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S理论的国家竞争情报系统微观运行机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微观论文,运行机制论文,理论论文,竞争情报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竞争情报系统(National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ystem,NCIS)是指围绕国家竞争情报搜集、分析、整理、传递、利用而存在的工作人员、机构、方法、工具等因素的有机整体。其主要构成要素为国家竞争情报人员、机构、内容、工作、工具等,国家竞争情报流程包括国家竞争情报工作的规划、搜集、评价与分析、利用等环节;其主要功能是为国家领土、军事安全、经济发展、科学研究与创新等领域提供情报保障,为国家战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保障,进而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归根结底是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国家竞争情报是一个外延极宽的概念,国家竞争情报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且具有自适应功能。
国家竞争情报系统的复杂性体现在其结构组成要素多样性和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国家竞争情报系统涵盖较宽:军事情报系统、政治情报系统、经济情报系统、科技文化情报系统等,这些子系统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和特点,各系统间存在物质、能量、信息、人员等线性、非线性交流,系统间交流方式、内容的多样性使系统内部容易产生增熵,造成了系统的复杂性。
国家竞争情报系统还是一个自适应系统,具有“学习”功能。国家竞争情报系统的功能在于搜集、整理、分析和利用一切有利于国家竞争和国家利益的数据、信息、知识,并及时传递之相关决策部门,以辅助决策。整个情报过程需要不断地与外部环境接触,并从外部获取相关信息,使自身的不确定性减少或消除。另外,在国家竞争中,常常利用国家竞争情报的信息发布功能,向竞争对手传达自身立场、态度等,并根据对手反应调整相关策略,具有明显的自适应性。
国家竞争情报系统要素之间存在对内和对外的交流,这种交流改变系统自身的信息结构,产生大量的增熵即复杂性,整个国家竞争情报系统实质是一个复杂的适应系统。因此本文采用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国家竞争情报系统内部增熵的降低问题,并达到系统内部要素之间互相提供负熵的目标,进而达到整个系统的有序。
1 CAS理论简介
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理论由美国圣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的一批科学家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约翰·H·霍兰(Holland J H)是其中主要代表,这一理论为复杂系统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1]
所谓CAS,是指在系统的演化、发展过程中主体能通过学习而改进自己的行为,并且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复杂动态系统。其基本思想是:CAS的复杂性起源于个体(Active Agent)的适应性,个体与环境以及个体间相互作用,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改变自身的属性或结构,同时也改变着环境。CAS最重要的特征是适应性,即系统中的个体能够与环境及其他个体进行交流,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或“积累经验”,不断进行演化学习,并且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底层个体通过相互间的交互、交流可以在上一层次、在整体层次上突现新的结构、现象和更复杂的行为,如新层次的产生、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新聚合的形成、更大的个体的出现等。该理论由复杂适应系统的4个特征(聚集、非线性、流、多样性)、3个机制(标识、内部模型、积木)和回声模型组成。[2]
聚集(Aggregation):指个体通过“粘合”形成较大的所谓“多个体”的聚集体。由于个体具有这样的属性,它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在双方彼此接受时,组成一个新的个体——聚集体,在系统中像一个单独的个体那样行动。
非线性(Nonlinearity):个体以及其属性发生变化时,并非遵从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遵从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尤其是在与系统的反复交互作用中,这一点体现更为明显。
流(Flow):在系统中,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环境之间的沟通是以“物质—能量”流和信息流的方式进行的,沟通渠道是否通畅,周转迅速到什么程度,都直接影响系统的演化过程。
多样性(Diversity):系统在适应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个体之间的差别会发展与扩大,最终形成分化,在特点和属性上会形成较大的差异,多样性是CAS的一个显著特点。
标识(Tagging):为相互识别和选择,个体的标识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无论在建模中还是实际系统中,标识的功能与效率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内部模型(Internal Models):个体均有复杂的内部机制,对于整个系统来说,统称为内部模型,表明了层次的观念。
积木(Building Blocks):复杂系统之所以复杂,常常是由于相对简单的一些部分通过改变组合方式而形成的。因此,系统的复杂性往往不在于“块”的多少和大小,而在于原有构筑块的重新组合。
回声模型(Echo Models):自适应的个体根据“刺激—反应”模型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各种回应,并根据回应对自身行为和策略进行修正以适应环境变化。
2 基于CAS理论的国家竞争情报系统复杂自适应性分析
国家竞争情报系统的存在是面向国家竞争活动的。国家竞争情报系统本身具有复杂自适应性,因此,以CAS理论对其构造及运转进行分析。
2.1 NCIS的复杂性特征分析
2.1.1 聚集特性分析
聚集性是指系统中的自适应、活的、较低层次的个体在一定条件下结合成较大的、较高层次的个体。个体在聚集过程中会“涌现”出许多不能用还原论解释的宏观状态,这是系统复杂性的重要特征。
从国家竞争情报产品生成机制来看,国家竞争情报产品是聚集性的智能知识体。其生成过程,实际是情报人员从“世界1”、“世界2”中发现、加工、整理出知识层面的“世界3”,是国家竞争情报人员、机构借助于国家竞争情报搜集工具,通过相关搜集方法,从一些零碎的、分散的、显性的数据与信息中发掘整合出具有决策支持意义的情报过程。这一过程融入了情报人员的智能性劳动,是一个信息搜集、分析、加工的过程,体现了数据、信息的聚集特征,是一个不可逆的智能过程。以军事情报这一典型的国家竞争情报为例,冷兵器时代的军事竞争中,情报人员常通过敌方的旌旗、车辙等显性信息,得出对方排兵布阵、士气等情报,并采取相应的打击手段。在信息时代,则是通过卫星侦察、雷达监控、文献研读及其他秘密手段获取关于竞争对手的情报,并通过(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和Intelligence)系统的对抗,达到竞争目的。[3]从军事情报的生成过程来看,具有明显的聚集特征。
国家竞争情报机构、人员的分布存在着某种聚集性特征。尽管目前世界各国的情报机构中,尚未出现专门名称的国家竞争情报机构,但各国均有着为国家竞争服务的相关情报部门和活动。它们依照职能、部门、行业等不同的组织方式,在地域和职能上呈离散的分布方式。这一局面由国家竞争的特点决定:作为国际竞争的主体,国家在开展其竞争活动时往往由相关的职能部门(个体)开展,尽管各个体间分工不同,但均是国家利益的代表、守卫者和创造者。正是由于国家利益被广泛认同,才使得各职能部门之间有了整合的基础和契机。
从国家竞争情报流通模式来看,各情报部门如政治情报部门、军事情报部门、经济情报部门、科技情报部门等部门内部,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情报流通模式。在子情报系统内部,情报遵从自下而上的传送模式,是一个不断集中的过程;不同情报机构所处管理层次不同,所主要面对的决策主体有所不同,提供的情报不仅有“量”的不同,更有“质”的差异。基层的个体需要的往往是直接的战术性情报,越到高层对情报的战略性要求就越高。战略性情报产品的生成不是凭空的,而是在于对大量的战术性情报把握的基础上加工而成,国家竞争情报由战术层面向战略层面的转化过程体现了情报价值的聚集。
2.1.2 非线性分析
非线性是指系统中个体及其属性发生变化时,并非遵从简单的线性关系,它们的相互关系不是简单的、被动的、因果的,而是主动“适应”的过程。正是这种“适应性”造成了复杂自适应系统的行为特征难以把握和预测。
国家竞争情报内容涵盖广泛使得国家竞争情报子系统构成较为复杂,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遵从非线性的动力学机制。[4]国家竞争情报各子系统的交流活动,在系统内部产生大量的“熵”,但由于国家竞争情报系统具有适应性和学习功能,各子系统能从相互交流中获取“负熵”而避免“增熵”,这种作用在国家竞争情报子系统之间产生相干效应和协调动作,使整个国家竞争情报系统走向新的有序。这一现象源于国家竞争情报产品的生成过程。情报归根结底产生于人的大脑,是输入人脑的数据、信息与主体原有知识结构之间碰撞产生的结果,复杂的知识结构为信息的碰撞和知识、情报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场所。[3]国家竞争情报产品的生成过程,实质是信息的收集、分析、加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竞争情报分析者本身的学习功能或适应性是能否从交流中获取“负熵”并促使系统有序的关键,也是国家竞争情报产品质量高低的关键。
从国家间竞争“主体—环境”的角度来看,国家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并呈开放性、层次性、演化性的特点,国家间的竞争行为不是简单的静态行为,而是复杂的动态竞争,[5]其理论基础是博弈论和多回合的“进攻—反击”式的动态竞争行为理论,强调有利害冲突的竞争主体在竞争性活动中能否找到战胜对方的竞争策略,及长期的竞争行为统计分析。[3]各个国家或竞争联合体无论在什么领域都不可能存在永久的竞争优势。作为竞争优势的占有者,保持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是不断“适应性”地破坏自身在某个领域的领先优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对手模仿与超越。科技竞争是国家竞争的根本,为防止竞争对手模仿与超越,各国高新技术的研发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是处于保密状态的,一旦研发成熟,则以一定的形式进行不同程度的发布,供相关研究者参考。这一行为不仅是科学精神使然,从国家竞争情报系统角度分析,则可以理解为个体对自身优势“适应性”的破坏,让更多的人员、知识参与,进而取得更大程度的进展和领先优势。处于竞争劣势的竞争主体,需要不断从各种途径获取有利于本系统完善和发展的信息、情报与知识,不断学习、成长。此时国家竞争情报系统则是一个学习平台,使国家竞争主体在学习中不断“涌现”新特点,新现象,新的领先优势并得以在“超越竞争”的环境中实现自我超越。
2.1.3 流分析
“流”具体是指系统中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物质流、人才流、信息流、文化流等,他们是国家竞争情报系统存在的基础。深入理解“流”的存在及运行规律能提高对系统复杂性的认识和系统建设成功的概率。
物质流包含国家竞争情报系统运行所必要的物质平台和物质投资,这种“硬件”设施是国家竞争情报系统存在的物质基础;人力流是国家竞争情报系统的核心所在,国家竞争情报人才包括收集、分析、整编人才等。其中,收集人才和分析人才在情报产品的生成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国家竞争情报人才不仅要具备出色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把握大局的能力,是一种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国家竞争情报系统内部与外部交流均是通过信息流的方式进行,各子系统通过对信息流的控制、吸收和反馈,达到系统的涨落;文化流是国家竞争情报系统存在的“软环境”,国家竞争情报系统的价值观(比如对国家利益的认同)、合作精神等将影响其他流的流转效率。国家竞争情报系统是以国家利益为目标,以文化环境为存在空间,以物质流为必要基础,以情报人才为核心,以信息流为运行方式的系统,物质流和信息流共同作用于人才流,产生国家竞争情报(如图1所示)
图1 国家竞争情报系统“流”分析
2.1.4 多样性分析
多样性是系统复杂性的重要思想之一,复杂系统理论认为系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体的类型和属性具有多样性,是由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断适应环境而向不同方向发展产生,本质是一种分工过程。
宏观上看,国家竞争情报各子系统的分布区域、业务职能、隶属部门等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并具备不同的功能:面向国家安全的政治、军事、边防、海关等情报系统;面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经济情报及产业发展情报系统等;面向政府决策的各种“智慧库”、“知识库”等;面向科技、创新的科技情报系统等。功能各异的国家竞争情报子系统的存在及相互作用,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国家竞争情报系统的复杂性。从微观上看,国家竞争情报搜集方法、分析方法具有多样性,各子系统获取和分析国家竞争情报的手段有秘密与公开之分,情报分析方法有通用和专有之分,国家竞争情报系统微观层面的存在,同样具有多样性特色。
2.2 NCIS的复杂行为机制分析
国家竞争情报系统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其组成个体的多样性、要素交流的非线性、流等特性,其运行机制亦体现复杂的行为模式。采用回声模型分析国家间竞争的作用方式,有利于考察国家竞争情报系统的自适应性。
2.2.1 标记及回声模型分析
个体标识是系统个体在竞争环境中实现相互作用、相互识别、选择的方法。标记的意义在于提出了个体情报交流的作用机制。回声模型是个体根据“刺激—反应”模型对外界做出的回应,同时依据回应对自身行为和策略进行修正,是一个学习过程;在复杂适应系统中,个体进行“刺激—反应”式的学习首先要进行角色标识。
作为一种特殊的竞争活动,国家竞争的执行主体往往不是以国家直接出现,而是由一系列职能部门进行,国家竞争情报系统起到传达信息、表明态度的作用。通过进攻标识(向竞争对手传递进攻和接触信息)、防御标识(决定竞争对手的进攻和接触是应答与否)和资源库(国家竞争系统拥有的知识资源)共同作用于国家竞争行为,在国家竞争过程中起试探和调整策略的作用。在国家竞争,尤其是军事、政治等强对抗领域,往往是信息的“进攻—反击”先于国家竞争行为。各国为了在竞争中损失最小,获益最大,往往在事前通过相应的信息发布渠道表明本国或攻或防的竞争立场,以达到威慑或缓和局面的目的,这一系列行为都是基于有关对手情报搜集和掌握。关于竞争对手的情报聚集成“资源库”,为国家采取相应的竞争行为时提供决策参考。
2.2.2 内部模型和构件分析
个体都有复杂的内部机制,内部模型概念主要解释系统的层次。构件又称积木,复杂系统往往是在一些简单的功能模块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组合方式形成的,强调系统的层次性,复杂系统的运行机制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系统不同层次间的相互转换和作用上。
从国家竞争情报的价值层次来看,国家竞争情报的搜集既注重常规信息,又要搜集反映竞争对手长期竞争行为的信息,还要针对突发事件进行信息的搜集。情报的发布既要一对一地进行,还要能一对多甚至多对多进行。另外,国家竞争情报各子系统的存在,不仅仅是为某一特定领域服务,而且还是国家竞争情报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各子系统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国家竞争情报系统整体。因此,国家竞争情报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模块思想,通过各功能系统合理组合,使得国家竞争情报系统整体最优。
所以,CAS理论较为清晰地揭示国家竞争情报系统这一复杂系统的存在、运行、交流方式,采用该理论对国家竞争情报系统的运行进行研究,有利于发现影响国家竞争情报运行的因素,评价国家竞争情报系统的优劣,提出建设或改进方案。CAS理论对国家竞争情报系统的分析、评价与构建具有重要的方法指导意义。
3 国家竞争情报系统构架的微观机制
CAS理论既强调复杂适应系统的离散性,又强调其聚集性;既强调层次关系,又强调非线性,理论本身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将其作为国家竞争情报系统构建的指导思想,得出如下启发:
3.1 加强对流和非线性理论的理解,加强子系统的交流
国家竞争情报系统内外的各种“流”对系统产生非线性的作用效果。非线性理论揭示了“人”在国家竞争情报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国家竞争情报系统要加强人才的建设,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好地发挥其在国家竞争情报搜集、分析等过程中的作用。另外,作为国家竞争决策者的“体外大脑”,国家竞争情报系统要提供一个相对全面的开放信息环境,使得情报产品的产生更合理、更全面。
3.2 加强内部模型和构件思想的理解,明确子系统功能模块化的建设
以模块化思想构建和改进国家竞争情报系统,可以使分工更加明确,交流更加顺畅。具体来说,国家竞争情报各子系统的构建要具备三个模块:常规模块、定制模块、突发事件模块,分别针对竞争对手日常情况、专有主题、突发事件进行情报的搜集、分析和整理工作。常规模块面向竞争主题战略需求和学习需求,主要完成基本通用的情报任务,是对竞争对手的监测行为;定制模块主要是针对特定竞争事件而进行的,通过特定情报课题的选取,生成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情报产品,定制模块主要为特定竞争行为进行情报探测,属于事前行为;突发事件模块主要针对竞争对手系统中“涌现”的新现象、新动向的,针对对手系统中新生事物进行关注、跟踪、挖掘,并得出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情报。三个模块相互补充,常规模块和定制模块为突发事件模块提供信息基础,突发事件模块为常规模块和定制模块发掘新的关注点(如图2所示)。
图2 国家竞争情报系统构成模块
3.3 加强对国家竞争情报系统构成要素多样性的理解,发挥系统综合作用
国家竞争情报系统构成要素多样性要求突破各要素的时空界限,创造一个开放的、面向国家竞争情报系统内部的信息共享与知识交流平台,使国家竞争情报系统在运转过程中发挥整体作用。这一平台为国家竞争情报分析工作服务,子系统间充分理解国家竞争情报内容间的验证、重构、发现、推导、补充等联系,加强情报的共享与交流,强化国家竞争情报分析过程中的知识集成功能。
3.4 加强对聚集理论和标记、回声模式的理解,有利于情报资源的整合
聚集理论体现了一种垂直管理思想,采用聚集理论对国家竞争情报进行建设,实际是加强垂直化的管理。理解标记和回声模式,有利于明确各标识的作用,解释国家竞争的过程和国家竞争情报的作用机制,以制定更好的竞争策略。明确进攻标识、防御标识、资源库三者之间的角色关系,要求注重资源库的建设,以便采取进攻或防御行动时,决策与支持更全面、准确。同时,采用合理的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巧妙地表明意图,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图3 国家竞争情报系统构建的微观机制
基于这一理论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得出国家竞争情报系统构建的微观机制,图3是对其进行整合式的说明。
国家竞争情报系统主要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国家竞争的,因此在构建国家竞争情报系统的开始,要依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现实,从国家利益出发,构建一个清晰的竞争战略向导。(如我国已经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路,建设和谐社会的国家发展愿景,建设和谐世界的外交文化理念,实施防御性国家军事战略等。与此对应对内、对外的政策保障构成了国家竞争情报系统构架的现实导向。)战略导向的提出,需要对国内外环境进行仔细考察,国家竞争情报资源库的建设,可以为国内外环境的考察提供支持。
战略导向明确以后,要依据战略需要设置、调整国家竞争情报机构的组成、侧重,明确情报机构的分工和权责,明确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途径与方法,保证整个组织的“执行力”;构建完善的国家竞争情报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具有评价和导向的双重功能。
各情报机构是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所开展的具有针对性的情报活动,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有对各领域的情报进行整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国家竞争情报系统的整体功能,也是“国家竞争情报”概念提出的意义所在。整合平台的构建及其功能实现是整个国家竞争情报系统构建的核心环节,这一平台可以是有形的(具体的情报部门、机构等),也可以是无形的(良好的交流模式,虚拟的交流空间等。网络环境下这种交流空间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基于这一平台,应当实现的功能包括:情报的内容整合、人才整合、情报搜集与分析方法的整合等。
情报整合的过程,实际也是情报交流与碰撞的过程,其结果是情报的增值。增值后的情报按不同的发布方式形成资源库,为阶段性主题和战略导向的提出提供综合的、可操作性对策,同时为知识挖掘提供数据来源。
根据国家竞争情报整合的结果可以提出阶段性行动主体,资源库对阶段性主体同样具有支持意义。根据阶段性主体和国家竞争情报产品,可以采取“进攻—防守”“学习—合作”等策略。“进攻—防守”策略具体包括通过合理的信息发布平台,巧妙地展示进攻或防守的姿态;或直接采取“进攻—防守”行动;“学习—合作”是一种温和的竞争手段,体现在先进技术、经验的学习,文化、经济、军事、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所有的行为都是以国家利益的保护与增强为目的的。
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国家竞争战略导向及国家竞争策略行为的采取靠“流”来协调、支撑,主要包括信息流、物质流、文化流等。信息流的作用在于沟通交流,因此要保证信息流的畅通和特定范围内的共享;物质流是整个系统存在的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要加大必要的物质投资;文化流是国家竞争情报系统存在的“软环境”,整个系统的个体要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加强国家竞争情报意识的培养。该微观机制可以指导国家竞争情报系统构架的实际操作,限于篇幅,不做详细论述。
收稿日期:200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