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9-149-01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阶段目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总目标)以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文言文进入小语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以及对国学的重视。但是,一说到“文言文”,人们会立刻跟“古老”、“晦涩”、“大师”一类的词汇挂钩,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文言文教学是目前改革呼声很大而动静很小的领域。和语文其他领域的改革力度相比,文言文教学的改革力度目前也确实是小了些。记得钱梦龙先生曾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过一句话:“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汇报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文教学来展示。连教师都对文言文教学提不起精神,感觉乏趣、乏味、乏力,缺失了现代文教学时的自信和洒脱,学生对文言文又怎能提得起兴趣呢?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侧重在“讲”字上下功夫,教师讲,学生听或记。教师光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组织教学显然是很难达收到良好效果的,如何使这“春风”不度的“玉门关”,也沐浴到和暖的“春光”?电化教育手段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传授知识、进行文言文基本功的训练、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古老”、“晦涩”的文言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如何让文言文的教学寓教于乐、点亮智慧的明灯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而古文言文学生很难独立看懂,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如教学如学古诗《春晓》《静夜思》等,播放精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诗句逐行跃出,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读写的欲望和兴趣迅速增强。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文言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文言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伯牙绝弦》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可此场景距今已近两千年了,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而遥远的,其语言文字又十分抽象,学生很难体会到伯牙、子期那种生死相依,心灵相通的意境。学生很难理解“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此时,多媒体课件就有了用武之地,伴随着动听的古琴曲声,一张雄伟的泰山图片映入同学们的眼帘,接着又一张波涛澎湃的大海图片出现了…借助多媒体课件,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段话,故此,突破了时空,化远为近,使学生情、文本情、作者情产生共鸣,为学习课文作好了情感铺垫。从而很轻松就理解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三、激发入情入境的情感朗读。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朗读是在认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将书面语转化为准确而连贯的有声语言的活动,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它是一种眼、口、耳并用的语言活动,也是文言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电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课,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那清幽的月光、潺潺的溪水、绿荫中若隐若现的古老的小桥……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对乡村美景的赞美之情朗读这首词。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乡村的宁静美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此外,教师指导朗读时,还可利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一些关键词语、优美段落进行闪烁、变色,放大等技巧处理,让学生反复品读,深入揣摩,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四、理解全文,动手写写。
在理解全文,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仿写古文。如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在教完“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时,出示一张“皎皎明月”的图片,和句式“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
学生在理解了这句话的基础上,就可以让学生模仿写类似的句子,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很高。这样,结合生动直观、有声有色的画面,学生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又锻炼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很好。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蓬勃兴起,使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学生既开拓了知识视野,又陶冶了情操,还得到了音乐美的享受。这与教师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组织教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同时,它也要求我们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寻找现代教育技术与文言文教学整合的最佳结合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当地、当时及学生实际情况,尽量精选,做到恰如其分,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论文作者:熊春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文言文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电教论文; 教师论文; 文言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