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动态调整模型_企业文化理论论文

企业文化动态调节模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模型论文,动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3926 (2002)08-0222-04

企业文化是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在20多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企业文化研究已在80年代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和量化研究方面迅猛发展,出现了四个走向:理论研究的深入探讨、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研究、企业文化测量的研究、企业文化诊断和评估的研究。笔者试图从控制理论的角度,通过企业经营控制系统建立企业文化动态调节模型,探索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定义及形成过程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是企业在自身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为完成其经营业绩和战略目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形成的以价值观、信念和精神为核心的动态发展过程。

企业文化的形成、沉淀及凝聚、改革和创新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笔者引入企业文化动态调节模型,阐述和说明其规律性。

1、无干扰型企业文化的形成

企业文化不能独立于企业这个载体而形成,企业文化同企业结构、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企业环境、企业制度、企业人员、企业资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企业经营控制系统。[1]其中,企业人员、 企业资源、企业结构及其整合构成企业的生产经营要素,笔者将其定义为企业投入,用I(t)表示,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及形成的经营战略目标,定义为企业经营目标,用O(t)表示, 企业经营目标同企业投入之差用E(t)表示,E(t)=O(t)-I(t);企业文化、 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控制策略的整合为企业经营的控制器,其输出用U(t)表示。

在企业文化形成初期,企业的决策层根据经营战略管理→决定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经营思想或经营策略→确定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需要的生产经营要素投入,实施各项经营实务工作,企业人员运用受经营思想或经营策略指导的行为方式,进行实际操作。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实施经营控制策略,运用各种措施,企业的经营成绩会有三种结果:第一种经营业绩未达到预定的经营目标(见图一)[2]; 第二种经营取得成功,达到或超过了预定的经营目标;第三种经营业绩大大超过预定的经营目标。对第一种结果经营决策层会调整经营控制策略,使经营业绩达到预定的经营目标。最后这三种情况的结果都会形成一种企业的制度和经营控制策略,使经营业绩持续一段时期。这时企业应及时对企业创意思想和经营策略进行总结,对企业人员实施这些策略的经验体会加以提炼、固化和沉淀(见图二),[3]这样企业开始形成企业文化。

○:为比较点(下同)

图一

2、有干扰型企业文化的形成

从图一可以发现几个特点,第一、在经营目标实现的过程中,I (t)没有变化;第二、 企业环境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未产生任何影响即干扰;第三、企业经营控制系统是非常稳定的,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仅靠改变经营控制策略;第四、经营目标的实现是单调实现的,实际上这种状态下形成的企业文化是比较理想的。

如果企业环境发生变化或重大变化(定义为D(t)),那么将对达成企业经营目标产生影响或重大影响,此时经营目标的实现就会变为振荡情况,此时,仅靠改变经营控制策略,而不调整生产经营要素的投入(假设经营目标不变),经营目标就很难达到(见图二):

图二

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经营控制系统既要调整经营控制策略,又要改变I(t),才可能达成经营目标。这时企业文化的形成就表现为滞后和反复,且不易为企业决策者所意识,这是企业决策者在经营控制决策时需要引起重视和注意的问题。此时企业文化形成过程见图三:

图三

二、企业文化动态调节的目的

从以上两种企业文化形成来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企业文化形成初期都同企业的经营控制策略有关,企业文化的作用是通过制度的制定、执行来实现的。

通过企业经营控制系统可以看出,企业投入I(t)、经营目标O(t)、偏差E(t)、经营控制策略U(t)、环境干扰D(t )都是变化的,其中:

I(t)=f(企业结构、资源、人员)

O(t)=f(经营业绩、资本回报率、相关方满意度)

E(t)=I(t)-O(t)

U(t)=f(企业文化、战略决策、管理策略、管理制度、管理方法)

D(t)=f(竞争对手、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 顾客需求)

I(t)是企业组织结构、资源、人员的函数,而企业组织结构又可能是直线型、直线职能型、矩阵型、网络型组织结构等的函数,资源又可能是资金、技术、信息流、物流及其整合的函数,人员又可能是人员构成及其管理的函数,依此类推,I(t)、O(t)、E(t)、U(t)、D(t)函数中的任一变量发生变化都会引起I(t)、O(t)、E(t)、U(t)、D(t)的变化,为了分析方便起见,在此笔者不讨论函数中变量的具体变化及变化过程,只确定其是否变化。在5t的企业经营控制系统中,经营控制策略U(t)是控制系统中的核心,经营控制策略的作用就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动态调节实现的,其主要目的有三个,第一、通过企业文化的动态调节,保证企业经营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第二、通过企业文化的动态调节,防止I(t)、O(t)、U(t)、E(t)失控;第三、通过企业文化的动态调节,保证企业经营控制系统能长期达成企业经营目标。实现上述三个目的,这就是笔者阐述企业文化动态调节模型即“文化改变策略”[3]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企业文化动态调节的两个条件

要使企业文化动态调节充分发挥作用,需具备两个条件:企业文化的凝聚和强化,对企业经营控制系统要产生预调节。

1、企业文化的凝聚和强化。

松下是日本第一家用文字明确表达企业精神或精神价值观的企业。松下电器公司首先于1933年7月,制定并颁布了“五条精神”, 其后在1937年又议定附加了两条,形成了松下七条精神:产业报国的精神、光明正大的精神、团结一致的精神、奋斗向上的精神、礼仪谦让的精神、适应形势的精神、感恩报德的精神。松下精神,在松下公司的成长中形成,并不断得到培育强化,它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是松下公司的精神支柱,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导向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它是松下公司成功的重要因素。海尔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明天的目标比今天更高”——日清日高的素质管理;“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重在行动的人才观念;“先谋势,后谋利”——高层建瓴的品牌方针;“否定自我,创造市场”——以变制变的创新策略;“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真诚到永远的服务;“内有文化,外有市场”——吃“休克鱼”的扩张方式;“国门之内无名牌”——先难后易的国际化战略等内容固化了海尔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支撑了海尔的高速发展,正如张瑞敏所说的:“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唯有高扬品质高雅的企业文化,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4]从中外成功企业文化的案例,不难看出企业文化的凝聚和强化对企业经营控制策略会产生强烈的影响力。

2、环境响应ETS模式(Environment Trend Strategy)

为了对企业环境变化进行快速响应,同时也使企业文化动态调节产生更好的控制效果,企业应识别环境的变化,进行区分,对变化建立环境响应ETS(环境—趋势—战略)模式,[5]实现对企业经营目标的预调节,ETS的输出为S(t),其模式如图四:

3、企业文化凝聚和环境响应ETS模式的关系

企业文化凝聚和环境响应ETS模式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对环境响应的战略方向制定和战略目标确定,要和当前凝聚的企业文化相适应和协调;而企业文化的动态调节又会根据变化的环境作相应的协调和改革,经过协调和改革的企业文化又会配合企业战略方向制定和战略目标确定。这种互动关系会提高企业文化动态调节的质量和效果。

四、企业文化动态调节模型的提出及其调节过程

1、企业文化动态调节模型的提出

笔者根据现代控制理论和企业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提出企业文化动态调节模型。该动态模型中的5个t构成了企业的经营控制系统,ETS构成了该模型的预调节器,企业文化、推理、 经营控制模块策略构成了该模型的控制器,该模型通过对随机因素企业环境D(t)的适应,改变可控因素I(t)、O(t)、E(t)、U(t)来实现企业的经营业绩,[6]其模型如图五所示:

图五 企业文化动态调节模型

2、企业文化动态调节模型的调节过程

(1)环境响应ETS模式的预调节

ETS模型的预调节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 对企业经营控制系统中随机因素企业环境D(t)的变化进行跟踪和响应,根据企业当前和预测环境确定企业战略方向及经营目标;第二,作为制定经营控制策略的依据,在经营目标确定后其输出S(t)作为企业文化模块的输入;第三,对D(t)变化进行响应,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环境变化进行检测,当企业环境D(t)发生变化急剧变化或重大变化,对企业经营目标达成产生影响时,ETS启动,并将信息及时输出传输至企业文化模块。总之,通过ETS模式的预调节从宏观上预防了经营控制系统的失控。

(2)通过企业文化模块实行产生式比较

企业文化的动态调节输入来自四个方面:即O(t)、E(t)、U(t)S(t)。当上述四个方面中的一个、二个、三个、或者四个输入到企业文化模块时,企业文化模块会对输入它们进行识别,同现有凝聚的企业文化进行产生式比较,根据比较产生的结果确定,现有凝聚的企业文化与O(t)、E(t)、U(t)、S(t)的变化能否适应和匹配,并作出相应的调节,其比较的过程和方式为IF、THEN模式。其具体的产生式比较有三种,可归纳得出产生式比较结果表:

IFTHEN 结果(分层递阶结构)条件式:O(t)、S(t)变化 行动 执行→协调→改革前提式:E(t)变化

结论 执行→协调→改革证据式:U(t)变化

操作 执行→协调→改革

在用企业文化作产生式比较时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企业文化本身是有生命周期的,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执行、协调、改革的方式、方法和结果会有所差异。由于篇幅和主题问题,在此不作详细阐述。

(3)进行推理

在企业文化模块产生式比较的基础上,推理模块推理出三种结果:执行、协调、改革。在此只简单介绍正向推理法的推理流程,见图六:

(4)产生企业经营控制策略

在企业文化调节的三种结果:执行、协调、改革的基础上,产生企业经营控制策略,从而完成企业文化的动态调节。

综上所述,由于企业文化动态调节模型采用了企业文化凝聚、环境响应EST模式的预调节,保证了企业经营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通过EST的动态检测对环境变化及时响应,使企业环境对企业经营控制产生的扰动,控制在经营控制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企业文化模块的产生式比较和推理、输出经营控制策略,使E(t)、O(t)的变化处于受控状态,其暂态性能指标,满足企业经营控制的要求。由于企业文化动态调节使企业经营控制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系统变化状态的过程、偏差范围满足企业经营控制的要求,从而保证了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达到了企业文化动态调节模型所要达到的调节目的。

图六

五、企业文化动态调节模型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作用约翰·科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已通过11年对202 家企业的实际调查证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发现具有重视所有关键管理要素,(消费者要素、股东要素、企业员工要素),重视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艺术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在11年的考察期中,前者总收入平均增长682%,后者则仅达166%;企业员工增长前者为282%,后者为36%;公司股票价格增长901%,后者为74%;公司净收入增长为756%,而后者仅为1%。”[7 ]该书中还阐明了企业文化的三种代表性理论及其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作用。第一种强力型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力量与企业经营业绩相联系,强力型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企业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从而避免了企业对那些常见的、窒息企业活动和改革思想的官僚们的依赖。因此,它促进了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第二种策略合理型企业文化理论:如果企业文化要想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正面影响,它就得团结企业员工,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只有当企业文化适应于企业环境,这种文化方才是好的、有效的文化。因此,与企业经营业绩相关联的企业文化必须是与企业环境、企业经营策略相适应的文化。企业文化适应性越强,企业经营业绩成效越大;而企业文化适应性越弱,企业经营业绩愈小。第三种灵活适应型企业文化理论:只有那些能够适应市场经营环境变化并在这一适应过程中领先于其它企业的企业文化,才会在较长时间与企业经营业绩相互联系。[8]

企业文化动态调节模型从一个系统(企业经营控制系统)、二个条件(企业文化凝聚、环境响应ETS模式)、 三个目的(企业经营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使系统变化状态的过程及偏差满足企业控制的要求、企业文化的动态调节达到企业经营目标)、四个过程(ETS 预调节过程、企业文化产生式比较、推理、经营控制策略输出)、五个t(I(t )、O(t)、E(t)、D(t)、U(t)的控制,阐述了企业文化的动态调节。从企业文化动态调节模型的作用可以看出,它从系统、过程和动态控制的角度满足了强力型企业文化理论、策略合理型企业文化理论、灵活适应型企业文化理论的要求,可以预见企业文化动态调节模型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深层次问题具有理论性指导作用,对长期促进企业经营业绩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标签:;  ;  ;  ;  ;  ;  ;  ;  

企业文化的动态调整模型_企业文化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