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医院骨科 长沙 410001
【摘 要】目的:对养肝柔筋方防治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4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损伤患者中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运动配合消肿止痛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养肝柔筋方配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5.7%(6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4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范围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肝柔筋方能够防治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粘连,提高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粘连;养肝柔筋方;临床疗效
膝关节粘连是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粘连的防治,传统治疗以功能锻炼和物理治疗为主,同时配合服用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药物[1]。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筋,膝为筋之府”,因此养肝柔筋方成为临床上防治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粘连的常用药物。我院采用养肝柔筋方防治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粘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结合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
从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损伤患者中选取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的诊断标准[2]。其中左膝76例,右膝64例;股骨髁上、髁间骨折术后55 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 44 例,髌骨骨折术后 41 例,骨折类型(AO 分型)均为 A 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其中观察组男42例,女28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5.67 12.19)岁;对照组男44例,女26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5.35 13.0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手术前康复指导
由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因此,手前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向他们解释术中复位及固定治疗方法、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及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提前对练习肌肉锻炼的方法进行模拟训练。消除患者心理压力,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积极地配合治疗。
1.2.2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股骨髁上骨折患者选择锁定钢板螺钉16例,选择倒置髓内钉固定9例,股骨髁间骨折30例患者全部选择锁定钢板螺钉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选择双钢板固定的有21例,选择外侧锁定钢板固定的有23例;髌骨骨折41例患者均采用钢丝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
1.2.3术后康复治疗
观察组术后1周内主要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康复治疗为主,给予患者本院制剂消肿定痛合剂,1剂/d。术后1周后以口服养肝柔筋方为主,养肝柔筋方由当归、 五味子、白芍、木瓜、酸枣仁、红花、桃仁等中药组成,根据恢复情况调整用药量。全部患者术后行功能性锻炼,术后第1-3d开始进行肌肉(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和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术后第5d进行CPM(持续被动运动)功能锻炼,根据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弯曲角度开始,每天增加一定的角度(一般为5-10度)进行功能锻炼,2次/d,45min/次,术后住院时间一般为2-3周,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调整,出院后遵医嘱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和服用养肝柔筋方,定期进行复查。对照组予以常规骨折手术后的康复治疗,在手术后1周内主要以消肿止痛、 活血化瘀的康复治疗为主,功能性锻炼治疗方法同观察组,但治疗期间不服用养肝柔筋方[5]。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关节功能评价、Lysholm评分和膝关节活动范围,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分标准[3]对关节功能进行如下评价:优(膝关节活动度为120º-145º)、良(膝关节活动度为91º-120º)、可(膝关节活动度为61º-90º)、差(膝关节活动度为0º-60º);根据Lysholm评分,分别统计患者疼痛、肿胀、需要支持、稳定、绞索、上下楼、跳行这8个指标的分数,总分为100分,膝关节功能正常(分数>84),膝关节功能一般(64≤分数≤84),膝关节功能较差(分数<64)[3]。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数据以均数 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比较
观察组优28例,良32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60/70);对照组优23例,良25例,可6例,差16例,优良率为68.6%(48/7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包括髁部骨折、 胫骨髁部骨折和髌骨骨折。手术治疗因能够获得良好的复位效果而成为目前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主要方式,骨折端解剖复位、固定则是术后顺利恢复的重要因素。但术后的康复效果常受治疗时机、手术方式的影响。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常伴有各种并发症,其中术后关节粘连所导致的关节活动受限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和日常生活。临床研究认为,术后8周是患者恢复的黄金时期,在该时期给予有效的恢复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4]。目前,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常规的治疗方法以手术固定复位、术后功能锻炼及辅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为主。
中医理论认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膝为筋之府,因此防止术后膝关节粘连应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为主。《灵枢•九针论》记载:“ 肝主筋”。说明了调理肝脏对于筋是非常重要的,而筋又依附于骨,筋的张弛使得骨胳得以运动自如。既往研究指出,采用活血化瘀药可有效预防创伤性膝关节粘连[4]。本研究采用的养肝柔筋方药物组方包括当归、 五味子、白芍、木瓜、酸枣仁、红花及桃仁等,具有酸甘化阴、养血舒肝作用,使得肝血充足、气机畅达、筋得其养而病证自除。
本研究对养肝柔筋方防治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粘连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关节功能评价结果、Lysholm评分和膝关节活动范围均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养肝柔筋方具有防治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粘连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临床研究认为,关节粘连通常伴随着大量结缔组织的生成,而胶原纤维是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其表达多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出现关节粘连后Ⅵ型胶原表达会显著升高,说明了Ⅵ型胶原与关节粘连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但对于养肝柔筋方是否通过影响Ⅵ型胶原的表达达到防治术后关节粘连还需进一步研究。此外,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防治粘连的治疗是一个综合过程,不仅需要理想的药物配合治疗,同时也不可忽视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养肝柔筋方有利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的恢复,能够改善关节的活动度,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粘连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胡燕娜,谭颖微.早期功能训练指导预防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7):75-77.
[2]张桂珍,覃梅枚,陈小平.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中药熏洗观察及护理[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7(9):776-777.
[3]王敏,肖伟.透明质酸钠预防关节粘连与强直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2,5(3):238-243.
[4]任宏梅,从庆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9):177-178.
论文作者:伍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膝关节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关节论文; 功能论文; 活血化瘀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