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战略:进口替代还是出口替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外贸易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0262(2000)02—0009—02
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至今仍未消除。笔者认为,开创对外贸易的新局面,减少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需要有一整套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完善的战略技术。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必须有一个出发点,即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办;又有一个立足点,即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还有三个基本观点,即全球观点、长远观点和生产观点。笔者认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应该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交叉进行,而以“进口替代”为主,面向国内市场的战略方针。
1
从发展中国家来看,为发挥对外贸易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两种进出口战略:一种是“进口替代”,是基本内向型的,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另一种是“出口替代”,是外向型的,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进口替代”是指发展中国家本来靠进口的工业制成品,不依靠进口,而依靠本国自己的力量制造该种商品以代替进口。这种贸易形式是以“自力更生”为指导思想的。有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学者认为,其优点能在国家的保护下,利用本国资源从事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发展“进口替代”,如果掌握得当,给发展中国家也会带来一些好处。比如,为发展工业创造必备条件,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促进国内工业发展的多样化,实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摆脱对外国商品进口的依赖,减少外汇支出,积累一些资金,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这都有利于本国出口工业的发展。但实行“进口替代”也有很大不足,主要是:
(1)过于强调保护国内市场,实际保护了国内落后的工业企业, 不利于促进国内工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容易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能力。
(2)着重点放在国内市场,往往忽视利用国外市场和国外资源, 必然使对外贸易促进国民经济的作用受到限制。
(3)由于出口是为了进口,容易把取得外汇作为目标, 从而忽视对外贸易的经济效果。
“出口替代”是指本国生产新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以代替传统商品的出口,扩大出口。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学者认为,发展“出口替代”,由于工业制成品需求弹性大,市场广阔,可以实现大量出口,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偿债和借款的能力,也有利于本国进一步发展出口工业,增加就业人员,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使产业结构向高一级发展,有利于不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发展中国家实行“出口替代”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最主要的是,容易使国际跨国公司介入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替代”活动,从产品的所有权、管理权、销售权控制落后国家,会加重对这些国家的剥削,使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不可能带来真正的发展,而只有带来灾难。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实行什么样的对外贸易战略,我国理论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战略构想。
1.进口替代战略
提出进口替代战略的依据是:其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垂直贸易关系,要求发展中国家必须首先致力于改善进口结构,即通过实现原有劣势工业部门的发展,来逐步替代大多数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其二,进口替代是适于大国工业化的长期战略,因为:从人均贸易额和出口依存度的高低来看,大国经济都是内向型经济,如美国1997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24%,中国却高达40%;大国人口众多,有广阔的市场,因而具备长期实行进口替代的基本条件;后进大国在赶超先进大国的过程中,只有出口成长或出口创汇产业,没有出口导向产业。
根据上述条件,我国长期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具有客观必然性:我国要发展商品经济,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庞大的、可预测的国内市场基础;从80年代中期看,我国最大的20种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额约占全部工业制成品进口额的50%,因而进口替代的任务还非常艰巨;我国出口额最大的20种工业制成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它们不过是一些出口成长产业,而没有一个能成为出口导向产业;我国尚不具备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保障条件,主要是缺乏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化的支持;发展重化工业和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是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希望所在,目前还必须面向国内市场;最后,我国实行进口替代战略有利于引进和利用外资,因为进口替代是出口替代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工业化整体水平的提高,所以,引进外资的首要任务不是出口导向而是进口替代。
2.出口替代战略
如果说进口替代是一种内向性战略,那么,出口替代就表现为外向性战略。发展出口替代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主张“国际经济大循环”战略。其出发点是借用发展经济学的原理,把我国经济状态概括为“二元结构”,即发达的重工业与落后的农业并存于一个经济体系中。要解决这一结构性的矛盾,必须走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道路,亦即通过三个战略步骤来实现其战略目标:第一,集中力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重点放在东南沿海地区;第二,在东南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带动或辐射下,内陆地区也积极开发出口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第三,通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换回外汇,为重工业发展取得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再用重工业发展后积累的资金返回支持农业,从而通过国际市场的转换机制,沟通农业和重工业的循环关系,消除我国“二元结构”的偏差。
除了以上所述战略以外,理论界还提出了其他对外贸易战略,如“平衡发展贸易战略”,“自乘贸易战略”,“大经贸战略”等等。这些战略只强调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因而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3
选择对外贸易战略,必须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和世界经济形势出发,并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经验为借鉴。进口替代虽然具有“需求效应”、“外汇节约效应”和“增长效应”,但由于国有竞争能力的产品不易进入国内市场,而进口替代的保护政策往往使一些工业部门养成不思上进的“惰性”,产品升级换代慢;出口替代尽管具有“比较利益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和“横向联动效应”,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面临的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也比较大。据此认为,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的单独采用,对我国来说都不是对外贸易战略的最佳选择。只有兼容两种战略的优势,实施两种战略兼施互补的综合性战略才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应该是“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交叉进行,以“进口替代”为主。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二亿人口的大国,国内市场容量大,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资源自给率较高,因此,我国的经济发展,应该采取“进口替代”的战略,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一步深化,中国的经济正在同国际经济接轨,中国的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越来越大,因此,实行“出口替代”,进一步发展出口工业,扩大出口,是大势所趋。
根据以上情况,我国在制定进出口战略时,应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持“进口替代”的优点,克服它的不足,吸取“出口替代”的某些可取之处,避免它的缺陷,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交叉进行的战略,其要求是:
(1)经济建设必须立足于国内,保护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 凡是国内能生产和满足需要的,一般不进口。
(2)凡是目前需要进口,今后国内有条件发展生产, 并且经济上合算的,应积极采取措施,大力促进生产,有条件地实行“进口替代”,有计划地逐步减少进口,防止长期依赖进口。
(3)进口替代要从引进“硬件”,转向引进“软件”, 使国内在较高的起点上前进;出口替代要以扩大出口、增加外汇为目标,抓住三个环节,即必须在出口商品构成、国际市场开拓和出口地区布局等方面努力。
(4)在国家统一计划下,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 根据不同产业和不同产品情况,有选择地实行区别对待。对某些国内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和产品实行“进口替代”,主要为了国内市场进行生产,结合实行必要的进口限制措施;国内市场需要量不大,而国外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和产品,则实行“出口替代”,主要面向国际市场进行生产,结合实行鼓励出口措施。
(5)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国外市场,为扶植出口商品生产、 发展出口贸易服务。国家要划拨一部分外汇和资金扶植出口,积极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设备,发展出口商品生产。
收稿日期:200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