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地理高考改革与当前地理高考命题的特点_高考论文

试论我国地理高考改革及目前地理高考命题的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论文,命题论文,试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629(2006)04-0094-04

一、我国地理高考改革的背景分析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科学修养、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基础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宏伟工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注重综合化教学,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综合化。

中学地理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情教育中占重要地位,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学地理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学地理教育的改革包含诸多内容,但改革的核心是地理课程改革,它是地理教育改革中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21世纪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细致地去研究地理课程改革,深入到地理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去,深入到地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认真理解地理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本质,不断地去探索和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成为新时期的合格的地理教育工作者。

中学地理教育的改革必然推动我国高考地理考试的改革。地理教育离不开地理教育测量。地理教育测量是对测评对象的特征、属性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定量描述。目前,高考是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一种重量测量手段。高考,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竞争考试、选拔考试,或称之为成就考试、淘汰考试,而不是判定及格与否的水平考试。在学校教育测量的各种措施中,尤其以高校招生考试最为重要,是全社会上上下下最为关注的问题。高考对地理教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它不仅影响到教师怎样教,而且影响到学生怎样去学。因此高考对地理教育尤其是中学地理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的改革也应不断深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必然推动高考命题的改变。近年来,高考在科目设置、内容、形式、录取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高考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核心,考题从以前的更多地关注知识立意逐步过渡到更注重能力立意,转变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在考查学生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由比较多地关注考知识点转向更多地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国的地理高考开始于建国初期,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地理高考随着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地理学科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对高考地理考试的改革影响更为重要。随着中学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理念的变化,地理高考在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命题方式上都做出了不断的调整。建国后,我国地理高考几经曲折,变化很大,大致经过如下几个时期:

建国初期至1959年,随着新中国政权的不断巩固,国家开始了有计划的国民经济建设,基础教育得到不断发展,普通高等学校也实行了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其中地理学科为必考科目之一。1954年高考开始分文、理两大类,地理科被归入文科类,与政治常识、语文、历史、外语等共同作为政治、财经、体育、艺术科等专业考生的考试科目,地理试卷满分为100分。1955年又将考试科目分理工、农医、文史政治财经三大类,其中地理科与语文、历史、政治一同被作为文史政治财经类的考试科目。

1959年至1965年,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受当时“教育革命”的影响,地理教学内容和课程时数大量减少,地理科未被列为高考科目。1966年至197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地理高考随全国高考的取消而被取消。

1977年8月,邓小平同志提出恢复高考制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重新实施。1978年开始恢复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考试科目分为理工农医和文科两大类,地理科被纳入文科类考试科目中,单独命题、满分为100分。在此后的十几年中,我国的地理高考命题逐渐向着标准化考试的目标迈进,地理高考的发展日渐完备,中学地理教育也得到了长足发展。1991年出版了地理科《考试说明》,使考试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1990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变化,我国高考开始进行重大改革,逐步建立与推行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实行“3+2”高考科目设置改革,为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高考在考试科目设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控制评分误差上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到1995年,全国各地高考科目全部实行了“3+2”方案,即在高考科目中,文科取消了地理,理科取消了生物和政治。高考取消地理科目的考试,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地理教育工作者、学者的广泛关注,当然也对我国中学甚至大学的地理教育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教育部于1999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教学[1999]3号文件,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高考改革。1999年,广东省首先开始试行“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地理科作为“x”中的一项被列入高考科目范围,标志地理科目又重新出现在高考科目的队列中。随着“3+x”高考改革方案在全国陆续推广和实施,至2002年全国绝大部分省区已把地理学科列入高考考试科目范围,这无疑对中学地理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目前我国地理高考命题的特点

我国高考地理考试的改革,必然对高考地理命题的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对建国后我国历年的地理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即以1950、1959、1980、1990、2000年(大致每隔10年提取1份试卷,1960~1976年没有进行地理高考,因此,1960、1970年地理试卷缺失)和2003年高考地理试卷作为重点分析对象,从各年高考地理试卷的试题容量、试题题型结构、试题知识结构和试题智能结构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从中可以看出,和以往的地理高考相比,目前我国高考地理的命题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1.科学化

高考地理命题的科学化体现在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更加具有科学性,符合科学规律,更加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不断完善,高考试题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试卷不仅内含丰富、结构合理,而且具有更加合理的信度和效度,更适合于为各级各类高校选拔人才。教育部考试中心还专门成立了全国高考地理科命题委员会,有一大批专门从事高考地理试题命题工作的研究人员,以保证高考地理命题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2.综合化

综合化是近年来高考地理命题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不仅表现为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且还表现为地理学科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渗透与融合。尤其是近年来随着“3+x”高考改革方案在全国陆续实施和推广,许多省份实行了文综考试、理综考试,有的省份则进行大综合考试,高考试题考题内容不仅包括学科内的综合,而且还包括跨学科之间的综合,大综合试卷包括了数、理、化、政、史、地六科之间的综合。地理高考命题进一步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综合题型的分数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例如:2003年文综试卷选择(1)~(4)题,就很好地体现出了地理学科内的综合性。现简要分析如下:

读图1,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1)~(4)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 22时B 14时C 20时D 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 16小时B 14小时

C 10小时D 12小时

(3)该船即将进入

A 巴拿马运河B 麦哲伦海峡

C 德雷克海峡D 直布罗陀海峡

(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 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C 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D 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

本题包括的知识点有:漠河镇的地理纬度、中国江淮地区的气候、世界海陆分布、世界气候分布及特点、世界海峡分布、世界运河分布、世界河流分布、经纬网知识、地方时计算、北京时间、昼夜长短的变化、日出日落时刻的推算、美国农业生产等。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多达13个之多,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既有高中地理知识,又有初中地理知识,要想回答好本题,必须要有综合的高中、初中地理知识,而且还要有综合的地理思维能力,尤其是第4小题,虽然只是一个小选择题,但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知识跨度也非常大,没有综合扎实的地理知识作基础,很难做出准确的回答。

3.智能化

注重能力考查是近几年来地理高考命题的最大特点,地理高考从单纯以地理知识立意,转变到以地理能力立意,突出了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核,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高考不仅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还加强了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和用图、读图、析图能力的考查。例如:2000年广东单科地理试卷第36题就是典型能力立意的题型。

图2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并回答:(8分)

(1)NA的经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NB的经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时北京为3月______日_______时。

本题只靠掌握书本上的简单知识不可能做出回答,试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时间计算能力。要求学生理解圆形地球上日期、时间变化推移的规律,并据此进行推导和计算。

近年来,能力题型在地理高考试题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如2003年的地理单科试卷能力题型所占的比重达到了将近89.3%。2003年的文综试卷,试题基本上都是以具体材料作为切入点,对考生的阅读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地理学科的试题中纯记忆的知识考查较少,绝大多数题目要求考生“三思而后行”,给考生留有较大的思维时空,地理试题涉及图表应用的题型分值达到80分,占全部地理分数的90.91%,考生必须能熟练使用、判读、绘制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图表,必须具备良好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

4.多元化

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即“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的实施与推广,我国地理高考打破了过去多年考试内容与方式大一统的格局,地理高考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近几年的地理高考,各省份差别很大,可以称得上是百花齐放。有些省份采取大综合的考试方式,有些省份则采取小综合考试的方式;有的省份执行的是新教材试卷,有的省份则仍按旧教材出题。除了地理学科参加综合高考外,还有单科地理高考,不同省份还采取了不同类型的单科地理考试命题。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在总结上海、北京两市自行组织高考命题经验的基础上,作为高考改革的一部分,教育部不断扩大分省组织高考命题的范围。2004年单独组织高考命题的省市有11个,2005年达到14个。随着分省组织高考命题范围的扩大,地理高考命题必将进一步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2005年普通高考形式多样,大多数地区采用3+文综(理综)的模式,有的地区采用3+大综合+1的模式,还有的地区直接采用3+大综合试卷进行考查。

标签:;  ;  ;  ;  ;  ;  ;  

论我国地理高考改革与当前地理高考命题的特点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