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分析论文_刘玉岚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分析论文_刘玉岚

刘玉岚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 300180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以及社交网站的广泛应用,一种新型的课程在计算机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改革与摸索,这种教学模式受到学生与老师的喜爱,并且效果十分显著,该课程被称作“微课程。”

关键词:计算机 基础课程 微课程 教学模式

微课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在如今的数字化“微”时代,微课将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们具备计算机理论知识及运用计算机基本理论和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存在差异。教育信息化普及以来,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已列入了基础教育的新课标,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不同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异。现有的教学大纲的设计并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很大程度上学生都不能很好地去实践,原因是老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基础操作课程的实践,除去理论课程的讲述,学生剩下的实践机会很少,所以就需要利用业余的时间,但是学生们又往往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很难收到有效的效果。同时面对超大容量的课程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对老师以及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两者之间存在冲突。

2.内容零散。《计算机基础》是一门介绍计算机基本操作、应用的综合课程,所以在教学中会比较多地介绍和计算机有关的基础知识,比如说计算机硬件、系统、病毒及防治、办公软件的运用等等。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以某个知识点来进行教学,很少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所学的内容常常过于书面化,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感觉到教学内容散乱、不具体,对所学的知识感到很难理解,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产生拒绝学习的心态。

3.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处于在一个中心的位置,即是对学生采用过于单纯的教授方式,书里有什么内容就教授什么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是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教师教授什么内容就被动学习什么内容,缺少思维拓展的训练,更无法对知识进行应有的拓展,遇到书上没有的内容时,无法主动去学习、解决问题。

4.缺少沟通训练。实际上,学生在毕业之后,并非每个人都会走上领导的岗位去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个人都会不同程度从事到组织管理以及沟通合作中。团队精神在这方面就非常重要。所谓团队精神指的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作风。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个人能力的训练,却未能重视组织管理、沟通合作能力的训练。这点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总体来说,当前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不那么令人满意,为了可以更好地让中职学生学到更多、更实用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等都有必要进行优化。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程”的运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微课程的概念

“微课程”是在云计算时代,以微视频为核心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可与常规课堂教学整合,可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所用,可整合于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中的微型学习资源。或者说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即将原有课程按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微课程是指在10分钟左右、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计算机基础课“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现如今微信、微博、微电影十分火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微课程也相应地进入到学生的学习课程中。微课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教学活动时间短暂,十分钟左右,里面包含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以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们,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等面面俱到,教学效果十分显著。本文结合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重点讲述了微课程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1.学习内容导读。“微课程”是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向课外进行延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微视频”是其中的核心教学资源,承担着课程引入、知识点的讲解、实践操作的演示、课后训练等多重任务。一节课的导入需要老师花费一番心思,既要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又要在学生的理解范围内。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有基本软件的使用等,以word为例进行讲解,在学习该软件时,微课程视频软件的导入中要先引入该软件,以简短的话语告知学生该软件的用途,同时播放一小段该软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发挥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微课程教学的导读要层层递进,设计时既要注意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递进性。教学设计者利用教学服务平台提供“学习内容导读”,明确知识要点、学习任务和操作步骤,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观看内容后,思考提出的问题并探究解决的方法,促使学习者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

2.问题设计。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教师可制作PPT、HTML网页、“微视频”等多种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以满足不同认知风格、不同知识水平学习者的需求。微课程可以引导学生们自主地去学习,首先是老师要在微视频中导入本节课的重点,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进而引发学生去思考。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学习任务与问题,任务的设计应紧密联系知识点,并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密切相关,以实用性、全面性为主要设计原则。任务设计既要保证是大多数学习者能力范围内可以完成的,也要设计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以满足更高水平学习者的需求,且任务设计中要完成的内容不宜过多,以保障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3.协作学习。该环节是具体的操作环节,微课程中除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外,还要把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典型案例,录制成微视频,详细讲解每一个操作步骤,使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并能够按照微视频的操作流程,按部就班地实施操作。微课程的设计方面很灵活,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学生的理解程度不同,可以反复进行参考与实践操作。学习者可根据不同的主题任务,分组并依照事先给定的评价量规,反思总结任务的完成情况。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融入问题“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引导学习者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多方位的思考,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在新课堂教学上,教师要求学习者汇报分享解决问题所用的技术和方法并接受其他学习者的质疑和共同讨论,在交流和争论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内化,提高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4.综合评价。综合评价主要评价学生们各个方面的学习效果,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设计并提供多层次及难易度不同的操作练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相应的操作练习,通过练习检测自己对各模块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也应在综合评价中设计分组学习任务,学习者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学习反思总结等协作学习活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完成知识的内化,目的是将课堂外发生的学习和思考以报告或任务的形式呈现。

四、结束语

“微课程”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方式,并不能取代传统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支持和补充,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与自主探索能力,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效果,真正实现学习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王秀娟《字符串排序》微课设计与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9)。

[2]刘小晶 张剑平 教学视频微型化改造与应用的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3,(3),101,105。

[3]郑小军 张霞 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4]胡铁生 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4)。

论文作者:刘玉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4月总第15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1

标签:;  ;  ;  ;  ;  ;  ;  ;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分析论文_刘玉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