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总体思路研究_两型社会论文

武汉“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总体思路研究_两型社会论文

武汉“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总体思路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验区论文,武汉论文,思路论文,总体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730(2008)07-0039-05

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领域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以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冷静思考,科学谋划,在试验区改革与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做出武汉正确的战略选择。

一、三大背景对应三大任务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2020年我国要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提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三大背景。对应三大背景,武汉市面临三大战略任务,一是加大“两型社会”建设的力度,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道路。二是总体上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体制改革示范作用,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局部领域为全国体制改革提供示范作用。三是提升主导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建设成为立足中部地区的全国性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的产业整合中心,建设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1.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武汉加大“两型社会”建设力度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既要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双重任务,又面临加快经济发展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有别于传统发展模式的科学发展道路。适应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选择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决策和伟大创新工程,对促进全国“两型社会”的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两型社会”的建设成为武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要战略任务。要求武汉切实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探索科学发展之路,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2.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武汉总体上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体制改革示范作用,局部领域为全国体制改革提供示范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开始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迈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推动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渝、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将为全国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累成功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武汉与中西部其他城市相比较,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体制创新方面具有综合优势,在综合配套改革的进程中,有条件、有能力在体制机制的改革中积累经验,为中西部地区提供示范作用。但是,由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体制创新方面,长期走在中西部地区的前面,形成了开放—改革—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难以发生根本改变,武汉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有优势,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局部领域针对全国共性体制障碍问题进行改革和创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在局部领域为全国提供示范作用。

3.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要求武汉主导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建设成为立足中部地区的全国性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的产业整合中心,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党中央提出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中部崛起战略的及时提出,对于充分利用中部地区在区位、资源和发展时机方面的后发优势,有效遏制“中部塌陷”,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在武汉城市圈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战略支撑。这种战略安排,把武汉推到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前台,有利于武汉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大胆试验探索,大胆改革创新,获得巨大的体制优势和政策优势,增强武汉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武汉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都市农业等“两型产业”,增强武汉的产业竞争力。有利于武汉把外向型发展与内生型发展紧密结合,扩大消费,扩大开放,扩大内需,实现武汉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增强武汉的综合实力。有利于改变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使武汉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真正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二、在“三个跳出”基础上树立“两个成功”的观念

国务院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批文明确要求:“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等因子都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单项要素,是改革试验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切入点是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特征是“两型社会”建设;核心是综合配套改革;载体是武汉城市圈;根本目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主要任务是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对于地方来说,武汉市还要通过“两型社会”建设,通过综合配套改革,通过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又好又快的发展,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这也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对武汉的要求。

在这个大系统中,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三个单项要素是不能偏废的。目前武汉地区的干部群众、专家学者对于改革试验的重点存在很多的不同看法。有些人认为重点在于城市圈,应大力推进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有些人认为重点在于“两型社会”的建设,要不遗余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有些人认为重点在于加快改革创新,把改革作为试验的动力与目的。这些观点,各有侧重,但不全面。我们认为,从思维和操作的层面来看,应该是既要立足城市圈,也要跳出城市圈;既要立足“两型社会”,又要跳出“两型社会”;既要立足综合配套改革,也要跳出综合配套改革。

三个跳出,不是要脱离国家批文的要求,而是为了更加紧密地实施国家批文的要求。所谓跳出武汉看武汉,立足武汉谋发展。跳出,不是为了脱离。跳出,是为了站到更高的层面来理解和看待国家改革试验的要求。只有系统地看待国家的要求,系统地操作国家提出的各项任务,才不会在某一个方面被困住了手脚,才不会局限于某一个单项的改革试验,才不会偏离国家的整体要求。

在三个立足和三个跳出的基础上,要树立两个成功的观念。也可以说,要以两个成功来评判我们的改革试验。一个是要做到总体上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体制改革示范作用,局部领域为全国体制改革提供示范作用。这是国家批准武汉“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初衷,若是没有做到在整体的体制改革方面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体制改革的示范作用,若是没有做到在两型社会的建设和体制改革方面为全国提供示范作用,我们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不能说是成功的;二个是要加快武汉的发展步伐,借势发力,加速又好又快的发展,争取把以武汉为核心的中部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若没有加快武汉的发展步伐,没有通过改革来促进发展,让全体市民共享改革的成果,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就不可能为其他地区的改革发展提供示范作用,我们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更不能说是成功的。

三、综合配套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战略选择

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发展两型产业和培育两型企业为主攻方向,以综合配套改革为强大动力,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道路,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对内对外开放、和谐社会构建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等四大保障和支撑,努力实现综合配套改革和科学发展的成功推进。

1.探索以改革促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两型产业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必须依靠产业来支撑,发展两型产业是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主攻方向。一是要立足于武汉处于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实际,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产业体系。二是要探索建立统筹区域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化。三是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和大企业优势,延伸和壮大产业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四是发挥区位交通市场优势,扩大服务业规模,提升服务业服务能级,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都市农业的有机融合和互动发展,把武汉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产业整合中心。

2.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进节能减排,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需要,武汉要重点在四个方面先行先试。一是把完善企业内“小循环”与构筑产业链“大循环”相结合。发展循环经济既包括合理布局上下游产业,使企业的中间产品及废弃物能够互供互用,实现“无缝链接”;也包括在企业内部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将可利用资源循环使用,实现清洁生产。二是把控制高耗能产业与发展低耗能产业相结合。基于老工业基地的现实条件,武汉既要通过严格的项目审批、市场准入等手段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又要通过政策激励、规划引导等方法鼓励低耗能产业壮大。三是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与应用新型节能技术相结合。要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的速度,同时,要加速新型节能技术的转化推广,使节能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使高耗能产业降低能耗水平。四是提高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率与开发可再生能源相结合。鉴于武汉及周边的能源禀赋情况,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率,提升能源产出比,另一方面要推进太阳能、地热能、沼气、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两相结合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3.探索消费领域改革的体制机制,不断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需求比重,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主要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一是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和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重要方向,加快推进消费领域改革,着力破解消费需求难以扩大的难题。二是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改善消费环境为重点,积极探索引导居民扩大消费需求的体制机制。三是积极应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四是抓住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契机,以创建“两型机关”和“两型企业”为突破口,探索政府消费和企业消费新体制新模式。五是积极倡导和培育绿色消费模式,探索消费方式转变体制机制。

4.探索形成主体功能区优化布局的体制机制,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和人口有序转移

按照统筹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的要求,根据武汉的地理特点和城市化进程实际,武汉要通过主体功能区布局、集约利用土地、人口有序流动“三位一体”的整体推进,探索新型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夯实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口向城镇集中是大势所趋,破解土地流转体制障碍已迫在眉睫。只有通过创新土地管理,提高失地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人口向重点开发区集聚,大量转移限制开发地区和禁止开发地区人口,才能实现主体功能区布局。因此,实现主体功能区布局是方向和目标,土地流转是关键,人口流动是基本内容,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独推进。

5.探索推进区域建设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按照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基本思路,结合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实际,武汉要重点在四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加强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是建设两型社会,发展两型产业,提升城市功能的必备条件。二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规划建设领域的城乡分割和差距,是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滞缓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两型社会建设和两型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探索城市管理新机制。只有加强城市管理,才能有效整合城市资源,发挥基础设施的最大效率。四是建立武汉城市圈重大基础设施共规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武汉城市圈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是8+1的协调发展和城市圈的整体推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6.探索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加快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生态环境保护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题中之意。要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确立通过全国领先的保护机制带动保护水平逐步提高,坚持环保优先方针,确保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一是探索有效保护水资源的体制机制。水资源是武汉最重要的优势之一,保护水资源是武汉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同时也是热点和难点。二是探索跨城区、跨市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水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分布,多数是跨越行政单元的,必须克服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三是加快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只有在完善体制机制的同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武汉的先行先试才有意义,才能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经验和示范。

7.探索发挥区位市场优势的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按照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总目标,结合武汉的优势和特点,武汉市场体系建设要重点在四个方面大力提升。一是把消费品市场优势向现代物流市场体系优势提升。武汉消费品市场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突出,要发展成为服务于现代产业的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既有很大的必要性,也要作很大的努力。二是把城市金融市场向区域性金融中心提升。金融是现代产业的核心,武汉要建设中部地区产业整合中心,必须首先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三是把传统和分散的中介组织向现代中介组织体系提升。中介组织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完善市场信用环境的重要环节。武汉中介组织还处于自发和起步发展阶段,必须通过着力培育实现完善和提升。四是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向现代企业集群提升。市场主体建设是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毫不动摇地向现代企业方向发展,形成强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支撑体系。

8.探索以开放促改革的体制机制,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按照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思路,根据武汉的改革和发展需要,武汉对外开放要重点在三个方面先行先试。一是扩大开放规模与提高开放水平并重。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按从沿海到内地的顺序推进的,武汉开放的相对滞后导致武汉改革和发展的相对滞后。只有同时着力于提高开放规模和水平,武汉才能在改革和发展方面逐步缩小与沿海地区的差距。二是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重。武汉地处我国内陆地区,面临承接发达国家和我国先进地区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只有同时着力于对内对外开放,武汉才能最大限度地抓住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完善功能与创新机制并重。从开放的各个环节来看,武汉的相关功能还不完善,开放机制还需大力创新。只有同时着力于功能和机制,武汉才能实现扩大开放的目标。

9.探索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更加注重改善民生

社会和谐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性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增强和谐的思路,进一步加快改善民生。一是把提高生活水平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武汉的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在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健全公共服务的同时,要注重统筹城乡发展。二是把扩大就业与鼓励创业相结合。通过推进全民创业,扩大就业空间。三是把改善民生与教育、卫生领域的改革相结合。目前,应试教育带来的教育资源浪费和医疗体制弊端带来的医疗资源浪费,已对广大群众的现实利益造成影响,必须通过改革抑制“过度教育”和“过度医疗”。

10.探索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环节。要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的改革要求,推动政府转型,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为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除按国家统一部署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外,要着重在三个方面加以创新和突破。一是探索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目前武汉的项目审批,流程复杂,规费较高,耗时较长,必须通过改革提高效率。二是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两型社会建设需要财政资金支持,必须通过改革形成公共财政保障体系。三是建设节约型政府。政府机关要带头厉行节约,公务员要身体力行环境友好,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两型社会的风气和氛围。

标签:;  ;  ;  ;  ;  ;  ;  ;  

武汉“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总体思路研究_两型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