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河流治理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论文_李雨菊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县城防洪工程管理所 广东连山 513200

摘要:近年来中小河流治理建设工程如火如荼,但在治理过程中常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使工程建设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带来隐患。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河流治理项目施工中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旨在进一步总结建设管理经验,为类似治理工程提供经验借鉴,保障施工质量。

关键词:河流理工程;混凝土浇筑;控制措施;材料配选;工艺设计

我国开展了诸多对应的治理工作,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也算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大部分施工项目仍旧存在许多质量管理上的问题,管理混乱,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对中小河流的治理造成恶化的作用。目前,规范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成为了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文章针对某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质量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期能为今后规范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的质量、安全与环境控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促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顺利进行。

1 工程施工质量问题

某河道治理工程包括四个施工标段,又分为河道疏浚工程、险工护岸工程、细砂置换工程、花格栅混凝土工程、两岸干支流堤防加固工程、左岸防汛道路建设工程六个分部工程。由于管理不规范、作业人员操作水平较低、机械设备配置不充分等原因,某标段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混凝土浇筑施工出现了跑模、麻面、表面不平整、蜂窝狗洞、碰损掉角、表面裂缝等不良现象。

整个标段所有混凝土浇筑不良情况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混凝土浇筑不良情况数据统计表

由表1可知该标段混凝土浇筑主要施工质量问题,通过因果分析法得出蜂窝麻面、错台产生的主要原因,多为作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差、振捣器不足、振捣不到位、模板处理不干净,因此需要加强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的控制,从而避免上述质量问题的出现。

2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需从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浇筑仓面准备作业、混凝土拌制等多个环节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从而避免各种质量问题的产生。

2.1 原材料质量控制

混凝土所有原材料如水泥、混合材料(粉煤灰及其它掺合料)、外加剂、骨料、水质等,都要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用于混凝土施工。

2.2 配合比试验

混凝土浇筑作业前,根据施工图纸、施工技术规范等,在试验室内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2.3 混凝土浇筑仓面准备作业

(1)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详细的仓面浇筑工艺设计,包括浇筑块单元编号、结构形状、各种混凝土的工程量、浇筑方法(平铺法、层厚、次序、方向等)、浇筑时间、浇筑手段、仓面设备、温控措施、养护方法,并绘制混凝土仓面浇筑工艺流程图表。

(2)测量放样。为了减少系统误差,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采用全站仪进行现场测量放样,测量数据都要经过室内计算和现场计算,两次计算结果进行相互校核,避免出现错误。施工测量时,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作业。

(3)模板施工。模板制作前,必须进行详细的设计,以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及外型尺寸准确,并有足够的密封性,以避免漏浆。模板制作时,应满足建筑物结构外型尺寸和表面平整度要求,使其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模板安装时,进行控制点的测量放样,以确保模板的安装质量。

(4)仓面清理。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基础面(或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清除基面上的松动岩块、杂物(或混凝土乳皮),表面清洗干净,做到无积水、无杂物。若遇到地下水,采取妥善引排措施,确保清洗后的基础面在混凝土浇筑前保持洁净和湿润。

2.4 混凝土拌制

(1)拌和楼试生产和正式生产之前,对拌和楼设备的运行稳定情况进行检查,同时检验、校核称量设备的精确度,保证衡量精度。

(2)混凝土拌和采用试验员盯仓制度,根据经过审批的配合比、原材料情况及环境条件对原配合比进行相应的调整。

(3)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现场试验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对混凝土拌和物进行取样,对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及时进行检测,对不满足要求的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进行配合比的调整,确保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要求。

2.5 混凝土运输

(1)根据混凝土拌和、浇筑能力、仓面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运输设备运输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确保混凝土各项指标不出现问题(比如骨料分离、泌水、坍落度损失等)。

(2)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混凝土运输工具设置遮盖或保温设施,以避免天气等因素影响混凝土性能。

2.6 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施工前,进行混凝土仓位验收,验收合格后,提交混凝土配料单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

(2)混凝土下料时均匀铺料,使用振捣器将混凝土捣实至可能的最大密实度,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并开始泛浆时为准。

(3)混凝土浇筑时应尽量保持连续、不间断,若必须间歇时,间歇时间应符合要求,做到无初凝现象出现。

(4)上层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当首先处理下层混凝土的施工缝面,对其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做到无乳皮、成毛面。

2.7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根据混凝土结构部位、施工气候条件,采用不同的养护方法,如洒水养护、喷膜养护、薄膜覆盖养护。养护时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安排专人及时进行养护,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并且养护过程中要做好养护记录。一般部位养护时间不少于28d,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养护时间则根据要求相应延长。

2.8 技术保证措施

(1)施工图纸管理。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仔细阅读、审核。若发现错误,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监理,以保证施工图纸内容准确无误。图纸确认无误后,再签发、使用,未经审核的图纸严禁使用。

(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依据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参照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结合该工程的设计特点、工程特征和技术要求,遵循施工技术的先进性、针对性、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编制该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报送审核、批准。

(3)施工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管理。为了使项目部施工人员充分了解施工图纸及工程特点,明确施工任务、操作方法、质量标准及安全措施,有效科学地组织施工。项目部在各单项工程开工前,对关键施工项目、施工部位、施工工序编制专项施工作业指导书。施工作业指导书以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为编制依据,按不同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方法,对施工组织设计进一步进行细化。

(4)技术交底。在工程施工及分项工程开始前,对有关人员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技术交底。对施工复杂、技术难度大的关键部位,由专业施工技术人员编制技术交底书,内容包括工程特点、施工内容、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质量安全要求和验收标准等。技术交底书经批准后,及时组织进行技术交底。

3 结语

总之,中小河流的治理是一项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同时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施工单位是建设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与工程质量关系最密切,在中小河流治理的大浪潮中,尤其要重视工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施工,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进行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切实加强治理项目的监督管理,使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就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以确保工程效益长效发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人文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新富.浅谈中小河流整治工程的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5)

[2]张志军;曹明克.浅谈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3)

[3]鲍善军;张雪梅;丁端锋.中小河流工程施工质量通病治理初探[J].江苏水利,2014(z2):25-26

论文作者:李雨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9

标签:;  ;  ;  ;  ;  ;  ;  ;  

浅谈中小河流治理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论文_李雨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