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创造的过程_语文学习论文

使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创造的过程_语文学习论文

让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再创造的过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过程论文,语文学习论文,再创造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再创造”是把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来进行,自始至终让学生有自由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处于积极创造的状态,有进行创造的欲望。如何让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再创造的过程呢?在此结合《洞庭湖》的教学感受,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原型启发,全体参与,诱发再创造

原型启发是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发现解决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型启发是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本课教学中,我利用画图作为原型范例来诱导学生的再创造思维。

在一段激趣导入以后,我出示了画图“望洞庭”,让学生先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并给这幅图起个名字,然后分小组交流,再从每一个小组中推荐一个起得最好名字在全班交流。这样就进入儿童的生活发展区,使得每一个学生兴趣盎然地各抒己见。什么“洞庭湖景色”“清湖”“美丽的洞庭湖”“洞庭湖月色”等等。抛开答案的优略,学生的视、思、听、说都在这种模糊的感知中积极参与了创造思维的训练。对诗文的内容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

此时我没有直接出示诗文,而是把这首诗和另外一首没有学过的诗混在一起,出示在投影屏幕上,让学生根据刚才的看图找出正确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选这一句诗。这样学生就又一次全身心地投入到看图、读诗、比较、选择中去。这时已有的知识足以引起诗和图的共鸣,所以学生能够顺利地找出正确的诗句。这种利用原型启发的教学策略,变被动的初读理解为主动探索,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了再创造的欲望。

二、分组互动,主动探研,激发再创造

分组互动,是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的“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层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去鉴别自己理解的正误,激发更多的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形成再创造思维。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练读以后,我问学生:“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学生提出了“两相和”“镜未磨”“青螺”“白银盘”“潭面”这几个词语。如何让学生感悟自得,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诗句呢?我提供给学生几种学习方法:1.看图理解;2.查字典理解;3.同桌讨论,向其他人请教。让学生任选一种自认为合理高效的方法去自悟诗意。一时间课堂里热闹起来,讨论声、请教声不绝于耳。汇报时,我问刚才提问的学生:你理解了吗?通过什么方法理解的?这次小手如林,有说查字典,有说看图,更多的说是向同学或老师请教。这样就打破了墨守陈规的课堂教学组织,把“串讲式”改为“主动式”教学,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讨论、学习,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学生也充分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至此,我没有对古诗内容作任何串讲,而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这样也达到了水到渠成。通过动态的活动为学生的创造性注入了活力,激发了学生再创造兴趣。

三、美读成诵,直觉顿悟,培养再创造

美读成诵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示范性读、欣赏性读、创造性读,直至脱口成诵。让学生在师生诵读的牵引、铺垫、指导、渲染中培养再创造思维。

古诗教学中应摒弃繁琐的串讲,而反复的诵读应该进一步重视。诗的韵律、节奏是与诗的内容、情感、气氛融为一体的,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把诗的韵律、节奏,把激荡其间的情感与情境结合在一起,才能让诗成为有形的画面。

这时我让学生放声读古诗,边读边想,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汇报时还是让学生自由诵读自己喜欢的诗句。针对诵读中的问题进行朗读指导。许多老师在指导朗读时往往只注意声音的抑扬(重音),而不注意声音的顿挫(停顿)。古诗节奏感强,因此我特别注意朗读节奏的指导,出示标有停顿长短的古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以此让学生练读,并用范读给读得不自然的学生提供示范。读到一定的火候时,配上音乐,让学生把诵读变成了欣赏性读、创造性读。看着学生情感投入、声情并茂地朗读,我体会学生达到了“诗、人”合一的境界,最后我让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这样,通过朗读指导、诵读自悟,诗人的内心情感呼之欲出,培养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四、文白转换,再创诗境,发展再创造

文白转换是给学生创设激发想象力的氛围,给学生提供自由创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浓缩的文言古诗,改写为一段文质优美的抒情短文,发展学生的再创造思维。

教完古诗,我让学生根据画图和诗的内容,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以《洞庭湖月色》为题把美丽的画面再现出来。在一曲“秋湖月夜”的笛子名乐的伴随下,学生或凝神静思,或奋笔疾书。八分钟的音乐转眼间就过去了,学生也陆续写好了。我选择几位学生的作业分别投到屏幕上,指名学生读一读,其中一位学生写得不错,可读得还不够好,我没做任何指导,只是重新播放了一段“秋湖月夜”,让他在音乐的伴随下读,这样学生就进入了意境,读得比第一次进步多了。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夜静静的,一轮明月升上了夜空,洁白的月光照在洞庭湖上。湖面上一丝风也没有,所以平静得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朦朦胧胧看不清楚,月光下的洞庭湖就像是一个银白色的盘子。咦!盘子里怎么有一个青色的田螺呢?嗬,原来那是湖中的一座小岛。”这样的改写进一步深化了对诗文的理解,学生的再创造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从上述教例可以看出,这节课没有从理解字词开始串讲,也没有以背诵、默写古诗结束课文,而是从给画起名开始到最后的改写古诗,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培养了学生再创造的能力,真正体现了自主创新的教学思想。

标签:;  ;  

使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创造的过程_语文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