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慢性胃炎;雷贝拉唑;替普瑞酮;症状缓解时间、胃黏膜修复情况
慢性胃炎属于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1],主要是指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胃黏膜炎性病变,其中男性患者略多。临床对此多是单一用药,并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2]。因此,临床提议在现有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联合用药方式治疗,以期发挥最大药物效果,提高康复进程。本文主要对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5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5.53±6.04)岁。观察组53例,男28例,女25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6.17±6.5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
1.2方法
53例对照组采用替普瑞酮(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656)治疗,口服,每次50mg,每天3次。7天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雷贝拉唑(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20)治疗,口服,每次20mg,每天2次。7天为1个疗程。
以上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期间叮嘱患者健康饮食,禁忌生冷刺激辛辣食物,多饮热水。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各项临床症状基本完全消失,经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组织恢复正常;有效:各项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经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组织基本正常;无效:各项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2)相关症状消失时间。观察记录患者腹胀、上腹疼痛、反酸消失时间。(3)胃黏膜修复情况。对活动性炎症、慢性炎症进行评分,得分越低,患者胃黏膜修复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以上所得治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胃黏膜修复情况用(x±s),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用频数(n,%)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94.34%)显著高于对照组(79.25%)(P<0.05),详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3 29 21 3 50(94.34) 对照组 53 17 25 11 42(79.25) X2值 5.267 P值 0.022 2.2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症状缓解时间对比(x±s,d)
组别 例数 腹胀 上腹疼痛 反酸 观察组 53 5.76±1.33 6.04±1.78 5.72±1.79 对照组 53 9.25±2.05 9.85±2.41 9.64±1.46 t 10.397 9.258 12.355 P 0.000 0.000 0.000 2.3两组患者胃黏膜修复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胃黏膜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活动性炎症、慢性炎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胃黏膜修复情况对比(x±s,分)
组别 例数 活动性炎症评分 慢性炎症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3 3.18±0.97 0.94±0.22 3.02±0.54 0.83±0.21 对照组 53 3.15±0.85 1.86±0.41 3.10±0.49 1.97±0.33 t 0.169 14.395 0.799 21.218 P 0.433 0.000 0.213 0.000 3讨论
慢性胃炎具体是指胃黏膜炎性相关病变,可由不同病因导致,患者胃黏膜上皮组织遭到反复损害,黏膜组织出现特异性再生能力,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我国治疗慢性胃炎疾病药物种类以及用药方式均呈现多样化,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雷贝拉唑属于一种新型质子泵抑制剂,能够通过非酶代谢途径完成灭活,起效快,可以与氢离子、钾离子、三磷酸腺苷酶产生部位进行可逆性结合[3],抑制胃酸分泌,对胃黏膜实施有效保护作用。此外,雷贝拉唑中含有严重P2C19酶基因型抑制剂,可对细胞色素产生不完全依赖性,在治疗不同基因型患者中均能够发挥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替普瑞酮属于一种萜类药物,其广谱抗溃疡、组织修复效果良好[4],在临床应用中获得认可。且该药物对于胃黏膜内高分子糖蛋白、再生防御因子、磷脂等物质合成与分泌具有加速作用,进而增加黏液中重碳酸盐比重,改善黏膜增生部位再生能力,最大程度发挥抗溃疡作用,起到明显组织修复作用。同时通过降低胃黏膜增生区细胞增殖能力,促进患处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可有效缓解胃黏膜局部流血以及胃黏膜损伤情况。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为79.25%,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腹胀、上腹疼痛、反酸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用药能够加强抗溃疡药效,促进患者临床病症及早恢复。且本文中观察组患者活动性炎症、慢性炎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用药能够提高胃黏膜修复效果,保障胃黏膜功能能够正常运行。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年,发现药物服用后期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在停药后可逐渐自行消退,说明联合使用雷贝拉唑、替普瑞酮两种药物治疗慢性胃炎,不会导致患者体内毒素积累增加,且长期效果稳定,不易复发,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联合雷贝拉唑、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政理. 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 11(3):81-82.
[2]关亚芬. 联用雷贝拉唑和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5(15):99-101.
[3]王春梅. 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 10(14):174-175.
[4]陈武元, 陈鸿鹄. 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 医疗装备, 2016, 29(23):91-92.
[5]李伟峰. 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临床医学, 2016, 36(5):48-49.
论文作者:宁国田 李学军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贝拉论文; 患者论文; 胃黏膜论文; 对照组论文; 慢性胃炎论文; 普瑞论文; 炎症论文; 《大众医学》2018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