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错:心理学研究的新范式_心理学论文

交错性:心理学研究的新范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式论文,心理学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交错性(intersectionality)是心理学研究中新近出现的“一种理论与研究范式”(Cole,2010,p.179)。交错性理论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第二次女权运动,是“到目前为止,性别研究以及与之关联的研究领域所做出的最重要的理论贡献”(McCall,2005,p.1771)。作为一种规范性理论,交错性强调多元社会认同的交错性建构关系,揭示了群体生活的复杂性以及权力与不平等的生产机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交错性反对传统心理学研究的认同同质化的本质主义取向,强调社会认同的非累加的多元交错建构特征,为深入探讨社会现象的复杂情境、促进心理学方法论的变革以及推动社会变革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交错性理论与范式的兴起

      交错性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黑人女权运动的先驱索杰纳·特鲁思(Sojourner Truth)于1851年女权会议上的演讲:“我的认同不仅来自于性别的塑造,也来自种族与阶级的塑造”。布拉赫(A.Brah)和菲尼克斯(A.Phoenix)指出:“索杰纳·特鲁思的认同是在与白人女性和所有男性的关系中建构的,因而是关系的;这足以证明‘认同’不是目的而是过程,是在权力关系之中及通过权力关系进行的建构。”(Brah & Phoenix,2004,p.77)

      交错性的理论基础源于对不平等、统治与压迫的生产与再生产机制的研究。伴随着第二次女权运动对传统女性主义理论中“男性作为规范”的批判与对“基于女性的女性经验”的强调,黑人女性主义提出质疑:“哪一位女性的经验”?1970年代末,黑人女性主义孔巴希河团体(Cambahee River Collectctive)提出的“压迫的共时性”(simultaneity of oppressions)被视为交错性理论最早的表达:“我们……发现难以割裂种族、阶层及性别压迫,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们通常是同时被体验到的。”(Combahee River Collective,1977/1995,p.234)她们强烈意识到其生活经验是由种族、阶层、性别与性取向的共时性压迫所塑造的;女性主义理论应该更加明确地承认社会立场与群体成员身份重叠并存对个体社会认同的体验的影响。

      1980年代变革的10年见证了交错性从社会运动向学术领域的转型与发展,种族/阶层/性别研究(race/class/gender studies)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许多学者诸如戴维斯(A.Davis)、洛德(Lorde)、斯贝尔曼(E.Spelman)、黛博拉·金(D.King)开始探讨性别、阶层以及性取向的交错性问题,强调非裔美国女性的经验不仅由种族所建构,而且亦由性别、阶层以及性取向等所共同建构。

      1989年,美国著名法学家与批判种族理论家克伦肖(Crenshaw)首次提出“交错性”这一概念,用以批判“反歧视法……女性主义理论及反种族主义政治中主流的单一视角框架(single-axis framework)”(Crenshaw,1989/1993,p.383)只聚焦于从属群体中优势成员经验,强调“种族、性别与阶层”的多重交错特征。

      1990年代之后,“交错性”成为一个“快速传播的概念”(fast travelling concept)(Knapp,2005,p.249)和理论的“流行术语”(theoretical “buzzword”)(Davis,2008,p.67),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仅将种族、性别或阶层视为主要的认同、差异或劣势范畴的局限性,转而探讨社会认同的交错性问题。例如,科林斯(Collins)提出“连锁的压迫系统”(“interlocking systems of oppression”)和“权力矩阵”(matrix of domination)两个核心概念,从宏观的制度层面与微观的人际层面探讨权力关系问题,从而将交错性视为“一种强调种族、阶层、性别、性取向、民族以及年龄等社会认同系统对社会组织的交互建构特征的分析方法”(Collins,2000,p.299)。汉考克(Hancock)主张交错性既是一种规范性理论,亦是一种强调多元差异范畴的相互作用的经验研究取向。(Hancock,2007a,p.249)心理学家谢尔兹(Shields)、鲍尔格(Bowleg)、科尔(Cole)、赛义德(Syed)、柏迪—沃恩斯(Purdie-Vaughns)与埃巴赫(Eibach)等则从方法论角度探讨了交错性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与此同时,国际上以交错性研究为主题的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项目大量涌现。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交错性已经为诸多学术领域所接受,成为诸如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地理学、历史学、文学、哲学、人类学、老年学、女性主义研究、民族研究、法律研究、组织研究等相关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的研究范式。(Cho,Crenshaw & McCall,2013,p.787)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单一对种族、阶层或性别的分析不能充分地描述个体的经验;要理解个体所处的复杂情境,应从多元交错的社会认同(multiple intersecting identities)来理解:即个体经验是社会认同的多元交错建构的产物;主体性是由种族、民族、性别、阶层等多种社会身份相互强化的范畴所交错建构的。

      二、交错性理论与范式的主要观点

      交错性是指“社会认同的多元交错建构性的关系”(Shields,2008,p.301),主要观点如下:

      (一)从“排斥”到“包含”:关注多元边缘化群体与社会认同的多维性

      心理学家科尔指出:“交错性最根本的形式就是通过反思‘谁应该被包含在范畴之内’来考察社会范畴的交错性本质。”(Cole,2009,p.171)换言之,“包含”是交错性理论与范式的基本观点。

      长久以来,主流文化与科学观始终是独白的(monologic)和赞美自我的(self-celebratory)(Sampson,1993a,p.xi),被社会优势群体建构为“他者”(“the other”)的诸如有色人种、贫困女性等边缘化群体由于不具有代表性往往被边缘化、无形化与病态化,“心理学作为研究人性的多元性的科学的适宜性”(Sampson,1993b,p.1220)备受质疑:(1)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大批女性主义心理学家对心理学中盛行的男性中心主义极为不满,认为当前的心理学充满着男性幻想和对女性的歧视,因而试图消除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性别主义偏见;(2)黑人民权运动挑战主流心理学的种族主义偏见,认为白色人种往往带有种族优越感,在对有色人种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时,往往戴着有色眼镜,因而无法真正揭示其心理与行为特点;(3)第三世界的心理学研究者对欧美中心主义的立场予以抨击,掀起了颇具特色与生机的本土化运动;(4)同性恋为了争取自己的合法地位,亦向心理学中盛行的异性恋中心主义发起了进攻。以上认同运动的倡导者对主流心理学的核心假设——价值中立与客观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当今对人性的理解——无论是在广义的文化还是心理学之中——均是基于西方白人男性的隐含的标准,并没有反映女性、有色人种、同性恋等边缘化群体的独特认同或经验;而这种代表社会优势群体特殊立场的心理学理论往往被视为客观的、价值中立的真理性理解框架。(Sampson,1993,pp.1220—1221)

      尽管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关注种族/民族、性别、社会阶层以及性取向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但很少有研究考察这些认同、差异与劣势的范畴对心理与行为的共时性影响。通过对2002-2004年间PsycINFO中有关性别或种族的心理学研究的统计分析,西尔弗斯坦(Silverstein)研究发现,只有极少数研究同时考察了两种建构(性别建构与种族建构)的影响,原因在于心理学家一般倾向于通过省略变量或统计学中控制范畴的成员身份等方式来简化其研究模型。(Silverstein,2006,p.21)“尽管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个体必然同时拥有多元范畴(即:性别、种族、阶层,等等)”(Cole,2009,p.170),但心理学的实证主义传统使得心理学研究往往倾向于选择单一认同作为主要的分析范畴,忽略研究对象身份认同的多维度特征,更谈不上探讨社会范畴意义建构的交错性特征。

      “包含”取向正是对上述“排斥”取向的重要弥补。(Anthias,2012,p.3)交错性理论最根本的目标之一就是批判主流心理学对多元边缘化群体以及社会认同多维性的忽视与排斥,从而使边缘化群体独特的观点与需求得以表达。一方面,源于黑人女性主义立场的交错性理论质疑白人中产阶级女性的普适性立场,认为对女性立场的包含应该从本质上承认性别与其他重要的社会认同(尤其是种族)的交错。基于此,交错性研究对心理学认同研究的单一视角框架进行了批判,认为这种以优势次群体来界定劣势的单一视角排斥了多元边缘化群体的经验。由于多元边缘化群体体验着性质完全不同的压迫,因此需要特别关注他们的经验以理解作为差异范畴的种族、性别、阶层等并不是平行的,而是交错与互相强化的。另一方面,交错性理论延续认同运动和黑人女性主义者对心理学研究中男性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异性恋中心主义的批判,强调对同一范畴内亚群体之间经验的差异性与多元性的关注:“人类生活不可能被还原为单一特征;单纯依靠任何单一因素不可能准确地理解人类经验。”(Hankivsky,2012,p.1712)通过对范畴内部差异的强调,他们不仅反对主流心理学对社会范畴同质化取向,而且从理论上探讨多元社会认同如何交错地建构着边缘化群体受压迫的生活经验。

      学术上对多元边缘化群体与社会认同多维性的关注,不只是公平或包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为纠正由于忽略对边缘化群体的研究而造成的错误认知提供了可能性:第一,研究者不再视优势群体经验为标准,有利于对边缘化群体经验达成情境化的理解(contextualized understanding);第二,通过对社会认同多维特征的关注,有利于探讨种族、阶层、性别以及其他认同的多元建构意义,从而修正现有研究中所存在的普遍主义的错误认知。因此,“包含”不只是在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上关注范畴的多元性与多元边缘化群体,鼓励研究者去研究从属于多元次范畴的群体,更重要的是它使研究者探讨社会认同/社会范畴对个体与社会生活经验的建构方式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二)从“本质”到“建构”:强调权力的关系性与社会认同的建构性

      交错性理论强调权力的关系性与社会认同的建构性特征:“诸如种族/民族、性别、阶层、性、能力等社会范畴都是社会建构的、流动的、弹性的;社会位置(social positions)是不可分割的,并由不同时空情境下的互动与交互建构的社会过程与结构所塑造。”(Hankivsky,2012,p.1712)桑普森亦指出:这种对个体认同的“社会”区分并不是由生物学或基因决定的自然范畴……这些区分是与权力相关的话语过程的结果。(Sampson,1993,pp.1222—1223)

      尽管个体体验到的是一种连续的、个体的社会认同的交错,但交错性实质上反映了社会群体之间复杂的权力关系的运作,即交错性有着不同的“语域”:个体经验维度与社会结构性维度。在个体水平上,交错性影响其社会关系的个体化经验;在社会结构水平上,个体的法律地位、资源或社会需求可能由于其社会认同的交错使其处于优势或劣势地位。因此,从本质上来说,交错性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理论——“从经验层面到结构层面的不平等系统是相互依赖的”的具体体现。这对于心理学家而言,其结果是社会认同的研究既不能独立地进行,也不能将它与维持不平等的过程(如种族主义、性别主义、种族主义、或异性恋主义等)割裂开来。(Warner & Shields,2013,pp.803—804)

      换言之,种族、性别、阶层等社会范畴,并不是简单地反映群体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长期以来群体之间与群体内部在政治、经济与社会领域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例如,玛哈林甘(Mahalingam)将“交错性”视为“个体与社会位置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各种社会位置的权力关系”(Mahalingam,2007,p.45)。科林斯指出:交错性对权力关系性与认同建构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主题:(1)关注种族/性别/阶层等社会认同的交错性权力关系对个体与群体的影响;(2)交错性理论强调个体与群体在交错性权力关系中的社会位置的认识论价值:知识是在交错性的权力关系中建构的,并有助于建构交错性的权力关系;(3)交错性研究强调关系性与关系过程,这种对关系性的强调反映了通过关系过程建构与维持种族、性别、阶层以及其他权力系统的方式;(4)交错性研究强调知识与知识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内在关联性。(Collins,2012,pp.452—454)

      初和费里(Choo & Ferree)将这种对交错性的社会建构论的解释,称为“过程中心取向”:它强调的是动态化力量而不是范畴本身——种族化而非种族,经济剥削而非阶层;性别化和性别表演而非性别——从而有助于理解不同社会结构性领域中权力运作的独特性以及随时空而改变的特征。(Choo & Ferree,2010,p.134)麦考尔、戴维斯等亦强调作为过程的社会范畴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建构。科尔呼吁研究者应该聚焦于“不平等在研究中的作用”(Cole,2009,p.173),以关注多元范畴对个体与群体的建构方式对其认知、经验与结果的影响。

      交错性理论对权力的关系性与认同的社会建构性的强调,挑战了传统二元思维与社会认同的本质主义取向,将分析重心转向对内在权力关系的流动性以及各种范畴与权力系统的生产机制的关注,这不仅有助于阐释群体之间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权力关系,展现群体生活的复杂性、多元性、流动性,而且有助于促使研究者关注到社会不平等在研究中的作用:性别、种族、阶层等社会范畴不只是个体特征,而是结构性的范畴与社会过程;个体植根于文化与历史情境,个体的生活经验是由种族、性别、阶层等范畴的等认同的社会建构性所共同界定的。例如,赫塔多(Hurtado)通过整合社会认同理论与交错性理论来阐释种族、性别及阶层等社会认同的交错建构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在她看来,白人女性与黑人女性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受她们与美国文化中的优势种族和性别群体——白人男性的关系所影响,“尽管性别是一个使从属地位得以维持的标志性的机制,但对白人女性与黑人女性而言,女性的定义是完全不同的建构。”(Hurtado,1989,p.845)赫塔多的研究使社会认同研究从对特定情境中单一认同的关注转向对不同情境下由渗透着权力不平等的社会结构所界定的多重交错认同的关注。

      (三)从“累加”到“交错”:强调非累加的、多元建构的交错效应与多元方法的使用

      事实上,多元交错的压迫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现象,当压迫超过一种认同时,并非单纯的累加。例如,克伦肖指出,黑人女性所体验到的歧视不是简单的“性别”加上“种族”,她们体验到是作为黑人女性的压迫——“不是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的累加,而是作为黑人女性”。(Crewshaw,1989/1993,p.385)科林斯亦强调,个体经验是多元认同彼此交错地建构的:非裔美国人认同建构着作为女性的经验;女性的认同又建构着作为非裔美国人的经验。

      非累加的、多元建构的交错是交错性理论的核心观点。它认为,基于种族、性别、阶层等社会认同与社会不平等是相互依赖与相互建构的,而不是相互排斥与一维的。即,交错性理论与范式并不是将种族、性别、阶层等社会认同视为独立的范畴,而是要考察它们之间的非累加的多元水平的交错建构。

      斯则尔曼对强调累加效应的累积劣势理论提出了批判。她指出,交错性认同并不是一种“流行串珠的形而上学”,即:交错性认同不是如同一根绳上的串珠一样的不相关联的一系列认同,而是被关系地界定的。在她看来,以累加劣势观点看待压迫的交错系统意味着将性别、种族及阶层等社会认同视为独立的实体,因而忽略了认同之间的互动对个体经验的影响。

      鲍尔格则以“黑人+同性恋+女性≠黑人同性恋女性”为例(Bowleg,2008,pp.312—325),论证交错性不是一种传统认同研究中所惯用的累加效应,而是一种交错效应,因为不同交错水平上的社会认同互动会产生倍增压迫。这种交错性分析需要实现从多元独立变量的累加到交错、从主效应向互动效应的转变;强调多元结构性变量在不平等生产机制中的重叠作用,而不是将“额外的”互动效应加入主效应之中。(Choo & Ferree,2010,p.131)

      汉考克对认同研究范式的单一取向(unitary approach)、多元取向(multiple approach)以及交错取向(intersectional approach)进行了比较分析。单一取向假设某一认同或差异最具解释性;多元取向将数个认同或差异视为稳定且独立的变量;而交错取向强调多个社会认同或范畴之间互动与相互建构性的关系。(Hancock,2007b,p.64)(见表1)

      基于交错观拒绝采用社会认同的单一视角与累加的方法,而聚焦于多元水平的复杂过程与系统的交错互动本质,交错性研究尤其强调多元研究方法的使用,因为任何单一的研究方法均难以达成对“情境性建构”的研究,多元方法对动态的、交错建构的过程与系统的研究至关重要。

      洪科夫斯基(Hankivsky)认为,对于研究者而言,重要的是需要关注到交错性既不是“约定俗成的”,也不需要任何独特的研究方法;其目标在于带来理念的转变,使研究者以不同的方式理解范畴内部、范畴之间的关系及其互动,并将这种理解应用于其研究实践。(Hankivsky,2012,p.1715)科尔持同样的观点。她指出,将交错性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应用于研究实践,并不需要发展新的研究方法,但需要对社会范畴的意义与结果进行重新概念化:“谁应该被包含在分析范畴之内?”“不平等的作用是什么?”“相似性又在哪里?”这需要研究者反思他们对于社会范畴的概念化与其方法论选择之间的关系。(Cole,2009,p.176)

      

      当然,也有研究者认为质化研究方法更适合于交错性研究。例如,谢尔兹(Shields)指出:由于认同的多维度特征,交错性理论使用质化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既自然也必要。(Shields,2008,p.306)鲍尔格亦指出:质化研究更有利于提供社会认同的交错建构性与经验的复杂性的信息。然后,正如赛义德所指出的,质化研究的适用性事实并不妨碍量化研究方法的使用。(Syed,2010,p.61)科尔以量化研究为例,探讨交错性理论如何指导量化研究的设计、分析以及结果解释,尤其强调量化研究者必须在受压迫与优势群体经验的历史情境中解释量化研究的结果。

      三、交错性理论与范式的方法论意义

      作为一个迅速成长的理论与研究范式,交错性对主流心理学的个体主义、本质主义、普遍主义、二元思维提出了挑战,有效地促进了心理学对性别、种族以及其他权力维度的研究,为探讨社会现象复杂的因果关系、推动心理学方法论的变革提供了新的方式、新的视角。

      综观目前交错性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交错性:作为多元边缘化认同或所有个体的认同交错。交错性的早期研究主要聚焦于多元边缘化群体及其所面临的劣势认同的数量,并以累积劣势的观点理解多元边缘化群体的独特处境;当今的交错性研究更强调社会权力的情境性本质,认为交错性适用所有认同研究,没有哪一个交错性认同只体验到优势或压迫。第二,交错性:作为一种分析框架或范式理论。作为框架的交错性是一种认同研究的策略(Syed,2010,p.61),它要求心理学研究者在进行单一认同的研究时,必须考察其与其他认同的互动方式以及对认同经验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交错性范式的价值,心理学家必须将交错性从分析框架发展为交错性基础上的心理学理论,以更好地理解种族、性别、阶层等交错性认同对个体经验的共时性影响。第三,交错性: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取向。交错性不只适用于学术研究领域,无论是在理论发展的初期还是后期的发展中,旨在促进社会平等和推动社会变革的交错性的政策倡导与实践应用始终是交错性批判与干预的重要组织部分。此外,强调种族、性别与阶层等社会认同的内在关联性还有利于增加跨性别、跨种族、跨阶层等社会运动合作的可能性,促进社会变革。

      综上所述,交错性研究在促进心理学对边缘化群体的关注,厘清多元交错的社会认同对个体经验与行为的影响,推动方法论变革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尽管将交错性范式整合进心理学的呼声日益强烈,交错性研究的重要性日益亦凸显,但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比,心理学领域的交错性研究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交错性在概念、方法论以及实践层面的挑战依然存在(Parent,DeBlaere & Moradi,2013,p.645)。因此,未来的交错性研究需要进一步加深对交错性理论与方法论的探讨,将交错性研究更多地引入主流心理学的研究。

标签:;  ;  ;  ;  ;  ;  ;  ;  

交错:心理学研究的新范式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