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抗血小板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田源

(灌云县人民医院内科 江苏连云港 222200)

【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灌云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行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治疗后,比较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月内复发率、TCD检测双侧椎动脉流速,以及NIHSS评分、ADL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P=0.032,观察组6月内复发率为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7%,P=0.024;治疗前患者双侧椎动脉流速无差异,但是治疗后观察组左侧、右侧椎动脉流速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无差异,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基础上,加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134-03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群高发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复杂,血液高凝状态导致大脑局部血管血供不足可能是最主要原因[1]。所以抗血小板聚集成为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有研究显示,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8h内采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可以将死亡率降低30%左右,致残率降低36%左右[2]。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基础上,再辅以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被证实有更佳的效果[3]。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键因素,所以抗动脉粥样硬化也成为该病治疗方案之一。本研究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基础上,加行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灌云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8.2±10.3岁,合并症:高血压16例,高血脂13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7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9~69岁,平均年龄:57.8±11.5岁,合并症:高血压15例,高血脂15例,糖尿病13例,冠心病7例。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2010年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4],并经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明确,且发病时间低于48h;②:患者既往无脑血管病史;③:患者入院前1月内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者抗凝药物;④:排除脑占位性病变,排除恶性肿瘤,排除血液系统疾病,排除患有严重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目的、过程和意义,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或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中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片(黑龙江百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293)200mg顿服,1次/日,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75mg顿服,1次/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19990258,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mg顿服,1次/日。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3 评价指标

①疗效评价:显效:患者头痛、眩晕、呕吐、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消失,神经系统体征检查均为阴性;有效:患者临床体征基本不发作,或在改变体位时少有发作,神经系统体征检查为阴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有进一步恶化的现象;总有效:显效+有效。比较患者6月内复发率。②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双侧椎动脉流速。③在治疗前和完成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脑卒中评定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结果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在完成4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而对照组仅为76.1%,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复发率的比较中,观察组仅为6.0%,而对照组高达21.7%,P=0.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患者双侧椎动脉流速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右侧椎动脉与左侧椎动脉流速比较无差异,在完成治疗后两组患者流速都显著增加,P<0.01,但是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双侧椎动脉流速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颅内血液循环异常,局部组织血供、氧供不足而导致的脑组织坏死,是脑卒中最为常见的亚型[6],而在临床发病后经积极治疗1周患者病情仍然进行性加重则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都较一般脑卒中高,研究显示迅速控制该病病情对患者转归和预后康复有积极意义[7]。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血管炎症应答和斑块脱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我们的研究,在对患者双联抗血小板基础上,加行阿托伐他汀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是针对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治疗方案之一,阿司匹林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不仅可以有效阻止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同时还可以通过影响前列腺环素分泌来降低因缺血造成的炎症应答。氯吡格雷是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糖蛋白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来阻止血小板聚集[8]。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可以多途径阻断血小板聚集和活化。阿托伐他汀具有独立降血脂功能,同时还可以阻断血小板聚集通路,降低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此外,阿托伐他汀还可以促进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抑制血管硬化斑块内及周围氧自由基诱发的炎症反应。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及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可以高达92.0%,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6月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我们选择的联合治疗方案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有较为肯定的治疗效果。在双侧椎动脉流速比较中,观察组患者左侧、右侧椎动脉流速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表明在抗血小板聚集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有助于提高颅内氧供和血供。本研究还分析了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ADL评分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强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治疗后的康复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在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对预后康复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Amitrano D, Silva IR, Liberato BB, et al. Simple prediction model for unfavorable outcome in ischemic stroke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J]. Arq Neuropsiquiatr, 2016, 74(12):986-989.

[2] Montarello NJ, Nelson AJ, Sidharta SL, et al. Intravenous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herapy for Acute Basilar Artery Ischemic Stroke Following Transfemoral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J]. J Heart Valve Dis, 2016, 25(1):14-17.

[3] Kouchi M, Mizuma A, Netsu S, et 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is useful for evaluating the intra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 in aortic complex plaque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J]. Med Ultrason, 2016, 18(4):527-528.

[4] Alagoz AN, Acar BA, Acar T,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otid Stenosis and Infarct Volume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J]. Med Sci Monit, 2016, 22:4954-4959.

[5] Zeng X, Deng A, Ding Y, et al. Copeptin and NT-proBNP as Prognostic Markers for Recurrent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J]. J Am Coll Cardiol, 2016, 68(24):2710-2711.

[6] Saeki S, Matsushima Y, Kato N,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Time Course of Return to Work After Stroke Between Two Cohort Studies in Japan[J].J UOEH,2016,38(4):311-315.

[7]徐大飞,李凯,陈海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9):1282-1285.

[8] Di Cesare F, Mancuso J, Silver B, et al. Assessment of Cognitive and Neurologic Recovery in Ischemic Stroke Drug Trials: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J]. Innov Clin Neurosci, 2016, 13(10):32-43.

论文作者:田源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8

标签:;  ;  ;  ;  ;  ;  ;  ;  

双联抗血小板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田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