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 255100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学习语文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我们教师应深刻认识“自主、合作、探究”在学习语文中的意义和作用,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
关键词:自主求知 互助合作 质疑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的那种传道、授业、解惑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学生了,教师要把开放的课堂还给学生,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学习语文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我们教师应深刻认识“自主、合作、探究”在学习语文中的意义和作用,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新的课程理念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自主求知
1.保证自主学习的时间。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在课堂上要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读书质疑、讨论答问、演讲、互评等,注意不让少数的尖子生垄断课堂,尽量让那些所谓的差生参与回答,耐心点拨,循循善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省时高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学生似懂非懂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着讲;学生确实不懂的,教师就应适时、适当点拨,要精讲,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朗读,以读导悟,悟其义、悟其情、悟其理,使学生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2.培养自学能力。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借助自己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可见,自主学习最关键的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种综合能力,包括对信息反应敏捷的能力;掌握听、说、读、写基本方法的能力;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运用的能力以及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心理能力等。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个逐渐的过程,应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3.教给自主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任何教学方式,都要有一个习惯的过程,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地做到主动地学习。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上新课之前,要求学生把课文读熟,借助拼音、字典并结合上下文学会生字、新词,中高年级还应根据预习提示的要求和课后问题读懂课文,把教材中容易解决的问题先解决掉,疑难问题做上记号。对于学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在大脑中长久地保持。课上完后,要让学生把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回忆一遍,并要学生每天临睡之前把当天所学的知识复习一遍,把所学的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二、互动合作
1.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动”而不乱,“动”中有序,学生要在这种互动状态下的合作学习逐渐学会以下几点:(1)学会倾听。能专心听取别人的观点,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并做出判断评价。(2)学会质疑。存在疑问时,能有礼貌地请对方作进一步讲解。(3)学会表述。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善于表述自己的看法。(4)学会交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
2.科学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小组学习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特别是在小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成员之间交流、竞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三、质疑探究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景,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思考,才能有学习的动机,才能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愿望。看似乎平淡的语文教材往往蕴涵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主动、大胆地围绕课文题目、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段、课文插图、课文标点、课文空白、课文结尾等内容提出疑问。
2.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对观察到的事物常常会提出许多问题,这是他们探索真理的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愉悦、和谐的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增强质疑求异的信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另外,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做有的放矢的处理,对天真幼稚的发问,教师要耐心地给以解释,不可挫伤学生的好奇心;对与众不同的、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发学生各抒己见。由于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探究的结果就不同,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以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对问题积极探索的精神。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愿望,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每位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使之成为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论文作者:郑红蕊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主论文; 课文论文; 能力论文; 知识论文; 课堂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