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不能取代传统板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板书论文,多媒体教学论文,传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相比于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从教学观念来说,它以庞大的信息量和快捷的信息切换,满足了现代教育的需要,也体现了学生在素质培养过程中多层次、多要求的特点;就教学手段而言,它适应了知识更新加快、知识传播简捷的要求,同时使教师操作方便;教学内容上,它令教学内容更全面、更直观、更具体、更生动。
正是基于此,现在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无一例外地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囿于技术、设施或教师学生自身能力的限制,目前多媒体教学绝大部分尚停留在多媒体课件投影演示阶段,这正是本文论述的一个基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许多有条件有能力的教师也开始更多地选择多媒体教学。正是在这样一种气氛下,出现了一种声音: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否仍有存在的必要?一时间莫衷一是,许多专家学者也参与了论争。去年3月在江苏扬州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研讨会”上,语文教育学家顾黄初老师就提出了一个疑问:在多媒体手段频繁使用的今天,是不是说黑板的作用就没有必要了?对此笔者深表同感,与时俱进并非说要抛弃传统,况且正如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一样,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传统板书恰恰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缺陷有重要的弥补作用。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曾说过,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
任何教学活动都有“教师——教学中介(工具)——学生”三要素,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是一种教学中介。我们知道,多媒体教学手段有许多优越性,但我们评价教学效果并非看其手段是否优越,手段只是为目的服务的。我们在评价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其可能存在的缺陷,以便对症下药,作出改进,这样才能更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越性,使其达到最佳效能。教师这个“魔术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的就是“扬长避短”。“扬长”且不必说,要“避短”,就须知“短”在何处。
一、教学灵活性的缺失
多媒体教学在课前要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设计的内容包括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规划教学过程、设计测验方法和评价教学效果等。这样,课堂教学实践之前,教师已把课堂固定化了。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结构都比较严谨,在课堂实践中难以更改,教师只能进行特定的教学,学生只能学习特定的知识,不能接受已定目标之外的其他信息。因为课堂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已有的课件模式轨道上行进,这样的教学明显缺乏必要的灵活性。
二、限制了意外学习
如前所述,由于多媒体课件的自身缺陷,课堂中只能进行特定的教学,学习特定的知识。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有时可能跑堂,而有的跑堂虽从主题目标上走开,但有时对学生的教育和创造性培养倒是相当重要的,它能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而这一学习不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是教师临场发挥。这对于学生来说,纯属意外学习。现在,国外有许多学者,都强调这样的意外学习,但由于多媒体课件固有的程序,教师一般只能对意外学习加以限制。
三、课堂互动性的缺失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育和培养人的目的而进行的相互联系活动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认识周围世界的;教师则要通过相应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的认知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并进行道德和美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互动必不可少,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存在互动性。
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问答是一种师生互动,而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则是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也好,生生互动也罢,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都只能是一个目的——得出课件上教师设计好的答案。学生得出的其他结论都将被视为“异端”。显然,之前的问答交流讨论只能是一种课堂形式,而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四、弱化了教学重点
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不管是教师的语言还是多媒体界面都是快速流动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教师只好提高多媒体界面的重现率,但多媒体界面频繁更替,将过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时反而使学生眼花缭乱,从而弱化教学重点。
“短”已知晓,如何“避短”呢?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课堂中结合使用传统板书,恰好能弥补以上所述缺陷。
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指出:“一切直观教具,不论像电影和录像节目那样昂贵复杂,还是如自制的画片和模型那样便宜简单,都具有同样的目的:在学习者的视觉上留下强烈的印象,这种印象将会巩固他经由听觉所得之信息。事实上,所有的直观教具中,要数黑板最普遍、最重要、最灵活,但是也许就是因为黑板过于为人们所熟悉,一直往往被忽视或使用不足。许多教师黑板用得很差,还从未探索过它那令人兴奋的种种可能的办法。”应当指出,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其难以企及的优势,固然可以弥补“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或“板书加挂图”传统教学手段的许多不足,但“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手段虽然“落后”,可是在一定的场合下反而比现代化手段更为方便和实用。因此,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把二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使课堂教学最优化。这就需要我们明确二者功能上的区别。比较起来,多媒体教学手段(目前主要指课件投影演示)和传统板书手段的不同功能至少有五个方面:
超前性和适时性的区别 多媒体课件设计具有较大的超前性,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失误,教师若正确使用,可以大大拓展课堂教学的范围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相比之下,传统板书具有适时性强的特点,它简便易用,与各个教学环节吻合得更严密,能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并依据新问题灵活地调整课堂教学,从而减少了课件投影的限制。
系统性和灵活性的区别 由于课件投影不受片数、范围、时间等限制,因此更能体现教学的系统性,有利于全面展示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整体观念。相比之下,传统板书更能体现灵活性,它不受教学设计的限制,可以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尤其在教学活动与事先安排不同步的情况下,更能发挥其应变效能,不至于限制对教育教学大有裨益的意外学习。
情境性与解释性的区别 课件投影除提供图文信息外,还给人以特殊的氛围和情绪感。它能诱发学生的期待心理,激起他们的兴趣,以起到情境相生的作用。比较而言,传统板书则具有深入浅出阐析交流的长处。它能避免课件投影固定、间断引起的弊病,从而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便于师生共同有效地“解剖麻雀”。
广泛性与示范性的区别 课件投影色彩斑斓,图文并茂,范围涉及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蕴涵着丰富的信息,超越了传统板书的限制。相形之下,传统板书则具有示范的长处。教学中,有些内容不宜一下子全部曝光,而需要逐步呈现与修正。事实早已证明,成功的教学应能引导学生逐步参与和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且着重总结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活动过程,总结由已知到未知的转化活动过程,总结由认识到实践的转化活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传统板书教学的过程正是揭示和组织学习活动的动态过程,它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认识过程,而不是只给现成的结论。
突现性和突出性的区别 课件投影具有突现功能,瞬息之间能将各种有效信息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创设紧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密度。相形之下,传统板书优在书写的明晰突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课件投影都是流动的,而板书则可以是凝固的。对于一些关键性内容,通过传统板书更能明确重点,给学生以深刻印象。
因此,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仍不能排斥传统板书手段。在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越性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作为一种教学中介,它同样存在缺陷;同为一种教学中介,传统板书恰好能弥补这些缺陷,为其锦上添花,它是一种传统的存在,又是一种合理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