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AMI患者临床护理要点论文_杨桂荣1,安晓莉2

浅谈AMI患者临床护理要点论文_杨桂荣1,安晓莉2

1新疆库尔勒市西尼尔镇杜区卫生服务中心 841015;2新疆库尔勒市焉耆县人民医院 841100;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基本病因可归纳为心肌氧供应量受限和氧需求量增加两个方面,大多数系由心肌供氧未能满足心肌氧需求量所致;心肌供氧量不足的基础原因,常常是由器质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动力性冠状动脉痉挛狭窄所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同时伴或不伴冠状动脉痉挛所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需要掌握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技能,创新应用如“循证护理”等护理新技术模式,针对患者个体化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挽救患者生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临床护理

1 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先兆半数以上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和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前频繁,硝酸甘油疗效差,应警惕心梗的可能。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症状:疼痛最先出现,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休息或硝酸甘油无效,可伴濒死感,少数人一开始就休克或急性心衰;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发热多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后出现,体温多在38℃左右;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重症者有呃逆;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房室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多;低血压和休克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多为心源性的;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为梗塞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收缩不协调所致;心脏体征心界扩大,心率快,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奔马律,多在2-3天有心包摩擦音,心尖区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为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所致,可有各种心律失常;血压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吸氧及生命体征监护

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给氧是治疗和护理的基本措施之一,但过低流量吸氧作用有限,而过高流量吸氧又有导致肺损伤、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弊端。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氧具体情况选择吸氧流量,确保SpO2≥92%,有助于减轻心肌损伤,护理应第一时间进行血气分析检查并适时监测SpO2,根据SpO2调整氧流量,使SpO2保持≥92%,同时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精神状态、皮肤颜色、温度及呼吸方式等有无改善。心电图具有特征性改变和动态性改变的特点;血压降低、脉搏增快提示可能发生休克;脉律改变可能发生心律失常等。故对心肌梗死患者病人应及时予以连续心电监护和严密观察病情,护士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感,一旦出现上述征象须立即通知医生处理,是降低监护期病死率的关键[1]。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人的主要症状,疼痛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肌缺氧加重,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和休克,护理首要目标是止痛。护士要密切观察病人胸痛性质、持续时间和部位,根据医嘱及时给予止痛药物,同时要加强给药前后呼吸、脉搏和血压监测,防止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等迷走神经兴奋副作用,并拉上床栏,防止病人跌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尽可能早实施溶栓治疗是关键。详细询问掌握病人有无溶栓治疗的禁忌证是护理首要环节,其次要备好药物、抢救器械准备;溶栓后监测病人的心电、心率、心律、血压变化,了解疗效并进行维持;要密切注意皮肤、黏膜有无瘀斑和瘀点、有无血尿、呕血,避免反复肌肉注射和血管穿刺,防止溶栓并发症的发生。

3 日常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发病后的前3-7天需卧床,病重或有并发症者需延长卧床时间。教材认为急性期12h内绝对卧床,若无并发症则24h内可鼓励病人在床上行肢体活动,若无低血压,第三天就可走动。但活动必须控制运动量,注意监测心率、血压和病人自觉症状,一旦出现心率变化>20次/min或血压变化>20mmHg,应减少或停止活动[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人急性期需要绝对卧床,胃肠蠕动减少疼痛、恐惧、紧张等因素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抑制自主排便活动;环境及排便方式的改变使大部分患者不习惯;饮食、饮水减少,肠腔内容物不足,不能有效刺激排便反射;镇痛药等药物抑制胃肠功能等原因,导致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便秘发生率较高,最高可达85%以上,便秘可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发生猝死,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常见诱因,排便护理可降低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发生率,帮助正确排便,降低并发症发生。

4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急危重症患者面临生命威胁,心理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并且往往因紧张、焦虑、恐惧等加重病情,出现应急性溃疡、高血糖,或因消极、激怒影响治疗实施,所以心理护理是救治AMI病人的重要护理内容。心理护理要求医护人员有治愈疾病的信心和护理技术的娴熟,用言语、表情、手势、动作等多种方式交流表达,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同时加强对病人及其家属的疾病和防治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消除紧张,增强安全感。采用心理评价量表,对病人开展心理评估,掌握病人心理状况,分析原因,针对性治疗是有效的手段。

5 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基本病因可归纳为心肌氧供应量受限和氧需求量增加两个方面,大多数系由心肌供氧未能满足心肌氧需求量所致;心肌供氧量不足的基础原因,常常是由器质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动力性冠状动脉痉挛狭窄所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同时伴或不伴冠状动脉痉挛所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需要掌握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技能,创新应用如“循证护理”等护理新技术模式,针对患者个体化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沈丹莹,夏小勇,潘德峰,等.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10,37(1):89

[2]杨珊珊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7(11)

[3]沈莹、复勇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试验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12.37(1)9-11。

[4]李慧慧,赵萍.CCU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7(7)。

论文作者:杨桂荣1,安晓莉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  ;  ;  ;  ;  ;  ;  ;  

浅谈AMI患者临床护理要点论文_杨桂荣1,安晓莉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