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趋势分析
文/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程 铭 畅 琪 王欣蕊
经过30余年的发展,国家级开发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吸引外资最多、投资环境最优、技术水平最高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园区,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地方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我国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开发区土地利用中占地总量失控、用地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现象逐渐增多,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根据以上所测数据,计算出不同转速下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土壤体积含水率,从而得到实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2008年,为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开发区土地管理水平,原国土资源部决定开展全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并对历年评价情况进行通报。本研究基于2014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通报(2015年未开展评价),对辽宁省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趋势进行分析,总结其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参评情况分析
2014年 、 2016年 、 2017年 和2018年,全国参与评价的国家级开发区数量逐年增加,由432个增加到520个,增加了20%;辽宁省参评国家级开发区也由20个增加到25个。具体来看,辽宁省增加的开发区有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沈阳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沈阳综合保税区、营口综合保税区。参评开发区数量的增加,一方面体现了辽宁省开发区建设及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辽宁省对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重视程度的提高。
按区域划分,大连市参评国家级开发区数量最多,始终为7个,沈阳市次之,由3个增加到6个,这两个城市开发区数量占全省比例超过50%;营口市开发区数量由2个增加到3个,锦州市由1个增加到2个;朝阳市和葫芦岛市无国家级开发区参评;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阜新市、辽阳市、铁岭市、盘锦市均为1个。参评开发区的数量反映了城市产业集聚发展状况,沈阳、大连两市是辽宁省产业发展的支柱;开发区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城市产业发展活力,营口、锦州市目前在辽宁省各市中产业发展最具活力。
在产城融合型开发区中,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终排名辽宁省前两名,保持相对较高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2014年全国排名11名,2018年大幅下滑到74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出现明显下滑。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5年获批为国家级开发区,在辽宁省产城融合型开发区中排名最后。
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在2016年、2017年两次评价中,均在全国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中排名最后,2018年该开发区评价类型变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在全国产城融合型开发区中排名倒数第三,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有待提高。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在辽宁省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中始终排名后两位。2018年,新参评的沈阳综合保税区、营口综合保税区以及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在辽宁省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中排名后三位,综合保税开发区排名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开发区成立时间尚短,下一步该类开发区应尽快加强开发建设。
针对辽宁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土地集约利用趋势分析
钛合金是代替钢铁最有潜力的轻量化材料,各方面性能均占优势,唯一缺点在于价格过高,因此,对于钛合金的研究首先要集中在如何降低成本这一问题上[27].
具体来看,4次评价中,工业主导型开发区排名最高的是大连保税区,在全国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中排名在7至15名之间,远超辽宁省其他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大连保税区已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保税区,是全国唯一的集保税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管理于一身的特殊监管区,在全国122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大连保税区始终排名前五位。排名第二的辽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排名在89至139名之间,是历年辽宁省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前五名以内唯一一个不在沈阳市和大连市的开发区。
红色代表热烈、奔放、激情、斗志,而“中国红”自古以来代表中华儿女的美好向往。红色文化是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融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文化之长而形成的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传递着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类历史的每一次跃进,无不伴随着文化的进步。
按评价类型划分,全国工业主导型开发区由349个增加到410个,增加了17%;产城融合型开发区由83个增加到110个,增加了33%。辽宁省工业主导型开发区由16个增加到19个,增加了19%;产城融合型开发区由4个增加到6个,增加了50%。辽宁省参评国家级开发区中,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增加较快,体现了近年辽宁省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新趋势。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相对于全国国家级开发区总体水平,辽宁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偏低,且下降趋势,主要是受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影响,整个东北地区的国家级开发区用地效益全国最低,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营口综合保税区等新设立开发区或者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新升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亟待加强。辽宁省内土地集约利用较好的开发区主要位于沈阳、大连两市,但是这两个城市也有部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
按管理类型分,经济技术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经济类开发区由9个增加到10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高新类开发区始终保持在8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3个增加到5个,增加了66.7%。新增其他类型开发区2个,分别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和沈阳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
根据2014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通报情况,在参评国家级开发区中,辽宁省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平均排名分别为209,253,300和268,考虑到历年参评开发区数量的不同,采用排名百分比情况来说明变化趋势,以使其更具可比性,辽宁省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平均排名分别低于全国60%,66%,77%和65%的工业主导型开发区;辽宁省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平均排名分别为43,51,63和81,分别低于全国52%,60%,69%和74%的产城融合型开发区。综合来看,自2014年以来辽宁省国家级开发区无论是工业主导型还是产城融合型平均排名均低于全国超过50%的开发区,且平均排名呈现不断下滑趋势,不过2018年由于参评开发区数量的增加,辽宁省工业主导型开发区排名又回升到2016年水平。总体来看,相对于全国国家级开发区总体水平,辽宁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受到辽宁省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影响,2018年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回升,也反映了辽宁省经济发展回暖。
1.关注国际市场需求结构,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国家级开发区特别是综合保税区,应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创新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同时,在开发区发展中,特别是高新类开发区,应紧跟全球科技创新的主流,依托“技术窗口”优势,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应加强高校的审计部门的监督,充分发挥高校审计部门的内部审计和监督作用。审计部门要从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经济合理性的角度对科研经费从立项到结题的全过程进行科学、客观的管理监督和评价[7],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共同探讨制定出适合高校科研经费特点的绩效考评办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科研绩效进行客观的评价[8]。符合条件的科研成果应纳入统一的开放共享平台,实施绩效评价的机构应是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负责绩效评价的专家应坚持立项评审和绩效评价专家相分离的原则,同时实施回避制度,真正构建起科技财政投入的硬性约束机制[9]。
2.准确把握开发区功能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工业主导型开发区要坚持以产业集聚为特色,严格控制批复四至范围内的商业房地产开发,集中建设生产性配套设施,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增加产业发展有效空间,成为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产城融合型开发区要合理调整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综合用地效益,统筹生活区、商务区、办公区等城市功能建设,推动单一生产功能向城市综合功能转型,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3.加强奖惩考核,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
强化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应用,评价结果要与奖惩措施挂钩:对评价结果好的开发区优先考虑扩区、升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评价结果不理想的开发区提出警告,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特别是长期圈占土地、开发程度低的开发区,要核减面积或予以降级、撤销,以促进开发区良性发展。
标签: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