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城乡之间的产业转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乡论文,试论论文,产业转移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城乡之间产业转移的原因
产业转移是指产业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向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移动,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从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实践进程来看,产业转移集中表现为城乡之间的转移。一些在大中城市已经落后的传统产业,如手工加工业、纺织业、粮食加工业、原材料工业等,开始或已经转移到农村,并且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经济差距的缩小,这种转移势头会越来越强。那么出现这一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何在呢?
1.农村已具备了城乡产业转移的社会基础。19年的改革开放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这是城乡产业转移的深层原因。随着城乡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过去城市人务工经商,乡下人务农种地的原有社会格局已经被打破,阻碍城乡人口流动的原有户籍制度“篱笆”已基本拆除,城乡产业转移有了基础。
2.乡镇企业已基本具备了承接城市转移产业的经济条件和经济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起来,并积聚了一大批资金,基本上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工业技术也日趋成熟,职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为承接城市转移产业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同时农村有充裕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交通、通讯条件已大为改观且持续改善,为城市产业向农村转移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
3.农村已初步具备了承接城市转移产业的文化、技术基础。首先,绝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受过初中或高中教育、文化素质大大提高了,且视野开阔,思想解放,一旦需要,经过短期培训就可以成为掌握一门技能的工人。其次,我国“半边天家庭”(一般男性在城市工作,家属子女在农村生活)数以千万计,如果时机成熟,他们会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效力,成为乡镇企业的骨干力量。再次,我国由农村“跳龙门”到城市安家立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数以百万计,他们和农村有着千丝缕的联系,乡梓亲情促使他们利用自身技能和社会影响为农村乡镇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其他服务。最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企业家到城市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借脑袋”“买技术”之风愈刮愈烈,科技人员下乡已蔚成风气。
4.乡村特有优势推动着城乡之间产业转移。第一,乡镇企业具有资源优势。我国农村幅员辽阔,各地均拥有待开发资源,如矿产、农副产品、林业、畜牧产品等。改革开放以前,农村只能把这些廉价的原材料提供给城市企业加工,改革开放以后,他们千方百计依据资源优势建立了形形色色的加工企业,对农产品、矿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乡镇企业对本地拥有的原材料可以就地开采,就地加工,节约运输费用和损耗,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价格优势。第二,乡镇企业具有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因为在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劳动力供求状况总体是供大于求,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乡镇企业劳动力价格平均水平要低于城市。由于农村在以上几个方面具有优势,使得农村举办的某些产业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低,在市场竞争中比城市企业更具有优势,这就迫使城市拱手将这些产业让给农村。
二、按照产业转移的内在要求, 科学定位城市产业结构
上述分析表明,城乡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面对这种大趋势,城市经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主动放弃某些落后产业,任其转移到乡镇企业,自己开发移入新产业;另一种是被迫放弃某些落后产业,即在乡镇企业凌厉的攻势面前不得不放弃某些产业。从理论上讲,第一种选择可避免城乡之间由于激烈竞争而给城市经济造成的创作和资源浪费,有利于城市经济避实就虚抢占市场制高点,开拓并拥有新的市场利益份额。但从现实情况看,城乡之间产业转移多数属于第二种选择,乡镇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兴办某些产业,在同城市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逼迫城市放弃这些产业,这就给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部分国有企业陷入困境。那么如何合理地、科学地设置城市经济的产业结构,并使之尽快摆脱这种困境呢?
首先应当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基本态势和整体格局,了解其发展阶段和演进层次,弄清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中哪些是先进的新兴产业,哪些是发展中产业,哪些是落后的夕阳产业。新兴产业刚刚起步,代表着经济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发展中产业是趋于成熟的产业,有着稳定的市场和收益,在近期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夕阳产业属于落后产业,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生产、消费需要,在市场中没有竞争实力,应淘汰或转移出去。了解整个产业结构发展的基本态势是科学合理设置产业结构的前提,只有如此,才能在较高层次上设计出先进的产业结构,顺应时代需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否则,不了解整个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趋势,闭门造车,盲目地设置产业结构,必然落后于社会和时代。
其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各城市的不同情况,把现有产业结构同国内外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对照,以此为标准找出哪些是新兴产业,哪些是发展中产业和落后产业。对于那些落后、陈旧,在城市中已无任何优势,不能带来收益,反而成为负担的产业,要果断及时地转移出去。目前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对于那些不属于产业老化,纯粹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导致亏损的企业,可以通过改组、兼并、股份制改革等形式挽救它,确保扭亏为盈。但对于那些属于落后产业的企业,就应当坚决关、停、转,实行产业重组,资本流动,以提高整个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另外对于发展中产业,虽然在短期内还可以继续发展,不存在产业转移问题,但也要做好产业转移的心理准备。
再次,要把国际国内先进产业与移入城市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科学地合理地确立二者的最佳结合点。由于淘汰、移出旧产业,需要同时移入、培养新产业。对于移入的产业,一方面要求必须具有先进性,在国际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有较大的发展前途,对移入城市经济具有龙头或带头作用。另一方面移入的新兴产业要符合移入城市的实际情况,使其能够在移入城市扎根、开花、结果。如果新产业移入不符合本市的实际,则可能有害于移入城市的经济发展。因此产业移入城市要对市情进行详细分析,掌握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针对其人口素质构成、基础设施、经济资源、资金、技术、销售市场等方面详细资料进行分配论证,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筛选出符合移入城市特点的新兴产业,然后经过精心培育,使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支柱产业,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滚动发展,形成不断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通过产业在城市的移入转出,形成高于原有产业结构的新型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这种产业结构演进不能停止,再过若干年又需要进行新的产业转移,建立起更新的产业结构。如此循环演进,就会促使城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