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610051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观察。方法:选择从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共收治5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用常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服务,而实验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在疗效上的观察。结果: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护理满意效果、日常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脑出血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缩短治疗的时间,并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发生,更能提高患者日后生活的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服务;并发症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指由非外伤性脑内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占所有脑卒中20%~30%,发生原因跟脑血管病变有关,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脑出血患者常因情绪激动、费力时突发病,早期发生死亡率较高,而幸存患者中大多有不同程度运动、认知、言语吞咽等障碍后遗症,具有发病迅速,病情急促及高死亡率等特点。近年来,不断攀升的脑出血发病率,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有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在临床上表现以突发头痛,意识减弱,无故呕吐,严重者可偏瘫甚至死亡。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可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文探讨58例脑出血患者的优质护理的预后影响及良好的效果,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共收治的5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9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5例,年龄在58至75岁,平均年龄在(62.1±4.5)岁,出血部位在:小脑2例,丘脑9例,脑室7例,基底节11例;其中9例浅昏迷,11例深昏迷,9例意识较清楚;出血量在15~30ml13例,31~70ml16例;实验组中男11例,女18例,年龄 57至74岁,平均年龄在(64.5±4.9)岁,出血部位在:小脑4例,丘脑6例,脑室5例,基底节14例;其中5例浅昏迷,10例深昏迷,14例意识较清楚。两组患者资料比较中,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入院治疗后,遵医嘱对脑出血的症状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在护理干预上行常规护理,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呼、指导患者的正确的服药、饮食规律、口腔护理等,尽量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合理要求。
1.2.2 观察组 患者入院治疗后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制定一个以“患者为核心”的护理方案[2],严格遵守标准流程对患者进行护理,具体方案如下。
1.2.2.1 基础护理:对于脑出血患者在发病的前4周左右,处于急性期要保证卧床静休,床头放置应保持在250左右,可有利于脑部的血液循环,一定程度能缓解脑水肿的症状。治疗期间,定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再动作上应轻柔、平稳、缓慢,尽量保证头部不震荡;各护理项目应一次性完成,可减轻患者的烦躁。给患者一个温馨、安静、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及时开窗通风,使病房中空气新鲜,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1.2.2.2 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因突发疾病,生活无法自理,语言无法沟通,意识或许存在,这就在精神和心理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往往会出现一些心神不定、消极、焦虑的悲观情绪[3]。作为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与感受,能有效与患者沟通,语气上平和,多体会患者处境,换位思考,来帮助患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消除悲观的心理,树立一个乐观心态。对于特殊病例如脑内有动脉瘤的患者应给予相关疾病知识教育,让患者理性的了解病情,获得正确的认知,从而避免无端猜测、胡思乱想,及时患者家属沟通病情。
1.2.2.3 并发症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时,尽量做到操作无菌。定时帮助患者肢体的按摩,防止因长时间不活动而使血流的循环不通畅,肌肉的功能加剧萎缩。及时帮患者翻身、打背,防止发生褥疮进一步感染。在护理过程中各操作严格按流程完成,应避免出现二次事故[4]。在指导家属对患者的护理上,对肢体间擦拭、按摩,要时刻提醒避免不正当操作,出现擦破皮肤的情况,在按摩受压部位时,要动作轻柔,有利于促进血液流通。
1.2.2.4 康复功能锻炼:脑出血患者因突发病,致残率极高。对肢体的训练可促进血管之间的疾病康复。应积极指导患者及家属做肢体的恢复训练。促进患者在床上有意识进行关节屈伸、坐卧、翻身动作等;入院后期逐步进入下床训练,当适当可站立、行走时,训练的情况应根据恢复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时间慢慢增加,方式的难度逐渐加大,如穿脱衣服、自己进食等日常生活操作,并配合中医的治疗,使肢体间功能进一步的恢复。
1.2.2.5 饮食指导:发病3d内的脑出血患者应禁食,对于失去意识的患者,要先进行插胃管,进食两三天后,病情缓和的患者进行鼻饲。在提供一些均衡营养的物质下,给予少量的高热量流质食物,随患者的病情逐渐变好增加食物的量[5]。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的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性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的脑出血患者在进行护理期间,实验组的治疗时间相对于对照组缩短,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也比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
3.讨论
脑出血疾病是目前生活中危害人类生命较严重的疾病之一[6],而护理工作中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是较棘手的。护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患者治疗效果。积极开展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从兼顾心理和生理的各个方面给予患者高品质的护理服务,让患者重新认识自己重要作用,建立起克服疾病的自信。研究发现,采用不同护理服务方案,有不一样的护理效果,对患者而言也有不同区别,统计学上有差异显著性[7]。总之,对脑出血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赞扬。而患者可缩短住院的时间,降低治疗疾病的成本,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及工作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1]胡海银.优质护理服务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上的应用评价[J].现代养生,2014,1(10):169.
[2]周兴美.优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疗效的影响[J].现代护理,2015,13(7):104-105.
[3]毕孝花,娄军芳.脑出血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9):17-19.
[4]李文月.优质护理服务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2):147-148.
[5]吉莉,顾志娥.优质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哈尔滨医药,2014,34(6):409-411.
[6]韩国利,张淑娟,赵国凤.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98-99.
[7]石建利.优质护理服务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2,33(27):5977-5978.
作者简介:
刘琳(1982-),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学历,职称:护师,主研方向:神经外科护理。
论文作者:刘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5
标签: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并发症论文; 实验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病情论文; 疾病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