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研究_可持续发展论文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域经济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综合评价论文,模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世界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过度追求物质目标,以及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锐减,对人类的生存以及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人们在反思现实的基础上,敲响了环境危机的警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崭新的观点,即人们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要保持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资源有效利用之间的平衡,以保证持久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连续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环境问题。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现实地成为我们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差异较大,且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或落后但有着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的中西部地区,追求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其热切的愿望,这样,由于技术、资金等的困扰,就不可避免地走上拼资源、粗放型开发以及高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之路。

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问题本身是一对矛盾,彼此相互制约。如此一来,摆在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面前的问题是首先弄清楚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如何处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乃至国际社会对国家以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没有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式,也不存在一个客观评价的标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往往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金、技术实力不同以及政府管理者的认识不同,采取的发展模式也不同。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往往是采取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目标,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结果造成严重的环境后果,最终也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增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充分考虑经济增长与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将可持续经济发展概念数量化,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评价标准和管理手段。同时,也提供了不同地区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以避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或片面地强调环境因素,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和协调。

1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概括为:在现有自然资源(包括环境)约束条件下,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有效增长。其中经济增长是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基础上的专业化集约型经济增长;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要小于其再生速度,不可再生资源利用应约束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之下;废物的产生应小于或等于环境的吸纳能力。根据这一定义,我们的评价指标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第一,集约型经济增长指标。包括:GNP增长速度、 产业结构贡献系数和区域支柱产业专业化程度三个指标。其次,资源消耗和利用程度指标。包括:土地、水资源、林木资源和主要矿产资源消耗和利用状况指标。第三,环境污染程度指标。包括:区域内河流和水域的污染状况、区域内大气的污染状况以及区域内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状况指标。

1.1 集约型经济增长指标

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经济增长,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也就谈不上什么可持续发展。我们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必须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们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为代价,也就是,经济增长必须是有效率的可持续净增长。要实现这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增长方式必然是集约型经济增长。其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表现应该是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和高级化;不断提高区域支柱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经济水平。为此,我们利用三个指标来表示区域集约型经济增长。

1.1.1 区域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速度及人均(GNP )的增长速度

P[,t]-P[,t]-1

区域GNP增长速度r=──────────×100%

P[,t]

区域人均GNP的增长速度

其中:P[,t]——不变价国民生产总值。

t——时间(年)。

——区域不变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1.2 产业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贡献指标

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压力的主要是工业。因此,我们研究产业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贡献主要考虑工业行业的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旨在分析工业经济成长过程中是如何来减少资源投入,进而减少向环境的排污,从而得出可持续发展对产业结构的某种依赖程度。我们用矢量夹角来定义产业结构的转变系数,即:

其中:θ——结构转变系数(用度来度量)。

S[,i](t)——i行业t年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份额。

t——时间(年)。

θ值是S[,i](t)和S[,i](t-1)两个矢量之间的夹角。 从理论上讲,θ值最大为90度。

通过计算得到θ后,工业经济增长率与θ比值就成为(t-1 )与t区间内每年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一比值提高的话,意味着技术和体制因素促进工业结构向我们向往的方向转变。生产投入的资源会减少,产生的污染也会降低,有利于环境资源的稳定。我们定义指标为:

r[,i] P[,i](t)-P[,i](t-1)

V=────── r[,i] =─────────────×100%

θ P[,i](t)

其中:V——结构贡献系数。

r[,i]——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P[,i](t)——t年工业增加值。

t——时间(年)。

1.1.3 工业行业专业化程度系数

工业行业专业化程度可以近似地反映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水平。以此来说明生产类型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其经济增长质量性能不断由低级、中级向高级转变。而且,专业化程度提高意味着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其指标为:

h=100(1+ΣS[,i]·lnS[,i]/h[,max])

i

其中:h——专业化程度系数。

S[,i]——第i行业工业增加值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份额。

h[,max]——部门数的自然对数值。

1.2 区域自然资源消耗和有效利用程度指标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水源以及各种矿藏。它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其数量的耗减程度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质量及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由于各种资源的种类繁多,我们的模型不可能把每一种资源都考虑进去。因此,我们主要考虑区域经济增长中依赖程度高或关系到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其中包括:土地(主要是耕地)、水资源、林木资源、主要燃料及域内主要矿产资源。

对于资源指标我们主要考虑两类,一类是资源耗减指标:

F[,t]-F[,t]-1

u[,i]=───────────

i=(1、2、3、4、5)

F[,t]

其中:u[,i]——i种资源的耗减速度。

F[,t]——t年资源的使用量。

t——时间(年)。

另一类指标为资源消耗弹性系数:

E[i]=─── i=(1、2、3、4、5)

其中:E[,i]——i种资源消耗弹性系数。

——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能源消费(使用)年平均增长率。

资源耗减速度指标说明资源的耗减快慢,它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持续时间长短以及人类的生存条件问题。资源消耗弹性系数说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说明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程度。

1.3 环境污染程度指标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环境状况也反映了经济增长的有效程度。环境质量的恶化除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外,还间接地造成经济损失,是对经济增长的抵消。影响环境的因素很多,我们的模型不可能全考虑进去。我们从可操作及简化模型的角度考虑,模型主要包括三个因素。即:区域内工业废水处理率、区域内工业废气处理率和区域内工业企业固体废物贮存率。其指标为:

WS[,t]-WS[,t]-1

W[,1]=ww/wrW[,2]=aw/ar

W[,3]=─────────

WS[,t]

其中:W[,1]——工业废水处理率。 aw——工业废水排放量。

W[,2]——工业废气处理率。 aw——工业废水排放量。

W[,3]——工业企业固体废物贮存率。ar ——工业废气处理量。

WW——工业废水生产量。 WS[,t]——工业企业固体废物贮存量。

W[,r]——工业废水处理量。 t——时间(年)。

2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2.1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基本模型

要评价某一区域经济是否是可持续发展,不可能用一个指标来说明问题。事实上,在现实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是:要么只注重经济快速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造成经济快速增长环境严重恶化的局面;要么是当环境污染程度严重的时候,又突出强调环境治理,关、停、并、转污染源,因而,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避免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我们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使能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进行综合经济增长和环境资源保护的协调性评价,以便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问题,或是经济增长粗放低效率问题时,就适时地进行控制、微调和干预,避免经济和社会振荡,确保经济的可持续长期发展。

对于多指标多目标现象的综合评价,从方法上讲,有许多种方法。其中综合指数法、“模糊”评价法、聚类分析法和综合动态评价法等都可用于进行综合评价。然而,各种方法均有各自的适用性和优缺点。对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我们提出多目标功效系数法。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设综合评价可持续经济发展指标有n个。参加评价单位有m个(也可以是时间序列)。

X[,i]-X[(s)][,i]

d[,i]=[──────────── ×40+60 ]分……(2 —1)

X[(h)][,i]-X[(s)][,i]

其中:d[,i]——指标i的功效系数分值。

X[(s)][,i]、X[(h)][,i]——分别表示i 指标的不允许值和满意值。

当X[,i]=X[(s)][,i]时,d[,i]=60分。

当X[,i]=X[(h)][,i]时,d[,i]=100分。

X[,i]为实际指标发生值。

D[,j]=(d[,j]P[1]d[P2][,j2]……d[pn][,jn])

1

─────────────

P[,1]+P[,2] ……+P[,n]

其中:d[,j]——j区域(j年)综合可持续经济发展功效系数值。

P[,1]、P[,2]……P[,n]——反映各指标重要程度权重。

我们提出的功效系数法明显地具有两大优点:一是它的综合性强,通过对地区间或同一地区的纵向时间评价,能够综合反映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其差异。二是该方法对各项指标的变动能作出灵敏的反应。由前面第1节讨论,我们已经知道, 表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型经济增长、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有效利用、以及环境污染指标,其指标值本身是具有限制性的。也就是说其指标值不能超过某一范围。如果超过了某一范围要求我们的模型能迅速作出反应,以便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纠编。该模型由于采用几何平均值计算方法,恰好具有反应灵敏的功能。

综合第一节的讨论,我们的评价模型选择三大类指标8 个分项指标:

第一类,集约型经济增长指标:

GNP增长速度r

结构贡献系数V

工业行业专业化程度系数h

第二类,区域自然资源消耗和有效利用程度指标:

区域内主要自然资源的耗减速度

U[,i](i=1,2,3,4,5)

区域内主要自然资源的消耗弹性系数

E[,i](i=1,2,3,4,5)

第三类,区域环境污染程序指标

工业废水处理率 W[,1]

工业废气处理率 W[,2]

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增长率 W[,3]

2.2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方法

为了使模型具有计算简便以及能方便地利用模型的分步结果适时地对实际经济运行采取管理控制措施,我们提出如下分层计算的评价方法。其具体步骤:(以同一区域历年的纵向评价为例)。

第一步,根据第一节提出的指标计算方法,计算各年的指标值。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指标的不允许值和满意值。其不允许和满意值的具体方法有三种:其一,根据经验来确定。其二,根据国家规定或实际的客观必要性来确定。如,环境污染程度指标。其三,根据历年指标值取得的其最大值、最小值或平均值并作适当的修正后来确定。

第二步,利用基本模型(2—1)(2—2)先分别计算三大类指标的功效系数值。其中的困难点是确定各大类指标中分指标的权重。权重的确定一般采用德尔菲法(即专家评估法)来确定。其确定权重的实质是对各项指标按重要程度予以排序。

第三步,在第二步计算的基础上,利用基本模型(2—2)计算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功效系数值。其中的要点也是确定三大类指标的权重。其方法同第二步。

第四步,评价结果分析。以便根据评价结果为现实经济运行提出管理措施及建议。

2.3 利用模型时的注意事项

任何经济模型在应用于实际的经济管理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其局限性和一定的缺陷。我们提出的模型同样也不例外。该模型应用时的缺点其一是各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确定比较困难;其二是各指标的权重确定没有统一的客观方法,确定时也显困难。因此,在应用模型时对这个方面的问题要深入研究和讨论,使其取值尽可能地合理,以保证模型应用的有效性。

标签:;  ;  ;  ;  ;  ;  ;  ;  ;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研究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