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是开心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下面这幅画出自某幼儿园大班的一位孩子的手。也许您很惊讶那被过份夸大的嘴巴!孩子为什么这样画他的妈妈?您能读出孩子的心思吗?
请阅读下面这则案例,想一想:如果您是王女士,您的反应会是什么?如果您是那位孩子的家长,您的反应又会是什么?为什么?
王女士在把孩子送进活动室后,正准备离开,忽然注意到有个孩子独自站在“观察角”边哭。她走过去柔声问:“小朋友,你怎么哭啦?能告诉阿姨吗?”谁知那个孩子将手一甩,冲她嚷了一句:“少来这一套!”王女士哭笑不得,尴尬地走开了。
·为什么孩子会把妈妈的嘴巴画得那么大?“我妈妈整天就爱说话,说话,说个不停。吵死了!”——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心中对妈妈唠叨的不满。
·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会甩出一句让成年人都措手不及的话:“少来这一套”?幼儿园老师告诉我:“每次这孩子向他爸爸提什么要求时,他爸爸就会不耐烦地说:“少来这一套。”——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家长的言语活动对孩子有极大的影响,并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
亲爱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您是否也在不经意间对孩子说过类似的话?请您对照下列问题,结合日常生活中您与孩子交往的真实情况,在您曾说过的话后面根据提示划“√”。
没有 偶尔 经常
1.你都已经5岁了,还这么爱哭。 () () ()
2.为什么老问这个问那个?真烦人!
() () ()
3.不对,玩具应该这样玩。
() () ()
4.你刚才说什么?
() () ()
5.宝贝,你这样打妈妈不乖哟!
() () ()
6.如果你哭,爸爸就不爱你了。
() () ()
7.妈妈的病都是你气出来的。
() () ()
8.等你爸爸回来,要他好好管管你!
() () ()
9.男孩子终归是男孩子!
() () ()
10.我已经说过一千次了!
() () ()
11.你把我都搞糊涂了。
() () ()
12.宝贝,你喜欢玩别的东西吗?
() () ()
13.现在是该大便的时候了,快去大便! () () ()
14.你就不能听我的话吗?
() () ()
15.你怎么老是说谎?
() () ()
16.你还要买玩具?你的玩具把房间都塞满了。 () () ()
17.都是你奶奶宠坏了你!
() () ()
18.我替你检查一下,看是否忘记了什么东西。
() () ()
19.你要是不听我的话,我就把你丢在这里! () () ()
20.你给我好好听着! () () ()
21.天啊,你可真聪明!
() () ()
22.妈妈好,爸爸坏。 () () ()
23.来,你就为妈妈吃一口饭! () () ()
24.你再玩弄生殖器,我就把它割掉!
() () ()
25.你这么不听话,不是妈妈的孩子。
() () ()
26.没见过像你这么笨的人!
() () ()
以上这些话都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无论家长是出于无心,还是关心。对于上面的话,如果您在“经常”后面打的“√”越多,表明您对自己的话需要重视的程度也越高。
话是开“心”锁。也许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并未充分意识到自己有意无意间说出的某些话对孩子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人在成长阶段,如果家长经常批评孩子,这些话会深入孩子的内心,并对他的心理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坚信自己正是父母指责的那一类人。
会伤害孩子的话
第1句:“你都已经5岁了,还这么爱哭。”
是否爱哭与年龄大小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尤其是对于尚不能用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低幼儿童来说,哭其实是他们借以表现自己,引起他人关注的一种重要手段,通常也是最方便、最有效的手段。家长在孩子哭的时候,首先应关注的是他哭的原因,而不是哭这个行为本身;其次应注意的是,若孩子已养成了用哭来表达自己的习惯,那么家长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只在孩子哭的时候才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单是指责孩子而不去关心他真正的需求,特别容易伤害到孩子。
第2句:“为什么老问这个问那个?真烦人!”
幼年时期正是人的好奇心最旺盛的时候,周围的一切,包括他自身都让孩子感到惊讶。许多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是司空见惯的事物在他们眼里却是美妙的奇迹,这与孩子本身知识和经验的不足有关。而好问正是孩子主动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家长切勿打击孩子。
第14句:“你就不能听我的话吗?”
第25句:“你这么不听话,不是妈妈的孩子。”
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分析、解释着世界。他有自己独立的理解与判断,而且也需要家长支持、鼓励、帮助。家长不要试图用自己的看法取代孩子的感知,更不要吓唬他。
第15句:“你怎么老是说谎?”
这恐怕是孩子最经常遭遇的委屈,但却有口难辩,为什么?因为他们自己尚不能分清想像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如看见别人穿了一件日本买的毛衣,他就会告诉大家自己的毛衣是美国买的,尽管这毛衣是您亲手为他织的。
以上这几句话共同之特点是反映出家长不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想当然地进行指责。这除了引起孩子失望和难受外,还会有什么效果呢?
会使孩子反感的话
第6句:“如果你哭,爸爸就不爱你了。”
爱对孩子而言,是有着十分丰富的含义的,意味着安全、信任与关心,它是与具体的惩罚无关的。在孩子眼里,自己哭是为了表达某种具体的需要和特定的情绪,为什么爸爸要那么扫兴地将它与“爱”联系在一起?!
第8句:“等你爸爸回来,要他好好管你!”
第22句:“妈妈好,爸爸坏。”
“等爸爸回来?太好了!反正现在没事了!”“说不定爸爸还喜欢我这样呢!”孩子是有他们自己的逻辑的。而从教育的角度看,家长要注意确立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教育威信。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妈妈都应是同等重要的。
第16句:“你还要买玩具?你的玩具把房间都塞满了。”
对于孩子而言,“玩具是成长的天使”。玩具的意义在“玩”——好玩、可玩、让孩子喜欢玩,而不在数量上。更何况您的孩子天天在成长,要求不同的玩具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会使孩子任性的话
第5句:“宝贝,你这样打妈妈不乖哟!”
这种口气谁都不会认真地对待它,更何况孩子,他会以为你喜欢他乱打人的行为呢!所以要责备孩子不适当的行为,态度上就一定要认真,以引起孩子重视。
第9句:“男孩子终归是男孩子!”
许多家长喜欢这么说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会理所当然为自己开脱。
第17句:“都是你奶奶宠坏了你!”
第23句:“来,你就为妈妈吃一口饭!”
这两句话实际上都在把该让孩子负的责任推到了别人身上,对培养孩子的自觉性以及责任心都是极不利的。
会妨碍与孩子沟通的话
第4句:“你刚才说什么?”
当孩子与您说话的时候,也许您正忙于别的事情。然而您的心不在焉会使孩子觉得自己的话不被重视。因此,会越来越少地与您交流。沟通是从心开始的,即始是与孩子。
第10句:“我已经说过一千次了!”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马克思)语言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说了多少遍,而在于增进沟通与理解。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自己的话(哪怕说了一万次)对孩子没有效果?
第11句:“你把我都搞糊涂了。”
理解孩子的话特别需要耐性,尤其是当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受到身心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限制的时候。要给孩子时间和鼓励,让他从容、自信、清晰地表达自己。
第20句:“你给我好好听着!”
这种口气实在太霸道!它会吓着孩子,使他不敢与您平等地对话与交流。
会妨碍孩子自立的话
第3句:“不对,玩具应该这样玩!”
成人往往认为玩具有固定的玩法,实际上在孩子手里,玩具只是他梦想世界的一个道具,他以丰富的想像赋予玩具以无穷的魅力。所以,家长千万不要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以免限制孩子独立的思考。
第12句:“宝贝,你喜欢玩别的东西吗?”
许多家长会出于好心给孩子“推荐”好东西。很多时候这未必是好事,这也许会养成孩子“坐享其成”的习惯,不懂得自己去发现、自己去选择、自己去思考。
第13句:“现在是该大便的时候了,快去大便吧!”
除非因为疾病或年纪太小,如1岁以前,否则孩子已能够形成属于他自己的生活规律。家长即使出于关心,也没必要操心太多,否则过多的爱会成为孩子发展的限制。
第18句:“我替你检查一下,看是否忘记了什么东西。”
与其这样说,不如提醒孩子:“我们一起检查一下,……”家长首先要充分相信孩子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在自我成长的个体;同时孩子主动性的发挥是需要家长的支持、帮助与引导的。
会影响孩子未来的话
第19句:“你要是不听我的话,我就把你丢在这里!”
曾说过这句话的家长也许会因为这句话的有效性而重复使用它,却没意料到它的危害性。它不仅可能养成孩子唯唯诺诺、顺从、不敢表达自己意见的习惯,并且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随时担心被家长“甩”。这种恐惧极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
第21句:“天啊,你可真聪明!”
孩子的成长需要鼓励,但这种鼓励是要发自内心的、符合实际的。尤其对孩子的发展而言,最好是就事论事地表扬,使他明白到底做对了什么。
第24句:“你再玩弄生殖器,我就把它割掉!”
对孩子来说,人的身体也是个奇迹,他会自然而然地进行自我探索。家长没必要对此过于紧张,以成人的道德观念来对孩子的正常行为进行评判,更不应恐吓他,以免孩子形成不好的性观念,进而对一生带来不好的影响。
第26句:“没见过象你这么笨的人!”
孩子是以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的,如果家长经常指责孩子“笨”、“蠢”,会使孩子认为自己的确如此,长大了也会坚信自己正是家长指责的这一类型人,从而自卑,自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