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审计职责发展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责论文,我国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项完整的审计职责应包括审计的事权范围和审计应达到的目标。事权范围是讲审计机关应对哪些单位和事项实施审计,而审计目标是指审计要审到什么程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只规定审计事权范围而不规定审计目标,还不能构成完整的审计职责,不重视对审计目标的规范,可能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如:1.审计机关的工作任务弹性大,2.审计工作的规范程度受到影响,3.审计工作质量标准不具体,责任不明确。
审计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要纳入法定职责:(1)应明确国家审计是考核政府职责履行情况的重要措施。(2)确立审计在国家预算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审计机关的职责必须由法律来确定。对于没有法律规定的工作内容,不应作为审计机关的工作重心。在确立审计职责时,必须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如果无限地扩大审计机关的权限,这样审计职责难以履行,对审计事业的发展并不一定有利。
发展展望
(一)审计机关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如关注国有资本的安全完整,关注金融风险和金融安全,关注国家财政资金的合规合法,关注社会保障资金和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关注经济秩序和打击经济犯罪,所有这些无一不关乎国家经济安全。
(二)审计监督对象的调整
在未来一个时期,企业审计、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仍将是我国审计机关的重要工作,但在内容和侧重点上将有所调整。可能会有如下几种趋势:
1.企业审计的总体工作量会减少,且监督的主要形式应是专项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审计机关对企业的监督,也将不是全面的审计,而主要是围绕一定时期的工作重点,开展专项审计和专项调查。
2.与财政资金相关的审计将成为审计机关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
3.金融审计在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要由全面审计逐渐向重点监督过渡。将突出以下几个重点:一是金融机构执行国家金融政策情况,二是对金融风险的关注。三是对重大金融活动的专项审计或调查,四是对监管机构的绩效进行监督评价。
(三)审计内容和方式的调整
1.效益将成为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审计内容。审计机关为了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必须重视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将经济效益审计作为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需要有一个客观的社会基础。这个社会基础包括:社会对效益审计的需求,审计主体和所处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两个方面。
首先从社会需求来看,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已经成为多方面的需要:一是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的要求;二是人大、政府提出了对开展效益审计要求;三是社会公众对效益的关注日益提高。
其次从审计主体和社会环境来看,也具备了一定条件来开展,主要体现在:
一是二十年来的审计实践积累了经验,为探索效益审计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二是审计队伍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结构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三是国际上效益审计的发展为我们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四是有了一个较为适宜的社会环境。
有了上述两个方面的社会基础,开展效益审计的任务也就历史地选择了当今这一代审计人员了。
2.对会计报告发表意见将是审计机关财务审计结果的主要体现形式。采用这种方式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优点:
第一,可以充分利用审计工作成果,减少重复审计。
第二,可以规范审计工作,减少审计风险。
3.专项审计调查将日趋重要。专项审计调查是审计机关的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但是与其他审计项目比较,它在整个审计机关工作量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为了发挥审计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审计机关必须将专项审计调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4.审计结果将更加公开透明。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审计机关也要公开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审计发现的问题,所作的结论,处理处罚的情况,所提的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的执行结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