于羊膜的上皮细胞、基底膜完整,可以为眼表的重建提供胶原支架,促进上皮细胞迁移和粘附移行,更有利于上皮化和基质愈合,另一方面,羊膜组织无血管,可大大降低炎症刺激,促进恢复[4]。虽然联合生物羊膜或者保存羊膜都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但是使用生物羊膜的患者会有少数患者发生内眦部球结膜不平整或者充血的情况,其溶解速度也略慢,使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保存羊膜移植治疗的效果更优,创面愈合时间也相对更短,但总体效果都比较理想,具体治疗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经济状况和个人意愿选择不同的术式。

参考文献:

[1]汪英姿,杨冠,朱晓宇.生物羊膜或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比较[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2,34(3):233-234.

[2]荣瑜摇,童翀摇,汤代文,等.生物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干细胞移植在难治性翼状胬肉中的疗效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11,19(4):355-356.

[3]武劲圆,王晓晖,孙丰源,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与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3,53(13):62-63.

[4]李双,付汛安.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或保存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3):355-357.

论文作者:文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  ;  ;  ;  ;  ;  ;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或保存羊膜移植治疗的临床价值评述论文_文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