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运动康复及物理治疗分析论文_张洪岩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运动康复及物理治疗分析论文_张洪岩

张洪岩

(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515)

【摘要】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运动康复及物理治疗。方法:选取临床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康复物理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康复治疗骨痛症状消失25例,疼痛减轻4例,总有效率达96.66%。结论:于骨质疏松导致的疼痛、骨折或者担心骨折而出现功能障碍、活动受限,严重影响其的社会活动,导致较低下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121-02

骨质疏松症(OP)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它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者多有骨痛,以腰背痛为主,患者多说不清引起疼痛的原因,此起彼伏,时轻时重,多为隐痛或酸痛,轻痛在活动后可消失,也可经理疗或服用非甾体抗感染镇痛药后,缓解一段时间。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饮食与营养及适当的钙剂补充,日晒与运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应用等,物理疗法、针灸推拿等对缓解疼痛等症状具有良好疗效[1]。选取临床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康复物理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男7例,女23例,年龄52~72岁,平均年龄64岁。骨痛程度重度2例,中度18例,轻度10例;骨密度分级重度15例,中度14例,轻度1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1.2.1 运动疗法

①健步走方案:保健操或广播操一套,6~8分钟;快步走:每次步行以5000~6000步为宜(约2~3km),将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最大心率=220-年龄),时间15分钟左右;倒退走:要求挺胸,两手撑腰倒退走800m,12分钟;自由活动:做平时喜欢的运动(力量练习除外),12分钟左右,以不觉得累为宜。依上述方案每周锻炼3~4次(隔天练习)。

②抗阻力锻炼:手握哑铃,肘关节屈伸,颈后肘关节屈伸练习;手持哑铃做侧平举、前平举和俯身飞鸟练习;持哑铃单臂交替划船练习;仰卧起坐练习;肩负重提踵练习,踝关节尽最大幅度背屈。以上力量练习时间为8~12分钟,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组数。上述方案每周锻炼3~4次(隔天练习)。

③水中运动方案:水中步行训练可让患者进入水中,站在平行杠内,水面达颈部,双手抓杠练习行走。水的浮力可减轻身体重力,减少对膝、椎间关节的压迫,利于患者开展运动,同时水的阻力对肌肉是一种持续的良性刺激,有利于增加肌肉耐力,改善骨密度。身体状况允许者可采用游泳的方式进行协调性锻炼[2]。

1.2.2物理因子疗法

①光疗:即日光浴。太阳光中含有的紫外线照射人体皮肤后,使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可弥补膳食中维生素D的不足。维生素D有促进钙磷吸收的作用。日光浴一般在每天的上午8~10点,下午3~4点较好,此时阳光比较柔和。多做户外活动也是很好的方法。夏季日光浴应避免暴晒,以防阳光灼伤皮肤。冬季户外寒冷,可在室内进行,但要打开窗户,因紫外线不能穿透玻璃。

②超短波:更易透过人体组织,通过微细按摩作用、温热效用及继发的多种生物理化作用可加强局部血运循环,减轻缺血性及张力性疼痛,加速致痛物质的排除,还可以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缓解肌肉痉挛,同时温热觉冲动的中枢传入干扰了痛觉的传入而起到镇痛的效果。参考用法:一般采用对置法放置极片,温热量,15分钟/次,1次/天。连续10天一个疗程。

③电磁疗:主要用于疼痛明显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脉冲电磁场通过改变骨骼及周围组织的生物电状态,改善局部微循环,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因骨负重能力下降导致肌紧张引起的疼痛有较为显著而快速的缓解作用。这种疼痛的特点是不够明确,畏寒、敏感、痛阈低下,用电磁疗效果较好,但治疗时间不宜过长。参考磁场强度:3~4mT;磁场频率:20~27Hz;治疗时间:30分钟/次,1次/天,每周连续5次,休息2天,共30次。

④直流电疗法:适量的直流电阴极刺激可促进骨再生和修复作用,阳极可减轻组织水肿和渗出,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具有良好效果。参考治疗剂量:成人0.05~0.1mA/cm2,15~30分钟/次,1次/天,10~20次为一个疗程。老人治疗时电流密度酌减。

⑤间动电流:间动电对疼痛具有掩盖效应及消除神经纤维间水肿的作用,因而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参考用法:在患区局部找准痛点,电极大小按病变范围而定,采用密波1~2分钟、疏密波及间升波各3~5分钟,电流量大小以患者耐受为宜,1~2次/天。连续10天一个疗程。

⑥其他疗法:半导体激光治疗对局部痛点明确的患者疗效满意。另外,在矿物质丰富的温泉中浸泡,有助于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局部冷水浸泡、冰敷,有利于消肿止痛。

2.结果

经临床康复治疗骨痛症状消失25例,疼痛减轻 4例,总有效率达96.66%。

3.讨论

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饮食与营养及适当的钙剂补充,日晒与运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应用等,物理疗法、针灸推拿等对缓解疼痛等症状具有良好疗效。运动疗法主要是通过增加骨皮质血流量,促进骨形成,并可通过运动时对骨产生的应力影响骨内微电位(压电效应),调节激素和细胞,影响骨代谢过程,改善骨密度。在选择运动方式时,最好是力量性项目与耐力性项目结合进行,特别强调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可延缓因增龄而引起的骨量下降。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的OP预防运动方案是力量训练、健身跑和行走。健身走锻炼属于有氧锻炼,对腰椎产生的运动负荷来自于针对地面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以及维持运动姿势平衡的肌肉对腰椎的牵拉力等,整个运动过程相对稳定,人体的下肢与腰部关节受到的冲击力小而持久,所以腰椎受到一定的运动负荷而产生相应的应变,具有良性刺激的作用。力量锻炼即抗阻力锻炼(负重锻炼),是指特定的肌肉克服外在阻力做收缩、拉长的动作。可利用哑铃、杠铃等简单器械进行负重练习。运动疗法的禁忌证: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近期的心肌梗死、主动脉瘤、发绀型先心病、严重的肝肾疾病及严重的骨关节病等[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常见于老年人的退行性病变,随年龄增长逐渐发生,目前没有特效治疗,以预防、运动、理疗、食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方案可改善疼痛,减少骨折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章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康复运动疗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4):53-54.

[2]于春岭,孙光.运动锻炼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J].现代康复,2001, 25(18):113.

[3]朱惠群.健康教育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康复中的应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 28(1):48-49.

论文作者:张洪岩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7

标签:;  ;  ;  ;  ;  ;  ;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运动康复及物理治疗分析论文_张洪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