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及其心理干预研究论文_屈睿

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及其心理干预研究论文_屈睿

(济南大学 山东济南 250022)

【摘要】初中生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给很多学生带来了伤害和恐慌,对这些校园暴力施暴者进行心理干预是预防和阻止悲剧发生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对初中生的校园暴力行为进行界定,指出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以及初中生校园暴力的危害,然后分析采取心理干预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以为矫正初中生的暴力思想和行为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校园暴力行为;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6-0303-02

近几年来在互联网上揭露出很多校园暴力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的校园暴力事件比小学生要多很多。初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处在完善阶段,其在认知方面的缺失容易使其采取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这些暴力行为会对其他学生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而施暴的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相应的教育和惩罚,也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对初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避免校园暴力行为的再次发生。

1.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概述

1.1 初中生校园暴力的界定

初中生校园暴力是指由初中生实施的,针对其他学生、教师乃至周边人员的暴力攻击性行为,具体的暴力行为包括口头语言暴力、殴打等行为暴力,这些暴力行为会对被施暴人产生身体、精神和财产方面的损害,而且有的损害是非常严重的,会给人带来严重的身体或者心理伤痕。

1.2 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

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包括外界社会以及家庭不良的影响和学生自身的原因两个方面。从外部原因来看,容易产生暴力行为的学生往往都是错误地认为暴力行为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一些学生是受到了网络上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误认为通过暴力行为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内部原因来看,学生自身思想上、认知上的不成熟是初中生暴力行为频发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很多学生不喜欢说教式的教育和管理,往往教师越严厉禁止的事情,一些学生越要“以身试法”。

1.3 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的危害

初中生校园暴力的种类有很多,发生频率较高,校园暴力的轻重表现不一样,有些学校对一些看起来比较轻的校园暴力行为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只对一些看起来严重的、带有人身伤害的校园暴力行为进行管教,这种管理理念本身存在片面性。初中生的校园暴力行为不分大小轻重,都会对被施暴者的身心产生负面影响,有些校园暴力行为虽然看起来没有对被施暴者产生身体上的伤害,但是有时候心理上的伤害反而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尤其初中生针对同学施行的校园暴力,会让被施暴者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会产生退学、自杀的想法。因此,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的危害最终结果都会十分严重,必须要防微杜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初中生校园暴力心理干预的必要性

心理干预是对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教育的一种方式,其必须了解敢于对象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找出其心理问题的关键点,然后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来对其施加影响,从而让其向好的预期目标进行转变。心理干预的手段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一般来说,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对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但是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人来说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治疗。

初中生出现暴力行为往往都伴随着心理问题,比如暴力行为的施行者大都存在自卑、自负、傲慢、心理扭曲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积压久了之后容易引发学生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有些学生可能会因此而产生抑郁症、自闭症,但是有些学生会通过暴力语言或行为的方式进行发泄,可见,校园暴力不仅仅是学生认知上的错误,还属于学生心理疾病的一个极端。而被施暴的学生在遭受到校园暴力之后会造成心理上的负担,留下心理阴影。因此,学校和教师有必要对校园暴力进行心理干预。而且这种干预应该是两个方面的,一是对校园暴力的施暴者进行心理干预,二是对校园暴力的被施暴者进行心理干预,排除校园暴力对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

3.初中生校园暴力事件的心理干预措施

3.1 构建初中生校园暴力心理干预体系

初中学校有必要专门针对校园暴力构建心理干预体系,从预防的角度入手,为学生提供心理干预教育和指导。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干预目标,通过正确价值观的输入来为学生提供思想和行为上的矫正帮助,在开展心理干预时可采用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集体性心理教育和针对个别有暴力行为或者是受到暴力伤害学生的心理教育两种方式。

3.2 集体性教育

初中校园暴力行为需要引起全学校师生的重视,因此,学校有必要安排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面向全校定期开展心理教育,比如每学期安排1~2次全校范围的心理健康教育宣讲,重点针对校园暴力现象和事件进行分析,然后对学生进行集体的心理疏导,教会学生一些心理疾病的预防方法。在进行集体心理辅导时,心理教师可以以案例为基础进行讲解,比如近期出现的一些校园暴力案例,从而提醒学生预防校园暴力行为,并避免受到校园暴力伤害。

3.3 一对一指导

当学校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或者是成为校园暴力事件的当事人之后,如果学生的校园暴力行为可以在校内通过教育的方式来解决,有必要对相关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干预。对于因为心理问题而对其他同学进行校园暴力的学生,心理辅导教师要找到其心理问题的根源,然后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对于因为校园暴力受到伤害的学生,心理辅导教师更应采取一些积极的心理策略,让这些学生回归正常的心理状态。

3.4 加强生命教育,培养健康人格

针对初中生校园暴力开展的心理干预还应重视生命教育的内容,生命教育也是当前义务教育中相对缺失的一方面。比如有些初中生容易因为一些心理压力就放弃自己,其往往还没有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因此,生命教育的开展非常重要,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被施暴者特别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对生活失去希望等悲观情绪,甚至容易产生轻生的想法,因此,以生命教育为基础对校园暴力的受害者进行心理干预十分必要。另外,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也应该理解生命平等的概念,心理辅导教师对这些有心理问题的施暴者进行生命教育也有助于他们改变认识,形成健康人格。

3.5 家校合作干预,摆脱心理危机

初中生是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因此在校园暴力的心理干预工作中应该形成家校合作的方式,让相关的学生尽快摆脱心理危机。对于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来说,在经历了校园暴力事件之后,其在学校里心理压力大,回到家再得不到家长的关心的话,对于其心理伤痕的恢复十分不利,因此,家长必须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孩子所受的伤害,并鼓励孩子从阴影中走出来。对于校园暴力的施暴者,相关家长必须要反思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暴力行径,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对此类家长和学生共同进行心理干预,让学生能够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中正常生活,并逐渐摆脱自己的心理阴影,杜绝校园暴力行为的再次发生。

4.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生校园暴力的预防和杜绝有必要通过心理干预的方式来实现,相关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解决学生在校园暴力事件中的心理问题,让校园暴力事件的受害者能够早日走出心理阴影,也让校园暴力的施暴学生能够早日恢复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王晓梅. 心理干预在预防中学校园暴力中的应用[J]. 基础教育研究,2013(09):47-49.

[2]陆士桢,刘宇飞.我国未成年人校园暴力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7(03):100-104.

[3]刘霞,张跃兵,刘传超,赵淑英.中学生校园暴力现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03):236-237+239.

论文作者:屈睿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及其心理干预研究论文_屈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