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栖霞市蛇窝泊中心小学 265313
一、理论与现实基础
小班化教学,就是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随着城镇化的推进,部分生活条件较好的农户进城定居,同时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大多数农民进城务工,子女也随他们进城就读。在农村学生数逐年减少的情况下,经过教育部门的布局调整,每个乡镇大多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小学,办学条件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小班化教学也就提上了日程。
二、小班化教学的原则
1.教育均等性原则: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即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关怀、教育必须平等,特别要关注问题儿童,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优质的教育。要增加师生、生生间交往的空间密度和时间宽度,使每个学生均衡地、充分地得到教师的关怀辅导,使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发挥潜能。2.教育主体性原则: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增加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三、小班化教学的相关优势
1.小班化教育是实现因材施教最有效的方式。由于班额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轻,能有大量时间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作个别指导。在空间上,实行小班教学后,教师空间增大,能增加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频率,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有助于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在形式上,小班教学可以采取各种教学形式,照顾到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灵活掌握教学要求和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小班化教育能更好地实施探究性学习。小班化教育环境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开放程度,较大的学习时空有利于组织各种学习形式,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小班教师有足够的精力进行优化管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为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3.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班级规模的大小还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和用脑卫生。据卫生部门测试,小班教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低于普通班,更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小班化教育也更有利于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4.小班化教育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班化教育的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真正强调了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它确立了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人数的减少让教师在充足的时空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个性特征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四、小班化课堂模式现状
1.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是指充分利用小班特有的时空优势,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和优化,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种能唤醒或启迪思考的情境。这一情境使学生的多方面思考与想象更加明晰,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提出以前没有想到的观点等等,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而得到了锻炼,创造性思维也会得到萌发。
2.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班教学中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媒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分层教学模式。所谓“分层教学模式”,即在班级集体教学中,依照教学大纲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不同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基础不同的学生学习时人人有兴趣、人人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模式。
五、几点思考
1.农村小班化教学中要进一步强调探究性学习。在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上,由于教学空间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观念更新了,教法改变了,上课形式灵活多样,教师更注重个别辅导,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发展,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2.农村小班化教学中要进一步强调自主学习。新课程重体验、重实践,让学生亲自体验,促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进而学会创造。而在小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种种教学行为更轻便地使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使学生将学习转化为一种心理需求,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这样的认知过程也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清楚、更牢固。
3.农村小班化教学中要进一步强调合作学习。在农村,经过小班化的教育,特别是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谁也不是主宰,谁也不比谁高明。小班人数少,教师可以利用师生的近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时间一久,学生就觉得自己处于安全的氛围中而无须做作,而且能够自发地尝试自我实现。
论文作者:宋辉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学生论文; 小班化论文; 教师论文; 小班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互动论文; 师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