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人们过于关注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却忽视了中等生这一特苏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将中等生的教育边缘化,不利于中等生教育质量的提升。优秀的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上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而中等生这一学生群体也存在很多的共同点,如缺乏自我管理意识、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课堂表现不积极等。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下,如何实现中等生的转化,促进中等生更好的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整体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需要相关学校与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中等生概念、定位、特点及问题,针对中等生教育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针对性的解决中等生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助力中等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中等生;特点;问题;助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3-0032-02
在新课程改革与教育思想不断的转变下,我国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但是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足,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素质教育对象并不是针对全体学生,而是将素质教育的关注点聚焦在优秀生与后进生两个方面,中等生的教育问题成为了人们容易忽视的问题。优秀生的教育质量偏面性的体现了学校的教学水平,而针对后进生的教育则侧重于心理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的成绩,“培优辅差”几乎成为了所有学校教育教学的宗旨,而这样的教育方式却存在很大的一个漏洞,即中等生的教育问题,对于中等生的关注度不足,导致中等生的学习成绩与各方面素质一度下滑,向着后进生方面迈进,影响了教师的整体教育水平,需要相关教师及时地关注中等生教育问题,并加大中等生的教育教学力度,促进中等生的全面发展。
1中等生概念分析
“中等生”的概念,在教育工作中经常使用,但其内涵与外延却好像很少有人去分析,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中等生”的概念本质属性并不是非常明确的,外延也并不确定。从其词义本身揭示的内涵来说,就是指在学生前进的队伍中处在中间的学生。显而易见,这个“中等生”“优秀生”以及“后进生”的差别,是教师们以“分数高低”和“纪律好坏”为尺度,人为地划定的。学习成绩成为绝对的标准,其它表现仅仅是参考分。而学习成绩又包括哪些呢?99℅又是考试分数,而且是总分数,不是单科分数。这种人为的评价尺度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反复使用,已经固化为一种社会尺度,反过来又对教育活动产生影响和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由于“中等生”的成绩的中等,使教师给予的关注少,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从而教育者很难把握有利时机实施有效的教育,时间长了,不仅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会造成“中等生”的进一步平庸化。
2角色定位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更加关注优秀生与后进生,优秀生是教师教学成果的明显标志,教师会自然而然的增加关注度,而后进生的成功转化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共识,因此在以往的教学中“抓两头”的思想已经成为了广大教师教学的主要路径。然而,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在教师中占据的比例都是较小,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占据主要部分的是中等生,可以说,中等生是教育教学中的主力军,因为中等生处于隐性的状态,所以极其容易被教师忽视。中等生形成的主要特点不是因为其智力不如优秀生,而是其缺乏一定的自信心与表现能力,其求知欲不如优秀生强烈,或者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部分学生往往具备较大的可塑性,只要教师适当的引导,他们的发展潜力将会超乎我们的想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人们对于学生等级的化分主要是用学生的分数为主,但是这种化为的方式具有片面性,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标准。同时,教师的鼓励与科学的评价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中等生的教育,教师需要培养中等生的学习兴趣,结合中等生的爱好,促进中等生的个性化发展。
3特点
3.1是一个“听话”的群体
绝大部分“中等生”是“听话”的学生,他们笃信老师他们制定的各种规范,并能藉以规范个人的行为,按老师要求去学习,捣乱、偷懒的现象比较少,因此成为班风“稳定”的主体因素。一般的可以发现,这些“听话”的学生往往很少提出意见,也很少与人争论,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他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典型的中庸主义。“优秀生”因学习成绩好倍受老师的青睐,后进生因问题多多也极惹老师关注。惟有“中等生”,因为表现平平,既博不到老师的表扬,也挨不着老师的批评;既没人佩服,也没人歧视,他们总觉得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无足轻重,“找不着北”。这种存在决定了他们的意识,几乎对所有的班集活动都不冷不热,行为从众。反正老师注意不到自己,他们既不做榜样,一般也不会掉队。当然,也有极少数学生不仅对问题缺乏个人见解,对班上出现的不良风气,违纪现象缺乏批评和抗争的意识,盲目随大流,甚至成为“问题学生”。
3.2是一个谨慎的群体
实践证明:大部分“中等生”的个性心理趋向于内向,他们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办事胆小,习惯于自行处理问题,没有与别人合作的习惯,这种性格的内倾性,一方面表现了他们对于来自外部的压力具有“超常”的忍耐力(实际是他们借自以为“过得去”的表现和成绩,在没有高远目标追求的情况下,抵消了部分外界的冲击,缓解了心理压力),另一方面,造成了他们孤僻、不好动的性格。对来自外界的冲击或姑息忍受、或避而远之,其个性的“自尊”与“自卑”常常处于不稳定的交替状态,一旦外界的压力超出了他们自身的承受能力,自尊的“蛋壳”将会随时流溢出自卑的“液体”,许多“中等生”向“后进生”滑坡的原因莫不由此引发。
3.3是一个不缺智力的群体
他们中绝大部分有正常的智力,个别学生的思维还非常敏捷,之所以会与“优等生”、特长生形成差距,一是因为自身基础较差,二是与家庭情况、家长的教育观点有关,三是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毅力,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更缺乏对学习的自觉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助力方法
4.1帮助中等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
中等生跨优的壁垒不在于天生的不行或缺乏能力,而在于在学习、生活种没有正确的定位自己。大多数学生在一次或两次考试失败后,便垂头丧气,泯灭信心,认为自己进入好学生的路遥不可及。因此,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实事求是地分析,认识自己。告诉他们不能因一两次的失败等同一辈子的不行,而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不能以偏盖全,应看到自己的潜能。告诫学生不要尽将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较,而应放大自己的优点,在点滴的进步中树立一种“我能行,一定行”的意识。
4.2构建太极八卦式的结队帮护体系,去拐促优,提高中等生的成绩
学习成绩的滞后,造成中等生产生自信心丧失等一系列的畸形心理,因而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尤为重要。“去拐”的实施可以采用如太极八卦式的生——生、生——师组合方式。首先,班主任进行摸底,把相同弱项科目的学生集中起来,然后挑选耐心强、人际关系好的男女优等生各一名对中等生进行课外团体辅导。这样他们就像八卦图一样,乾坤相连,,黑白相济,优等生帮助中等生,同时在辅导中等生的过程中又可以促使优等生更广泛、深入的提升自己的学识与能力,最终形成前浪引后浪,后浪推前浪的格局。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和任课教师配合,对中等生的弱科进行强化训练,使弱科迎头赶上,这也加强了师生交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3创造成功记录,增强自信心
爱默逊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强化中等生的自信心必须创造一些让他们自己信服自己的成绩。教师可以采用“找优点”的活动。同时,如“你的钢笔字写得很漂亮”,你篮球打得太棒了”,“你集体荣誉感很强”等语言应该经常出自教师的口,让学生知道“老师的眼里还有我”。当然,给一些表现的机会和成功的例子则对增强中等生的自信心作用更大。成功的记录越多,自信心就越容易获得。当然给予他们的成功事件难度应该适中,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来给他们一些他们能够完成的事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他们的成功教师应及时的表扬。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的多”。我在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实行奖励的措施(精神奖励为主),两周一次大作文,一周一次小作文(片段作文),对中等生的优秀作文不但要范读,而且把它公布在教室前面“小作家”的栏目里面,并且适当的加分。同时用推荐好文章为由,设立“最佳荐稿人”和“作文贡献奖”这样的奖励,并且每月公布一次。学习成绩持续进步信息的成长记录袋活动地实行,可以促进中等生自我认识能力的提高,有效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
4.4家长多理解,勤沟通
中等生的成长历程是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的过程。学生除了希望得到老师、学生关注,同时也期待父母的理解和鼓励。中等生特殊的心理特征和学习成绩平平的现实,面临老师的忽视和父母冷遇的困境,久而久之,他们将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树立一个观点:我的孩子是天才。父母应该肯定孩子学习上的努力,用平和的心态和孩子沟通,找出孩子学习滞后的原因,研究对策。父母亲在与孩子沟通时必须做到: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和宽容五个原则。中等生往往表现出自卑、忧郁等心理特征,父母应不吝啬的鼓励孩子,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抚慰,让孩子找回学习的动力。家长还应经常性地与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努力为孩子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5实例
中等生与优等生相比,差在哪里?优等生想办法,中等生问办法,“老师,这个怎么办?”是中等生常常说的话。优等生敢担当,勇于尝试“行,老师,让我来”中等生犹豫不决,难做决断“呃……,我也不知道,呃……”这是教室里经常出现的画面。中等生与优等生最大的差距是不主动,不自信,遇到问题先想求助,想要别人做主,生怕做错。这样的孩子,一般情况下是家长要求过高或者有过做错事被打击的经历而落下了心理阴影或者是家里照顾太多,给孩子的锻炼机会少。
帮助这类孩子,就要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开始,让他们通过一次次锻炼找到成功的感觉,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毕业典礼演出,G同学创作了一个非常精彩的相声段子《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需要有同学来说。H同学虽然学习中等偏上,但有个毛病,每次有人提出一个想法,他都会条件反射地来一句:这不可能做到。一有啥工作布置给他先退缩:我干不了。一旦投入某项集体活动,他就总有事告状:老师,***同学踩我,***同学拽我。总之,给人故意捣乱又畏首畏尾的印象。K同学说话大舌头,口齿不清且语速极快。别人都有活或者不合适,只好选他俩表演,他俩不肯。只好我去做工作,在我语重心长的摆事实讲道理之后,两个人不好意思了,答应演。从拿到搞到演出一共三天,稿子背了一半,H同学就打退堂鼓。再鼓励,甚至硬压,才坚持了下来。俩人对词时,我仔细观察K同学,发现他之所以口齿不清是因为他所有舌头该在牙齿内的发音他全部咬舌头完成,经过我的提醒和不断的要求,他努力克服,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看到他激动的表情,我心理很欣慰,这个进步对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太有价值了。H同学记得快,记得准,对老师的指导理解到位,落实到位,随着一遍遍练习,一点点提高,他逐渐树立起信心,表演自如而到位。可临上台前,又到我面前磨叽:老师,我怕,我不上了。再安慰鼓励两句,真到了台上,表现很好。这样的孩子,是对自己信心不足,但又不甘心被老师同学忽视。只要耐心引导,他们会突破自我,取得成绩。以前,对他的印象只是认为他是不懂事,管不住自己。其实都是不自信的表现,老师在关键时候助他一臂之力,他就会取得长足进步,向优等生发展。
结语:
结合上文可知,中等生是整体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中等生群体具备的特点是“听话”、“谨慎”、“不缺乏智力”,但是正是因为他们的小心谨慎与听话的性格特点制约了中等生的思维发散与创新意识、课堂参与性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中等生教育过程中,相关教师需要针对中等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找准发力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助力中等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我国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等生转化策略探究[J].蒋立菊.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07)
[2]中等生,老师的最爱——浅谈中等生的教育问题[J].曾泗娟,樊荔丽.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3(16)
[3]行走在教育遗忘的边缘——对学校中等生现象的思考[J].冯雅静.当代教育科学.2014(22)
[4]试论美国基础教育公平理念的演变:以战后联邦教育法案为线索[J].孙志远.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03)
[5]中学生学习行为研究文献综述[J].张文琴.现代职业教育2017年06期
论文作者:陈玉泉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3月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优等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自信心论文; 孩子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3月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