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泰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不断建筑,随之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就不断增强,对生活居住条件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同建筑施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人们的心声。本文介绍了BIM技术的概念及特点,论述了BIM技术在施工安全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应用思考
BIM技术可实现工程管理的三维化、信息化、协同化,并通过信息模型的建设可实现整个建筑工程从设计、施工到运行维护的全周期信息贯通。随着BIM技术的引入和发展,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将会被取代,项目参与各方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相互之间平行对接,最终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协同、沟通更加便捷、有效。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推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精细化、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BIM技术概述
1、概念。BIM全称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1986年美国学者就提出了“Build-ingModeling”的基础概念,随后,BIM概念被正式提出。BIM的产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它的开展需要三维数字设计和工程软件支持,两者共同构成了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BIM技术通常运用于工程设计、建筑、设备等,通过建立数字化建筑模型,可以将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整合,将工程项目的策划、运行及维护提供共享和传递。BIM技术的产生让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正确、准确地把握工程项目的详细信息,为组成工程建设团队的各个单位提供沟通、撰写协作基础,将BIM技术投入到工程项目中,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能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优质保量完成工程的实施。
2、特点。1)可视性。应用BIM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的可视化水平,三维建筑信息模型包含建筑物的综合物理信息和功能信息。在施工过程中,使用BIM模型可以方便地提取所需的信息,这对现场安全布置,各类防护搭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2)模拟性。它主要是指利用BIM施工技术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模拟试验,模拟实验主要包括应急疏散、节能和导热性等。此外,在招投标和施工中,BIM施工技术能很好地帮助工程进行动态仿真,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工程项目。3)协调性。BIM施工技术的协调简单来说,就是帮助施工项目处理事前事情更为方便,项目参与方要想迅速的找到模型的碰撞点,就可以使用碰撞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帮助项目参与者收集BIM模型的参数,并快速进入实验。此外,还可以自动形成实验分析报告,并且分析报告极大地促进了项目参与者的分析和沟通。
二、BIM技术在施工安全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BIM技术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对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建筑企业在这方面缺乏相关的人才。一些年龄偏大的安全管理者思想比较保守,不适应应用新技术,从而使施工安全管理受到限制。此外,尽管一些施工单位十分重视BIM技术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但同时也受到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的制约。
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技术和设备有待改进。BIM技术早在欧美发达国家就已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在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安全管理的投入少,技术和设备的安全管理相对落后,以及安全管理的专业人才缺乏,这也导致了BIM技术的一些安全管理功能的失效从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
1、场地立体规划。目前,城市建筑物呈现密集化分布,预留给新建的建筑空间变得极为狭窄,这给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的布局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更加高效的利用每一处可用空间成为决策者的难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测量出新建建筑物的红线范围及周围建筑的空间位置数据,然后通过BIM技术将各类信息集合并创建三维模型,项目决策人员能够根据三维模型中各建筑物的立体空间位置及施工工序更加合理的布设有限场地,避免因CAD平面图无法立体客观反映出各建筑物间的空间位置,而出现安全距离不足或施工材料多次搬运的问题。
2、可视化安全技术交底。传统的安全技术是二维平面图,不能客观地反映如何进行详细的施工工作,例如,使用CAD画脚手架各杆件位置,并用语言描述各杆件之间的距离,使搭设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看到错误的数据,导致杆的间距不合理。而通过三维建模可以使用立体的脚手架模型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搭设人员能够360°全方位查看每个杆件的位置及间距。通过4D仿真动画,随时对安装要求进行校核,使脚手架的质量得以提高。BIM技术的可视化特征改变了传统纸面线条式安全技术的方式,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出施工的要求。
3、危险区域隔离与引导。BIM三维模型可以真实地反映基本信息的整体建设和外部环境。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在建设初期根据三维模型对工程全过程施工中存在的危险区域进行识别,并对不同区域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类,同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此外,还应在安全区域采用安全色进行标示,引导外来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安全通行,避免因误入危险区域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4、虚拟应急演练。BIM三维模型是真实建筑的虚拟信息表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构建了虚拟施工环境,使参与者能够根据自己的角色,完全沉浸在应急实践环境中,感知环境的紧迫性,达到高质量应急演练的要求,进而能够真正达到了应急演练的效果。
5、危险源辨识。危险源主要是指可能致使健康损害或人身伤害的行为、状态或根源、组合,存在危险源最本质的问题就是潜在危险的部位或源点,它是导致发生事故最根本的源头。危险源主要包括财产损失、职业病、伤亡、危害组合或工作环境破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识别危险源对整个工程非常重要,施工企业得到授权之后就可以在BIM平台上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可以构建出集建筑项目的安全、资源、成本、进度、参数化模型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施工企业通过BIM平台就可以便捷及时有效的识别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诸如高处坠落、坍塌事故、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机具伤害以及触电事故等危险源,同时识别出相应的危险源之后,施工企业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效的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这不仅有效的避免了建筑施工对生命和财产可能造成的危险,而且还为施工企业降低了经济损失,最大限度的确保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
6、云端安全检查。通过开发和应用bim360glue,将创建完毕的三维模型可以上传到云端。项目管理人员只需携带移动终端设备iPad进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通过点击模型中元素打开相机拍摄隐患问题照片,然后载入模型中,并发布隐患问题情况及整改责任人,同时,向所有管理人员发送警报信息关联,起到安全隐患人人自查与消除的目的。当隐患问题整改完成后,整改负责人将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对整改的画面进行加载,管理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检查,从而实现对隐患问题的发现和消除的封闭管理。
7、人员定位和预警。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始终伴随着施工人员,只有减少或远离接触危险源的时间才能减少受伤的可能性。通过识别坠落、倒塌、触电等危险源,划定红色禁区,并通过工人安全帽内置的感应装置实时跟踪人员的位置变化。当人的位置与危险区域的距离为零时,可以通过后台控制系统向触碰者发出声光预警信息,告知触碰者远离危险区域,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四、结语
总之,应用BIM技术构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其特点,对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动态识别,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相应的施工方案进行调整,从而有效确保建筑的施工能安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程志钢.建筑施工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6,(19):56+125.
[2]秦基胜.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管理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6,12:34-35.
[3]徐克强.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中华建设,2016,(8):114-116.
论文作者:严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技术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危险源论文; 模型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信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