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很多行业都欣欣向荣,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建筑行业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但是社会在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进行逐渐完善,城市建设和百姓都对建筑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要求建筑企业不仅要保证建筑质量,还要满足其他方面的一些需求。通过提高和改进建筑主体工程的施工技术可以提高建筑质量和满足现实需求。本文通过对建筑主体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希望对实践生产有所裨益。
关键词:建筑;主体工程;施工技术
前言:经过几年的炒房热之后,建筑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对建筑的实用性、创造性等也有了一系列要求。建筑主体工程作为建筑的主体,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筑主体工程施工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要对建筑主体工程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和改进建筑主体工程的施工技术,从而使建筑的质量大幅度提高。
1.建筑主体在建筑中的重要性
不论外观是什么样的,建筑的内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地基,一部分是建筑主体。二者的结构和质量和建筑的结构和质量息息相关,他们共同构成了建筑整体。地基是整个建筑的基础,没有一个牢固的基础,整个建筑将存在坍塌的可能。主体是建筑的主要部分,占整个建筑百分之八十以上,建筑主体结构是分割所有空间的基础,也是建筑的骨架部分,建筑主体结构决定着整个建筑的结构与形状。建筑主体的质量也关乎着整个建筑的质量。鉴于建筑主体在整个建筑中所占比例更大,所以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和结构应该被充分给予重视。在施工的前期,要考虑到建筑主体的结构和布局,根据结构和布局要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制定合理的建筑规划。在施工进行时,对建筑主体工程应该格外留心,在遇到问题时应该尽快解决,防止由于问题的积累导致后续工程的拖延和造成安全隐患,同时还要进行定期的检查,保证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把控。在验收阶段,要对建筑主体进行严格的验收,保证建筑的质量过关,让人们住的放心。
2.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混凝土浇筑工程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最常用的一种建筑材料,也是建筑主体的组成之一,所以混凝土施工技术对建筑主体工程影响很大。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包括两方面。首先是混凝土的配比,不同的混凝土原料配比所生产的混凝土在粘度、刚性、抗压性都不同。如果在原料中砂石所占比例大虽然会使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加大,但是存在粘性不足,容易使建筑主体产生裂缝的问题。而如果水泥比例较大混凝土粘性较大却存在抗压能力不足的问题,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所以在混凝土原料的配比上应该确定最合适的配比,按照普通混凝土搅和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的要求。其次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要点。建筑包括地面、墙体、柱体,不同的建筑结构,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不同的建筑结构操作的技术要点不同。比如说浇筑柱体时,要严格把控好浇筑的时间,在浇筑进行的过程中应缓慢稳定,防止在柱体的浇筑过程中掺入气泡,出现蜂窝样结构,降低柱体的承压能力,造成安全隐患。同时柱体应该浇筑成合适的厚度和宽度,既要保证柱体的支撑能力还应该尽可能地节约材料,节省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浇筑墙体和地面时,要对其水平度和垂直度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建筑主体的横平竖直,方便后期的施工进行。
2.2钢筋工程
钢筋是建筑主体的另一个结构主体,钢筋工程的好与坏关系着建筑主体工程强度的高与低。在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样有几个技术要点。首先是钢筋的加工。从材料市场购买的钢筋在施工时往往需要进一步加工。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钢筋的调直和钢筋的成型。钢筋调直是指在应用过程中适当地将钢筋拉直,从而符合施工要求。但是在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会更多地把精力和目光放在钢筋的安装上,对钢筋加工的质量控制有所忽略,这就会造成很多钢筋经过调直后出现问题。这类型的钢筋实质上已经成为废料,不可以再应用到建筑主体中去。但是有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依然会不顾风险使用不合格的钢筋,造成安全隐患。在建筑的不同部位,所需要的钢筋形状不同,有些只需要竖直的钢筋,有些则需要将钢筋弯曲成不同形状,适应建筑施工要求,这就是钢筋成型。其次是钢筋的绑扎和安装。钢筋成型后,就要将其应用于建筑主体中去,需要对其进行连接绑扎。在绑扎时,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严格执行工程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绑扎。在钢筋工程施工时,不可避免地要进行钢筋的连接。钢筋连接的部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连接都不能像一体的钢筋那样结实。所以在钢筋连接时,要尽量把接头调整在建筑受力小的地方。然后对连接处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防止钢筋裂开。浇筑混凝土时,可以在连接处适当地多灌注一些,以减少钢筋连接处的受力,保证建筑主体的安全。
2.3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也是建筑主体工程的一部分。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共有三点,分别为模板的设计、模板的安装和模板的拆卸。模板工程主要是为了在建筑主体施工时提供一个准确的标杆,模板工程设计不合理,就会使整个建筑发生偏移或形变。在模板设计时,要注意根据建筑主体工程的整体结构和建筑要求,再与施工所在地的环境和施工条件结合,确定模板的布置。在模板的设计中应包含纵横龙骨的相关数据和要求、柱箍的设计、梁板和梁节点的细节,绘制全套的模板设计图。在设计好模板图纸后,就要按照模板图纸对模板进行安装。在模板安装施工过程中,要对模板进行一定的保护措施,防止模板在运送移动的过程中损坏而导致前功尽弃。模板安装的时间是在钢筋工程完成之后,裸露的钢筋会对模板造成损伤,所以在安装模板时,要指派工人固定模板,在吊装时严格控制力度,缓慢进行,防止钢筋对模板的损伤。其次在焊接时,可以在焊接之处放置一些起保护作用的材料,防止焊接时火花对模板的损伤。最后是混凝土浇筑,也应小心操作,避免混凝土操作设备对模板造成损害。模板工程的最后一步是模板拆除。在模板拆除时,应该结合施工前模板的设计图纸,根据图纸进行分步拆除。如果在设计图纸时对拆除工作没有要求时一般按照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原则进行拆除。
结语:
建筑主体工程在建筑的建造中十分重要。所以在建筑主体工程施工时,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科技水平,尽可能地改进和提高建筑主体工程的施工技术。只有高水平的建筑主体施工技术,才可以建造出高质量的建筑。我们也不能局限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情况,应该放远目光,与国际行业接轨,引进先进技术和方法,提高我国的建筑主体工程施工技术,从而我国的建筑行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王红梅,安玉红.建筑主体结构外防护施工工艺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 (2) :39-40
[2]孙百玲.试论建筑主体工程现浇混凝土工艺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 (4) : 45-46.
论文作者:关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建筑论文; 主体论文; 钢筋论文; 模板论文; 工程论文; 混凝土论文; 结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