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肺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于涛[1](2019)在《PPP1R13L基因可变剪接在多环芳烃类所致肺癌变过程中的特征分析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近年来,肺癌以其不断攀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因此,找寻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有效生物学标志对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pre-mRNA的可变剪接是控制基因表达和产生蛋白质多样性的重要机制,也是引起癌症表达的天然来源。许多癌基因受可变剪接调控,而某一个或某些可变剪接异构体的转换,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成为癌症的特异性可变剪接模式。PPP1R13L是一种新的癌基因,存在2个常见可以编码蛋白的可变剪接异构体PPP1R13L-L和PPP1R13L-SV,两者在环境致癌物所致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呈现出某种肺癌特异性可变剪接模式。本研究通过基因芯片和生物数据库等方法筛选与肺癌相关的癌基因PPP1R13L的可变剪接异构体,并采用临床肺癌及癌旁组织样本、BPDE诱导细胞恶性转化模型及体外细胞转染模型深入挖掘和探讨PPP1R13L基因两个候选可变剪接异构体在肺癌变过程中的特征表达和相关机制。阐明高表达PPP1R13L-SV可以通过抑制P53的凋亡功能,促进细胞恶性转变,认为PPP1R13L-SV是PPP1R13L基因在肺鳞癌恶性变过程中的特异性可变剪接模式,为肺癌特异性可变剪接模式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其精准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靶标。研究方法:首先,自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及辽宁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行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组织样本100余例。签写知情同意书后实施。通过患者咨询和病理报告结果填写调查表:除记录既往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等一般人口学特征之外,还要详细记录肿瘤类型、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肺癌病理学特征。根据Affymetrix基因芯片技术和生物信息学软件(UCSC等)的综合分析结果,对可能与肺癌发生发展相关的PPP1R13L基因可变剪接异构体进行预测和筛选,并通过RACE试验验证各可变剪接异构体。在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采用实时定量及RT PCR检测PPP1R13L候选可变剪接体和P53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观察PPP1R13L候选转录本蛋白表达情况,整体及分层分析PPP1R13L候选转录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联,并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分析在癌组织中P53表达与PPP1R13L候选可变剪接异构体的相关性。其次,采用低剂量多环芳烃类致癌物BPDE体外诱导16HBE建立细胞恶性转化模型,通过细胞划痕、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软琼脂克隆实验、裸鼠成瘤实验等观察不同代数转化细胞恶性程度的变化,并对致瘤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其病理类型,鉴定16HBE细胞是否成功癌变,P53基因测序分析恶性转化后细胞的P53基因型。在恶性转化过程中,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PP1R13L基因两种可变剪接异构体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的变化,观察两者之间表达的变化规律。最后,设计PPP1R13L基因两种可变剪异构接体的过表达质粒和siRNA,分别体外转染293T和16HBE细胞,同时利用CRISPR-Cas9体系精准敲除PPP1R13L-L转录本构建内源性下调PPP1R13L-L的16HBE和16HBE-40T细胞模型,在明确施加环境致癌因子BPDE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比较各组转染细胞的凋亡差异,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染毒前和染毒后各组转染细胞P53核内表达变化。结果:1.根据基因芯片技术和UCSC数据库筛选,RACE实验检测确定在人群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且可能与肺癌相关的PPP1R3L转录本PPP1R13L-L和PPP1R13L-SV,排除患者信息收集不全和组织质量不达标准的样本,最终样本量确定为98例。在98例肺癌患者中,PPP1R13L-SV可变剪接异构体在癌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P<0.05),而P53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癌旁组织中明显升高(P<0.05),在临床病理特征分层分析中发现,与癌旁组织比较,年龄大于60岁(包括60岁)的人群PPP1R13L-SV可变剪接异构体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P53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P<0.05)。吸烟患者PPP1R13L-SV可变剪接异构体在肺癌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鳞癌组织中PPP1R13L-SV可变剪接异构体mRNA表达水平升高,同时P53基因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且在肺腺癌和肺鳞癌组织蛋白检测对比分析中也发现同样的趋势。在肺鳞癌组织中,当肿瘤直径≥3cm时,PPP1R13L-SV明显高表达(P<0.05),同时P53基因低表达(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PPP1R13L-SV高表达(P=0.054,为临界值,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恶性肿瘤高分期组(Ⅲ/Ⅳ期),PPP1R13L-SV呈高水平表达(P<0.05),而P53基因呈低水平表达(P<0.05),PPP1R13L-SV可变剪接异构体mRNA或蛋白表达水平与P53 mRNA或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在15例肺癌患者癌、癌旁及远端组织,PPP1R13L-SV可变剪接体在癌、癌旁及远端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F=11.183,P<0.05),但癌旁与远端组织中PPP1R13L-SV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别。2.通过1μM BPDE体外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随着细胞恶性转化代数的增加,细胞核质比逐渐变大,由分散生长状态变为成簇聚集生长,细胞划痕面积比值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细胞的侵袭能力及恶性增殖能力不断增强,16HBE-40T侵袭能力及恶性增殖能力与LK2几乎相同。在裸鼠成瘤试验中,通过对成瘤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鉴定为肺鳞癌,并对16HBE-40T细胞P53 exon5-8测序分析,确定为P53野生型。而在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PPP1R13L-L和PPP1R13L-SV可变剪接异构体mRNA表达水平均呈波浪式上升,P53 mRNA表达水平则曲折下降,在蛋白检测中PPP1R13L-SV和P53蛋白与mRNA水平的表达趋势均相同,而PPP1R13L-L蛋白表达则与其mRNA表达水平具有不一致性。3.设计PPP1R13L-L和PPP1R13L-SV的过表达质粒和siRNA,分别体外转染293T和16HBE细胞。过表达质粒有绿色荧光标签,转染48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PPP1R13L-L或PPP1R13L-SV在各自转染细胞中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均高于转染EV质粒的细胞,siRNA转染细胞并无荧光表达,仅是通过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判断转染效率。PPP1R13L-L或PPP1R13L-SV在各自siRNA转染细胞中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均低于转染NC对照组细胞,证明细胞转染模型构建成功。BPDE染毒24h后,各组细胞凋亡率均有升高的趋势。在转染siRNA未染毒的293T细胞中,与NC组比较,si PPP1R13L-L和si PPP1R13L-SV组凋亡均明显增加(P<0.05),但经BPDE染毒后,仅si PPP1R13L-SV组凋亡显着增加(P<0.01);在过表达质粒转染的293T细胞中,未染毒处理时,与EV组比较,OE PPP1R13L-L和OE PPP1R13L-SV组细胞凋亡均无明显变化。但经BPDE染毒后,OE PPP1R13L-SV组细胞凋亡比EV组明显减少(P<0.05),16HBE细胞各组凋亡情况与293T细胞表现基本一致。同样我们在免疫荧光试验中发现,经BPDE染毒24h后,与未染毒时相比,各组细胞核内荧光强度均有升高的趋势。与NC组比较,si PPP1R13L-L和si PPP1R13L-SV组核内红色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加(P<0.05),但经BPDE染毒后,仅si PPP1R13L-SV组核内红色荧光强度明显增加(P<0.05);OE PPP1R13L-SV组细胞核内红色荧光强度比EV组明显减少(P<0.05),转染的16HBE细胞核内红色荧光强度与293T细胞表现基本一致。利用CRISPR-Cas9体系精准敲除PPP1R13L-L转录本构建内源性下调PPP1R13L-L的16HBE和16HBE-40T细胞模型,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过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Westen blot检测后确定转染成功。BPDE染毒24h后,各组细胞凋亡率均有升高的趋势。未染毒处理时,16HBE Cas+kdL3组和16HBE-40T Cas+kdL3组细胞凋亡无明显差别;但BPDE染毒后,16HBE Cas+kdL3组细胞凋亡比16HBE-40T Cas+kdL3组明显升高(P<0.05),而16HBE-40T Cas+EV组和16HBE-40T Cas+kdL3组细胞凋亡并无明显差别,免疫荧光实验细胞内荧光强度的变化与凋亡检测结果一致。结论:1.在人群肺癌组织样本研究中提出PPP1R13L-SV可能通过影响P53的表达而成为在肺鳞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可变剪接模式,可能作为预测肺鳞癌恶性转化的生物标志。2.BPDE体外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根据基因测序和病理分析鉴定获得的16HBE-40T为P53野生型肺鳞癌细胞,并且PPP1R13L-SV是16HBE细胞在BPDE诱导下向肺鳞癌转化过程中的特异性可变剪接模式。3.高表达PPP1R13L-SV可以通过抑制P53的凋亡功能,促进细胞恶性转变,认为PPP1R13L-SV是PPP1R13L基因在肺鳞癌恶性变过程中的特异性可变剪接模式。
成星宇[2](2019)在《基于TCGA和GEO数据库挖掘的非小细胞肺癌TTN和GET4临床病理分析及Hsacirc0000247功能学实验初探》文中研究说明肺癌是我国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双居首位的癌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中最为常见,以肺腺癌和肺鳞癌为主要病理类型。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失控和多阶段(包括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等)共同调控的复杂过程。传统的手术和放化疗治疗对晚期肺癌都收效甚微,基因和免疫靶点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有效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期。尽管如此,继发性耐药和应用人群局限等问题迫使研究者们不断搜寻新的治疗方法。当务之急,新靶点研究仍是癌症研究的主旋律,而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挖掘分析则为其提供了参考。本论文以TCGA、GEO等公共数据库为媒介,通过基因组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或芯片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相关数据库预测并结合文献筛查,挖掘出获益人群较为广泛且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细胞中发挥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分子。本课题分别基于三个肿瘤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挖掘研究热点(包括基因组突变、转录组mRNA表达谱、转录组环状RNA表达谱)进行数据挖掘并筛选出候选分子,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候选分子进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功能探索。第一部分基因突变数据挖掘得出TTN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突变率最高,在肺鳞癌患者中突变率明显高于肺腺癌患者;TTN错义突变的肺鳞癌患者具有更长的总生存期;TTN/TP53共突变的肺鳞癌患者具有更好的总生存期和初治后的无病生存期。第二部分转录组mRNA数据挖掘得出GET4在27%的肺腺癌患者中有基因组和转录组改变,联合多项芯片数据证实GET4 mRNA相较于肺正常组织明显上调;GET4 mRNA高表达可能与肺腺癌患者预后差相关;免疫组化检测提示肺腺癌组织中GET4蛋白较癌旁正常组织表达明显增加,但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提示GET4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无明显相关。第三部分环状RNA数据挖掘中,通过GEO芯片挖掘、环状RNA数据库和qRT-PCR实验筛选得到目标分子Hsacirc0000247,经生物信息学预测可能与HUR蛋白功能性结合,但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尚不能支持Hsacirc0000247与HUR蛋白之间存在特异性结合。本论文分别阐释了TTN错义突变对于肺鳞癌患者具有总生存预后良好的作用和GET4转录mRNA和蛋白表达在肺腺癌组织中明显上调,为进一步的验证和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杨圣[3](2018)在《肺鳞癌相关microRNA的筛选及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与目的根据全球癌症统计报告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肺癌新发病例在肿瘤中排名第二,死亡病例排名第一,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肺鳞癌是肺癌主要组织学类型之一,好发于男性,并与吸烟关系密切,目前肺鳞癌缺乏有效而准确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临床上早诊率低而晚期复发转移率高,患者总体生存率较低。因此,发现可以早期诊断、改善预后的肺鳞癌生物标志物非常重要。microRNA(miRNA)是重要表观遗传分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参与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新型的肿瘤标志物。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高通量测序数据库的产生为肿瘤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是目前最大的和最重要的癌症基因信息数据库,对其进行数据挖掘,有利于发现更可靠的肿瘤生物标志物,为更好地探索肿瘤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提供线索。因此,本研究首先对TCGA数据库中大样本肺鳞癌测序数据进行分析,筛选肺鳞癌关键miRNAs及相关生物标志,并在人群样本中对TCGA数据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选取在肺鳞癌中显着下调、与肺鳞癌诊断和预后都相关的miR-486-5p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结合TCGA、GEO数据库和qRT-PCR实验结果综合分析miR-486-5p在肺鳞癌中的表达及作为生物标志可能性,并多角度综合分析miR-486-5p调控的核心基因及可能影响的信号通路。最后,应用慢病毒转染构建miR-486-5p过表达肺鳞癌细胞模型并进行裸鼠荷瘤实验,深入分析miR-486-5p对肺鳞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等生物学功能影响,同时检测其可能参与调控重要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和下游分子,阐明miR-486-5p在肺鳞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分子机制。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肺鳞癌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对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332例肺鳞癌患者miRNA测序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与肺鳞癌发生、淋巴转移和分期三者都相关的miRNAs,绘制肺鳞癌关键miRNA差异表达谱。随后,结合TCGA数据库肺鳞癌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存时间,分析关键miRNA与肺鳞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最后,应用qRT-PCR在肺鳞癌人群样本中检测miRNA表达水平,对TCGA数据分析结果进行验证。2.根据TCGA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选取miR-486-5p作为后续研究目标基因。应用meta分析对TCGA数据库、GEO数据库和肺鳞癌人群样本qRT-PCR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探讨miR-486-5p在肺鳞癌中的表达量和诊断价值。并应用多个软件及多角度综合分析miR-486-5p调控的核心基因及可能影响的信号通路,根据Rich Factor得分和关键靶基因分析,选择重要通路进行后续研究。3.首先测量肺鳞癌细胞株NCI-H520中miR-486-5p的表达水平,并对实验室已经构建的B(a)P恶性转化支气管上皮细胞株以及B(a)P长期暴露小鼠肺脏组织中miR-486-5p的表达水平也进行了检测。其次应用miR-486-5p过表达慢病毒转染人肺鳞癌NCI-H520细胞株,筛选稳转细胞株,qRT-PCR检测其转染效率,并应用CCK8实验、流式细胞技术、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miR-486-5p过表达对肺鳞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并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iR-486-5p过表达对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下游分子的影响,最后应用裸鼠荷瘤实验进一步观察miR-486-5p过表达对肿瘤生长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结合体内外实验来探讨miR-486-5p对肺鳞癌可能的调控机制。研究结果1.肺鳞癌相关miRNA的筛选分析TCGA 332例肺鳞癌患者样本,成功绘制了肺鳞癌相关miRNAs表达谱,筛选出可能对肺鳞癌发生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42个miRNAs。肺鳞癌患者临床特征相关分析结果显示:6种miRNAs与肺鳞癌患者临床特征密切相关(P<0.05),其中miR-629-3p和miR-511-5p与性别相关,miR-30c-2-3p、miR-130b-5p、miR-629-3p和miR-130b-3p与淋巴结转移相关,miR-30a-3p与患者的生存结局相关。5种miRNA与肺鳞癌患者预后相关(P<0.05),其中,miR-139-5p、miR-139-3p和miR-326与预后呈现负相关,miR-30d-3p和miR-486-5p与预后呈现正相关。肺鳞癌人群样本中miRNA表达与TCGA数据分析结果相一致,提示TCGA数据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2.miR-486-5p在肺鳞癌中的表达及参与分子机制的综合分析针对肺鳞癌相关miRNA的筛选结果,选取在肺鳞癌中显着下调、与肺鳞癌诊断和预后都相关的miR-486-5p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TCGA数据库、GEO数据库和肺鳞癌人群qRT-PCR实验,结果表明miR-486-5p在肺鳞癌中显着低表达(SMD=-2.25,95%CI:-3.47-1.03,P=0.0003),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为0.9082。应用十个预测软件进行miR-486-5p靶基因预测和调控通路分析,发现靶基因主要参与了黑色素瘤、前列腺癌、FoxO、PI3K-AKT等信号通路,其中,富集靶基因数量最多,Rich Factor得分最高的通路为PI3K-AKT信号通路。对PPI网络核心基因进行Kaplan-Meier Plotter预后分析及突变分析,发现PTEN、TEK、PIK3R1、PPM1B可能是miR-486-5p影响肺鳞癌进展过程中的关键靶基因,其中PTEN、TEK和PIK3R1都参与了PI3K-AKT信号通路。综上,PI3K-AKT通路可能是miR-486-5p影响肺鳞癌发生发展的重要信号通路。3.miR-486-5p对肺鳞癌生物学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miR-486-5p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HBE相比,miR-486-5p在NCI-H520中下调7.87倍,在B(a)P恶性转化HBE中下调6.36倍,在B(a)P长期暴露小鼠肺脏组织中下调了2.16倍。CCK8实验结果显示,慢病毒miR-486-5p过表达组NCI-H520细胞增殖能力在48h、72h均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提示miR-486-5p过表达可抑制肺鳞癌细胞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慢病毒miR-486-5p过表达组NCI-H520细胞的凋亡率显着增高(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未发现miR-486-5p过表达细胞株的侵袭能力发生明显变化(P>0.05)。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检测结果显示,AKT、p-GSK-3β、PI3K、p-4ebp、mTOR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RK、GSK-3β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高。裸鼠荷瘤实验结果显示,miR-486-5p过表达组瘤体重量和体积有所下降,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检测结果显示,AKT、PI3K、mTOR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高,与细胞水平研究结果一致。研究结论1.基于TCGA数据库肺鳞癌患者大样本测序数据分析,筛选出42个肺鳞癌关键miRNAs,其中6种miRNAs(miR-629-3p、miR-511-5p、miR-30c-2-3p、miR-130b-5p、miR-30a-3p和miR-130b-3p)与肺鳞癌患者临床特征密切相关,5种miRNA(miR-139-5p、miR-139-3p和miR-326、miR-30d-3p和miR-486-5p)与肺鳞癌患者预后相关,人群样本表达分析验证结果显示TCGA数据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TCGA数据筛选出的关键miRNA具有作为肺鳞癌生物标志的潜能并可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靶标。2.TCGA数据库、GEO数据库和肺鳞癌人群qRT-PCR实验的综合分析发现,miR-486-5p在肺鳞癌中异常低表达,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靶基因预测、Pathway、Kaplan-Meier Plotter和PPI网络分析显示PI3K-AKT通路可能是miR-486-5p影响肺鳞癌发生发展的重要信号通路。miR-486-5p可作为肺鳞癌生物标志,其潜在作用与功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调控机制提供依据。3.MiR-486-5p在肺鳞癌细胞株中、B(a)P恶性转化支气管上皮细胞株以及B(a)P长期暴露小鼠肺脏组织中均呈现低表达,与miR-486-5p在TCGA、GEO及肺鳞癌人群组织qRT-PCR检测结果相一致。MiR-486-5p过表达可显着抑制肺鳞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可能机制为通过调控PI3K-AKTmTOR-caspase-3信号通路影响肺鳞癌的发生发展。结果揭示了miR-486-5p是肺鳞癌的抑癌基因并在肺鳞癌进程中发挥重要调控功能。
王蕾[4](2010)在《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形成机制的初步探索》文中指出目的:肝包虫侵入人体后,会在人体的肝脏部位形成病灶-包囊。在这个过程中,正常的肝脏组织不断发生细胞调亡、免疫应答等反应,并且在病灶的周围不断出现纤维化的组织结构,即靠近虫体的外囊和靠近肝实质的外膜。本文旨在寻找肝包虫周围纤维囊壁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因子。1.对正常肝脏组织和病旁肝脏组织蛋白质组学的分析,寻找在表达谱上的差异。2.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SSH文库数据,查找转录组的差异,并对文库进行复制保存。方法:1.通过蛋白质双向电泳,寻找在病旁肝脏组织中差异表达的蛋白;2.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从转录组上,寻找差异基因;3.通过细菌培养等技术,对SSH文库进行复制。4.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处理获得基因序列和蛋白质信息。5.采用RNA斑点杂交技术,对获取的差异基因进行初步验证。结果:1.针对纤维化肝脏组织的特殊性,对肝脏蛋白质各种提取条件的进行了优化,摸索到了提取纤维化肝脏组织的方法,包括裂解蛋白质裂解液的各种成分及浓度、提取条件等。最后确定使用尿素浓度为8M的裂解液来溶解蛋白质,通过间断超声处理核酸,45000g离心力以保证蛋白质组的完整性。2.在进行蛋白质双向电泳时,通过对样品上样量的调节、胶条的选择、水化聚焦条件的优化、凝胶染色方法选择等条件的摸索,寻找到了适合病旁肝脏组织双向电泳的方法和条件。使用了800μg的上样量、pH5-8的预制胶条、80000Vhr聚焦时间、考马斯亮蓝染色,获得了较高质量的双向电泳凝胶图谱。3.用PDQuest软件分析和质谱检测,共获得了72个差异蛋白点,并通过数据库分析,确定42个差异蛋白的名称及分类。这些蛋白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物质代谢及能量代谢相关占16%,病灶发生发展相关和免疫相关的各占了13%,次生代谢相关的占10.5%,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相关、物质运输相关各占7.9%,生物合成相关、细胞骨架、耐药性相关、肝脏损伤指示蛋白、信号传导相关各占了5.3%,未知蛋白有7.7%.4.通过Seqman、DNAstar、ESTin等软件分析,将前期构建的SSH文库数据处理后,在NCBI提交67条EST序列,Genebank号为:G0349048-G0349115;并获得了20个基因的不同cDNA序列信息。5.利用细菌培养、文库复制等技术,将构建的cDNA文库进行了复制,减少了操作时,文库被污染的概率。6.通过RNA斑点杂交,共验证了5个差异基因在病旁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其中,P40、P150、细胞色素氧化酶Ⅲ亚基在病旁肝脏组织中高表达;ATP合酶、半胱氨酸蛋白酶在病旁肝脏组织中表达下调。结论:1.通过对差异蛋白质的分析,发现了一部分蛋白质在肝包虫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免疫反应相关的蛋白、细胞凋亡及炎症相关蛋白、物质运输相关蛋白等,在病灶发生过程中,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表达变化。2.通过抑制差减文库数据分析和RNA斑点杂交,确定了部分差异基因在病旁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判断这些基因可能与肝包虫病发生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有关。
魏瑞[5](2010)在《肺腺癌的放射生物学特性及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观察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与人肺腺癌耐DDP细胞株A549/DDP的放射生物学特性,探讨肺腺癌耐DDP细胞株的耐药性对其放射敏感性的影响。(2)建立A549与A549/DDP两组细胞株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识别并鉴定其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筛选肺腺癌耐药、耐辐射相关蛋白质。方法:(1)使用6MV-X射线对A549和549/DDP进行照射,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拟合细胞存活曲线,根据D0、Dq, N及SF2值等放射生物学参数,比较2株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分析2株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率与放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2)收集A549与A549/DDP总蛋白质,应用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2组总蛋白质,采用PDquest7.1软件进行匹配和差异分析,识别两组之间表达差异蛋白点。从胶中切取差异蛋白点进行胶内原位酶解、酶解产物进行MALDI-TOF-MS分析,获取肽质量指纹图,数据库搜索鉴定蛋白质。使用Western免疫印迹对其中3个蛋白质进行验证,免疫组化技术对上述3个差异蛋白质在肺腺癌的化疗耐药组及化疗敏感组的差异表达水平进行验证。结果:(1)2株肿瘤细胞D0、Dq、N及SF2值大小为A549<A549/DDP,放射敏感性为A549>A549/DDP。流式细胞仪检测到6Gy照射后2组细胞出现G2/M期阻滞,且A549较A549/DDP阻滞明显,照射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A549及A549/DDP2组细胞有显着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到明显的凋亡峰、肿瘤细胞凋亡率,并且2种肿瘤细胞株凋亡峰值依次为A549>A549/DDP,与其放射敏感性高低一致。(2)成功地进行了肺腺癌细胞株A549与A549/DDP蛋白质的分离,建立了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A549与A549/DDP细胞蛋白质的2-DE图谱,识别了45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鉴定了27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按功能主要可以分为六类:①基本代谢相关的酶类:如ATP synthase subunit beta, mitochondrial、Egl nine homolog 1、Delta(3,5)-Delta(2,4)-dienoyl-COA isomerase, mitochondrial、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Proteasome subunit alpha type-6、Cytochrome b5 type B、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epidermal、Hemoglobin subunit beta等;②信号传导相关蛋白:如Cofilin-1、Keratin,typeⅠcytoskeletal 18、Keratin,typeⅡcytoskeletal 1等;③与解毒和转录翻译相关蛋白:如Peroxiredoxin-4、Elongation factor 1-delta、Membrane-associated progesterone receptor component 2、Putative RNA-binding protein 3、Probable ATP-dependent RNA helicase DDX6等;④分子伴侣:如Heat shock protein beta-1、10 KDa heat shock protein, mitochondrial等;⑤细胞结构相关蛋白质:如Vimentin、Tubulin beta chain、Tubulin beta-2A chain、PDZ and LIM domain protein 1、Myosin regulatory light chain MRLC2、Histidine triad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 1、Histone H2B type 1-C/E/F/G/I等;⑥钙结合蛋白:Annexin A2、Annexin A4。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证实了差异蛋白质:Heat shock protein beta-1、Annexin A4、Vimentin在A549与A549/DDP细胞中的差异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技术亦证实了对上述3个差异蛋白质在肺腺癌的化疗耐药组及化疗敏感组的差异表达水平。结论:(1)肺腺癌耐药细胞株的耐药性对其放射敏感性具有一定影响,肺腺癌耐药细胞株放射敏感周期G2/M期降低,凋亡率降低,从而导致其放射敏感性降低,辐射抵抗性增加。(2)27个差异表达蛋白质为研究肺腺癌耐药、耐辐射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曾剑,金龙玉,刘建新[6](2010)在《肺鳞癌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肺鳞癌的蛋白质组研究是探析肺鳞癌发病机理的重要方法之一,能为肺鳞癌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信息。目前对肺鳞癌的蛋白质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刘迎福[7](2009)在《人肺腺癌转移相关分子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按组织学分类一般分为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和小细胞癌四型。近年来,人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AdC)的发病率逐步上升,且病人的死亡率高、预后较差。肺腺癌死亡率高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是癌细胞易转移。临床上,对肺腺癌进行早期发现或控制癌细胞转移是降低其死亡率的有效手段。癌细胞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多因素、多阶段和多基因的参与,众多的正或负相关基因起着促进或抑制癌细胞转移的作用。然而,这些基因大多都是通过翻译成蛋白质来行使其促进或抑制癌细胞转移的功能。因此,直接筛选人肺腺癌转移相关蛋白质将为寻找能预测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或临床治疗靶标奠定基础。为了筛选肺腺癌转移相关的蛋白质,依据临床诊断选取无转移的原发性肺腺癌组织和有转移的原发性肺腺癌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技术对两组原发性肺腺癌组织中的癌细胞进行纯化,再利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 fluoresence 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2D-DIGE)分离无转移肺腺癌组和有转移肺腺癌组中纯化的癌细胞总蛋白,通过Decyder软件分析两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技术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Western blot验证部分差异蛋白质S100A9,B23,annexin A1,annexin A2和annexin A3的表达。为探讨部分差异蛋白质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部分差异蛋白质在存档的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差异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与肺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患者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本研究建立了LCM纯化的无转移和有转移肺腺癌组织中癌细胞的2D-DIGE图谱,质谱鉴定了20个非冗余差异蛋白质。与无转移肺腺癌组相比,13个蛋白在有转移肺腺癌组表达上调,7个蛋白在有转移肺腺癌组中表达下调。Western blot验证分析显示,差异蛋白S100A9,annexin A1,annexin A2和annexin A3的表达水平在有转移肺腺癌组中较无转移肺腺癌组增高;B23的表达水平在有转移肺腺癌组中较无转移肺腺癌组降低。免疫组化进一步证实:与肺腺癌原发癌组织相比,annexin A1,annexin A2,annexin A3的表达水平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表达上调。统计学分析发现annexin A1,annexin A2和annexin A3的表达水平与肺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annexinA1,annexin A2和annexin A3的表达水平与肺腺癌患者的复发和预后有关,annexin A1,annexin A2或annexin A3高表达的肺腺癌患者易复发,且生存率低,预后差。本研究首次应用LCM方法联合2D-DIGE及MS技术,分析、鉴定出人肺腺癌转移相关蛋白质,为研究人肺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筛选能预测人肺腺癌转移的分子标志物奠定了基础。
刘桂芝,吴逸明[8](2008)在《人Ⅰ期肺腺癌及癌旁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筛选并鉴定存在明显表达差异的蛋白质,为人肺腺癌发病机制及其早期诊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12例Ⅰ期肺腺癌及其相配的癌旁正常肺组织可溶性总蛋白,建立人Ⅰ期肺腺癌及相配癌旁正常肺组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凝胶图谱;PDQuest凝胶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获得相应蛋白质点的肽质量指纹图谱;搜索蛋白质数据库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建立了重复性较好的人Ⅰ期肺腺癌及相配癌旁正常肺组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凝胶图谱;筛选出存在明显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26个,挖取其中的9个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9个蛋白质点均得到了满意的肽质量指纹图谱;搜索蛋白质数据库鉴定出4种蛋白质,分别是:60S核糖体蛋白P2、组织蛋白酶B1、载脂蛋白A-I前体和La4.1蛋白。结论成功建立了人Ⅰ期肺腺癌及相配癌旁正常肺组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凝胶图谱,鉴定出4种在肺腺癌发生早期出现明显表达变化的蛋白质,为进一步探索人肺腺癌的发病机制及寻找特异性的早期分子标志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燕贞[9](2008)在《早期肺鳞癌相关蛋白的筛选及其表达验证》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肺癌、降低其死亡率的有效办法,但由于肺癌临床症状隐匿,导致早期诊断难度较大,而解决这个难题的基础是寻找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有标志性意义的基因或蛋白,即肺癌标志。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过程,涉及到大量相关基因及其蛋白质的异常变化。基因的功能是通过其表达的蛋白质来实现的,因此肺癌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蛋白质异常病。从蛋白质水平研究肺癌,寻找高特异度和灵敏度的肺癌分子标志,进而阐明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肺癌发生的关系,对其早期诊断、普查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蛋白质组学方法己被广泛应用于寻找肿瘤相关蛋白的研究,经典方法为比较蛋白质组学(Comparative Proteomics),即比较肿瘤组织/细胞与对照组织/细胞表达的全部蛋白质,筛选不同条件下的差异蛋白质。但由于肿瘤组织中既有实质也有间质,间质的干扰导致实验结果可信度下降。血清学蛋白质组分析方法(serologic proteome analysis,SERPA)是从体液免疫的角度,采用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方法。由于肿瘤间质无显着特异性,基本不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因此SERPA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间质干扰造成的假阳性。但由于血清学检查的局限性,利用血清中的抗体来筛选肿瘤相关蛋白,存在敏感性及特异性变化较大的缺点。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和血清学蛋白质组分析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蛋白质组学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寻找肿瘤相关蛋白较为理想的方法。既往蛋白质组学研究多以质谱鉴定的结果为结论,但由于从2-DE到质谱分析整个技术流程长,影响因素较多,虽然筛选、鉴定出一些肺癌差异蛋白质,但是对其表达情况和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差异比较的重复性也需要各个层次的验证。故为了保证初筛鉴定结果的可信度及进一步研究的科学性,对2-DE筛出的差异蛋白进行验证十分必要。寻找高特异度和高灵敏度的生物标志是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然而,目前的研究报道仍然存在着缺陷,现有的肿瘤分子标志大多是针对中、晚期肿瘤的诊断,因此不能真正降低肿瘤的发病率。而且肺癌的各种病理类型各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单一病理类型的研究可能会更为准确。为了筛选、鉴定出早期肺鳞癌相关的蛋白质,以Ⅰ期肺鳞癌组织以及相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I期肺鳞癌患者血清和健康正常人血清为研究对象和材料,联合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和血清学蛋白质组分析方法筛选早期肺鳞癌相关蛋白。本研究可丰富人类对肺组织蛋白质组的认识,同时通过相应的鉴定和验证,期望发现肺鳞癌中特异性的蛋白质,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也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目的1.通过优化双向电泳及免疫印迹技术,建立稳定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和血清学蛋白质组技术平台,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筛选和鉴定出早期肺鳞癌差异蛋白质。2.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鳞癌差异蛋白在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验证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结合临床病理信息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其在肺鳞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组织标本:收集22例肺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其中Ⅰ期患者6例,Ⅱ期4例,Ⅲ期12例;高分化患者5例,中分化7例、低分化10例。所有肺组织标本均经过组织病理学确诊。血清标本:收集12例Ⅰ期肺鳞癌患者及12例正常体检人群的血清。2.研究方法2.1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鉴定早期肺鳞癌相关蛋白2.1.1蛋白样品的处理分别提取6例Ⅰ期肺鳞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的可溶性总蛋白,Bradford方法测定蛋白样品浓度,作为分析型和制备型凝胶蛋白上样量的依据,蛋白样品应用2-D clean-up kit进行除杂处理。2.1.2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分别将肺鳞癌组和癌旁正常组标本等质量混合,在优化的2-DE条件下,每组混合样本以分析型蛋白上样量(11cm pH3~10 IPG胶条)在相同条件下进行3次2-DE,硝酸银染色后得到肺鳞癌分析型双向电泳凝胶图谱,用Imagescanner图像扫描仪获取凝胶图像,采用ImageMaster 2D Platinum 6.0图像分析软件对2组的全蛋白质组表达谱进行差异分析,分别以各组中2-DE效果好、点数多的一块胶作为参考胶,进行组间的匹配分析。2.1.3血清学蛋白质组分析方法(SESPA)(11cm pH3~10 IPG胶条),2块凝胶转膜后分别与肺鳞癌组混合血清及对照组混合血清孵育,经二抗反应和DAB试剂盒显色后获取肺鳞癌组织与肺鳞癌患者血清及对照混合血清的Western Blot反应图谱。经图像分析软件及人工比对,找出NC膜上差异反应蛋白点并在平行凝胶上定位。结合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所获取的差异蛋白质点图谱,选择二者共有的差异蛋白质作为肺鳞癌差异蛋白。2.1.4肺鳞癌相关蛋白的鉴定将比较蛋白质组学和SERPA得到的共有差异蛋白点从制备型凝胶(17cmpH3~10,IPG胶条)上挖下,胶内酶解后,经MALDI-TOF-MS和串联质谱(tandemmass spectrometry,TMS)进行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Peptide MassFingerprint,PMF)或肽序列标签(Peptide Sequence Tag,PST),用Mascot软件搜索蛋白质数据库,联合生物信息学,鉴定差异蛋白质性质,作为肺鳞癌相关蛋白的候选标志。2.2肺鳞癌差异蛋白ANXⅠ、HSP27及Ran的表达验证2.2.1基因水平的验证提取肺鳞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以β-actin为内参照,采用FQ-PCR方法扩增肺鳞癌相关蛋白ANXⅠ、HSP27及Ran的基因片段,分析转录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2.2.2蛋白表达水平的验证提取肺鳞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的可溶性总蛋白,Bradford法测定样品的蛋白质浓度。取适量样品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凝胶上分离的蛋白质转移至硝酸纤维素(NC)膜上,加入特异性一抗和二抗孵育后ECL显色,以β-actin为内参照,检测肺鳞癌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2.2.3细胞学定位鳞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采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treptavidin/Peroxidase,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鳞癌相关蛋白ANXⅠ、HSP27及Ran的细胞学定位及其蛋白表达情况。3.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目的基因的表达差异,卡方检验比较目的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差异,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早期肺鳞癌相关蛋白的筛选和鉴定1.1对肺鳞癌组和癌旁正常组织组蛋白混合样品分别进行3次2-DE,进行组内和组间匹配,建立分辨率及重复性较高的蛋白质表达谱。肺鳞癌组平均匹配蛋白点数为626个,平均匹配率为87.46%;癌旁正常组平均匹配蛋白点数为602个,平均匹配率为89.21%。在匹配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早期肺鳞癌差异蛋白点38个。1.2建立分辨率及重复性较高的肺鳞癌组织蛋白混合样品与肺鳞癌血清和对照血清的Western Blot图谱,经软件分析及人工比对筛选出16个差异反应蛋白点,并在转膜后的银染凝胶和平行胶中找到相对应的蛋白质点。结合肺鳞癌组和癌旁对照组组织蛋白混合样品的差异蛋白质点图谱,筛选出10个二者共有的差异蛋白质点。1.3在制备胶上挖取相应的差异蛋白点,经MALDI-TOF-MS或TMS进行分析,获得PMF或PST,搜索NCBInr蛋白质数据库,10个差异蛋白质最终鉴定为膜联蛋白Ⅰ(annexinⅠ,ANXⅠ)、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ras相关核蛋白(ras-related nuclear protein,Ran)、Sloo钙结合蛋白A9(S100 calcin-binding protein A9,S100A9)、铁蛋白轻链(ferritin lightpolypeptide,FLP)、硫氧还原蛋白过氧化物酶3(peroxiredoxin 3,PRX3)、烯酰辅酶A水合酶1(Enoyl Coenzyme A hydratase l,ECH1)、翻译延伸因子(elongation factor,EF-Tu)、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Ⅰ(poly cR binding proteinⅠ,PCBP1)、PWP1相互作用蛋白4(PWP1-interacting protein 4)。2.肺鳞癌相关蛋白ANXⅠ、HSP27及Ran的表达验证2.1 ANXⅠ的表达验证结果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肺鳞癌组织中ANXⅠ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是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81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肺鳞癌组织中ANXⅠ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高、中分化癌组织,ANXⅠ在早期(Ⅰ期+Ⅱ期)肺鳞癌组织和非早期(Ⅲ期)癌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肺鳞癌组织中ANXⅠ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ANXⅠ在低分化肺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高、中分化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NXⅠ在早期(Ⅰ期+Ⅱ期)肺鳞癌组织和非早期(Ⅲ期)癌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NXⅠ主要定位于胞膜和胞浆,肺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未发现阳性定位改变。ANXⅠ在肺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3%(16/22)和31.82%(7/22),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1%和9.09%。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ANXⅠ在肺鳞癌组织中的总阳性表达率和强阳性表达率显着增高(P<0.05)。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与蛋白质组学结果有相同的差异趋势。2.2 HSP27的表达验证结果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HSP27在肺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SP27在肺鳞癌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HSP27在低分化肺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高、中分化癌组织(P<0.05)。HSP27在早期(Ⅰ期+Ⅱ期)肺鳞癌组织和非早期(Ⅲ期)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27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胞膜,未发现肺鳞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定位的变化。HSP27在肺鳞癌组织中的总阳性表达率为72.27%(17/22),强阳性表达率为31.82%(7/22);在癌旁正常组织的总阳性表达率为18.18%(4/22),未发现强阳性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较,HSP27在肺鳞癌中的总阳性表达率和强阳性表达率显着增高(P<0.05)。HSP27的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与蛋白质组学结果有相同的差异趋势。2.3 Ran的表达验证结果Ran在肺鳞癌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是癌旁正常组织的.2.35倍(P<0.05)。Ran在非早期(Ⅲ期)肺鳞癌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早期(Ⅰ期+Ⅱ期)癌组织(P<0.05)。Ran在低分化肺鳞癌组织和高、中分化癌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Ran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Ran在非早期(Ⅲ期)肺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早期(Ⅰ期+Ⅱ期)癌组织(P<0.05)。Ran在低分化肺鳞癌组织和高、中分化癌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n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胞核,在肺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2/22)、59.09%(13/22),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3%(16/22)、4.55%(1/22)。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较,Ran在肺鳞癌组织中的总阳性表达率和强阳性表达率显着增高(P<0.05)。结论1.联合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和血清学蛋白质组学方法,质谱鉴定出10种肺鳞癌相关蛋白。2.ANXⅠ、HSP27及Ran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与蛋白质组学方法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在肺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Ran可能成为肺鳞癌早期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
姚慧欣[10](2008)在《应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肺鳞癌转移相关蛋白》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和荧光差异显示凝胶电泳(differential in-gel electrophoresis,DIGE)技术建立有转移与无转移的人肺鳞癌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筛选并鉴定出有转移和无转移的肺鳞癌组织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DeCyder 2D图像分析软件识别差异蛋白质点,质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为研究肺鳞癌转移机制、筛选肺鳞癌转移相关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收集术后新鲜肺鳞癌标本,根据病理诊断和临床检查将标本分为2组:有转移的肺鳞癌组(16例)和无转移的肺鳞癌组(12例)。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方法纯化癌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采用DIGE技术得到Cy2、Cy3及Cy5荧光素标记的有转移和无转移的肺鳞癌组织凝胶图谱。采用DeCyder 2D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识别两组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选取差异蛋白质点,胶内酶解后行肽质量指纹分析及网上数据库查询,鉴定差异蛋白质。然后采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验证,膜联蛋白Ⅱ(AnnexinⅡ)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在两组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建立了LCM纯化的有转移与无转移的肺鳞癌组织荧光差异显示凝胶电泳图谱,共识别了24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质谱鉴定了14个蛋白质。其中10个蛋白质在有转移的肺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4个蛋白质在有转移肺鳞癌组织中表达下调。蛋白质AnnexinⅡ,Cathepsin D经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在有转移的肺鳞癌组织中表达均高于无转移肺鳞癌组织,与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一致。结论本实验首次应用LCM结合DIGE技术成功建立了有转移和无转移的肺鳞癌组织间荧光差异表达双向凝胶图谱,鉴定了14个肺鳞癌转移相关蛋白质,并对其中2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了验证。这些蛋白质可能在肺鳞癌转移中起到促进或者抑制的作用,为研究肺鳞癌转移机制、筛选肺鳞癌转移相关标志物奠定基础。
二、人肺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肺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PPP1R13L基因可变剪接在多环芳烃类所致肺癌变过程中的特征分析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PPP1R13L可变剪接异构体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特征分析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研究对象的确定 |
2.2.2 Affymetrix基因芯片和UCSC数据库筛选PPP1R13L可变剪接异构体 |
2.2.3 组织样本DNA提取 |
2.2.4 DNA及RNA扩增引物信息 |
2.2.5 DNA扩增 |
2.2.6 组织总RNA提取 |
2.2.7 实时定量PCR检测 |
2.2.8 组织蛋白提取及Western blot |
2.2.9 5'-RACE-Ready cDNA末端扩增检测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基因芯片及生物信息学筛选PPP1R13L可变剪接异构体 |
3.2 肺癌、癌旁及远端(非癌)组织中PPP1R13L-L和PPP1R13L-SV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
3.3 PPP1R13L-L、PPP1R13L-SV和P53在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 |
3.4 PPP1R13L-L、PPP1R13L-SV和P53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联性的分层分析 |
3.5 PPP1R13L-L、PPP1R13L-SV和P53蛋白在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
3.6 PPP1R13L-L、PPP1R13L-SV和P53表达水平与肺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 |
3.7 PPP1R13L可变剪接异构体在肺鳞癌中的表达与P53之间的相关性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PPP1R13L可变剪接异构体在BPDE所致人正常支气管上皮永生化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特征分析 |
5 前言 |
6 材料与方法 |
6.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6.1.1 主要试剂 |
6.1.2 主要仪器 |
6.1.3 细胞来源 |
6.2 实验方法 |
6.2.1 细胞的复苏与传代培养 |
6.2.2 CCK8试验筛选BPDE对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诱导剂量 |
6.2.3 16HBE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的构建 |
6.2.4 划痕实验 |
6.2.5 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 |
6.2.6 软琼脂克隆实验 |
6.2.7 裸鼠成瘤实验 |
6.2.8 成瘤组织HE染色 |
6.2.9 成瘤组织免疫组化 |
6.2.10 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代数恶性转化细胞PPP1R13L-L,PPP1R13L-SV和P53 mRNA表达 |
6.2.11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代数恶性转化细胞PPP1R13L-L,PPP1R13L-SV和P53蛋白表达 |
6.2.12 统计学方法 |
7 结果 |
7.1 不同代数恶性转化细胞的迁移能力 |
7.2 不同代数恶性转化细胞的侵袭能力 |
7.3 恶性转化不同代数细胞的恶性增殖能力 |
7.4 恶性转化细胞皮下致瘤 |
7.5 恶性转化细胞的病理学鉴定 |
7.5.1 成瘤组织病理分析 |
7.5.2 成瘤组织免疫组化鉴定 |
7.6 恶性转化细胞P53基因型分析 |
7.7 不同代数恶性转化细胞PPP1R13L-L,PPP1R13L-SV和P53mRNA表达水平 |
7.8 不同代数恶性转化细胞PPP1R13L-L,PPP1R13L-SV和P53蛋白表达 |
8 讨论 |
第三部分 构建体外细胞转染模型分析PPP1R13L两种不同可变剪接模式在肺癌变中的作用及机制 |
9 前言 |
10 材料与方法 |
10.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10.1.1 主要试剂 |
10.1.2 主要仪器 |
10.1.3 细胞来源 |
10.2 实验方法 |
10.2.1 构建PPP1R13L-L和PPP1R13L-SV过表达质粒 |
10.2.2 设计并筛选PPP1R13L-L和PPP1R13L-SV短片断干扰RNA(siRNA) |
10.2.3 利用CRISPR-Cas9体系构建PPP1R13L-L转录本敲除细胞模型 |
10.2.4 各质粒转染细胞效果的鉴定 |
10.2.5 BPDE染毒处理转染细胞的凋亡检测 |
10.2.6 BPDE染毒处理转染细胞的免疫荧光检测 |
10.2.7 统计学方法 |
11 结果 |
11.1 PPP1R13L-L和PPP1R13L-SV在各转染细胞中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
11.2 PPP1R13L不同可变剪接模式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
11.3 siRNA干扰PPP1R13L可变剪接异构体对P53核内表达的影响 |
11.4 外源性质粒过表达PPP1R13L不同可变剪接异构体对P53核内表达的影响 |
11.5 CRISPR-Cas9体系内源性敲除PPP1R13L-L各转染细胞中PPP1R13L不同可变剪接异构体蛋白表达水平 |
11.6 CRISPR-Cas9细胞模型中PPP1R13L不同转录本表达模式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
11.7 CRISPR-Cas9细胞模型中PPP1R13L不同转录本表达模式对P53核内表达的影响 |
12 讨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基于TCGA和GEO数据库挖掘的非小细胞肺癌TTN和GET4临床病理分析及Hsacirc0000247功能学实验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TTN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及生存预后分析 |
2.1 研究背景 |
2.1.1 非小细胞肺癌基因突变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数据来源 |
2.2.2 分析方法 |
2.2.3 统计学分析及作图软件 |
2.3 结果 |
2.3.1 有效数据 |
2.3.2 TTN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征相关性 |
2.3.3 TTN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预后相关 |
2.3.4 TTN/TP53 共突变生存分析 |
2.3.5 TTN在肺鳞癌中的具体突变类型分析 |
2.3.6 肺鳞癌中TTN与 EGFR、ALK、ROS1、RET的共突变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GET4 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
3.1 研究背景 |
3.2 实验材料 |
3.2.1 临床组织样本 |
3.2.2 主要实验试剂 |
3.2.3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
3.2.4 主要溶液配制 |
3.3 实验方法 |
3.3.1 生物信息学分析 |
3.3.2 临床数据采集 |
3.3.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及半定量评分 |
3.3.4 统计学方法 |
3.4 结果 |
3.4.1 GET4 mRNA在肺腺癌中表达上调 |
3.4.2 GET4 mRNA高表达可能与肺腺癌不良预后相关 |
3.4.3 GET4 蛋白表达在肺腺癌中显着上调 |
3.4.4 GET4 蛋白表达与临床相关性 |
3.5 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HSA_CIRC_0000247 在肺腺癌细胞H322 中的表达与生物学功能实验初探 |
4.1 前言 |
4.1.1 环状RNA简介 |
4.1.2 研究背景 |
4.1.3 实验设计和技术路线 |
4.2 实验材料 |
4.2.1 主要实验试剂 |
4.2.2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
4.2.3 主要溶液配制 |
4.2.4 细胞株 |
4.3 实验方法 |
4.3.1 生物信息学筛选候选环状RNA |
4.3.2 环状RNA靶点预测 |
4.3.3 细胞培养 |
4.3.4 细胞总RNA提取 |
4.3.5 酶RNase R消化线性RNA |
4.3.6 逆转录合成c DNA |
4.3.7 引物设计 |
4.3.8 实时荧光定量PCR |
4.3.9 环状RNA结合蛋白免疫共沉淀 |
4.3.10 蛋白免疫印迹 |
4.3.11 siRNA脂质体转染 |
4.3.12 统计学分析 |
4.4 结果 |
4.4.1 数据挖掘目的环状RNA |
4.4.2 候选环状RNA特性鉴定 |
4.4.3 环状RNA靶点预测 |
4.4.4 生物学功能验证 |
4.5 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肺鳞癌相关microRNA的筛选及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基于TCGA数据的肺鳞癌相关miRNA筛选 |
1.研究内容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材料 |
2.2 研究对象的选取 |
2.3 研究方法 |
3.结果 |
3.1 TCGA数据库肺鳞癌病例基本信息 |
3.2 TCGA肺鳞癌相关关键miRNA的筛选 |
3.3 关键miRNA与肺鳞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
3.4 关键miRNA的靶基因预测 |
3.5 肺鳞癌相关mRNA功能分析 |
3.6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准确性验证 |
4.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miR-486-5p在肺鳞癌中的表达及参与分子机制的综合分析 |
1.研究内容 |
2.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研究对象的选取 |
2.3 研究方法 |
3.结果 |
3.1 目标miRNA的选取 |
3.2 GEO数据库验证 |
3.3 人群组织样本qRT-PCR验证 |
3.4 miR-486-5p靶基因预测 |
3.5 miR-486-5p功能分析 |
4.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miR-486-5p对肺鳞癌生物学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 |
1.研究内容 |
2.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miR-486-5p细胞表达水平检测 |
3.2 miR-486-5p过表达慢病毒稳定转染NCI-H520细胞株及转染效率检测 |
3.3 慢病毒miR-486-5p过表达对NCI-H520细胞增殖的影响 |
3.4 慢病毒miR-486-5p过表达对NCI-H520细胞凋亡的影响 |
3.5 慢病毒miR-486-5p过表达对NCI-H520细胞侵袭的影响 |
3.6 miR-486-5p对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调控研究 |
3.7 miR-486-5p过表达在裸鼠成瘤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4.讨论 |
本章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形成机制的初步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
1.1.1 外囊形成机制的传统观点 |
1.1.2 "外膜"结构的发现 |
1.1.3 免疫组化技术在外囊形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
1.2 功能基因组学及在疾病中的应用 |
1.2.1 抑制差减杂交技术 |
1.2.2 PCR及分子标记技术 |
1.3 蛋白质组学技术 |
1.3.1 蛋白质组学发展史 |
1.3.2 蛋白质技术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
1.3.3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形成机制中的应用前景 |
2 正常肝脏和病旁肝脏的双向电泳分析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组织材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生物信息学软件 |
2.1.4 主要仪器 |
2.1.5 蛋白质样品提取 |
2.1.6 蛋白质样品的纯化 |
2.1.7 蛋白质定量检测 |
2.1.8 蛋白质样品的定性检测 |
2.1.9 蛋白质双向电泳 |
2.1.10 凝胶染色 |
2.1.11 凝胶图像扫描及分析 |
2.1.12 差异蛋白点的选取和处理 |
2.1.13 质谱鉴定 |
2.1.14 数据库查询 |
2.2 结果和分析 |
2.2.1 蛋白质定量检测结果 |
2.2.2 蛋白质定性检测结果 |
2.2.3 蛋白质双向电泳结果 |
2.2.4 图像分析结果 |
2.2.7 质谱检测结果 |
2.2.8 数据库查询结果 |
2.3 讨论 |
2.3.1 改进方法提取蛋白质 |
2.3.2 不同裂解液提取蛋白质 |
2.3.3 蛋白质双向电泳条件的探索 |
2.3.4 部分差异蛋白质功能的初步讨论 |
2.4 小结 |
3 SSH文库数据分析 |
3.1 SSH文库的复制保存 |
3.1.1 方法 |
3.2 Blast比对结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3.2.1 EST序列提交 |
3.2.2 序列比较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文库复制 |
3.3.2 序列提交结果 |
3.3.3 序列比较分析结果 |
3.4 讨论 |
3.4.1 SSH文库的保存 |
3.4.2 序列分析 |
3.4.3 部分差异基因功能的初步讨论 |
4 RNA斑点杂交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材料 |
4.1.2 试剂 |
4.1.3 主要仪器设备 |
4.1.4 方法 |
4.2 结果和分析 |
4.2.1 质粒提取结果 |
4.2.2 质粒酶切结果 |
4.2.3 回收片段检测 |
4.2.4 盘检结果 |
4.2.5 RNA提取结果 |
4.2.6 RNA浓度监测 |
4.2.7 RNA交联结果 |
4.2.8 探针浓度检测结果 |
4.2.9 杂交结果 |
4.3 讨论 |
4.3.1 高纯度质粒提取、酶切回收 |
4.3.2 RNA的提取和检测、固定 |
4.3.3 探针的制备和检测 |
4.3.4 杂交结果分析 |
5 结论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5)肺腺癌的放射生物学特性及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技术线路图 |
第一章 人肺腺癌细胞的放射生物学特性 |
1.1 材料和方法 |
1.2 实验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章 人肺腺癌细胞蛋白质2-DE图谱的建立与差异分析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人肺腺癌细胞蛋白质差异表达水平验证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实验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蛋白质组学综述 |
综述二 肿瘤的多药耐药机制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6)肺鳞癌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肺鳞癌蛋白质组学及其相关技术 |
2 肺鳞癌发病机制与早期诊断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2.1 活体组织肺鳞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2.2 体外培养肺鳞癌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2.3 血清肺鳞癌蛋白质组学研究 |
3 肺鳞癌预后判断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4 肺鳞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发展前景 |
(7)人肺腺癌转移相关分子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写词简表 |
第一章 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人肺腺癌转移相关分子 |
1.1 前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 |
小结 |
第二章 差异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
2.1 前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8)人Ⅰ期肺腺癌及癌旁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标本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组织总蛋白的制备 |
1.5 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 |
1.6 双向电泳图谱分析 |
1.7 胶内酶解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P-MS) 分析 |
1.8 数据库检索 |
2 结果 |
3 讨论 |
(9)早期肺鳞癌相关蛋白的筛选及其表达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早期肺鳞癌相关蛋白 |
前言 |
技术路线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肺癌相关蛋白(ANX I、HSP27和Ran)的表达验证 |
前言 |
技术路线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基于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肺癌标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下一步的工作 |
英文缩写词索引 |
图表索引 |
博士研究生期间主要成绩 |
致谢 |
(10)应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肺鳞癌转移相关蛋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写词简表 |
前言 |
技术路线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结果 |
1 肺鳞癌细胞LCM纯化 |
2 蛋白浓度测定 |
3 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蛋白表达图谱 |
4 差异蛋白质的质谱分析 |
5 部分差异蛋白质蛋白质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
讨论 |
1 LCM在肿瘤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优势 |
2 DIGE方法筛选肺鳞癌转移相关蛋白质 |
3 部分差异蛋白质在肺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人肺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PPP1R13L基因可变剪接在多环芳烃类所致肺癌变过程中的特征分析及机制研究[D]. 于涛.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1)
- [2]基于TCGA和GEO数据库挖掘的非小细胞肺癌TTN和GET4临床病理分析及Hsacirc0000247功能学实验初探[D]. 成星宇.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3]肺鳞癌相关microRNA的筛选及功能研究[D]. 杨圣. 东南大学, 2018(01)
- [4]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形成机制的初步探索[D]. 王蕾. 石河子大学, 2010(03)
- [5]肺腺癌的放射生物学特性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 魏瑞. 中南大学, 2010(11)
- [6]肺鳞癌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J]. 曾剑,金龙玉,刘建新. 当代医学, 2010(12)
- [7]人肺腺癌转移相关分子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D]. 刘迎福. 中南大学, 2009(02)
- [8]人Ⅰ期肺腺癌及癌旁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分析[J]. 刘桂芝,吴逸明. 肿瘤防治研究, 2008(08)
- [9]早期肺鳞癌相关蛋白的筛选及其表达验证[D]. 燕贞. 郑州大学, 2008(11)
- [10]应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肺鳞癌转移相关蛋白[D]. 姚慧欣. 中南大学,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