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摘要:中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很多特色艺术,比如国画、书法、京剧、皮影等艺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技术突飞猛进,外来文化不断涌入,使得当下人们对于传统艺术的关注越来越少,宝贵的传统艺术陷入窘境。通过文献阅读与案例研究,结合社会现状,分析传统艺术与新兴技术。传统艺术的发展应当与时俱进,结合当今人们的认知与审美,恰当的利用新兴技术,结合互联网、多媒体、大数据等技术发展传统艺术。
关键词:传统艺术;技术;多媒体
一、绪论
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可以快速传播。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利用文字、声音、图像多角度的了解事物。大数据的利用,使人们可以更加精确的了解个体与社会。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现状而产生。对于宝贵的传统艺术,也不应当孤立的存在,应当恰当的与时俱进,借助于新兴技术,基于原有艺术内容,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使得其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
1、传统艺术的特点
中国历史长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中国的传统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上万年的历史。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多样,包括陶瓷、书法、绘画、戏曲等,丰富多彩。这些传统艺术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上下五千的历史文化,百家争鸣,以儒家思想为主。儒家思想十分丰富,主要是仁、义、礼、智等内容。所以在艺术方面,我国的传统艺术也长期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谦虚、谨慎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种态度。同时,我国的传统艺术偏向形象思维,讲究传神,注重一种意境的表达。
2、传统艺术的现状
我国传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是受到近现代的一些战事以及外来文化的入侵。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在走下坡路,被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所忽视。虽然政府、学校一直在引导,但事倍功半。中国的传统艺术,虽然在现代艺术的冲击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它与我们基本的价值观是一致的,是受到我国传统思想所影响的。但是由于我们的传统艺术大多含蓄内敛,致使我们的传统艺术在表达方式上往往比较抽象,不易于理解。比如我们的国粹——京剧,在表达程式上,多是虚拟、抽象的。可能一个左右摇摆的简单动作,就代表了走过了千山万水。
3、形成原因
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同“慢热的”传统文化相比,人们更愿意接受“快餐式”的现代艺术,电影、话剧等艺术往往只需要一两个小时,就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对于传统艺术,则需要人们慢慢了解,细细品味,对此很多人往往失去了耐心。新兴技术的引进,电影、动画、音乐的传播,使人们的可以接受的事物增多,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很少走进戏院欣赏京剧艺术,去博物馆欣赏传统书画。长此以往,社会传统艺术氛围的缺失。因此,尤其是年轻人对于传统艺术的了解则少之又少。
二、新兴技术的介入
1、新兴技术对传统艺术的冲击形成原因
技术手段是艺术的载体,技术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技法,技术对艺术的影响由来已久,每一种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对艺术造成革命性的影响。图像、声音、视频、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很多不可能的艺术变为了现实。技术的渗透是全方位的,艺术同样不能置身于技术化的的浪潮之外。艺术与技术在不断交流与融合中呈现出新的形态。新兴的艺术形式,就是像工业设计一样,可能会爆发的,会引起人们极大的热情。
2、技术发展的快速
通常,新技术和新媒介的出现和运用是相对缓慢地,似乎在等社会的消化和接受,等人们开始接受后,再进行下一变革。但是现在,新媒介技术突然没有了耐心,发展、改革迅速。社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速度十分快。并且每一次改革,都会对艺术产生强大的影响。比如互联网提速、手机电脑的更新、新软件的开发,都会给艺术带来强有力的冲击力。比如,前段时间,“足迹”App的面世,引发了众多用户的参与,各种互联网平台一时间充满了电影风格的照片。相对于艺术思想,技术的发展更受到青年一代的喜欢,因为艺术的思想、观念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技术是以方便快捷为主,容易被青年人接受。技术的传播在取代观念文化过程中比较简单粗暴,新旧技术更新快,没有时间给大家思考与创作。缺少了思考,使新技术缺少了品味。3、技术与思想的脱节
新的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虽然比较重要,但是以往,每次新的艺术思潮都是由于新的思想所以引起的,技术手段只是辅助作用。比如文艺复兴、启蒙时代、浪漫主义等,都是由于新的思想所激发出来的新艺术。其背后的技术等因素都是隐形因素,只是支持艺术思潮的辅助工具,并不足以产生颠覆性的能力。但是现如今的艺术,往往都是由于技术的革新,对艺术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并且,技术的革新速度非常快,革新频率由几十年逐渐缩短到几乎每年都有技术性的突破。但是,艺术的观念却远远没有技术的步伐那么雄健和迅速,艺术背后的思想却缺乏了相对应的生命力。
三、传统艺术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艺术不是拼贴的文化,不是物理的反应,而是二者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反应,其生成物是极具活力的新文化,而不是死板拼贴的马赛克。数字化媒介时代,国家间进行文化的输出,往往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来组织和实现。具有穿越国界性的数字化大众媒介产品,如电影电视节目、音像制品、新闻及广告等形式可以对受众群体在思想上造成巨大的潜意识。比如,外来文化的输入,对思想意识带来了相应的变革,促使了之后的消费思想与观念。但是,数字化传媒、新兴技术同样可以为中国传统文化带来复兴的机遇。
四、总结
许多对艺术的研究并未能为传统艺术开辟道路,而是更多地关注西方现代艺术流行。我们现在更应关注于如何让新兴技术逐步深入的中现代艺术,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当下的审美意识、视听语言结合,应借鉴中国和西方的经验,开创性地解决自身的困境,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无论是政府干预还是教育改革、大众参与,数字化时代的信息传播都将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向其他民族、国家的流动。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使之被理解、被认可,中国的传统艺术才有希望成为一种可供利用的资源,并使之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郑曙旸,聂影,唐林涛,等著.设计学之中国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蒋晓丽,石磊.媒与文化视角下的传媒研究.
作者简介:李鑫(1994.03-),男,辽宁盘锦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环境雕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论文作者:李鑫
论文发表刊物:《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艺术论文; 传统论文; 技术论文; 都是论文; 互联网论文; 中国论文; 思想论文; 《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