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西江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肇庆 526000
摘要:开展水利水电的实际建设工作中,有着诸多施工问题隐患,甚至有施工事故的出现。混凝土裂缝是目前国内水利建设中基本上难以避免的问题,但是在施工技术上也是一直在尝试突破,出于不同的原因,混凝土裂缝也是分成不同的类型,每一种类型的裂缝都是有着自身的特点,裂缝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对工程的伤害。接下来,就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水利水电;混凝土;裂缝施工
引言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所处的环境极其复杂,同时施工工序也比较繁琐,所以,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混凝土极易发生裂缝现象,而一旦混凝土发生裂缝,那么就会影响到工程的整体结构,进而不能有效发挥出水利工程应有的功能。混凝土大结构如果出现裂缝,就会导致其中的钢筋被腐蚀,进而影响到钢筋的寿命以及渗透率等,并且其承受压力也不断降低,从而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目前来说,我国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一步步的完善,而人们也越发重视水利工程的施工,所以,进一步研究水利水电中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种类
1.1沉陷裂缝
出现这类裂缝,主要是在地基的实际建设中,并未依据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构件。如地基施工的土质过于松软,或者是土质的分布非常不均匀,这些都是会导致回填土施工出现缺陷,不够夯实,就会造成沉陷裂缝。这类裂缝的特征就是。裂缝与地面是呈现出垂直的形态,或者是呈现出30到40°的角度。裂缝宽度主要是取决于荷载力规模,同时与沉降值也还是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可以确定的是,沉陷裂缝还是有着相当的危险系数,这类裂缝的处理难度也是非常高的。若是在工程建设中遇到这类裂缝,工程进度一定会受到相当程度上的影响。
1.2温度裂缝
如果混凝土处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就会有裂缝发生。因为一旦温度过高,那么混凝土内部就会发生水化热现象,如果散发不及时且处于温度低的环境中,那么就会导致其中的水分被冻结,进而增加了混凝土的体积,而其抗拉强度就会减少,裂缝就会逐渐形成。
1.3干缩裂缝
如果混凝土逐渐硬化,那么就会发生干缩裂缝现象,因为当混凝土表面浇筑后没有加以覆盖,那么受到阳光的强烈照射就会非常迅速的蒸发掉表面水分,进而导致混凝土体积不断缩小,使其抗拉强度越来越低,而变形应力在这种情况下也慢慢减小,以至于裂缝出现。因为干缩裂缝的形态各异且大小不同,一旦其裂缝宽度较大,那么就会严重干扰到工程的整个结构。
1.4施工裂缝
因为有一些混凝土材料需要先浇筑,待完成后再运输到水利工程施工场地中应用,由于这部分环节比较多,例如浇筑、养生、拆模、运输等,所以混凝土材料非常容易受到震动以及摩擦等,从而损坏到其结构,这种裂缝我们称其为施工裂缝。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当都会产生施工裂缝,而人工因素的影响较大,施工企业可以通过采用相应的措施来予以解决。
2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
2.1做好施工前准备工序
为了尽可能保证好水利施工的整体质量,需要对裂缝实施有效防护,同时也是做好施工前的一切准备工序。在施工方案的实际设计环节,主要是全面了解混凝土各方面的性质,将混凝土的拉应力以及结构压力之间进行合理的处理,避免由于结构断面出现突变,导致有裂缝的产生。另外就是混凝土内也是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膨胀剂,主要是会混凝土收缩的属性进行补偿。混凝土施工涉及到的工序技术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作业人员一定要具备非常强的技术水准。对混凝土各方面的知识充分了解,同时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技术上不断更新,尤其是先进的技术以及经验在不断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与设计人员需要保持密切的沟通,双方要加强了解,这样施工开展也是会更加顺利,即便是有问题出现也是可以顺利解决的,若是有裂缝或者施工问题暴露出来,双方要相互配合调整好技术方案,作业人员也是要进行技术交底,让施工方案可以更加合理以及可行。
2.2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以及配置比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需要以水利施工的特点为基础,只有充分的对水利施工的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进一步的做好相关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选择合理强度的水利的等级、品种等,避免使用高强度的水泥。除此之外,砂、石、骨料等材料的质量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实际的需要情况为基准,选择使用合适的外加剂以及掺合料,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混凝土收缩补偿方式的运用,在选用膨胀剂的过程之中,首先要确定一个目标性的膨胀效果,然后根据目标所需要用的剂量来进行膨胀,从而达到膨胀的效果,选择用不同的掺料,混凝土配置比与混凝土裂缝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配置比不科学合理,那么就会产生混凝土裂缝,因此,需要去实验室进行试验,通过试验的结果确定最佳的配置比,在具体的工作中,还需要对混凝土的坍塌度继续拧科学的设计,及时的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调整工作,做好混凝土的现场养护工作。
2.3施工控制
(1)施工方应严格的把控施工质量,保证沉降均匀
混凝土的拌制、运输必须满足连续浇筑施工以及尽量降低混凝土出罐温度等方面的要求。混凝土在实际温度养护的条件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对于温度方面,要保证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度温差控制在25℃以内,预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降不超过9℃以上才允许拆模。
(2)做好混凝土表面隔热保护
在混凝土在拆模后,特别是低温季节,在拆模后立即采取表面保护,防止表面降温过大,引起裂缝。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这样既降低外界高温,又防止干缩裂缝的发生,促进混凝土强度的稳定增长。一般在浇注完毕后十二到十八小时内就立即开始养护。
2.3提高混凝土施工工艺
(1)选用适当的工具以及施工工艺,尽量科学合理的进行,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2)对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进行严格的监控工作,及时调配或者处理。
(3)合理安排施工工作,并采用快插慢拔的施工工艺进行。
(4)对已经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还要进行后期检查,采用抹面的技术闭合早期裂纹,并合理控制拆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出现温差裂缝。
(5)合理的设置混凝土分缝分块工作,并在基岩处隔段设置沉降缝,以此增大混凝土的散热面积,减少沉降裂缝的出现。
(6)合理控制间隔层的浇筑时间及层间间歇时间。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4混凝土温度养护控制
混凝土的表面保护及护养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排专职人员进行轮班巡查。一般的护养工作开始与浇筑完成之后的二十及十八小时之内,温度过高时可进行提前养护。采用外包编织袋或薄膜以及土工布然后加上防水薄膜的方式进行遮阳保湿工作,避免阳光的直射。一般养护时间不少于一个月,并在验收之前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护工作。
结语
总之,在水利水电建设中,混凝土裂缝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质量隐患,随着技术上不断更新,材料上也是不断有新的突破,裂缝的控制以及处理变得更多样化,需要加强对现场施工的控制,在裂缝防治以及处理上加强力度。
参考文献
[1]陈章辉,赖添锦.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35):168-169.
[2]连新强.浅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356+358.
论文作者:李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就会论文; 工作论文; 温度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表面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