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班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论文_卢红丽

广州市番禺区祈福活力幼儿园 卢红丽

幼儿们都喜欢绘画,觉得绘画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绘画对于幼儿来讲,它就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自发地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我、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并且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自由自在的流露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小班幼儿的绘画方式是以涂鸦为主的,他们喜欢尝试用各种不同的工具作画,喜欢在墙上、桌上、书上等地方又涂又画,当他们看到自己涂画出的线条时,就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满足,因此小班幼儿的美术过程往往具有随意性。谈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小班幼儿进行绘画活动:

一、让幼儿带着兴趣进入绘画世界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美术活动中的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小班幼儿是绘画教学的初始对象,兴趣培养尤为重要。怎样让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呢?方法总是多种多样的。

另外,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他们辩别方位的能力很差,手眼不协调,握笔困难,控制笔更难,如果立刻要求他们画出什么图象,只会增加幼儿紧张情绪,可能会让幼儿无从下笔。针对这些问题,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幼儿绘画技能的问题:首先我会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刚入园的时候,基本上属于涂鸦期,他们好奇地拿着笔在纸上涂涂画画,画出许多连自己也说不清的东西,但这种动作本身已足够使他们感到快活。第一次教孩子们画画,最要紧的是要启发幼儿对这一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敢于动笔,自由自在地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很多孩子可能画不好,但能够动笔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我会称赞孩子们这些初次的尝试,给他们鼓励,因为这时孩子们很看重成人的态度。开始教幼儿绘画,培养兴趣比学习技能更重要,要使幼儿感到这是一种很快乐的游戏,乐意参加这一活动。强烈的兴趣可使幼儿积极进取、克服困难主动地学习。如何保持这样一种满足,又可以帮助幼儿提高相应的绘画技巧呢?

带着这个思考,在美术活动中我努力创造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的、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情境与环境,使之亲临其境,产生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例如:在进行绘画“快乐的小鱼一家”教学活动中,运用表演导入法。首先准备几条不同形状的小金鱼隐藏在水草里,并系上线以便随时拉出。在进行导入时,我一边轻轻唱“许多小鱼游来了,游来了……”一边将一条条小金鱼从各个方向拉出来,此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响起了掌声。 再让孩子们去找找小鱼的一家如图(1),孩子们的积极性就能很好的调动起来 。

我趁势让幼儿再看小鱼(泡泡枪)如图(2)吐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此举大大激发了幼儿画画的欲望和灵感。

绘画前,充满童趣的语言会让幼儿对绘画充满期待,充分调动幼儿的童言童语,发展扩散性思维。孩子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动手,不管会画还是不会画,他们都想试试自己的本领,所有的孩子都开始不乐亦乎的边画边说,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笑容和自信,这让他们产生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画画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产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选择游戏性的教材,运用多种作画材料和工具来进行美术活动

小班幼儿受年龄的限制,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同时对一项单一的活动兴趣不能持久。所以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比如:“手指点画如图(3)”“手掌印画如图(4)”“拓印画如图(5)、“纸团压印”“泡泡画”以及“添画、吹画”等活动。这些都是孩子非常喜欢的活动,我们把这些称之为玩色活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观去接受色彩的刺激,对色彩产生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多种的形式和丰富的材料会使他们发现美术活动具有无穷的乐趣,且在大人看来什么都不像的画面中,孩子们会给你讲出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

《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小班的幼儿生活经验少,认知发展水平较低,熟悉的、生活化的、游戏化的情景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好奇,因此,我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会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

三、在绘画过程中,有趣的游戏场景有助于幼儿开心投入绘画,从而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爱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一直以来,在小班幼儿中存在着幼儿绘画情绪低落、不愿落笔的情况。时常有小朋友嚷嚷说:“我不会画!”这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和智慧,创设适当的游戏情景,帮助幼儿在绘画中融入游戏。

案例分析1:针对这一问题的存在,我设计了“小蜡笔去旅行”。游戏开始了,孩子听着音乐开始带着小蜡笔去旅行。在此,老师没有强调如何握笔、如何绘画,而是打开音乐,让小朋友“带”着油画棒跳着圆圈舞、波浪舞、点点舞……小朋友们在活动中快乐地跳动,此时没有一个小朋友说“我不会”,线条也比平时有意地绘画流畅了许多。?

案例分析2:滚珠画“捉住大灰狼”,我创设了“帮猎人捉住大灰狼”的情景,运用弹球带着颜料的滚动,并配有琅琅上口的语言提示:“这边、那边弯弯腰,前边后边,点点头”,孩子在纸上留下了一条条的线,由一条条的线组成一张罩在大灰狼身上的笼子,幼儿在这个有趣的过程中完成了一幅画,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一种新的美术技法。而孩子们在取放弹球的过程中认识了颜色、活动了手指、手臂大肌肉群的活动带动了盒子中弹球的滚动。这个过程没有教师大量的说教,但有老师精心设置的游戏情境;没有孩子们勉强的学习,却获得了学习的经验与成功的体验。?

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充满了情感的色彩,情绪的倾向。我还要继续善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情感,让每一次美术活动成为一个有趣的游戏,将教学与游戏优化结合,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

四、在绘画过程中创设自主、愉悦的环境,增加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

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赏识的眼光、鼓励的语言来对待每一个儿童,使孩子们在绘画活动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每个幼儿都需要成功,需要尊重,需要肯定。对于孩子点滴的进步,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当孩子遇到困难无以下笔时,要引导大胆作画,鼓励其积极参与活动,进行想象、创造。

五、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幼儿在反馈中分享、交流和吸收,并获得认同感和价值感

幼儿在创作完一幅作品后,其心中的得意溢于言表,他们希望与别人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幼儿的作品如能得到老师和同伴的理解和尊重,自己所有的成就都能获得自我满足。我们不难想象,当一个人的想法、行为老是受到他人的指责、批判,他的潜质怎么能获得主动的充分的发挥?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每次画完画,我都把幼儿的作品一一张贴出来,一个不落地展现在全班幼儿面前,让幼儿互相审视、交流。有时还让幼儿到前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有的幼儿就像讲述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认同和赞美能增强人的自信,并能更好地发挥其能力。从而让每个幼儿在画的过程中都有一种快乐感,觉得画画是一种享受。

孩子们加油吧!希望你们能继续用纯真的眼光、奇特的构图,带着想象的翅膀在天空遨游,绘画出真正属于你们的新天地。

论文作者:卢红丽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育儿·幼教荟》2017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

标签:;  ;  ;  ;  ;  ;  ;  ;  

如何让小班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论文_卢红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