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保产业“十二五”技术发展重点领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发展论文,二五论文,环保产业论文,领域论文,重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背景
1.1 现状
我国环保产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较大的产业规模,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可基本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环保产业也已由最初的以产品制造为主发展为包括环保产品、环境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十一五”以来,环保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20%,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全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约3.5万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产业收入近1万亿元。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环保产业骨干企业,上市企业近50家。从主要领域技术发展看,城市污水处理的各种典型工艺在我国都有广泛应用;电除尘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出口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火电厂脱硫和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及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产环境监测仪器自动化、智能化和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环保产业还存在一些技术性瓶颈问题。如部分工程领域应用的关键材料或部件,近年来虽取得长足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如水处理用高端膜材料、布袋除尘用高端滤料、火电厂脱硝用纳米级载体等。究其原因,是环保产业技术水平受制于我国多行业多学科及基础工业的发展水平,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还需要各相关行业和部门通力协作,作出很大努力。
可以预测,环保产业在“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这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判断:一是对我国当前面临的总体环境状况的分析:我国当前总的环境状况是局部有所改善,总体恶化趋势尚未扭转,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环境问题依然是我国发展的瓶颈问题;二是党和政府保护环境的决心和意志:随着我国经济实力、财政实力的增强,现在已经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环境问题的时候了。
1.2 “十二五”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背景
环保产业近4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引导型产业。政策决定市场领域和市场容量,并引领环保技术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出台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这些政策法规将直接拉动环保产业市场需求,有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确定节能环保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要加快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明确了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任务。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环发[2011]36号),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通过实施更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推进环保产业发展。
2010年12月,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出台了《关于“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中环协[2010]112号),提出围绕“十二五”国家环保目标和市场需求,扶持一批环保骨干企业,推动技术进步,重点开展先进环保实用技术和产品的筛选、评价、工程示范和推广工作。
此外,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也即将颁布。这些政策的颁布实施,将对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 “十二五”环保产业发展重点技术领域及发展方向
重金属污染防治方面,不仅涉及水、气,还涉及土壤污染防治。国务院已于2011年2月正式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该规划提出:1)至2015年,重点区域汞、镉、铬、铅等重金属、类金属砷污染物排放比2007年削减15%;非重点区域不超过2007年的水平。2)重点防控的重金属分为两类。第1类:汞、镉、铬、铅、砷;第2类:铊、锰、铋、镍、锌、锡、铜、钼。3)重点治理省区(14个省区):内蒙古、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等。4)五大重点防控行业: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业、含铅蓄电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农村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农村生活污染、畜禽污染和农药化肥污染。为防治农村生活污染,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等,《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正在制订中。
2.1 水污染防治重点技术领域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在巩固COD减排的基础上,加强对-N、TN和重金属等的污染控制和总量削减;水污染防治仍以城镇生活污水、难处理工业废水为重点,同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推进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
2.1.1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
将重点发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强化脱氮除磷及污水资源化技术:1)典型一级A达标技术: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在传统氧化沟、SBR和等工艺的基础上,引入MBR、曝气生物滤池(BAF)、高效纤维滤池等技术。2)强化脱氮除磷技术:生物脱氮+化学除磷的组合工艺;硝化反硝化的优化组合工艺;高效硝化菌种的优势培养等。3)污水处理厂节能技术及设备:高效旋转格栅、高效曝气技术等。4)示范推广城镇生活污水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因地制宜地实现污水资源化。
在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方面,重点开发示范推广污泥调质高效脱水技术,污泥干化、造粒与焚烧技术,污泥沼气发电技术,污泥除臭灭菌技术和重金属稳定化等技术;开发污水处理过程污泥减量化技术;提高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水平。如污泥高压隔膜压滤技术,对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含水率为95%~97%的泥浆,经化学调理后,一次性压滤脱水至含水率小于55%,直接形成干固状泥饼。
2.1.2 工业废水处理
重点行业工业废水处理技术路线:对印染、电镀、造纸、酿造、制革、焦化、制药、食品等行业的高浓度、难生物降解、高浓度氨氮与总氮污染物、高浓度硫化物、高盐分废水类难处理工业废水,推行“清洁生产+末端治理+资源化”的综合技术路线。重点研发高效膜集成技术、电絮凝技术、高级氧化/还原技术、高效脱色絮凝剂及生物絮凝剂、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及优化组合工艺。
重点研发重金属废水稳定达标排放和重金属回收技术,发展重金属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在印制线路板、氮肥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工艺、膜技术、资源回收技术的工程示范,开展工业废水“低排放或零排放”示范工程。
2.1.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从技术需求看,因经济条件和环保要求不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需求是多层面、多样化的。要加快膜生物反应器(MBR)、生物膜反应器、生物-生态组合工艺等实用技术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示范推广。在重点流域、区域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示范推广MBR一体化技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典型技术有MBR一体化技术、规模化养猪废水零排放技术、人工生态湿地技术等。
2.1.4 河湖生态水污染防治
《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4]59号)提出湖库富营养化防治的技术路线为“点源治理+面源治理+生态恢复”与“内源治理+外源治理”的系统技术路线。点源治理方面,以湖库为受纳水体的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湖库流域地区排放氮、磷物质的工业污染源(如化肥、磷化工、医药、发酵、食品等行业),应采取脱氮、除磷工艺,达到相关排放标准。面源治理方面,主要控制农田地表径流污染(氮、磷、泥沙和农药)及入湖库河流污染。生态恢复的目标是恢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依靠自然恢复与人工协助恢复两种方式实现。
《“十二五”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环办[2010]114号)指出:在重点河口和海湾陆海区域,将总氮、总磷作为污染控制指标,纳入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落实入海氮磷负荷削减的任务;沿海地区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确定氮磷、COD、石油类、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总量控制目标,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计划。
2.2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技术领域
“十二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将以区域、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和重点行业污染控制为重点,推进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加强对颗粒物、、VOCs等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指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污染物是颗粒物、、、VOCs等,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重点区域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2.2.1 除尘
在火电行业,静电除尘目前仍占据主导地位,占火电机组容量的95%。布袋除尘目前主要用于新上火电项目中200~300MW机组,在300MW机组中应用比例已达到25%,具备了与电除尘竞争的态势,在600MW机组中有少量应用案例,在1000MW机组中尚无应用案例。在钢铁和水泥行业,新上项目和今后改造项目,布袋除尘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十二五”期间,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即将实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中,新的烟尘排放限值为30,可采用下列方法达标排放:1)多电场(5~6电场设计,比集尘面积>100)静电除尘+湿法脱硫,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煤质,比电阻()和灰分不太高的情况,技术成熟,已得到广泛应用。2)使用袋式除尘器,适用于大多数火电机组,在国内:300MW以下机组运行经验丰富,但滤袋寿命受排烟温度(烧袋、低温结露糊袋)、烟气含氧量的影响。3)静电除尘+袋式除尘,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老厂改造,老电除尘器保留一级电场,后加袋式除尘,国内已有示范工程,此种工艺组合的长期稳定运行还需要时间验证。
电除尘器技术发展方向:1)通过合理选型和新技术的有机组合,对原有的电除尘器进行升级改造,满足国家烟尘排放标准,降低能耗;进一步加强对高比电阻、高温、高湿、高含尘浓度以及有效聚合微细颗粒控制技术的开发。2)本体:研发推广移动极板电除尘器、复式双区电除尘器、圆筒型电除尘器、湿式电除尘器、烟气调质技术以及电凝聚等技术。3)电源:研发推广高频电源等高效节能供电电源新技术及智能化控制系统,进一步提高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4)系统优化:对电除尘器本体及电源新技术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加强电除尘器运行工艺研究,加速开发电除尘器高效稳定运行的综合技术。
袋式除尘器技术发展方向:1)进一步开发和拓展袋式除尘器的应用领域,提高袋除尘器在不同应用领域运行和维护的技术水平。2)主机:利用计算机模拟设计,开发低阻、高效、合理气流分布、安全性能高和快装化的大型主机设备;开发小于超细粉尘去除技术。3)滤料:实现高强度及耐高温、耐高湿、耐腐蚀纤维的国产化;支持国产聚四氟乙烯(PTFE)、聚酰亚胺(P84)、聚苯硫醚(PPS)、芳纶纤维的国产化和推广应用,实现国产滤料高效、低阻和长寿命。提高改性玻纤和复合滤料的技术性能,提升滤袋缝制技术水平,研究失效滤袋的回收和综合利用技术。4)配件:研究开发高效清灰技术、大口径脉冲阀、无膜片高压低能耗脉冲阀,推广袋式除尘器智能化控制系统。
2.2.2 脱硫
(1)火电厂烟气脱硫
火电烟气脱硫主要工艺市场应用现状:石灰石—石膏法占92%、海水脱硫占3%、循环流化床法占2%、氨法脱硫占2%,其他占1%。目前,已发布实施的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有石灰石/石灰—石膏法(HJ/T179-2005)、烟气循环流化床法(HJ/T 178-2005)、氨法(HJ 2001-2010),海水脱硫法正在制订中。
“十二五”期间,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即将实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中,新的排放限值为100。新标准的实施将引发新一轮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改造。
烟气脱硫技术发展方向:1)完善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技术,开发600MW以上机组石灰石—石膏法配套的大型中速湿式磨机、喷嘴、吸收塔内喷淋大型浆液循环泵、大型氧化风机、热交换系统、高效除雾器等配套关键设备,并实现国产化。研发示范推广脱硫石膏和脱硫废水的资源化技术。2)发展多种脱硫技术,在有条件的地区及行业推广氨法、生物法等多种脱硫技术。研发及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高硫煤地区火电机组资源回收型脱硫技术。
(2)烧结机烟气脱硫
烧结机烟气与火电厂烟气相比具有烟气量及温度波动大、排放不稳定且含污染成分多等特点,增加了的治理难度。为贯彻《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6号),推动钢铁行业开展烟气脱硫,工信部编制了《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实施方案》,从2007年开始烧结烟气脱硫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到2010年底,我国建成脱硫装置的烧结机达220台,面积达25,000。我国共有烧结机1200多套,“十二五”烧结机烟气脱硫市场容量约150亿元。
国内有应用实例的烧结机烟气脱硫工艺主要有石灰石—石膏法、循环流化床法、氨法、氧化镁法、密相干塔法、活性焦吸附法、离子液法等。其中,石灰石—石膏法、循环流化床法、氨法目前占70%的市场。主要企业有龙净环保、中国京冶、武汉都市环保、大连绿诺等。
(3)工业锅炉烟气脱硫
目前,全国约有燃煤工业锅炉52万台,年耗煤约8亿吨,约占全国煤炭消耗量的1/3,因而燃煤工业锅炉脱硫将是火电厂脱硫后控制的又一重点。
国家正在修订《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硫技术路线导向为:10t/h及以下锅炉,已采用湿式除尘的,可采用经完善改进的湿式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20t/h及以上锅炉,应选用先除尘后脱硫工艺,并鼓励采用利用锅炉房所在单位排放的碱性水、碱性物(如印染废水、造纸白泥、电石渣等)、锅炉房自排碱性废液、废渣的脱硫工艺;鼓励对35t/h及以上锅炉采用循环流化床和煤粉燃烧技术改造或更新,并配置高效除尘装置。
2.2.3 火电厂烟气脱硝
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自2012年1月1日始,所有新建火电机组排放量限值为100;自2014年1月1日始,重点地区排放限值为100,非重点地区2003年以前投产的机组排放限值为200。标准中排放限值100是目前全世界最严格的标准(欧洲、日本为200、美国为134)。
《火电厂氮氧化物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10号)提出了火电厂控制的技术路线:低氮燃烧技术作为燃煤电厂锅炉出厂脱硝基本配置技术+烟气脱硝技术(SCR/SNCR/SCR+SNCR)。《燃煤电厂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环发[2010]23号)提出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的最佳可行技术为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目前,主导脱硝技术市场应用情况:SCR在95%12.2上,SNCR约5%。
低氮燃烧技术目前脱硝效率可达到20%~50%。《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HJ562-2010)规定:在催化剂最大装入量情况下的设计脱硝效率不得低于80%,氨逃逸质量浓度宜小于2.5,/转化率应不大于1%。《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HJ563-2010)规定:SNCR法适用于脱硝效率要求不高于40%的机组,脱硝系统氨逃逸质量浓度应控制在8以下。而SNCR-SCR组合工艺,脱硝效率一般在25%~75%之间,SCR主要解决氨逃逸问题。
我国火电烟气脱硝急需开发的技术主要是SCR技术中专用纳米级载体的制造技术及催化剂生产技术,该技术属于火电厂烟气脱硝的关键技术,是制约火电厂烟气脱硝国产化的瓶颈。同时,适用于水泥行业工业炉窑的烟气脱硝技术也是开发重点。
“十二五”期间,脱硝机组市场容量在5亿~6亿kW左右,预计整个“十二五”期间,火电厂烟气脱硝市场需求在600亿元左右。
2.2.4 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
机动车排放是“十二五”的重点控制领域之一,尤其是柴油车排放。《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HJ451-2008)规定了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应达到的技术要求。要求SCR转化率大于80%,劣化率小于10%,排放性能轻型柴油车达到GB18352.3要求,重型柴油车达到GB17691要求。
重型柴油车国Ⅳ排放标准也计划于2012年1月1日实施,国Ⅴ排放标准也将加快实施。国内可达到国Ⅳ、国Ⅴ排放标准的主要技术有SCR和EGR。为适应国Ⅳ、国Ⅴ排放标准,国内企业在尾气后处理技术路线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在重型柴油车排放污染物控制多条技术路线中,SCR技术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SCR技术中,车用SCR高纯度尿素净化液和高精度尿素喷射系统是研发重点。
2.2.5 VOCs控制
VOCs是继烟尘、、后大气污染控制的第四项重要污染物。《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提出了VOCs防治的重点行业。从事喷漆、石化、制鞋、印刷、电子、服装干洗等排放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生产行业,应当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进行污染治理。加油站油库要按期完成重点区域内现有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改造工作,并确保达标运行;新增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应在安装油气回收系统后才能投入使用;严格控制城市餐饮服务业油烟排放。
有机废气成熟治理技术市场应用情况:吸附(脱附)—催化燃烧组合法占55%,催化燃烧法占25%,吸附回收法占15%,其他占5%。吸附(脱附)—催化燃烧组合法综合了吸附法及催化燃烧法的优点,具有运行稳定可靠、投资省、运行成本低、维修方便等特点,适用于大风量、低浓度的废气治理,是目前国内治理有机废气较成熟、实用的方法。VOCs污染治理技术发展重点是开发和推广高效吸附材料、催化材料、过滤材料和生物净化菌种等。
2.3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重点技术领域
2.3.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
生活垃圾填埋已越来越受到土地资源短缺和人口经济增长的制约,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是重要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仍以填埋为主,焚烧比例逐步上升,堆肥处理比例不断萎缩。
填埋处理工艺已很成熟。采用填埋处理主要需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渗滤液处理,二是填埋气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新标准已发布实施,新增或提高了总氮、氨氮、总磷、COD及6项重金属指标,更增加了渗滤液处理的难度,尤其是总氮、氨氮及渗滤液较难处理,填埋场建设及运行成本将明显增加。当填埋气产生量较大时,对其进行回收利用和发电是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
渗滤液处理典型技术路线:预处理+生物处理+膜技术(满足GB16889-2008新标准须用双膜工艺:生化+NF+RO):得水率70%、浓缩液30%。近年新出现的一种技术:MVC+DI(机械压缩蒸发+离子交换去除总氮):得水率90%、浓水10%。“十二五”期间,垃圾渗滤液处理市场容量约100亿元。
采用膜或蒸发工艺的浓缩液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无机盐、微量重金属,回灌或回调节池,会导致生物处理系统紊乱,盐积累会对膜处理能力、寿命造成影响。浓缩液可能的解决途径有:焚烧+尾气净化系统;蒸发浓缩+二次蒸气焚烧排放;深度氧化+混凝沉淀-排放;蒸发浓缩+残渣塑料或沥青固化;分离提取腐植酸+透过液处理排放。
焚烧主导技术为炉排炉,循环流化床锅炉应用逐渐增多。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发展方向:开发大型垃圾焚烧成套设施及其传动系统(单台处理能力600t/d以上炉排炉、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研发焚烧烟气酸性气体净化关键技术设备、二英控制脱除技术设备、飞灰处置和固化技术设备等;推进大型垃圾焚烧发电系统的标准化、定型化和成套化。
2.3.2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技术:处理规模≥5t/d的,需集中处理;处理规模≥10t/d的,推荐采用回转窑焚烧处置技术;处理规模<10t/d的,推荐采用微波、高温蒸汽消毒灭活技术、化学消毒。
非焚烧处理技术主要有:化学消毒集中处理技术;高温蒸气集中处理技术;微波消毒集中处理技术。与焚烧技术相比,非焚烧技术处理医疗废物具有投资低、运行费用低、可间歇运行、易操作管理、二次污染小等特点,适用于10t/d以下规模医疗废物处理中心。
2.3.3 电子废物、废旧家电、废电池处理回收技术
电子废物、废旧家电、废电池处理技术发展重点:推广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与资源回收先进处置技术;废印刷电路板中有价物质的回收利用技术;废旧线路板负压无损拆解处理系统;废旧家用电器自动化拆解利用技术;废镍镉(Ni-Cd)、镍氢(Ni-H)、铅酸、锂电池等回收利用技术。
2.4 噪声控制重点技术领域
通用噪声控制方面,提升汽车、机械设备、电梯的消声器、隔振器等配套产品的自动化和集成化水平。交通噪声控制方面,发展新型实用声屏障技术,通风隔声窗产品。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控制方面,重点发展阻尼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技术国产化,优化和开发适用于各类轨道交通的新型隔振器,尤其是减低钢轨“波磨”的可靠隔振技术。
2.5 环境监测重点技术领域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方面,发展废气中、Hg、VOCs在线自动监测设备,废水中-N、重金属在线自动监测设备。环境质量在线自动监测方面,发展地表水中有机物、重金属自动监测设备,空气中温室气体自动监测设备。应急监测方面,发展各项污染因子应急监测的便携式现场监测仪器和流动现场监测车船。
2.6 土壤污染控制重点技术领域
土壤污染是在水环境和空气环境基础上,“十二五”新提出的污染介质防治重点新领域。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滞后性、不可逆转性,治理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不仅是生态环境问题,还对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国家正在制订《土壤污染防治法》,《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环办函[2009]1312号)等法规。
常用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有挖掘、稳定/固化、化学淋洗、气提、热处理、生物修复等。当前制约我国土壤修复工程开展的主要瓶颈是适合我国需要的土壤治理技术设备缺乏,工程经验不足,现有技术设备不能满足日益紧迫的现实需要。“十二五”重点开发重金属、石油类污染物、POPs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及装备。
标签:环保产业论文; 烟气脱硫论文;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论文; 烟气脱硝论文; 土壤重金属污染论文; 十二五规划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脱硫论文; 水污染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