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逆旅:浅谈高校学生自杀预防对策论文_杨丽丽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安徽马鞍山 243031)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频繁发生,大学生已经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笔者通过对24例有自杀意念的学生进行个案分析,认为大学生自杀是有一定预兆,学习、恋爱、经济及家庭压力是自杀的主要原因,就如何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问题提出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高校;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333-02

1.心理普测分析

心理普测是学校针对全体大一新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筛查,主要采用心理测验的形式来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测验问卷为“大学生人格问卷”和“90项症状量表”,在第一学年进行的心理普测中,共有24名学生的心理普测数据有异常情况。上述24名同学心理普测数据异常的原因是他们均在“大学生人格问卷”(简称UPI)的25题“想轻生”这一选项做了肯定的回答。在UPI的评筛规则中,凡在25题做了肯定选择者均需进行约谈,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是否真的会做出轻生的举动。笔者与24位同学均进行了沟通,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一些分析,得出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述图表所示,分析我校有自杀意念学生的资料,可以得出以下特点:

(1)女生人数高于男性,此特点也与很多调查结果一致,女性大学生中企图自杀的人数是男性的3倍,而本校的数据为1.2倍;(2)大一新生更倾向于通过自杀来应对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他们从高中进入大学,面对新的环境,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各样的适应问题。(3)自杀原因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但主要因素为以下几种,包括学业压力,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济压力,情感受挫等。

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大学生自杀会对父母和家庭造成致命的打击,给身边的人留下难以抹灭的心理阴影甚至是心理创伤。为什么这么多大学生会选择自杀?怎样才能避免或减少悲剧的发生?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2.对策建议

我校实行住宿式管理,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因此学校在学生的自杀预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2.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发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心理出现问题,他们找不到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在高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是预防大学生自杀的一个有效方法。

第一,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挥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要作用。让学生学会如何认识和应对各种压力,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和心理调控的能力。

第二,不定期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他们学会一些情绪调节和压力宣泄的方式,使其提高挫折耐受能力。

最后,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我校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中心主办,大学生心理委员会承办的“朋辈心理辅导”、“5.25”以及“双十”心理健康月等特色活动,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的载体,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成长的舞台。

2.2 做好高危人群的评估预防工作

学校务必要注意发现并关注大学生中有自杀意念或者曾有过自杀行为的高危人群,可以采取外部行为观测等方法来进行早期识别。具有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的学生具有共性的一些外显性特征,一个人如果符合了以下所罗列的多个因素,就可以认为这个人处于自杀的高危时期,需重点关注。

(1)遭遇到了急性的负性生活事件,如家中变故,亲人去世等;(2)面临严重的发展性危机,如失恋、人际关系破裂等情况个体承受能力相对较差者;(3)有明显的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情绪长期处于抑郁低落状态,性格极端孤僻内向,与外界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拒绝社会交往;(4)成长于一个极为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与家庭成员关系不睦;(5)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对现实冷漠不满,对未来沮丧绝望,思维比较偏激,行为较冲动,易走极端。(6)向亲人、朋友、同学等,或在日记、言谈中,直接或间接谈论自杀的意愿,与他人讨论过自杀的方法,或在能自杀的场所徘徊等;(7)一反常态,突然向身边人赠送礼物或者表达感谢;(8)有个人或家族自杀史。

2.3 建立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的具体措施

对有自杀意愿的学生,要发挥朋辈之间的作用,注意让班级同学以及寝室室友关注“高危对象”的学习和生活动态,尽量避免其单独行动,必要时可以进行看护。危机干预的核心任务是保证自杀者的生命安全,还要与其建立一种可以沟通和信赖的关系,使其将自己的烦恼和困惑倾诉出来,减少无助感。另外,还可以帮助当事人订立一些活下去的协议,帮助他们澄清和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获得一种关于他们难以决策的矛盾心理的新观点。

【参考文献】

[1]郭宝华.大学生轻生现象的分析及对策[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1).

[2][法]米诺瓦(李估,林泉喜,等译).自杀的历史[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9)

[3]余虹等.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综述[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6)

[4]陈艺华.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

论文作者:杨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6

标签:;  ;  ;  ;  ;  ;  ;  ;  

生如逆旅:浅谈高校学生自杀预防对策论文_杨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