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机制的构成与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制论文,作用论文,财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财务机制的存在依据与构成
财务机制是一种经济机制,经济机制是指一种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特定部分所构成的经济活动体系,它具有对再生产运行的某一方面的调节与控制功能。财务是一种经济活动体系,由本金(经济组织为资本)投入与本金收益两个基本部分构成,并紧密联系、相互制约,主要表现在:(1)有本金投入才会有本金收益,投入是前提, 收益是结果;(2)一般情况下,多投入才能多收益, 无论取得规模效益还是集约经营效益都需要追加投资;(3)本金投入结构制约收益结构。 本金投入在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外部的金融市场投资两方面的比例,制约着企业收益中营业利润与对外投资收益的比例。财务同时也具有对社会再生产运行的调控功能,本金投入与收益活动对企业人、财、物的配置和供、产、销的运行具有强烈的调控作用。本金投入对再生产运行的调控,主要表现在:(1)本金占用与本金耗费的规模扩大, 相应带来生产流通规模扩大。(2)本金投入的方向与各方面的比例, 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与技术结构发挥调控作用。(3 )本金耗费水平即成本费用水平,对经济效益调控的力度很大,在其他条件为一定时,成本费用下降,则企业利润增加;反之,则相反。本金收益对再生产运行的调控,主要表现在:(1)收益水平调控着企业经济发展速度, 只有本金投入所带来的收益水平提高,才能使企业内部积累水平提高,反过来为增加投入提供前提。(2)收益分配结构调控着再生产的结构, 收益分配中补偿基金、积累基金、消费基金的比例调控着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比例,如果补偿基金不足,不仅影响简单再生产,而且便扩大再生产失去基础。(3 )收益分配关系调控着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收益分配中税金的交纳、公积金的提取、投资者对利润的分配等方面直接关系着国家社会行政管理者、企业、职工和投资者之间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上述分析可见,财务是一种经济活动体系,具有对再生产运行的调控功能,具备了作为经济机制的基本条件,因而是一种经济机制,即财务机制。财务机制实质是由本金的投入与本金的收益活动等相互联结的部分所构成的财务活动体系,是社会再生产运行的自动调控系统之一,是经济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机制的构成包括以下三大部分:
1.财务主体机制。本金投入活动是财务的主体机制。按照马克思关于所用资本和所耗资本是两个不同量的理论,本金的投入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本金的占用;二是本金的耗费(即成本)。财务主体机制也包括两个构成部分:①本金占用调控体系,内容可分为本金筹集调控、本金运用结构调控和本金周转速度调控等;②成本调控体系,内容可分为成本形成调控、成本补偿调控和平均成本调控等。财务主体机制是财务机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先有本金的占用与耗费,才可能存在本金运动的动力与制衡的必要性。
2.财务动力机制。本金的收益活动是财务的动力机制。收益活动是指财务收入的取得及其分配过程,包括销售收入与其他财务收入的取得和利润的实现与分配两个主要方面。因此,财务动力机制也包括两个构成部分:①财务收入调控体系,主要包括财务收入形成调控、财务收入初分配调控等。财务收入初分配调控是将已实现的商品价值分为C、V、M三个部分。②利润调控体系,主要包括利润实现调控、 利润分配调控和平均利润调控等。平均利润调控是指平均利润率对企业投资方向和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的强有力导向作用。
财务动力机制是财务机制运行的目的,本金的投入只有在取得预期的收益后,这种投入才是有意义的,才需要继续投入,使财务活动不间断地进行。如果本金投入不能取得收益,甚至出现严重亏损,原投入的本金遭受损失则财务主体就失去了继续投入的积极性,财务活动就会中断。可见,财务动力机制也是财务机制的重要构成内容。
3.财务制衡机制。财务机制的运行要能顺畅进行,除了具备主体机制与动力机制外,还需要建立制约本金投入与收益活动的内部调节装置,这就是财务制衡机制。总结国内外财务管理的经验,财务制衡机制主要由两个调控体系构成:①财务收支调控体系包括财务收支综合平衡调控和财务收支进度调控等,是对财务收支规模与收支结构的调控,使本金投入总量与财务收入总量能平衡与协调。②本金利润率调控体系包括销售利润率调控和本金周转率调控等,是对本金投入与收益相统一的调控,本金利润率高低主要取决于销售利润率的提高和本金周转速度的加快。
财务制衡机制是财务机制运行的内在稳定器,它使本金投入与收益活动在总量上协调平衡,进度上相互适应,变化上成正相关,是财务机制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
整个财务机制是由财务主体机制、动力机制和制衡机制所构成的有机体,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对再生产运行发挥着强有力的调控作用。
二、财务机制的特点
国民经济中的经济机制是多元的,主要有财政机制、金融机制和财务机制等。上述经济机制有其共性的一面,如都以社会再生产活动为调控对象,都以经济活动的顺畅运行为调控目标,都以价值范畴为调控手段;但又有其个性的一面,它们调控的具体对象、领域、目标又有所区别。财务机制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物质生产流通活动为调控对象。财务机制作为本金投入与收益活动体系,直接对物质生产流通活动进行调控:通过本金投入的方向、规模和结构,调控物质生产流通活动的方向、规模和经济结构;通过本金收益取得与分配的规模和结构,调控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类型。财政机制是与社会分配活动直接相联系,通过再分配反作用于物质生产流通活动;金融机制是与货币交换活动直接相联系,通过货币交换作用于物质生产流通活动。
2.贯穿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两个领域。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作为公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与这种经济制度相联系,我国的财务体系包括国家财务(国有经济财务中以国家为主体的财务)与企业财务(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财务),前者为宏观财务,后者为微观财务。而财政机制与金融机制都是处于宏观经济领域,它们对微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是间接的,不如财务机制直接。
3.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本金的增值性特征决定着财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财务机制运行是为实现财务目标服务的,也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而财政机制则是“运用预算和税收手段,着重调节经济结构和社会分配”(注:见《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单行本,1993年版第15页。)。金融机制则是“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调节货币供应总量,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注:见《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单行本,1993年版第15页。)。
三、财务机制的作用
财务机制是调控社会再生产运行的重要杠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迅速发展有重要保证作用。国家财务机制和企业财务机制由于调控具体对象有一定区别,其作用也有所不同:
1.国家财务机制在国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国家财务机制是通过国有资本投入收益活动对国有经济发挥调控功能的价值体系,调控着国有经济发展速度、结构与效益:
首先,国家财务机制调控着国有经济发展的速度。国家财务部门以其自有资本与借入资本向企业进行投资(独资、控股、参股等),形成经营性国有资产,这是国有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随着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建立与完善,国家财务投资在国有经济发展的总体投资中比重将逐年上升,而财政投资所占比重将逐年下降(注:财政预算内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1981年的28.1%下降到1995年的3.1%,见课题组:《我国中长期财政支出政策研究》,《管理世界》1997年3期。)。因此, 国家财务投资的规模大小,将直接制约着国有经济发展的速度。国有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要按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宏观调控目标来确定,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国家财务投资规模必须适当,要防止盲目投资。
其次,国家财务机制调控着国有资本配置结构。国有资本在各地区与各产业间的分布,形成国有资本的配置结构,国家财务机制从存量与增量上对国有资本配置结构进行调控,从而促进国有经济与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从存量上看,国家财务部门通过国有资本重组,实现国有资本在地区与行业之间的转移,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从增量上看,国家财务投资配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在地区与行业上进行倾斜,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最后,国家财务机制促使国有经济效益的提高。国有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要依靠拥有国有资本的企业的经营者对企业的有效经营,而且要依靠所有者代表——国有资本营运部门(国家财务部门)——对国有资本的有效营运。国家财务部门通过建立与健全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指标的考核,使经营者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全面提高国有资本营运效益。
2.企业财务机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企业财务机制是通过企业资本投入收益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挥调控功能的价值系统,是保证微观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宏观调控目标的传导装置。
首先,企业财务调控是保证企业再生产顺畅运行的重要工具。企业再生产的顺畅运行,要求企业资本供应与需求的总量平衡。在一定时期内,资本供应量是有限的而需求量是无限的,这一矛盾的解决需要通过财务机制合理控制生产流通规模,抑制企业经济的盲目发展来解决。企业再生产的顺畅运行,还要求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力等各生产要素之间,以及供应、生产、销售各环节之间保持合理结构,并随市场条件的变化合理调整结构。上述经济结构的形成与调整将通过资本的合理配置来实现,这就需要财务机制来调控。
其次,企业财务调控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任务。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表现为企业以最低的劳动占用与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生产经营成果。在财务上则表现为资本占用少、成本低、利润高。这就要求运用财务机制控制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占用量与比例,实行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质量成本的目标控制,加强财务收入的目标管理,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最后,企业财务调控是将国家宏观调控目标落实到企业微观经济活动的传导装置。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目标,是通过制定与执行财政、金融、国家财务等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制度措施去实现的。上述各种宏观调控手段要最终落到对企业经济活动发生影响作用,则必须通过企业财务机制的运行才有可能。因为它们都属于价值调控手段,必须通过对企业资本的筹集规模、投资方向、成本水平与利润水平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去调节企业经济利益,从而引导企业对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作出积极反映,采取响应行动,作出正确决策。可见,宏观调控目标对企业经济利益的影响是通过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来完成的,离开企业财务机制,国家宏观调控杠杆就失去了支点,而变得无能为力。
上述可见,财务机制是一架巧妙的机器,对国有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畅进行起着自动调节的作用,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起着保证的作用。在建立和完善国民经济调控体系中,必须建立和完善财务调控体系。我国学术界和实业界对金融机制等很重视,对财务机制的重视则很不够,希望今后理论经济学者能与财务经济学者相互合作,共同把财务机制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标签:企业财务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国有经济论文; 资本有机构成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社会再生产论文; 投入资本论文; 规模收益论文; 经济学论文; 调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