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出路:我国城镇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调查_文化程度论文

困境与出路:我国城镇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调查_文化程度论文

困境与出路*——关于我国城镇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就业论文,下岗职工论文,出路论文,城镇论文,困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是对辽宁等17个省区城镇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集中对下岗职工及当地政府开展的“再就业工程”的描述,包括基本情况、问题、原因、下岗职工本人的想法及建议等。

本调查是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会受国家劳动部就业司的委托, 在1997年2月,由近百名硕士生、 博士生及少量本科生对城镇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活动。调查区域是辽宁、河北、内蒙古、山东、安徽、云南、四川、黑龙江、吉林、陕西、青海、湖南、江西、河南、湖北、新疆、山西等17个省区,55个城市。共发放问卷1500余份,回收问卷1300份,其中有效问卷1234 份; 个案调查报告共114个。调查方法采取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抽样方式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式,数据处理采用SP 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本报告是在这次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文中所用数据除特别说明外,一律为该调查的数据。

一、下岗职工的基本状况

下岗职工的生活状况直接决定了他们的思想状况,也影响着他们的观念及对再就业的期望值,所以分析按生活、思想及观念、期望值、困难的顺序排列。(以下所列各表皆为1997年2月17 省区城镇企业下岗职工调查数据)

(一)下岗职工的生活状况

1.大部分下岗职工的生活水平下降(参见表1、表2)。

表1 下岗职工下岗前后月收入水平

收入200元以下200—400元400—600元

下岗前

36.8%46.7% 13.5%

下岗后

57.8%21.1% 10.4%

从表1可看出,下岗后大部分职工的收入下降,生活水平比较低,月收入在200元以下的有57.8%。从表2看,在日常开支方面,有71.2%的下岗职工每月的支出主要用于食品,以维持生存。按恩格尔定律,这属于很低的生活水平。调查材料中反映,河北省保定市先锋机械厂职工宿舍区,“早上炸油条的过去有四五家,现在只剩下一家了”(朱勇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服务行业也因为职工生活水平的下降变得不景气,卖菜的小商贩和开饭店的感觉都不是很好,买东西时看的人多买的人并不多,菜篮子总是处于‘半饥饿’状态。所有的家庭都紧缩开支,能不买的尽量不买,除了过年需要的物品,其它的很少有人问津,较为豪华一点的商场总是空荡荡的没有几个人。”“有一些职工,特别是中老年职工面临着生活的严峻考验。大多数现在只能保证最基本的生活。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令人很不安的消息”(尹雪钰)。辽宁省清原县线材厂下岗女工范春香“吃完饭后,把仅有的几块剩余骨头,放在餐橱的盘中,留着以后熬汤用”(费希佳)。沈阳市一家小型集体企业的一位下岗大嫂流着泪说:“两位老人疾病缠身需要照顾而工厂效益不好,夫妻两人每月只有40元钱的生活费,40元钱,买点药都不够,更别说动手术的巨额支出了。”“我们还年轻,吃点苦算不了什么,可是老人家干了一辈子,到头来有病都没钱治,我们做晚辈的心里有多难受!”(石伟先)。河北省保定市先锋机械厂的一位下岗职工的小女孩说:“爸爸下岗后,我每年用的书中有一部分就是买的便宜的旧书”(朱勇珍)。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镇某公司下岗工人陈某的妻子陈氏“无依无靠,由于生活所迫到毗邻县境内讨饭,以此维持生活”(包萨仁)。这些仅是调查材料中的一部分,但已能说明下岗职工的生活是何等的艰辛!

表2下岗职工每月支出去向

家庭设备

支出项目 食品衣着

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主要用于 71.2 2.7 4.5 3.2 0.7

其次用于 12.627.8 9.4 7.4 1.5

再其次用于5.419.0 18.811.6 1.9

支出项目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住房 子女生活费其他

主要用于

1.23.112.8

0.5

其次用于

2.56.431.3

1.1

再其次用于 4.2

11.221.0

6.4

资料来源:全国17个省区1234样本户调查。

2.不同省区下岗职工生活水平下降的人数不同,以黑龙江、江西较为严重(参见表3)。

表3 下岗职工下岗前后月收入200元以下者在不同省区分布的比较

单位:%

省区辽宁 河北 内蒙古 山东 安徽 云南 四川黑龙江

时期

下岗前

18.5

8.5

1.09.40.2

0.2 12.9 5.8

下岗后

18.7

8.4

2.8

11.42.0

2.0

7.6 16.5

省区吉林 陕西 青海 湖南 江西 河南 湖北 新疆 山西

时期

下岗前

3656.0 1.5

1.40.2 11.4

0.4 2.9 0

下岗后

4.62.5 2.8

2.0

15.9

0.8

1.8 0.3

0.3

3.职工下岗以后生活水平下降的人中,31—45岁的中年人最多(参见表4)。

4.职工下岗以后生活水平下降的人大多集中在文化程度较低的职工当中,尤其是在初中文化程度的职工。大专学历以上的职工基本上没有生活在200元/月以下的。相反, 文化水平较低的下岗职工在收入水平较高的层次(1500元/月)上所占比例较小,如小学仅占5.3%, 而大专占21.1%(参见表5、表6)。

5.少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后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参见表7)

1000—1500元/月的下岗职工在下岗前仅占样本总数的0.1%, 而下岗后上升到了1.3%。尤其是1500元以上/月的,由下岗前的0.1%上升到2.1%。这部分收入增加的下岗职工多为自愿下岗, 且多为有才华、素质较高、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职工。下岗原因有的是同企业领导关系不好;有的是看到企业的前景暗淡,迟下不如早下。下岗后,通过个人的努力而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湖南韶山市棉织厂何志东,大专毕业,1997年下岗就是想“试一试自己的才能”,抱着这种想法,通过从新闻媒体获得的信息,南下广东,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被广东一公司老板提拔重用,现存款已达数万元(张扬)。陕西汉中市陶瓷厂下岗职工张建清,大专毕业,1991年下岗后,应聘为咸阳明空公司的供销员,南下长沙搞推销,1995—1996年为公司净赚100多万元, 个人也得到了相应的提成(田青)。这两人二次创业成功的消息令人振奋,同时也可看出,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技能的高低,对其再就业的成功起着重大作用。这部分下岗职工不会对稳定局面造成不利影响,只会起到积极作用。他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而且还“准备回家干一个风险小、收入大,对子孙后代对社会有益的事业”(张扬)。

表4 下岗职工下岗前后月收入200元以下者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分布 单位:元

年龄

16—20 21—25 26—30 31—35 36—40

下岗前

0.98.7

17.9

17.9

19.6

下岗后

1.18.9

17.6

21.7

21.7

年龄 41—45

46—50

51—55

56—60

下岗前17.9 11.3 4.0 1.3

下岗后16.0 12.8 2.5 0.9

表5 下岗职工月收入200元以下者在不同文化程度中的分布 单位:%

文化程度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中专业校职工 大专

本科

下岗前 3.69.3 48.534.2 3.60.7

下岗后 1.39.2 50.924.9 2.51.1

表6 下岗职工月收入1500元者在不同文化程度中的分布 单位:%

文化程度 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技校、中专职高 大专

10.5

5.321.1 42.1

21.1

表7 下岗职工下岗前后收入水平 单位:%

月收入

600—800元

800—1000元

1000—1500元

1500元以上

下岗前 2.4

0.3

0.10.1

下岗后 4.8

2.5

1.32.1

(二)下岗职工的思想状况

艰辛的生活使部分职工心理失衡,情绪不稳定,不同类型的人对生活、社会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1.部分下岗职工苦闷失落,痛苦无奈。少数人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

“云南楚雄地区某开关厂,原来生产军用品,后来军转民,生产民用机械。由于设备老化,无技术力量改造,更无资金购买新设备,面临倒闭,所在地区政府也是爱莫能助,工厂只得压缩生产、裁减人员,大批工人下岗。有的工人想不通,个别工人夫妇开车在街道上横冲直撞,造成惨剧”(袁国芳)。黑龙江绥化市一名下岗女工(52岁)为企业工作了几十年,作出了很大贡献,后来企业裁人,因其技术不适应企业的发展而下岗,她“除却懊恼更是满腹的牢骚”(王宏)。“四川会理县的一名老工人,老党员,曾是红极一时的劳动模范、生产能手、厂里的中层领导,到80年代以后,领导不争气,企业亏损,他因为下岗,心中郁积了许多不满和对社会现象的不能理解,他苦闷、失落,在与我的交谈中,他流下了热泪”(曹晋)。

2.部分职工情绪消沉,对前途丧失了信心,有的甚至皈依佛门。

“河北保定先锋机械厂亏损,广大下岗工人忧心忡忡,情绪比较消沉。他们都有一种失落感”(朱勇珍)。云南楚雄一位46岁的妇女下岗以后“不知今后的日子该如何过。”认为公司不可能走出困境,她们不可能再回到公司,即使到了退休年龄,他们也难于靠从公司领到的退休金生活。“真不知该如何是好”(袁国芳),四川会理县“下岗职工在自谋职业的艰辛中,更加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他们的情绪需要安慰,绝大多数人把从前对集体的忠心和希望寄托于佛祖保佑,对寺庙怀着少有的热情和忠诚,宗教意识增强,一些寺庙的香火之旺前所未有。”

3.少部分职工认为下岗是中国经济改革中的必然现象,下岗未必是坏事。

陕西咸阳市陕棉一厂的一位下岗职工认为“这么多人员下岗,确实是应当引起国家的重视。”“但就个人看,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要经历的一个必然过程”(田青)。安徽固镇县建筑工程管理所的张小五说:“其实,下岗未见得是坏事,以前,撑不死、饿不着,日子过得也没劲,可现在,虽然下岗了,但也有钱了,我和朋友联合买了一辆货车搞运输,再不挣钱,每月也是千儿八百的,再者,忙一点,也觉得比以前充实”(张端华)。持这样态度的下岗职工只是少数,但也说明还是有一部分下岗职工对下岗的认识是积极的正确的。

(三)大部分下岗职工的就业观念有所转变,准备不再依靠国家来分配,打算自谋职业,而且有许多人认为通过自谋职业对自己的帮助很大(参见表8、表9)

表8 下岗职工再就业意愿

单位:%

愿意自谋职业 不愿自谋职业

75.4 25.4

表9下岗职工对自谋职业作用大小的评价

单位:%

很大较大一般 较小很小

31.922.318.0 8.7 19.0

从表8、表9可看出,现在已有75.4%的下岗职工表示愿意去自谋职业,不愿意自谋职业的仅占25.4%,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而且有31.9%的下岗职工认为自谋职业对自己帮助很大,22.3%的下岗职工认为自谋职业对自己帮助较大。

下岗职工观念的转变是由以下几个因素促成的:a.当前,当地的经济形势所迫。因为整体经济滑坡,企业亏损,无业可就。“现在到处都亏损,没有地方要人”(尹雪钰)。b.生活的逼迫,使下岗职工不能坐吃山空。“不能在家干等,钱不会从天下掉下来”(郑亚璋)。c.国家的宣传引导,使下岗职工逐渐转变了观念。

(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期望值趋于实际(参见表10)

1.下岗后,在艰辛的奋斗中,大部分下岗职工对自己的条件及社会的形势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他们力求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把工作轻松、离家近看得很轻。追求高报酬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缺少生活来源,迫切需要提高收入。

表10下岗职工再就业时考虑因素 单位:%

考虑因素职业稳定

报酬高

能发挥自己专长 轻松

离家近

首先考虑 49.3 33.3 10.74.2 2.3

其次考虑 20.1 37.8 16.6

12.513.0

2.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在考虑再就业时,所首选的因素也不同,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职业稳定、报酬高;少数学历高的人则更多地考虑能否发挥自己的专长(参见表11)。

表11 不同文化程度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时考虑因素所占比例 单位:%

考虑因素 职业稳定 报酬高

能发挥自己专长 轻松 离家近

文盲 38.1 42.914.34.8

小学 59.6 24.8 2.89.23.7

初中 53.0 32.3 8.14622.5

高中、职高47.2 34.9 13.92.41.7

中专、技校

大专 22.8 42.1 29.83.51.8

大学 41.7 50.0 8.3

3.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再就业时的职业选择也不尽相同,年轻人倾向于热门职业,中老年人更追求实际,追求同原职业相同或相关,因为自身技术单一,短期内很难改变(参见表12)。

16—20岁的年轻下岗职工中有70.0%的人再就业时选择热门职业,而41—45岁的下岗职工只占14.7%。选择同原来职业相同或相关职业的年轻下岗职工仅占10.0%,而41—45岁的下岗职工占到了37.3%,55—60岁的下岗职工占33.3%。选择只要有职业就行的16—20岁的年轻人占20.0%,而51—55岁的占56.8%。

(五)下岗职工再就业中的困难及问题

1.年龄偏大,下岗职工中中年人居多(参见表13)。

2.年龄越大,再就业时就越困难(参见表14)。安徽合肥市无线电四厂的下岗女工吴春荣认为:“对于我们这些35岁以上的中年人,再就业很难,由于有小孩,有家,所以工作不能走远,而且到了我们这个年龄,知识结构、思想等都基本定了型,再从头开始很难,并且虽然有一定文化,但又不很高,长年从事的是单一工种,临时转到别的工种或工作有相当的困难”(宋晓元)。

3.下岗职工文化程度偏低,初中、高中学历的居多(参见表16)。

4.学历高,再就业就容易(参见表17)。

下岗职工对再就业很困难的评价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9.0%,而大专学历的占3.0%,大学的占0.4%。

表12

不同年龄段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时选择职业意愿及所占比例 单位:%

期望值同原职业相同

同原职业相关热门职业

无所谓,有

年龄段

职业就行

16—2010.0 0 70.0 20.0

21—2525.2 18.7 42.1 14.0

26—3025.6 20.6 36.7 17.1

31—3529.8 16.5 31.9 21.8

36—4033.2 14.8 23.5 28.6

41—4537.3 13.3 14.7 34.7

46—5035.7 17.9

8.9 37.5

51—5527.3

9.1

6.8 56.8

56—6033.3 22.2 0 44.4

表13 下岗职工按年龄段9等份的比例 单位:%

年龄 16—20 21—25 26—30 31—35 36—40

比例0.89.618.3

18.1

18.2

年龄41—4546—50 51—5556—60

比例 15.5 12.34.1 1.0

表14

下岗职工按年龄段9等份与对再就业难易程度评价所占比例 单位:%

年龄 16—20 21—25 26—30 31—35 36—40

很难 60.0

35.639.2

40.3

39.9

比较难20.0

32.232.7

32.2

37.5

难度一般 10.0

16.118.9

16.6

13.5

较容易

10.2 7.88.16.3

很容易10.0

5.9 1.42.82.9

年龄 41—45 46—50

51—5556—60

很难 46.3 48.9

63.3 60.0

比较难29.3 30.2

20.4 40.0

难度一般 13.3

9.46.1

较容易 8.0

5.04.1

很容易 3.2

6.56.1

表15下岗职工按年龄段9等份与对再就业很难的评价所占比例 单位:%

年龄 16—20 21—25 26—30 31—35 36—40

很难

1.2 8.517.2

17.2

16.8

年龄41—4546—50 51—5556—60

很难 17.6 3.76.31.2

表16 1997年2月17个省区城镇企业下岗职工按学历6等份所占比例单位:%

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技校、职高大专

大学

2.110.945.5

35.84.7

1.0

表17 不同文化程度的下岗职工对再就业很困难的评价 单位:%

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技校、职高大专

大学

2.4 9.1 49.0

36.0

3.00.4

黑龙江绥化市的一位下岗职工自己办企业,招聘工人时他这样说:“我雇用员工是有要求的,小学、初中、高中文化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王宏)这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文化程度高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5.观念仍须转变。

大部分下岗职工长期在国有企业工作,大锅饭余风未尽,工作轻松,工作稳定,对企业有较大的依赖性,自身优越感比较强,对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性的工作存在鄙视的态度(尤其是女职工),所以部分下岗职工宁可在家里闲呆,相夫教子,也不愿做这种“降低身份”的工作,但那种职业稳定、报酬高、轻松的工作却又不是他们能够找到的,所以这部分职工须转变观念,正视现实(费希佳)。

二、“再就业工程”在全国进展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一)现状

“再就业工程”自1995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 在全国各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各地的进展状况不尽相同。其中,在再就业工程的四个支柱,即失业保险、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劳服企业之中,职业培训评价较高,职业介绍较低,失业保险最低,劳服企业因本次调查未过多地涉及,故不做分析。

1.对劳动部门职业培训的评价较高(参见表18)。

表18下岗职工对各种职业培训机构作用最大的评价 单位:%

劳动部门 教育部门 民间培训 原在企业 其他

47.9

9.9

5.7

15.820.5

表19 下岗职工对劳动部门培训作用、劳动部门职业介绍帮助作用及再就业很难的评单位:%

省份 辽宁河北

内蒙古

山东安徽

云南

劳动部门培训 14.84.6 0.5 21.27.3 6.2

劳动部门职业 19.08.6 1.7 3.13.4

介绍作用大

劳动部门职业 21.07.0 2.0 7.41.7 5.6

介绍作用很小

当地再就业工 15.6

13.3 2.2 28.92.2 2.2

程作用很大

当地再就业工 20.06.4 3.0 11.16.6 3.2

程作用很小

再就业很难

22.17.0 2.6 12.27.7 4.9

省份 四川

黑龙江

吉林

陕西青海湖南

劳动部门培训

9.98.3 3.20.5 4.0 2.2

劳动部门职业

8.61.7 1.71.7 3.4

介绍作用大

劳动部门职业 15.59.4 4.82.7 3.9 1.7

介绍作用很小

当地再就业工

8.96.7 2.22.2 4.4

程作用很大

当地再就业工 11.59.0 4.33.6 3.6 1.7

程作用很小

再就业很难7.3

11.3 5.92.3 0.7 1.6

省份

江西 河南 湖北 新疆 山西

劳动部门培训0.3 7.3

3.5

5.1

劳动部门职业 6.9

1.7 10.3

介绍作用大

劳动部门职业 8.7

2.9

5.1

介绍作用很小

当地再就业工 6.7

2.2

2.2

程作用很大

当地再就业工 7.7

2.6

4.7

程作用很小

再就业很难

7.7

3.1

3.1

从表18可看出,全国1234个样本户中有47.9%的人认为:劳动部门的培训对其再就业帮助很大,这充分说明了劳动部门在培训方面已经在下岗职工心中树立起了良好形象。同时认为,民间培训机构的帮助作用最大的仅占1234样本户的5.7%, 表明民间培训机构工作中存在着不同问题,大多数职工不愿去参加民间培训。

从表19可看出劳动部门培训作用很大的有辽宁、四川、黑龙江等,表明这三个省份的劳动部门确实在培训方面开展了较扎实有效的工作。

2.亲友介绍帮助很大。

表20亲友、新闻媒体、民间机构、原在企业的职业介绍帮助作用的评价

单位:%

评价帮助很大帮助较大帮助一般

亲友介绍 25.720.911.7

新闻媒体介绍 6.7 6.921.0

民间机械介绍 3.1 4.521.0

原在企业介绍 4.3 2.616.6

评价 帮助较小 帮助很小

亲友介绍 11.7 21.1

新闻媒体介绍 19.1 46.2

民间机械介绍 17.7 53.7

原在企业介绍 13.3 53.1

表20表明,认为亲友介绍帮助作用很大的占25.7%,而认为民间职业介绍机构作用很大的才占3.1%。这说明中国亲情关系很重要, 很有用,也说明了为什么目前有这么多下岗职工而形势仍比较稳定,因为亲友之间“互相帮助、共渡难关”,毕竟“血浓于水”。

3.失业救济仍未发挥很大作用。

表21 下岗职工主要收入来源比例单位:%

原在企业发的基本生活费 国家补助 地方补助

27.2 2.2

1.8

自谋职业所得

亲友接济其它

45.0 13.3 10.4

表22 下岗职工是否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及是否正在从事有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单位:%

关 系 是否

是否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 28.9 71.1

是否在从事有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 62.1 36.9

从表21、22中可看出,有28.9%的与原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但由于我国的失业保险体系尚未完全确立,所以,只有2.2 %的人可以从国家拿到补助(失业救济),大部分职工不得不自谋职业。

综合上述各表(18、19、20、21、22)可看出,全国再就业工程开展的状况不是很好。因为,全国只有4.5 %的人认为再就业工程帮助很大。17个省区中,山东、河北的再就业工程作用较大,分别有28.9%、13.3%的下岗职工认为当地开展的再就业工程帮助很大。而辽宁、四川的再就业工程作用影响较少,因为分别有20.0%、11.5%的下岗职工认为当地开展的再就业工程帮助很小。这同表19最下一栏中的对再就业很难的评价大体相符。

(二)“再就业工程”进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下岗职工人数日益增多。

中央提出了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抓大放小”的政策以后,地方的中小型国有企业亏损、破产日益增多。而今后仍要坚持这一方针,势必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再加上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推行两个“根本转变”、加速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等一系列为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的政策,势必要将企业里的富余人员释放到社会中来,这对于“再就业工程”无疑是雪上加霜。

表23 下岗职工原在企业的规模比例 单位:%

特大型 大型中型 小型

3.0

18.746.0 32.2

表23表明,下岗职工原来所在的企业多为中小型,他们分别占原在企业人员的46.0%、32.2%,而特大型的仅占3.0%, 这表明了国家的有关政策起了作用。

表24 1988—1996年期间下岗人数比例单位:%

下岗时间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百分比 0.7

1.4 3.63.6

7.7

下岗时间199319941995 1996

百分比 10.910.023.8 35.8

从表24可看出,1988年以来,职工下岗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

2.部分地区经济整体滑坡,一些地处偏远的小城市无业可就。

据目前的材料看,东北三省的经济整体不景气,工人在当地无处可去,沈阳市一名30多岁的下岗职工,历经艰难都找不到一份工作,他向天狂呼:“我不想要钱,给我一个用双手谋生挣钱的机会”(石伟先)。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的一名下岗女工,下岗后摆起了地摊,多少赚了点钱,但她也认为:“现在到处都亏损,没有地方要人”(尹雪钰)。即使是人们认为劳务容量最大的社会服务业在这些小城市也难以展开,一位下岗职工就此问题说:“咱们这儿是个小地方,而且普遍下岗,没人请得起保姆什么的,自己能干就都干了,哪里像北京、上海还有什么家政服务”(尹雪钰)。

3.个别地区的政府领导不重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使劳动部门无钱、无人开展工作,方案也迟迟出不了台。吉林某市在开展再就业工程中,“三费”不到位。没有钱,再就业工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劳动就业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且“从全市看,各级干部对实施再就业工程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从讲政治的高度,没有从坚持党的宗旨的高度去认识这项工作,因此,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没有纳入工作日程,没有落实领导责任制”,出现了“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倾向”。“市政府虽然准备了方案,也制订了一些政策,但是缺乏实施条件,始终没有正式出台”(张洪升)。

4.个别地区的不同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出现了劳动部门搭台、工商税务部门拆台的“怪事”。四川某市的一名下岗女工反映:“现在就怕穿制服的,有时满街赶小商小贩,一乱乱条街”(郑亚璋)。

5.整个社会新闻媒体、影视传媒中宣传大款挥金如土、歌舞升平等脱离大多数平民百姓的情节太多,对人们产生了误导,尤其是对一些年轻人。“大款毕竟是少数,但他们的纵情享乐的形象被传媒聚焦成了几乎所有人的梦想,而大部分平凡的普通老百姓,他们的生活是平凡的,有时甚至是艰难的。但今天的电影、电视、录像对此的反映是微乎其微的。生活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的城市青年,往往就会理想脱离现实,想过豪华生活,却没有吃苦的精神。而这样的青年一旦面对无情的现实,心理是很容易失衡的”(徐伟)。

本次调查还反映出一些其他问题,或多或少都同再就业相关,我们也将其反映出来,以供参考:

1.个别劳动部门的工作中存在不正之风。

黑龙江某市一名下岗女工愤愤不平地说:“就算要人也要不到咱们,你不送钱谁要你呀!”(尹雪钰)

2.个别劳动部门对老年职工考虑不够,招聘时只愿意招年轻的,都没考虑到老年人除体力不如年轻人外,责任心、经验、技术并不差,他们愿意发挥余热(宋晓云)。

3.下岗职工的权益受到严重侵犯。

山西太原造纸厂的几十名女工下岗后,迫于生计,给一个私人老板加工书包,一个才几分钱,就这样一个月几十元还存在拖欠现象。

4.部分下岗职工的子女教育受到影响,因为许多家庭夫妇双双下岗,起早贪黑地出去打工挣钱,接送孩子上学就根本无力顾及,更不用谈孩子的午饭了。

5.部分下岗工人人穷志也短,道德滑坡,甚至有个别女工堕落。山西太原造纸厂的部分下岗职工到附近的单位去“拿点煤”,到附近的地里“拿点菜”,大家认为既不丢人也不可耻:“这种道德价值观的变化令人吃惊,这种道德水准的滑坡更应该引起政府高度的重视。它将影响到家庭、影响到孩子,并且还会引起更多的社会问题,如果不加制止,这将是文明的倒退!”(冯智刚)。

6.部分家庭因下岗后发生危机,甚至解体(冯智刚)。

7.社会上对个体户的看法仍然存在偏见,使许多个体户一心想找个“正式工作”(冯建和)。

8.下岗职工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领导的腐败问题,因问题复杂,我们拟在别的篇章中反映,因为:这种丑恶现象是在给不太稳定的局势火上浇油。

9.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引发人们心理不平衡,微词颇多。

10.部分职工感叹自己多年的技术白白丢掉, 实在可惜(朱勇珍)。

以上这些困难和问题仅为社会上众多问题的一部分,但这些问题具有代表性,希望引起重视。

三、对策和建议

1.必须加大宣传“城市贫困”问题的力度,引起中央及地方领导的高度重视,制订出“城市扶贫计划”。近几年来,每年春运期间,中央、国务院都要召开专门会议,布置解决“民工潮”的问题。为了解决农村中的65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国家提出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并多次由总书记、总理召开会议,提出“不管时间多么紧迫,任务多么艰巨,都要下决心打赢这场攻坚战,啃下这块硬骨头”的口号,并拨出了专门的资金,以推动解决中国几千万人的绝对贫困问题。但是城市中的贫困人口却被人们忽略了。人们以为城里人舒服、快乐,却不知道一旦职工下岗,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健全的情况下,连起码的生存问题都很难解决,因为,城市不像农村,每人都还有块地,最起码还能保证生存。所以,一旦城市里的贫困问题扩大化、严重化,将引起比农村更为严重的灾难。因为城市里工人更集中,工人更团结。所以我们必须把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讲清楚。另外,这几年我国很重视反通货膨胀,但我们认为失业比通货膨胀带来的问题多。因为通货膨胀影响的是所有的人,失业却只影响一部分人,造成两极分化,在我们这样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意识浓厚的国家,更容易造成不稳定。所以解决就业问题,解决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比农村、比通货膨胀重要。我们要组织力量专门研究如何使“充分就业”列入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

2.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一个好环境。工商、税务、城建、市容等相关部门的领导要加强协调,不要一头热、一头冷,一方面使劲干、一方面在狠劲拆,只有拧成一股合力,才能解决好问题。在舆论宣传方面,新闻媒体不要只关注歌舞升平、一掷千金的款爷们的生活,而要宣传艰苦奋斗、创业成功的先进人物的事迹,引导人们注重艰苦奋斗,注重实际,转变观念。

3.对下岗职工进行区别处理。

我们对下岗职工的分类如下,解决方法也附后:

①对下岗职工中的年轻人、文化程度高的部分,不用更多地考虑他们的就业,而是让他们到发达的地区去创业,一是能带回资金、信息,二是能够腾出更多的岗位,尤其是对于那些地处偏远的小城市里的人。

②年轻但文化程度低的下岗职工大多数身处城市,从小娇惯、眼高手低、想法不切实际,再加上大众传媒的误导,更是不愿做那些“低级活”,所以要对这部分人加强职业指导,让他们认清当前的形势与自己的条件,明白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③中年、文化程度低的这部分人生活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再就业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所以要特别关照这个群体,尤其是男性职工,要在做好社会保障的前提下,一方面让其去参加转岗转业培训,另一方面解决好他们培训期间的问题,这样他们才不致因生活困难而不去参加培训,到头来就业仍然困难重重。所以,只有多方做工作,才能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④中年人中文化程度高的这部分人,能力也比较强,只要能够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外出打工,同时做好他们的养老、医疗保险工作安排,也会带来同第一类职工那样的结果。

⑤加强对妇女就业的关切程度,特别是要保护、照顾中年妇女,这部分人大多文化水平低、家务重,所以应尽可能安排她们就近就业。

⑥老年职工,尤其是那些工龄较长的人,除了体力上不如年轻人外,有经验、有热情、责任心强,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千万不能一脚踢开,他们毕竟还为国家企业做了多年的贡献,应尽量安排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⑦研究、借鉴日本、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解决失业问题的经验,尤其是美国的“联邦紧急救助”和“公共工程计划”。因我们资料有限,不能做详细阐述,但我们认为他们的经验很有价值。

⑧关于职业培训、介绍、失业保险、劳服企业,我们认为有关材料中已经讲得很详细了,就不再重复。

中国的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我们怀着非常同情的心态搞了这次调查,写了个案,写了报告,但我们认为还有许多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开展。这批调查材料还可以整理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来,我们将参照其他资料,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本世纪30年代解决失业问题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我们的建议。

* 本报告是在北京师范大学刘建和副教授、屈文燕、何广亮、 连四清等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报告执笔:王天星;数据处理:辛浩力、褚保堂、孙丽丽、徐世勇、宋振韶、王加银、唐中云。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经济学院资料室、誊印厂以及顾力雄、赊贤君等同志对此次调查给予了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标签:;  

困境与出路:我国城镇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调查_文化程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