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部分中小学负债问题值得注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广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
广东是经济强省,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学校硬件的建设一般会比别的省份好,但是,广东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地方办学的经济实力是不相同的,还有不少县镇乡的经济是落后的,教育基础设施是残缺不足的。然而,从九十年代开始,不少地方为了顺利通过“普九”验收以及学校上等级等等,不顾当地经济实力,盲目地发展教育,而由于地方财政收入有限,对教育投入不足,所以学校只能向银行借钱,向教职工借钱,向学生借钱,向建筑承包商借钱,向社会上的其他私人借钱,这些欠债都要付不同程度的利息,有些月息几厘,有些月息一分多,有些月息甚至高达三分。由于学校负债较多,加上每年的借款利息,致使目前不少学校债台高筑,陷入困境,举步为艰。笔者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接触了一百多位校长,并走访了二十多所学校,发现许多地方的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负债问题。据某县1998年的统计,全县学校共负债3亿多元,而该县当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22亿。 负债最多的某完全中学,负债额超过3仟万元, 学校负债问题已严重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负债运转,给学校造成了不稳定的因素,它已成为困扰校长们的一道难题,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后果。
二、原因
造成学校负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极其复杂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1.盲目投资建校,没有量入为出
在“普九”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不顾本地的经济承受能力,搞一刀切,所谓有条件要上,无条件也要逼着上,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发展过快,并强行要求学校达到“普九”的各项硬件建设指标,造成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出现资金不足,学校不得不靠借款来完成“普九”达标中的硬件建设,留下不少“后遗症”。例如,有些地方政府建校,留下不少“后遗症”。例如,有些地方政府建校不讲经济实力,不分步发展,规定每个管理区必须建一所小学,乡镇一级三万人必须建二至三所中学。但由于地方财力不足,政府投入的建校资金非常有限,缺口部分只好让学校或向银行贷款,或建筑承包商垫支,建好校舍后,由于地方政府无力拨款偿还这些债务,这笔债就挂到学校的帐户上了。
有些学校为了等级,不顾学校的经济承受能力,突出建设校舍和添置各种设备,造成学校负债累累。例如某市的一所完全中学,为了评上省一级学校,从1994年到1995年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建起了6 栋高层教师宿舍楼,此外还建起了科学楼、综合楼、图书馆大楼、体育馆,建起了球场,装修了办公楼、教学楼、厨房,美化绿化了校园,还添置了“四机一幕”等设备,花费了3仟多万元,而当地政府只投入近2百万元,其余的2千8百多万元都是向各方高息借来的。为此,学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某些学校的校长,尤其是即将退休的校长,为了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突击建造校舍,致使学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例如,某学校的校长,在即将退休前,建造了体艺馆、学生宿舍、教学大楼等,结果退休时给学校留下了近千万元的债务。又如,某中学一位校长,离任前突击建造教师住宅楼,给该校留下了约70万元债务。类似的例子不少。象这样负债建校,名为发展教育,实则是挖教育的墙脚,对教育事业,对学校绝无利可言。
2.经济受大气候影响不景气,地方财政收入不好
近几年,由于受大气候影响,经济不景气,一些厂矿企业亏损,不少地方财政收入不好,政府部门对学校建设只能口头承诺而又不能兑现,造成学校负债。例如某学校要建一栋图书大楼,报请政府拨款,政府意识到学校的建设不能不搞,于是就叫学校先借钱搞,并承诺什么时候给,但建设搞好后,政府又不能兑现,造成了学校负债。有的地方因财政赤字,地方政府连支付教职工工资都成问题,这些地方银行系统一般又不相信地方政府的还贷能力,地方政府因无计可施,于是就要学校出面向银行借款来发放教职工工资,致使学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3.学校自身管理不善,造成了学校经济损失
有的学校违背了先收后支,量入为出的经济原则,对学校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混乱,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擅自提高开支标准,甚至借款发放津贴和奖金,使学校财政出现赤字。有的学校公款私存、私借,由于对方经营不善,造成血本无归而致学校经济损失。这些明显属违法乱纪行为,既损公又害己。另外,由于管理放松,浪费现象在学校中也屡见不鲜,如水、电、电话等费用超支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学校的经济损失。
4.专项检查太多,学校招待费直线上升
各部门对学校的各种名目的检查太多,十天或半月就是一项检查,有时甚至一天就是几项检查,诸如行风检查、体卫工作检查、计生检查、综合治理大检查、财务大检查、税务检查、物价检查、消防检查、档案检查,德育工作检查,此外,纪检、监察、城建、审计、卫生防疫等部门都分别对学校进行检查。这些检查有的是省级的检查,有的是市、县、镇三级每年分别各做一次检查。检查团一来,学校绝不敢怠慢,得提供给检查团吃好、住好,还得给检查团送礼物等,这样一来,学校招待费直线上升。据调查,学校在这方面的开支每年少则几万元,多则二十几万元,虽然检查顺利过关,但学校因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
5.各项评比太多,造成项目经费增加
学校每年的各项评比,少则几次,多则十几次,诸如党总支评比、教工之家评比、文明校园评比、文明单位评比,教学大练兵,各学科竞赛,文艺调演,各项体育竞赛等等接踵而来,使学校的经济亮起了红灯。如某县一镇举行全镇的少先队仪仗队大检阅,各校均需要添置鼓号、服装、队旗、彩旗、队徽,各学校为此花费少则二万元,多则七、八万,检阅虽是热闹非凡,影响甚大,可是风光过后,全镇学校又背上沉重的债务。
6.教职工分发布不合理,超编或缺编,加重学校经济负担
教职工分布不合理,必定人为地增加不必要的人员经费,挤占公用经费。现在一些较好一点的学校,教职工就人满为“患”,每年还不断有人涌入,特别近几年下岗人员不断增加,而教育又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风港”,一些本和教育无任何牵连的毕业生也通过各种关系挤进了教育线。这样一来,有些学校教职工超编二、三十人,每学期要付给超编教职工的工资、补助工资、福利费等就达十万元,一般学校是难于承担起这笔费用的。而缺编的学校却需要聘请代课教师,用本已十分紧缺的资金支付这些代课教师课酬,必定加重学校的经济负担。
7.学生流失多,学校经费流失严重
某县一学期流失了二千多学生,以每生二百多元书费来计算,那么全县就书费流失60多万元,而省教厅不允许预收书费,学校又不敢不预订书本。学生流失,按原来人数预订的书本就多了出来,书本又不能退回,学校只好承担这笔经费。此外,流失生增加,使单位办学成本(即培养一个学生所需费用)增大,造成资源浪费。例如,一所第一学期二千学生的学校,到第二学期开学时流失了一百个学生,那么,在教师人数及教学设备不变的情况下,学校将损失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同时单位办学成本增加,造成教育投资浪费。
8.订报的红头文件多,造成学校财政困难
每年年底,各种订报的红头文件,各种的订报会议接连不断。教育妇联公安物价税务计生等等各部门办的报都要订,有些还要做到人手一份。每年必订的报刊费,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有的地方某领导出书了,还规定学校购买,到头来教学上的报刊却没钱订阅了,严重地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对策
笔者认为,解决学校负债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1.遵循经济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客观规律及量入为出的经济原则
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各级领导在进行教育决策时,都要遵循经济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客观规律。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到什么水平,教育才能发展到什么样水平。如果离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力量,随意和盲目地发展教育,就必然会违背经济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客观规律,使经济、教育双双陷入困境,造成不良的后果。
要坚持量入为出的经济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校舍和基地,图书及仪器设备等教育设施应当有所改善。但是,学校在物质资源的建设上要进行调查研究,应从经济状况和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最能发挥使用效益的物质资源配备方案。落后地区的学校硬件建设不求短时间内建设齐全,要注意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加强学校硬件建设,以改变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更不能再出现超前支出的现象,要避免出现新的债务。
2.发展地方经济,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经济对教育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没有经济的振兴,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教育的振兴和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想方设法振兴地方经济,提高人均收入,增加财政收入,为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各级政府应重视教育的投入,负担起教育投入上的责任,尤其是教育财政拨款应确保“三个增长”,使学校教育经费有稳定的来源。
3.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杜绝教育资源浪费
首先,在经费的管理上,学校必须严格执行财务政策,遵守财经纪律,保证教育资金专款专用,控制不合理的开支,禁止违反政策的一切开支。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还应当加强对学校教育经费的监督管理,支持学校节约支出,提高教育投资效益。
其次,在人员的管理上,要确定合理的教职工编制,其基本依据是学校业务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在校学生数、班数、专业及课程设置等。大体可按教育部定的师生比、教职工与学生之比加以确定,也即中学分别是1∶18、1∶12.6;小学分别是1∶25、1∶21.3。此外,还必须真正落实校长负责制,给校长真正的用人权(“组阁”权、任免权等),这样,才能按实际需要调配教职工,避免教职工超编或缺编。
再次,在物资的管理上,应加强学校物质资源管理使用的科学性。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物质资源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提高各类设备的利用率,防止财产的丢失、损坏。
4.发展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努力增收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政府制定的支持勤工俭学的优惠政策,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办工厂、办农场、搞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活动,努力增收,争取早日还清债务。各学校可因地制宜,临街学校可搞店铺出租,农村学校可搞种养业等。如某中学承包土地种下近千棵优质龙眼,平均一棵龙眼树一年结果以20公斤计,一千棵一年就达20000公斤,以每公斤16元计,一年就是32万元,扣除成本, 学校获利20多万元,这对学校是极为有益的补充。又如,广东新会市荷塘职中校办产业拥有“七厂六场一公司”,近年该校办厂、场的产值以亿元计,而纯利以千万元计,学校从厂、场收益中拨款改建、扩建了校舍,添置教学仪器设备,充实了生产实习基地,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真正实现了以富促教的办学目标。
5.政府应协助学校解决负债问题,使学校正常运行
当地政府应高度重视学校负债运转的问题,应协同学校与有关债主商讨解决债务问题,要大力宣传国家政策,动员债主延长还债期限和降低利息,把高息严格降到与银行贷款利息持平。在确保能遏制债务不再增加的前提下,促成信贷部门从有限的资金中抽出一部分,向那些欠款较多的学校,贫困乡镇学校进行无息或低息投放,帮助他们切实可行地分期分批还款,把学校从繁重债务中解脱出来,确保学校工作正常运行。
此外,切实采取措施,控制学生流失;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捐助等都可减轻学校的债务。
总之,只要我们多想办法,相信学校的负债问题是可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