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工人医院 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吸附治疗应用于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4例,应用免疫吸附治疗方案,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抗核抗体滴度、抗ds-DNA抗体滴度改变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免疫吸附治疗后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ANA、ds-DNA抗体滴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仅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免疫吸附治疗应用于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在治疗前后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2-0193-01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风湿免疫科常见多发疾病之一,是由自身免疫介导的多系统损伤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中以抗核抗体为代表,伴随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异常及多系统多器官损伤为主要临床特征[1]。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抗感染等,治疗存在一定的毒副反应,临床疗效欠佳[2]。免疫吸附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案,通过体外循环对机体血浆中免疫抗体及免疫循环复合物进行清除,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精准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疗效[3]。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4例,分析免疫吸附治疗应用于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价值,取得满意效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4例,入组患者均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6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19~65)岁,平均年龄(34.7±11.6)岁,平均病程时长(6~72)月。
1.2 实验方法
1.2.1免疫吸附疗法 具体操作方法:对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穿刺,放置单针双腔导管,和体外循环进行连接,进行治疗前进行预冲,确保血液通路畅通。治疗时首先开启血泵,依据患者的凝血指标,进行合理的抗凝封管措施,免疫吸附治疗过程中每30分钟依据ACT结果,进行静脉肝素注射,确保肝素化。维持血泵速率在60~100ml/分,持续吸附2小时,完成治疗后及时给予鱼精蛋白,以中和多余肝素,依据患者治疗状况,可划分为3次治疗疗程,每次治疗应当间隔1天以上。
1.2.2精细化护理干预 术前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过程,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及宣教工作,术前应当进行预防措施,开始免疫吸附治疗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术中护理:密切关注患者血流状况及病情波动,确保治疗过程中血管通路顺畅,全程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术后护理:治疗完毕使用移动床将患者送回病区,防止过度活动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对治疗患者进行常规实验室指标检测,包括血常规、血生化、ESR、CRP、免疫指标、自身抗体等。
1.3 检测指标
评估入组患者治疗前后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的波动状况,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患者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 治疗前后ANA、ds-DNA抗体波动状况
经免疫吸附治疗后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ANA、ds-DNA抗体滴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
2.2 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出现率情况
仅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均为血压一过性降低,经过扩容后血压恢复,临床症状缓解。
3.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缺乏针对性的病因治疗,一般将该病的病因归类于遗传因素、损伤后免疫反应、环境因素等,其发病和病毒感染、射线辐射、药物食物有关[4]。免疫吸附疗法是血液净化领域的新技术之一,能够有效清除免疫性疾病中免疫复合物、过敏毒素,恢复机体损伤的细胞,显著降低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具有显著的非特异性疗效[5]。
本研究选取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4例,分析免疫吸附治疗应用于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经免疫吸附治疗后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ANA、ds-DNA抗体滴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仅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可见通过治疗前后的精细化干预,包括心理干预、健康知识宣教、术中生命体征检测、并发症预防及干预等一体化护理方案,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护理人员通过主动的医患交流,增进医患沟通,有效缓解入组患者存在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得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完成治疗过程。通过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增进患者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知识、免疫吸附治疗知识的熟悉度,避免因为缺乏了解出现的紧张、恐惧情绪,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于患者的顺利治疗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免疫吸附治疗应用于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在治疗前后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姜志宇.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6):134-137.
[2]朱丽萍,邓婉贞,曹蕾,等.DNA免疫吸附疗法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14,14(9):56-57.
[3]岳辉,孟璐,勾钦秀.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观察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5,28(4):58.
[4]赵颖,孙娟,马玲,等.DNA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和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2):2044-2046.
[5]吴潮清,熊礼佳,贺红光,等.DNA免疫吸附联合药物治疗重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21(2):84-87.
论文作者:潘倩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患者论文; 免疫论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论文; 抗体论文; 重症论文; 疗效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2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